史上最全丨強基35校簡章要點匯總!附良心報考建議!
名校升學圈 2020-05-09
晨霧 / 轉帖
截至撰稿時,除北師大外,各高校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已基本發布完畢,因為遵循「一校一策」原則,所以各校在制定簡章時會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就導致36所高校的簡章之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別,加上近幾日內密集發布的頻率,讓多數考生和家長應接不暇。
加上今年是強基計劃首秀,在選拔方式上缺少之前的經驗做參考,使得一些家長對強基計劃產生感覺無從下手。
所以升學君今天就為大家將各高校強基簡章所有要點一一梳理出來,並分類解讀,希望給各位考生和家長規劃報考提供參考和幫助。
雖然今年強基招生簡章發布時間一推再推,但好在留給大家的報名時間還算是比較充裕,多數高校報名時間均為5月10日至30日,北大、中科大、西交、南大、中山、中南、天大、北理、西北工大、東南大學將報名時間延長至31日。
有部分高校的開始報名時間略有延遲:海大、南開、華師、電子科大、同濟均11日開始報名,川大12日才開始報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南開大學報名5月22日即截止,考生需特別注意。
各校招生人數一直是家長和考生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今年多數高校都直接在簡章中公布了總招生人數。
其中海大、民大、農大、電子科大和北航招生人數最少,每校僅招30人;上交、中科大、南大和西交大是目前已公布數據中,招生人數最多的4所高校,每校各招210人;而清華、北大、浙大、復旦、東南及同濟則沒有公布總體招生人數。
南京大學強基計劃招生簡章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所有高校都沒有在簡章中直接公布分省計劃,但根據簡章所述,考生可自行在報名系統中查詢到相關安排和計劃。
今年多數高校都直接公布了強基計劃招生範圍
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則未公布招生省份。
不過考生和家長朋友們不必擔心,在各高校開啟報名通道後,大家可以在系統中查詢這些高校是否在本省招生。
建議考生和家長在制定報考規劃時,第一步先根據各校招生省份進行篩選,不在本省招生的高校可以直接pass掉。
總的來看,強基計劃入圍條件可以分為兩類:
憑高考成績入圍:高考成績優異;
破格入圍: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
而各校在這兩種入圍條件上,又各自有不同的標準。
1、高考分數入圍
首先來看憑高考成績入圍,總體方針是要求考生高考分數超過一定「最低標準」,通常最低標準有三類,一是本省一本線;二是超過一本線若干分,具體的要求,高校會在簡章中寫的非常詳細;三是要求考生高考分數要達到本省滿分的若干比例。
以浙大、中科大、大連理工為例,可以看到,浙大的最低入圍要求為一本線,中科大則為一本線上40-100分(視省份不同而定),大連理工則明顯是第三類:要求考生高考分數達到滿分的75%以上。
各校對於最低入圍標準都有非常詳細的要求,考生和家長在規劃報考的時候,一定要以此作為重要參考標準。
2、破格入圍
第二種入圍條件則是破格入圍,根據高校規定,獲五大學科競賽決賽銀牌以上獎項的考生可獲得破格入圍的資格。
破格入圍考生可不受分省招生計劃、入圍比例等限制,只需高考分數達到本省一本線即可入圍。
需要注意的是,多數高校對於破格入圍的要求比較統一,但個別高校對於破格入圍要求比較特殊。
部分高校會根據本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學科專業建設等情況對破格標準提出「個性化需求」。比如西工大、哈工大和中科大三所高校,其中西工大規定只有數、理、化三科競賽銀牌可破格入圍;與之類似的是哈工大則只接受數、理、信三科銀牌作為入圍條件;而中科大是數、理、化三科銀牌可入圍,生物和信息學則要求獲金牌方可入圍。競賽黨想要申請破格入圍時,需要仔細看好目標校對於獎項級別的要求,以防獎項不符導致破格申請被拒。
除了招生名額外,招生專業也是考生和家長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在各校簡章發布前,很多人都認為強基計劃只會在教育部文件中所列舉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及相關專業」招生。
這也一度讓一部分考生非常糾結:很想參加強基計劃,但自己喜歡的專業並不在這幾個基礎專業範圍內,所以始終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否應該報考。
在簡章發布後,我們通過盤點可以看到,雖然在強基計劃實施的首年,很多高校對於招生專業採取謹慎和相對「保守」的態度,但也有一部分高校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本校學科專業建設情況,適當安排了其它專業招生計劃。
比如北京大學就開設考古學招生;中科大、哈工大和西交大則開設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北大、清華、北航、北理工、上交、天大、中科大、川大、大連理工等校也開設了工程力學等工科專業;北大、上交、復旦、浙大、武大、華科、中山、西交大等8校則開設了醫學類專業。
同時,因為有些高校的強基計劃是按大類招生,所以實際上這些學校強基計劃覆蓋的專業,遠比簡章中列出的要多。
以北京大學為例,可以看到北大在強基簡章中列出的招生專業(類)只有10個,但根據簡章後附的培養方案來看,入學後,學生實際分流專業能達到38個之多。
比如數學類專業並非只是我們想像中那種單純培養理論數學家,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這中新興交叉學科專業都被劃歸至數學類專業內。所以建議考生和家長如果覺得目標高校的專業並不十分「對胃口」,一定要聯繫該校招辦老師,確認入學後分流的詳細專業,說不定會有意外之喜。
目前已發布簡章的高校中,有20所都明確了校考環節會有筆試。
高校強基計劃校考模式除常規的筆試、面試外,也包括實操測試、專業考察等個性化考核。至於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的用法,一般是在面試階段作為評分參考。
需要特別提醒各位考生的是,目前所有高校校測都包含體測,體測成績雖然不會計入校測總分,不過也會成為最終綜合成績的重要參考,比如,如果出現兩名考生各項成績完全相同時,高校會優先考慮體測成績優秀者。
更為重要的是,大連理工、北理工、中科大等很多高校都實行了體測「一票否決制」,也就是說如果不參加體測或者體測成績不合格,將直接喪失競爭資格,所以同學們一定不要輕視體測這個環節。
1、端正態度,積極參與
首先要明確的是:強基計劃作為一種全新的拔尖人才選拔培養計劃,與原自主招生有著本質區別,它絕不是單純的「低分上名校」類捷徑,所以考生們首先一定要端正態度。
但從現實角度來看,強基計劃取消了原自主招生中學科競賽獎項等「硬性門檻」,確實給那些原本毫無機會的考生多一個參加名校選拔的機會,所以升學君建議同學們在端正態度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
2、報考以穩為主
從各高校制定的簡章的內容和一再推遲發布時間就可以看出,校方對於強基計劃的態度是慎之又慎的,對於選拔人才也堅持優中選優的原則,所以在擇校「衝、穩、保」三原則中,升學君推薦大家以穩為主。
在限報1所的背景下,和一門心思的衝名校相比,理性定位、科學擇校,提高成功率才是可取之道。
3、理性看待競賽
「5大學科競賽銀牌方可破格入圍」的消息確實讓很多競賽生「深受打擊」,多數人認為自己為之付出的競賽並不能為自己的升學帶來更多優勢,進而對競賽產生質疑。
但客觀的說,競賽本身是沒有錯的,而學生通過學習競賽所獲得的顯性「優勢」或許被壓縮了,但競賽黨們在學習過程中所收穫的能力提升、思維訓練等「隱性優勢」不會隨著政策調整而變化。相反的,這種優勢會貫穿他們的一生,在今後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默默的發揮著作用,這遠比「獲得一次考試降分」要來的重要。
強基計劃的實施,實際上代表了高校對於人才選拔的方向:綜合成績出色,在某個學科方面有過人的潛質或成績。這也就給學生們今後的學業規劃指明了方向:最頂尖的人才永遠是可以兼顧綜合成績與競賽能力的。
4、提前規劃愈發重要
無論是近年來政策頻繁調整,還是強基計劃將綜合素質檔案納入評價體系,無一不體現了學業規劃的重要作用。
而強基計劃「選、考、育、用」一體化培養方案,更是學業規劃和生涯規劃有機結合的最好表現。
試想,如果一個學生從高中伊始就科學、完整的進行學業規劃,今後只要按照規劃步驟,朝著既定目標不斷努力即可,這遠比臨時抱佛腳、升學在眼前才倉促準備要來的高效和從容。
今年是強基計劃首秀之年,有一些政策和舉措仍具有探索的性質,相信隨著政策不斷優化,落地方案不斷調整,在未來,高校必將推出更多科學、合理的人才選拔培養舉措。
信息來源:2020-05-09 微信公號 名校升學圈
ID:zzzs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