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各大高校迎新出奇招。「網際網路+」模式是關鍵,有曬師兄師姐美照的,有用技術手段「雲伴讀」、「雲報到」的……但是我估計廣西大學可能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一則「安全教育」文章會成為全網幾乎最關注的迎新話題。
廣西大學雨無聲網站迎新專題截圖
廣西大學「雨無聲」網站發布《安全教育——女生安全攻略》,引發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並成為全網關注話題。主要在於這項「安全攻略」內容第一條建議:
「不要穿過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不低胸、不露腰、不露背,防止產生誘惑」。
支持者認為這是保護,並無不妥;反對者則解讀成是「女性接受限制式自我規則」、「女人接受不公平待遇」、「因為不自重招引犯罪的潛臺詞」。
這份《女生安全攻略》到底有無不妥?有何不妥? 認為,這個問題不能拋開「校園迎新」這個大前提單獨看,否則就難免有點「一葉障目」。廣大網友談論這個話題時,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全面考量:
廣西大學《安全教育——女生安全攻略》最具爭議的第1條
廣西大學《安全教育——女生安全攻略》內容截圖
通過瀏覽廣西大學雨無聲網站我們可以看到,這份安全攻略所在的板塊是「無聲專題」板塊下的「重大節慶」欄目之下,而並非在學校網站的「規章制度」一欄。
縱觀這份安全攻略,共有9大板塊50條建議,從著裝、住宿、出行、乘車、兼職、(對待)生人、兼職、圈套、遇險、侵害9大方面向「入學新生」提供了安全建議。而引發熱議的重點就只在這內容的第一版塊「著裝」的第1條,而其他49條並無爭議或少有爭議。
在這一大前提下,這份攻略,可以定性為「在迎接2020年新生這個重大活動中」,學校向女生提供的一份「安全建議」,不是「規章」、不是「制度」,是純「攻略」,不具強制性。
認識這個問題,這就要仔細說說高校的校園文化來解讀。
某高校女生節海報
我相信很多人都一定知道「三八國際婦女節」,而鮮有人知道「三七女生節」。
什麼是「三七女生節」?根據某百科的定義和親身經歷,大致向大家介紹一下:
三七女生節是女大學生認為三八婦女節是已婚婦女的節日,而且「三八」已經成為一個貶義詞,為了與之區別,又不願意放棄特有的女性節日,於是選擇婦女節的前夜作為「女生節」。
女生節最早起源於山東大學,第一屆女生節於1986年3月7日在山東大學科學會堂舉行。此後女生節逐漸在中國各大院校內蔓延。
這個「節日」和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有什麼關係呢?
「三七女生節」雖然和話題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它背後透露出來的是「社會對女性權益保護」在高校內的「適應性」。意思是說:在全社會保護婦女權益的大風氣下,這一風氣進行了「適應校園」的「進化」。
針對女生的「安全攻略」,其實是高校「女性」、重視「女生」的一個體現。從這一角度來說,不能抹殺「學校發布攻略的善意初衷」。
《社會性動物》
美國作家埃利奧特·阿倫森在他所著的《社會性動物》一書中指出:
在一項針對29000多人的分析中發現,外貌吸引力對男性女性同樣重要。
雖然一些數據表明,無論女生著裝如何,都有同等被侵害的可能。
但是,作為在校學生,規範著裝依舊是尊重「學校」這個育人場所的一種體現。
我是,你怎麼看這個問題?歡迎與我探討,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接受理性說理,不接受情緒化人生攻擊!共建和美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