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 陳利君 湯朝陽
指導專家
劉麗文 長沙市第一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
說起宮頸癌大家並不陌生,它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高發年齡為40~60歲,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2018年全球宮頸癌新發病例約56.9萬例,死亡約31萬例,發達國家由於疫苗接種和篩查的普及,在過去30年間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減少了一半以上。我國腫瘤年報顯示,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數9.89萬,死亡病例數達3.05萬。
長沙市第一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劉麗文表示,宮頸癌並不可怕,做好三級預防,就可以對宮頸癌說「NO」。
一級預防 接種HPV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21歲的小林和男友同居兩年多,未曾懷過孕,最近體檢查出HPV(人類乳頭瘤病毒)16型陽性。小林知道HPV和宮頸癌有關,非常著急,趕緊到長沙市第一醫院婦科門診諮詢。
為什麼會感染HPV,它與宮頸癌有什麼關係?劉麗文介紹,HPV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元兇。HPV家族龐大,目前已有120餘種基因型被確定,其中約30種涉及生殖道感染,最常見的高危型是16和18亞型。
HPV通常通過性行為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手接觸到帶有HPV的物品,如廁、沐浴時可能不經意將病毒帶入生殖器官,或是生殖器官直接接觸帶有HPV的浴巾、浴缸、馬桶等,都可能傳染。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感染過一種HPV的可能性高達40%~80%。
如果檢查HPV為陰性,則患宮頸癌的風險很低;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不代表一定會患上宮頸癌,只有1%~4%的HPV感染者會逐漸發展為宮頸癌前病變甚至癌變,而由宮頸癌前病變進展為宮頸癌需要8~10年。一旦檢查中發現感染了HPV,通過有效的幹預,可以阻斷病變發展為宮頸癌的可能。
對於已經感染HPV的人,目前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但是,現在已經發明了針對該病毒的疫苗:HPV疫苗。接種HPV疫苗屬於一級預防,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是在疾病尚未發生時針對病因所採取的措施,也是預防、控制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
該疫苗可以從根本上阻斷HPV的傳播,是有效的預防措施。無論是否發生性行為,都可以接種。不過,HPV疫苗對已經感染了相應亞型HPV的人群不再具有保護作用,因此,須在高危型HPV感染之前進行接種。
此外,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因素、複雜漸進的過程。除高危型HPV感染這一主要生物學因素外,還存在行為、社會、遺傳等各種危險因素,其他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過早初次性生活,多個性伴侶或高風險性伴侶,免疫抑制,陰道炎反覆感染史,營養不良或維生素缺乏,吸菸。在生活中,應該儘可能避免這些危險因素。
二級預防 有性生活的女性需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
接種了HPV疫苗,是否就一定不會得宮頸癌?劉麗文表示,接種疫苗並不能完全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比如接種二價HPV疫苗能預防大約95%以上的HPV16、HPV18,而HPV16、18與大約70%的宮頸癌相關,仍有少部分宮頸癌與其他HPV亞型相關。所以,即使接種了HPV疫苗,仍須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
二級預防是在疾病的潛伏期,為了阻止或減緩疾病的發展而採取的措施。包括對宮頸疾病採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預防措施,及時診治宮頸癌前病變,阻斷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
劉麗文建議,有性生活的女性,無論是否接種過HPV疫苗,都須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21歲~29歲的女性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後每3年篩查1次。30歲~65歲的女性應每3年進行1次單獨宮頸細胞學檢查,每5年進行1次單獨HPV檢查, 或每5年進行1次宮頸細胞學檢查加HPV檢查(聯合篩查)。65歲以上的女性,如果既往接受過充分篩查且無危險因素,則無須接受篩查。因癌前病變以外的其他原因接受過宮頸切除術、子宮切除術的女性無須接受篩查。
廣泛普及防治知識、積極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將極大地降低宮頸癌的患病率。
三級預防 宮頸癌手術治療後定期複查很重要
52歲的李女士在兩年前體檢時,發現生殖道HPV52型陽性,最近發現絕經後陰道流血兩天,在長沙市第一醫院婦科就診,被診斷為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生殖道HPV52型感染。在完善檢查後,對李女士進行了宮頸冷刀錐切術,病理報告顯示為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CIN2級),在外科快速康復理念的指導下,患者術後很快康復出院。
CIN是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縮寫,是一組疾病的統稱,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宮頸上皮內瘤變分3級:CIN1級、CIN2級CIN3級分別代表輕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宮頸上皮內瘤變是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癌前病變,如果不重視、不及時進行治療就可能會發生癌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有兩種不同的結局,一是自然消退,二是進展或癌變。其中,CIN1級60%~80%會自然消退。目前,宮頸癌前病變的處理原則主要依據病變程度、年齡、細胞學結果、人類乳頭瘤病毒檢測結果、陰道鏡檢查情況及是否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等綜合考慮,進而制訂個體化的診療方案。CIN1級患者的治療趨於保守治療,需要隨訪觀察。CIN2級患者可行利普刀治療或錐切治療。CIN3級患者,如無生育要求可行全子宮切除;年輕、希望生育者可行宮頸錐切術,術後密切隨訪。
26歲的劉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最近因發現不規則陰道流血10天,於是來長沙市第一醫院婦科看病,被確診為宮頸癌。通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劉麗文帶領團隊為她實施了開腹廣泛性全子宮切除手術,同時行雙側輸卵管切除、雙側卵巢懸吊術、盆腔淋巴清掃術。目前,劉女士已恢復出院。
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宮頸癌常見的症狀為接觸性陰道出血,異常白帶如血性白帶、白帶增多,不規則陰道出血或絕經後陰道出血。晚期患者可以出現陰道大出血、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水腫、貧血、發熱、少尿或極度消瘦衰竭體質等臨床表現。陰道鏡或直視下的宮頸活檢病理檢查是最終確診的金標準。
宮頸癌的治療總原則是採用手術和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是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宮頸癌治療後兩年內復發率相對較高,其中復發50%發生在治療後1年內,75%~80%出現在兩年內。
三級預防即臨床預防,是在疾病的臨床期(或發病期)為減少疾病的危害而採取的措施,包括對症治療和康復治療。宮頸癌的三級預防是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確診後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防止病情惡化,預防疾病復發,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其生活質量,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劉麗文建議,CIN2級和CIN3級患者治療後,間隔6~12個月應做人類乳頭瘤病毒檢測,也可單獨採用細胞學或聯合使用細胞學和陰道鏡檢查進行隨訪。宮頸癌手術治療後,最初兩年應每3個月複查一次,第3~5年每6個月複查一次;從第6年開始每年複查一次;有症狀隨時就診。
相關連結
不同年齡接種不同種類的HPV疫苗
二價HPV疫苗主要含有HPV16、18型蛋白,可預防HPV16、18型感染所導致的宮頸癌、宮頸上皮瘤樣病變及原位腺癌。接種對象為9歲~45歲女性,首針接種後1月和6月分別接種第2和第3劑次。
四價HPV疫苗主要含有HPV6、11、16和18型蛋白,其中6、11型用於預防生殖器疣,16和18型可預防相應型別病毒感染所致宮頸癌、宮頸上皮瘤樣病變及原位腺癌。接種對象為20歲~45歲女性,首針接種後2月和6月分別接種第2和第3劑次。
九價HPV疫苗主要含有6 、11、16、18、31、33、45、52、58型蛋白,其中6和11型用於預防生殖器疣,16、18、31、33、45、52、58型可預防相應型別病毒感染所致宮頸癌、宮頸上皮瘤樣病變及原位腺癌。接種對象為16歲~26歲女性,首針接種後2月和6月分別接種第2和第3劑次。
不同HPV疫苗除所含成分不同外,年齡是接種對象選擇接種幾價疫苗的關鍵。9歲~15歲女性,僅可接種二價HPV疫苗;16歲~19歲女性,可接種二價和九價HPV疫苗;20歲~26歲女性,可接種二價、四價、九價HPV疫苗;27歲~45歲女性,可接種二價和四價HPV疫苗。
劉麗文提醒,若已經或準備妊娠,應推遲或中斷接種;哺乳期婦女應慎用;接種HPV疫苗前3個月內避免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血液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