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現場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趙力):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給國際教育交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國際教育投入下降,國際人員流動銳減,而國際關係的緊張局勢也給國際教育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那麼在應對挑戰的同時,中國將如何開展國際間教育交流活動呢?
正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多位中外嘉賓圍繞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合作和交流的新機遇展開討論,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表示,疫情只是按下了教育交流合作的暫停鍵,但暫停不是停滯,變局中必有新局,危機中必有新機。中國國際教育交流的步伐不會停止。
劉利民說,作為防控期間應急之舉,全國範圍內停課不停學帶來史無前例大規模教育實踐,為在線教育國際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他說:「疫情期間我們及時開通了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面向高校免費開放包括1291門國家精品課程和401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在內的3萬餘門在線課程,針對偏遠地區沒有網絡信號的地方開設空中課堂,滿足2億多學生居家學習需求,這是一個教育事業發展的奇蹟,也是全球範圍內的一項重要教育事件。」
劉利民認為,相對低成本、高效率、大規模在線傳播形式為國際間教育交流合作打開了突破口,也為跨境教育提供了新渠道,有利於促進包括跨國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
論壇上,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劉錦表示,將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多邊機構的合作,擴大教育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積極分享在停課不停學、有序復學複課方面的經驗,向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與科學事務公使銜參贊兼北京法國文化中心主任高明在論壇上說「中法之間具有良好的合作關係,這種教育合作已經非常豐富與廣泛,17個中法學院還有開設法語教學的高中,這表明中法教育合作重要地位,表明我們之間良好合作關係。當然除了教育合作關係之外,我們駐華使團與中國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中國留學基金委也保持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是一種互信的關係,這讓我對教育合作潛力以及可以展望的合作願景充滿了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擋不住我們溝通的腳步,放眼全球、開放合作是大勢所趨,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將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只要我們秉持開放合作、互營共利原則,攜手共渡難關,就一定能在危機中遇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