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金寨,地處大別山腹地。2011年列入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全縣210個山區村中貧困村就有71個。花石鄉大灣村是其中最貧困的山村之一。2018年,大灣村實現貧困村出列。
近日,為記錄小康路上的戰貧之聲,科大訊飛和新華社聯合打造了一臺搭載了「流動的聲音博物館」的A.I.大篷車。9月3日,「流動的聲音博物館」首站開進了大別山深處的大灣村,為當地3690位村民帶來公益義診、公益教育體驗。
「你們的技術幫我減輕了80%工作壓力」
在義診活動現場,和智醫助理一同出診的大灣村衛生室袁玲醫生為科大訊飛的人工智慧技術點讚。
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幫助袁醫生處理日常工作。「通過電話、簡訊等形式,為居民提供慢性病隨訪通知、健康教育、體檢預約等服務,點對點通知到人。」
村民石尚衛的高血壓危象就是袁醫生利用智能外呼進行日常隨訪發現的。
通過查閱後臺生成的智醫助理外呼隨訪記錄,袁玲注意到,石大爺的血壓近幾個月一度達到了160/100。 通過兩三次的上門送藥與測量,發現血壓依然很高,已達到臨界值,袁醫生建議他向上轉診至花石鄉衛生院。在上級醫院,石大爺得到更加科學全面的治療,血壓得到了控制。而這樣的例子,也在大灣村不斷上演著。
「高血壓作為常見病,在我們山區村民中的發生率極高。」在當地「一對一醫療幫扶」政策下,袁玲需要定期為36戶貧困村民提供送藥上門問診服務。而在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未應用前,這種前期的隨訪調查工作完全需要人工統計,費時費力。
現在,袁玲可以根據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記錄的村民血壓及用藥情況,上門送藥問診,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註:袁玲醫生正在工作)
「現在工作方便多了,我們村醫可以聚焦於醫療問診服務,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較大程度上減輕了我們的工作負擔,讓我們從繁瑣、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袁玲醫生如是說。
「在家看病更放心了!」
金寨花石鄉的汪大爺前陣子身體不太舒服。他三個月前確診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沒有好轉,反倒愈發加重,伴有噁心、厭食、乏力。6月20日,汪大爺又來了鄉衛生院找袁自強醫生瞧瞧。
經過問診,袁醫生初步診斷為「慢性胃炎、膽囊炎」,他同步將主訴與病史輸入智醫助理輔診系統,但系統提示與醫生診斷不一致,患者還有「肝硬化」的可能,這立刻引起了袁醫生的重視。
結合「智醫助理」給出的建議,袁醫生進行了病情的追問,發現這確實與肝硬化的症狀高度相似,建議去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最終,在金寨縣醫院,如之前智醫助理所診斷的那樣,汪大爺被確診為「肝硬化」,經過及時的對症下藥,現已症狀好轉。「有了智醫助理,我們在家門口病更放心了。」汪大爺感慨道。
事實上,這位由訊飛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打造的智醫助理,已經是鄉親們的老朋友了。
2017年8月,「智醫助理」以456分的優異成績通過國家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評測,在全國53萬名考生中位於前5%的水平。
2018年10月,智醫助理在金寨花石鄉正式上線應用,累計實現外呼超3萬人次,在最近一年裡產生了1.5萬條就診病例,病例規範率97.8%,病例書寫率97.40%,輔診活躍率100%。
「智醫助理能更好地結合實際病情給出推薦診斷,避免誤診漏診發生,減輕醫生工作壓力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為鄉親們提供就診服務。」汪大爺的好轉,讓袁醫生對智醫助理豎起大拇指。
在這裡,改變正在發生
A.I.教育體驗區前,村民汪達建興致勃勃體驗訊飛學習機,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訊飛智慧教育產品的資深用戶。
2008年,訊飛智慧教育產品進入了汪老師所在的花石實驗學校。回憶起初面對新鮮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場面,學校的所有老師都熱情高漲。
(圖註:當年的訊飛智慧教育產品圖 受訪者供圖)
談及A.I.帶來的改變,汪老師興致勃勃,「語文朗讀使用普通話教學,拼音課也通俗易懂,數學把抽象的講解變得直觀有趣,孩子們終於能接收到標準的英語口語教學了!」
為教育插上人工智慧翅膀,既活躍了課堂,也拉近了與城市教育的差距,讓山區教育更加公平而有質量。
活動現場,金寨脫貧代表之一——張傳峰也從隔壁村趕來體驗。
從曾經的貧困戶到現在的脫貧帶頭人,他紮根鄉村,幫助更多勤奮又努力的鄉親們,一起致富。
2014年,張傳峰被認定為貧困戶,也正是在這一年,他東拼西湊開始創業,當起了「小羊倌」。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張傳峰的養殖順風順水,還抓住機遇做起了電商,在2016年一舉摘掉了貧困帽。
生意越做越好,張傳峰不僅賣自家的農產品,還幫助其他貧困鄉親們銷售農產品,也因此被評為「2017年度金寨縣十佳產業扶貧帶頭人」。
(圖註:金寨扶貧帶頭人、電商「達人」張傳峰正在農民家中收特色農產品並直播)
「脫貧不能等、靠、要,只要有一點點機會,我都會盡力去做。」張傳峰相信,只要肯努力,日子會越過越好。
活動現場,太陽炙烤,氣氛熱烈。在這裡,鄉親們與A.I.的距離並不遙遠。
在整個金寨大灣村,可以領略同樣的一片欣欣向榮——青山之間,除了綠油油的茶園,還有連片的光伏電站、新建的集中安置房;大灣村新村部旁,剛建好的村民文化廣場一塵不染,鄉親們的農家樂紅紅火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科大訊飛和新華社聯合打造的這輛「流動的聲音博物館」大篷車,也將自金寨大灣村出發走向全國,沿路收集戰貧之聲,聽鄉親們講述脫貧奔小康路上的山鄉變化,助力方言保護傳承。所有參與活動體驗的鄉親們,還將獲得定製的專屬聲紋證書,加入中國聲音博物館志願者隊伍。
科大訊飛正持續用所擅長的A.I.技術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讓人工智慧在神州大地的每個角落,落地生根。
脫貧攻堅,有A.I.萬裡行,科大訊飛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