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央行發布209號文,即《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網聯時代即將到來,支付機構、銀行、銀聯無一不受其影響,此外,聚合支付作為近兩年中國行動支付的衍生物,眾多支付行業參與者也在關注網聯對聚合支付的影響。近期,行動支付網對愛貝雲計費副總裁吳贇進行了專訪,暢談網聯之下的支付行業發展及對聚合支付的影響。
愛貝雲計費副總裁吳贇
網聯減少信息獨佔,利於產業多樣發展
「毋庸置疑,網聯最大的影響是微信支付與支付寶,這是大多數人所知道的。」吳贇認可了大多數支付從業者對網聯影響的判斷,作為國內行動支付的兩大巨頭,擁有較強議價能力的財付通與支付寶有著完善的直連模式,網聯切斷直連對二者有著直接的影響。
「減少信息獨佔是不太直接,但卻是網聯對支付產業較為深遠的影響。」吳贇進一步解釋道。
眾所周知,直連模式源於電商的發展,在繞開清算機構的情況之下,支付的流程更加簡單,但也正是因為支付流程簡化,給予了支付機構更強大的數據掌控權,甚至信息獨佔。網聯的出現,打破了信息獨佔的現象,這對於支付產業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推動產業向多樣化發展。以目前網聯所公布的信息來說,銀行將是最為直接的受益者,原來支付機構掌控的數據,藉助網聯平臺的監管作用,銀行將重新獲得數據掌控的主動權。
除了銀行是直接的受益者,網聯利於中小型支付機構對銀行通道的打通,網聯對信息獨佔的減少也利於中小型支付機構對各種支付場景的拓展。比如未來網聯如果推出二維碼支付標準,利於中小型支付機構進攻線下支付場景。
那麼網聯對於不是直接參與者的聚合支付又有何影響呢?
網聯之下聚合支付的價值更加凸顯
「從目前網聯的搭建情況來說,對聚合支付直接影響不大,但網聯降低了支付行業的進入門檻,讓聚合支付所注重的增值服務價值更加凸顯。」吳贇認為。
對於正規的聚合支付企業來說,增值服務是生存之道。96費改之後,支付本身的盈利能力急劇下降,增值服務的價值開始凸顯,在2017年年初央行認可聚合支付價值,並督促各方不得碰資金和敏感數據時,增值服務的價值再一次提升。而今網聯來襲,標準、接口、費用等方面的統一,讓支付的準入門檻降低,使得原來的壁壘消除,支付已經成為基礎能力,支付機構需要尋找並樹立新的可盈利點,對增值服務的拓展就是支付機構的重要發展方向。
此外,吳贇還強調:「支付僅僅是表象,後端服務才更具價值,除聚合支付外,還包括訂單管理、數據分析、財務管理、營銷系統、增值服務等。」
「網聯是一個盈利性的清算平臺,對於聚合支付最為直接的影響應該是費率的高低,這是否會影響聚合支付的盈利空間還有待觀察。」吳贇補充道。
展望未來,聚合支付該如何走
無論是政策監管還是市場競合,支付產業都處於大變革之下,聚合支付作為支付產業特殊角色的存在,其未來走向備受各方關注。
「無論是針對B端還是C端的聚合支付服務,都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對於C端市場,雖然湧入了大量的玩家,而且支付巨頭也不斷給市場施壓,但是中國擁有足夠大的市場,支付巨頭有能力卻沒足夠精力去覆蓋,在不同區域、不同垂直行業聚合支付仍然擁有較多機會;在競爭逐漸激烈的今天,如何做好差異化,是聚合支付的挑戰也是機遇。」對於聚合支付的未來發展吳贇如是說。
據了解,以餐飲為例,中國人口味不同,造成了行業碎片化,碎片化也給聚合支付帶來了機會,大中小不同規模的餐飲企業對於聚合支付提供的服務需求有所不同,不同區域的餐飲文化有不同增值服務需求。
那麼愛貝雲計費的聚合支付之路是如何走的呢?
「在2012年愛貝雲計費就決定做B端市場,愛貝雲計費認為專注B端市場更具價值,為支付產業鏈各方服務。」在吳贇看來,B端市場機遇更大,在2012年行動支付產業發展初期,網際網路巨頭都在進軍C端市場,在那個時期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進軍C端市場太容易樹敵。而在B端市場,可以發揮愛貝雲計費的技術優勢,在整個支付產業當中只是承擔了「軍火商」的角色,為支付機構、銀行等支付產業角色搭建支付系統,提供「彈藥」。
愛貝雲計費擁有7年技術沉澱,可完成2小時快速接入,擁有全球100+支付通道。值得一提的是,愛貝雲計費近期推出了雲掃碼線下支付產品,為線下商家和企業用戶提供完整支付解決方案。此外,愛貝雲計費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不久之後將有項目落地。
最後
網聯的腳步越來越近,對支付產業各方的影響也逐漸顯現,支付大變革時代,聚合支付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在不碰資金和支付敏感信息的情況下,打好差異化,做好增值服務才是聚合支付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