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支付行業七大預測:聚合支付牌照有望正式落地

2020-12-20 支付百科

2019對支付從業者來說,有道不完的坎坷。經歷轉型陣痛後,相信2020行業會更加溫暖。

撰文 |張浩東 陳大柴

出品 |支付百科

2020年的支付行業將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未來支付機構的發展應該更重視質量、效益、效率。以科技金融為基礎的「支付+生態」的業務模式對行業影響會日益加深,支付行業的競爭不再是單一維度的競爭,而是基於科技金融的生態系統融合發展。「支付百科」立足行業趨勢,從行業關聯的各方出發展望支付行業的2020。

1

二代徵信上線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曾表示:徵信系統累計收錄了9.9億自然人、2591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有關信息,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日均查詢量分別達550萬次和30萬次。 徵信對個人來說,等同於第二張身份證。隨著徵信系統越來越完善,徵信汙點對個人的衣食住行影響必將越來越大。 此前央行徵信中心下發了75號文,要求各地做好二代徵信系統上線準備工作,按照最新發布的接口文檔進行調整。 據「支付百科」了解,預計央行二代證信系統2020年正式上線,信用報告方面也會發生調整,包括數據更新速度、個人信息展示、還款記錄保留時間等。 在新版徵信報告中,只需要2個工作日就能更新完成,能夠更加準確的反映徵信情況,想利用徵信更新時間差,去申請貸款和辦理信用卡的辦法已經行不通了,杜絕了很多鑽空子的行為。 新版徵信將歷史還款記錄由原來的2年拉長至5年,記錄詳盡的還款信息(即便銷戶也有詳盡還款記錄)、逾期信息。也就意味著,不良記錄將會伴隨你更長時間。 新版信用報告收錄最近5次業務系統上報的手機號和信息更新日期,還設計了水、電、電信等公用事業繳費信息的展示格式。

2

刷臉支付聚合興起

2019年被稱為中國刷臉支付元年,刷臉支付在微信支付寶和服務商的推動下已成為支付革命的新賽道。艾媒諮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刷臉支付技術應用社會價值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刷臉支付用戶將達到1.18億人,到了2022年將突破7.6億人,屆時將取代掃碼支付成為主要支付方式。 掃碼支付正是藉助聚合才形成線下全面覆蓋的市場生態。而相比掃碼支付,刷臉支付終端設備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並且成本更高、體積更大,這也就意味著刷臉支付比掃碼支付更需要聚合。 藍鯨的出現,讓刷臉支付聚合充滿更多想像。聚合服務商能在一臺機器上,把刷臉支付的紅利釋放給商戶,同時也便於聚合服務商在較低成本下,深耕場景,增強支付外的B端服務輸出能力。藍鯨已在醫院、景區等場景商用。 目前銀聯商務的藍鯨可以聚合受理銀聯刷臉付和微信刷臉支付,此外還支持市場上主流錢包的掃碼支付。在2020年,伴隨5G商用推廣,雲計算能力增強,三維視覺技術進一步完善,或許刷臉市場上還會出現支持支付寶刷臉支付的聚合支付產品。

3

轉型金融科技加速

央行在今年8月份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提到,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於國際領先水平。支付作為金融科技的重要構成部分,發展規劃更是點出「加大科技賦能支付服務力度」。 強監管之下,通道成本、利潤空間和帳戶管理權等一系列問題壓在第三方支付機構身上。相比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業務優勢被進一步削減。在此情況下,第三方支付機構主營業務被迫面臨轉型,會由支付公司變成以支付為著力點的金融科技類服務公司。

金融科技作為一種底層技術輸出能力,能為銀行、支付機構、以及各個場景中的商戶提供大數據管理、智能風控、支付解決方案等服務。例如平安壹錢包等支付機構為不同場景中的商戶提供錢包服務和線上商城等服務。 支付機構相比銀行等機構,不僅具備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而且對場景中的商戶實際需求了解得比較透徹。立足自身的人才、支付技術以及數據風控優勢,支付機構從單一提供通道的支付公司轉型成支付+金融的綜合服務平臺將是支付行業一大趨勢。

4

跨境支付持牌經營

去年,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孫天琦在一場活動中為現在熱絡的跨境支付結算市場畫了幾條「無證駕駛」的紅線,引起支付行業與跨境電商行業的關注,孫天琦認為跨境交付模式金融服務的更加開放是大趨勢,強調金融必須持牌經營,以及金融牌照必須要有國界。 跨境支付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業務風險也隨之凸顯,給外匯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從既往發生的風險事件來看,在跨境支付業務開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無牌收款公司等配合非法商戶,通過合同及單據造假合謀逃匯、刷單及從事地下錢莊業務等非法行為亦不鮮見。 未來,跨境支付或許也將迎來「斷直連」,境內外持牌機構之間一定要通過網聯或銀聯等擁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來完成清算,這也是監管的意圖所在,清算機構所期。 境外持牌機構把資金劃轉給網聯或銀聯,網聯或銀聯再把資金劃給境內銀行或持牌機構;交易指令是由境內銀行或持牌機構接收之後,先發給網聯或銀聯,然後通過網聯或銀聯發給境外持牌機構,完成扣款動作。隨著跨境支付業務監管趨嚴,2020年整個跨境支付行業或將迎來巨變,隨著監管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業務流程的重構等措施,將有效提升跨境監管能力,構築跨境支付監管新生態。此外,跨境支付牌照在今年有望正式落地。

5

國際卡組織有望持牌

按照監管規定,過去國際信用卡在境內限制較多,而今年外幣卡可在境內綁定微信支付實現行動支付的功能。行業猜測此舉是在金融開放大背景下進一步開放中國支付領域,或是釋放外幣卡收單監管鬆動的信號。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境外卡組織紛紛選擇在內地設立子公司,申請清算牌照。3月,網聯與Mastercard合資在北京成立萬事網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擬申請清算牌照,在中國發行萬事達卡;美國運通公司於2018年在境內與連連支付母公司共同參股成立「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提交了銀行卡清算機構籌備申請並被審查通過。

而Visa執行長艾克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Visa選擇以外商獨資企業的形式向央行申請境內人民幣清算業務牌照。

外國人在境內使用行動支付,體驗到中國行動支付的便捷紅利,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中國金融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相信監管在適度的原則下會持續加大開放力度,國際卡組織申請境內人民幣清算業務牌照在明年會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6

電商支付獲解釋權

事實上,近年來電商平臺的二清現象普通存在,難以有效杜絕。在支付行業,「二清」是不能觸碰的底線,各機構更是談二清色變。「二清」存在的土壤或環境,和支付牌照的難以申請緊密相關。合規做法是,要麼電商平臺自己獲取支付牌照,要麼其他持牌支付機構直接對接商戶。為了解決平臺內部清算合規問題和存留保護交易數據的考慮,電商公司不惜重金收購支付牌照。 通過支付公司搭建帳戶體系,並將平臺資金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備付金體系內流轉,使之受監管約束。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支付牌照價格居高不下,動輒數億元,對於不少中小電商平臺來說無力購買。如果電商平臺能收購支付牌照,那麼「二清」將轉化為一清。去年兩會,全國工商聯在《提案》中建議,明確界定支付業務「二清」範圍,保障電子商務行業平穩有序發展。《提案》還建議,有關部門儘快明確電商平臺信息發送、資金歸集等業務的標準,同時可以要求電商平臺提供有效擔保、保險,建立電商平臺白名單,通過技術手段對電商平臺進行資金監管,將電商平臺的正常業務與非法從事支付結算業務區分,保障電商商務行業平穩有序發展。今年電商支付有望獲解釋權。

7

聚合支付持牌有望正式落地

在第三方支付行業,基於微信、支付寶及銀聯等支付通道的聚合產品在支付行業中承載線下流量「管道」的作用。在推動行動支付發展的同時,期間也產生一批獨角獸和準獨角獸,如收錢吧、利楚掃唄等。

2019年1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公開表示,將加快收單外包機構的直接備案管理。這釋放了聚合支付將迎來牌照時代的信號,直接備案或成聚合支付下一階段主流合規形式。

對於聚合支付,雖然其在服務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商戶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仍是處於「無牌」運營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監管對聚合支付合規化管理方面動作頻繁,聚合支付在今年非常有希望變成「正規軍」。

相關焦點

  • 《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報告2018》發布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處理...
    原標題:《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報告2018》發布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處理交易總金額將達94萬億元近期,派盟發布《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聚合支付行業得以快速發展,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處理交易總金額將達94萬億元,處理交易總筆數將達3936.5億筆。
  • 聚合支付新打法!這家機構率先獲得日本電子退稅牌照
    在聚合支付行業,流量紅利漸漸消逝,單靠比拼費率的競爭手段已無法真正佔據商戶的心智,差異化服務和多樣化產品成為用戶端和商戶端需求的核心。「支付百科」近期接觸到這樣一家出海日本的聚合支付「標杆」企業「FreePay」,這家企業沒有把國內掃街,拼服務費的那一套照搬,而是同日本政府一起,將赴日旅遊消費退稅業務重構,推動當地電子支付+電子免稅政策改革落地,為聚合支付企業在海外的落地布下重要一局。
  • 2019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市場現狀,銀行有望成聚合支付新「黑馬」
    得益於行動支付方式的發展,行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從2016年的6萬億元到2018年的171萬億元。聚合支付行業也因行動支付市場的擴展而迎來了「新一春」。2014年,聚合支付規模只有1000億元。而到了2019年,聚合支付規模預計會達到40萬億元。相比於2014年,聚合支付市場交易規已經翻了數翻,在未來也極具潛力。
  • 聚合支付發展迅速 樂刷科技再出新品
    所謂聚合支付,指的是在「支付、結算、清算」服務之外的「支付服務」,旨在利用自身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將一個以上的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服務進行整合。樂刷科技是持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中較早布局聚合業務的公司,公司此前便推出輕量化的聚合支付解決方案,解決了小微商戶的痛點。
  • 行業數據披露2018年度聚合支付服務商綜合影響力
    2019年1月10日,支付焦點在京發布《中國聚合支付服務商綜合榜單報告2018》。上一屆公布了報告的內容,包括政策梳理、發展路徑、行業規模以及未來趨勢,受到了業界、學界和社會各方的讚美。其中,不少讀者提出,能否對聚合支付行業主流服務商進行盤點和梳理。
  • 第三方支付和聚合支付的區別?
    什麼是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例:支付寶、財付通、拉卡拉等。通過與網聯對接而促成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網絡支付模式
  • 聚合支付公司愛貝高管被警方帶走
    撰文 | 張浩東編輯 | 日堯九日出品 | 支付百科從2018年至今,已有數家聚合支付公司先後獲得融資,可見資本對聚合支付行業青睞有加。 然而,在整個行業大環境利好的情況下,也不乏某些公司運營出現問題。
  • 2020年聚合支付該怎麼做?
    因為公司要壓縮成本,同理在聚合支付行業也如此,有人歡喜總也有人憂愁,不少第四方支付平臺開始縮小自己的業務經營範圍,說到底還是年底行情不太好。對於一些聚合服務商而言,這一年也還算順風順水地過去了,趁了一波刷臉支付的熱度也掙了不少,那麼接下來的一年該做如何打算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2020年聚合支付該怎麼做。
  • 2016年中國支付行業十大關鍵詞
    2016的支付行業風起雲湧,站在年末回眸過往,有回憶、有感慨、有收穫。近日,中國支付網發起了「2016年支付行業十大關鍵詞」的徵集活動,得到了大家的廣泛參與。結合廣大讀者的意見,中國支付網正式發布「2016年支付行業十大關鍵詞」,分別為「網聯」、「分類評級」、「牌照續展」、「96費改」、「聚合支付」、「反洗錢」、「261號文」、「區塊鏈」、「投資併購」、「專項整治」。1.網聯作為2016年支付圈子裡最火熱的詞彙之一,如果你說不知道「網聯」,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 新加坡支付監管及支付牌照梳理
    編輯導語:在上一篇章:新加坡支付體系梳理中,筆者對新加坡的支付市場進行了概要性的梳理與說明;在本篇中,筆者將對新加坡的監管及牌照進行進一步的說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本文將對新加坡的監管及牌照進行進一步的說明,跟中國類似,做支付,第一件需要考慮就是當地的監管環境,還有牌照的事情,不然幹著幹著就違法了。
  • 京東收購支付平臺「樂惠」 聚合支付風雲再起
    10月12日消息,《電商報》獲悉,聚合支付平臺樂惠日前已正式被納入京東旗下的京東數科集團。據《電商報》了解,樂惠是一家專注於線下小微商戶,並為其提供以移動聚合支付為主線的一站式雲服務企業;服務超過50萬商戶(餐飲、零售為主),月支付消費者人數超過3500萬,累計支付服務近12億筆。事實上,這也不是京東第一次嘗試在聚合支付領域的探索。
  • 人民日報談聚合支付平臺:堵住監管漏洞
    細心的消費者已經注意到,以前商家櫃檯上分別擺著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等多個第三方支付二維碼。但現在,很多商戶只放一個二維碼,就能接入所有擁有牌照的支付平臺。各家第三方支付的聚合通道,被稱為聚合支付平臺。從效果來講,聚合支付化解了行動支付「最後一公裡」的不便。
  • 聚合支付平臺同其他支付平臺有哪些不同點?
    聚合支付平臺中產品定位是提供技術整合方案,其本身並不具備獨立的支付產品和渠道。聚合支付特點是:服務提供商無需獲得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牌照即可開展業務;可大大減少中小商戶選擇接入支付機構的成本,幫助解決支付市場和支付場景的「碎片化」痛點。
  • 2019年聚合支付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成聚合支付...
    目前,中國聚合支付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聚合支付的廣泛應用,類似消費者被盜刷、非法平臺涉嫌洗錢等案件頻繁被曝出,聚合支付平臺的不規範操作風險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自2017年起,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多項條例,用以規範聚合支付市場。
  • 支付行業要變天!微信支付、支付寶將受影響?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影響支付行業未來監管態勢的重磅文件:《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這是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之後,又一個重塑支付行業規則的重要文件,有關規定比較全面、系統。對於《條例》,市場上不少夥伴都有新的疑問,這就來簡單整理一下:這是市場上首先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可以說是支付歸支付,清算歸清算!
  • 支付機構密集衝刺A股 上市時機待覓
    支付產業網創始人劉剛對記者表示,上市時機的選擇裡有個很大的因素是此時此刻企業的估值,目前而言,支付機構的估值相較於之前是下降的,未來有可能還會更低。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當前,支付機構或將迎來一波上市潮,尤其對於那些牌照多樣化、經營範圍廣、業務穩定且具備持續利潤增長的支付機構,更受資本市場青睞。
  • 招行與華為發布聚合支付方案;銀聯與vivo推vivo pay
    一、招行與華為雲發布聚合支付解決方案在上海召開的華為全聯接大會首日,招商銀行和華為雲聯合發布了聚合支付解決方案。該方案覆蓋了聚合支付收單業務全生命周期的進件、交易、對帳、清算、運營等全部環節,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為企業賦能,幫助企業數位化轉型,實現業務創新。
  • 十張圖看懂聚合支付行業 銀行系平臺若攪局或成「黑馬」
    第一,支付渠道碎片化,擁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瓜分市場,銀聯和其他網際網路巨頭紛紛進入;第二,平臺碎片化,Android、IOS、HTML5為三種主流支付平臺,主流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均需適配支持,特約商戶為服務客戶要完成其平臺支付功能的全覆蓋,需接入所有支付渠道;第三,支付場景碎片化,支付場景可分為App內支付、HTML5支付、掃碼支付、被掃支付、NFC支付等5類,5種支付場景均對應著不同的支付需求
  • 支付牌照註銷名單增至36家!|支付業務許可證|支付機構|中國人民...
    2020年9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終止御嘉支付有限公司支付業務並註銷其的批覆》和《關於終止艾登瑞德(中國)有限公司支付業務並註銷其的批覆》,同意御嘉支付有限公司、艾登瑞德(中國)有限公司終止支付業務,註銷其《支付業務許可證》。
  • 山雨欲來風滿樓,遊戲聚合支付平臺的法律風險
    上面公安部的解釋有點主觀了,咱們來看看金融機構業內人士的解釋版本:聚合支付是相對之前的第三方支付而言的,作為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介於第三方支付和商戶之間,沒有支付許可牌照的限制。聚合支付通過聚合各種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銀行、合作電信運營商及其他服務商接口等多種支付工具進行綜合支付服務, 為消費者和商戶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