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市場現狀,銀行有望成聚合支付新「黑馬」

2020-12-19 華經情報網

一、聚合支付行業概況

聚合支付:也稱「融合支付」,是指只從事「支付、結算、清算」服務之外的「支付服務」,依託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藉助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通道與清結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將一個以上的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服務,整合到一起,為商戶提供包括但不限於「支付通道服務」、「集合對帳服務」、「技術對接服務」、「差錯處理服務」、「金融服務引導」、「會員帳戶服務」、「作業流程軟體服務」、「運行維護服務」、「終端提供與維護」等服務內容,以此減少商戶接入、維護支付結算服務時面臨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戶支付結算系統運行效率的,並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務。

聚合支付的特徵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聚合支付機構作為銜接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等卡組織,通過收單服務,賺取交易服務佣金。得益於行動支付方式的發展,行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從2016年的6萬億元到2018年的171萬億元。聚合支付行業也因行動支付市場的擴展而迎來了「新一春」。2014年,聚合支付規模只有1000億元。而到了2019年,聚合支付規模預計會達到40萬億元。相比於2014年,聚合支付市場交易規已經翻了數翻,在未來也極具潛力。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截止至2017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用戶規模達到2.51億人,同比增長5.02%。2018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用戶規模為2.8億人左右。預計到2023年中國聚合支付用戶規模約為4.6億人。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市場規模方面,中國聚合支付交易規模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雖然聚合支付市場規模增速放緩,但發展依舊處於較快速度。2017年中國聚合支付交易規模為28.1萬億元,同比增長26.58%;2018年聚合支付交易規模為34萬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投融資規模來看,截至2019年10月,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的投融資事件數量為5起,投融資規模達到3.225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聚合支付市場供需格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三、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中國聚合支付行業企業按照實力水平,呈現著明顯的梯隊競爭的特點。且聚合支付行業領先企業數量較多,行業中有多家企業進入第一梯隊;行業第一梯隊的優勢在於其具有廣泛的渠道優勢,如覆蓋城市數量較多、或市場交易規模、單據處理數較大等;位於行業第二梯隊的企業在競爭上略遜於行業第一梯隊,但縱觀整個行業,行業梯隊呈現出兩頭多(第一梯隊、第四梯隊企業數量多),中間少(第二梯隊、第三梯隊企業數量少)的特點。

聚合支付行業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自2015年開始,資本相繼進入聚合支付行業。2018年,與聚合支付相關的投融資超過10筆,總金額也都超過了10億元。2019年,已發生數筆投融資,總金額也有超過5億元。總體來看,到目前為止,相比於2018年,2019年在聚合支付行業的投資力度有所減緩。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聚合支付市場競爭加劇,銀行可能成為聚合支付新「黑馬」

目前聚合支付市場上,有大大小小數百家機構在相互競爭。自2017年,各大商業銀行開始發展自身聚合支付服務。同時,自2018年開始,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為能自身掌控商戶和消費者間的重要數據資源,也都分別投資或收購聚合支付企業。聚合支付行業進入紅海市場。針對C端,支付寶和微信等已成市場主流,商業銀行避開與之競爭,並且在聚合支付服務方面全面支持不同的行動支付方式。但在B端,商業銀行卻顯露出自身獨到的優勢,有趕超頭部聚合支付企業的趨勢。

2、聚合支付結合流水與風控,「小小微」企業迎來信貸機會潮

依靠聚合支付平臺的商戶經營數據,幫助金融機構獲得高質量的用戶,降低小微企業的金融信貸門檻,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從而滿足市場廣泛小微企業的小額信貸需求。

依靠聚合支付平臺和金融機構風控決策,實現可持續的小微企業信貸商業模式,實現商戶、聚合支付機構和金融機構三方共贏的情景。

3、增值服務基於數據,未來數據或將成為新壟斷「原料

一個世紀以前,石油是當時時代裡最重要的資源。如今,數據成為當下時代裡最重要的資源。通過各種業務搜集到的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了解用戶行為,了解用戶需求,管理風險等,從而能夠幫助企業尋找業務的突破點或者問題點。當下,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為了能自身掌控用戶數據源,紛紛投資或收購聚合支付企業。數據無疑會成為當前時代下最寶貴的不願分享的資源,而這也就可能造就未來數據壟斷的出現。

相關焦點

  • 2019年聚合支付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成聚合支付...
    目前,中國聚合支付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聚合支付的廣泛應用,類似消費者被盜刷、非法平臺涉嫌洗錢等案件頻繁被曝出,聚合支付平臺的不規範操作風險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自2017年起,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多項條例,用以規範聚合支付市場。
  • 十張圖看懂聚合支付行業 銀行系平臺若攪局或成「黑馬」
    2012年以來,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保持6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擴大,並在2014年成功突破40萬億元的基礎,達到40.89萬億元,同比增長88.17%。2017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增速有所下滑,達到235.6萬億元,同比增長53.67%。  第三方支付的盛世氣象導致了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的隱憂,即支付呈現高度碎片化特徵。
  • 2020支付行業七大預測:聚合支付牌照有望正式落地
    2刷臉支付聚合興起2019年被稱為中國刷臉支付元年,刷臉支付在微信支付寶和服務商的推動下已成為支付革命的新賽道。艾媒諮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刷臉支付技術應用社會價值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刷臉支付用戶將達到1.18億人,到了2022年將突破7.6億人,屆時將取代掃碼支付成為主要支付方式。 掃碼支付正是藉助聚合才形成線下全面覆蓋的市場生態。而相比掃碼支付,刷臉支付終端設備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並且成本更高、體積更大,這也就意味著刷臉支付比掃碼支付更需要聚合。 藍鯨的出現,讓刷臉支付聚合充滿更多想像。
  • 聚合支付現狀分析!銀行和持牌支付機構或笑到最後
    2019年將是支付行業監管框架大調整的一年,其中聚合支付和支付服務商將納入監管。2018年,監管部門規定聚合支付行業不得以「零費率「和」低費率」擴張市場,避免「劣幣驅除良幣」現象,並減少滋生於聚合支付行業的黑色灰色產業鏈,如套現,黃賭毒等,從而促進整體行業的健康發展。2019年,央行發布85號文件,要求加強實名制管理,帳戶管理,終端管理等,打擊一切非法犯罪活動,使支付市場更加透明合規。
  • 2020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線上線下業務融合...
    2020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線上線下業務融合將成為新趨勢  2019-12-11 16:43:36
  • 《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報告2018》發布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處理...
    原標題:《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報告2018》發布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處理交易總金額將達94萬億元近期,派盟發布《中國聚合支付行業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聚合支付行業得以快速發展,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處理交易總金額將達94萬億元,處理交易總筆數將達3936.5億筆。
  • 2020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 複合增速高達231%...
    聚合支付也稱「融合支付」,是指只從事「支付、結算、清算」服務之外的「支付服務」,依託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藉助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通道與清結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將一個以上的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服務,整合到一起,為商戶提供包括但不限於「支付通道服務
  • 翼支付搶灘聚合支付,0手續費搶佔市場
    掃碼支付0手續費,翼支付全額補貼欲搶佔市場近日,消金時代從市場上獲悉,翼支付打造的聚合支付產品錢到啦依靠股東中國電信的資源,面向商戶出臺了行業罕見的補貼政策,補貼後商戶的刷卡手續費可以做到全免,實現0成本收銀。
  • 農業銀行二維碼聚合支付 方便農村收單市場
    記者從中國農業銀行獲悉,農業銀行推出服務「三農」新利器——農銀e管家二維碼聚合支付功能,該功能為專業市場商戶提供聚合二維碼,支持微信、支付寶、農行掌銀以及農銀e管家APP等多渠道付款,為農業銀行更好地服務「三農」收單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持。
  • 以聚合應用推廣領航行動支付新坐標
    面對百姓支付結算的新需求,牡丹江農信社在聚合支付業務上先行先試,強化行業改造、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效,實現了聚合支付業務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將聚合支付行業推廣打造成牡丹江農信轉型發展的新名片,金融行業的新地標。
  • 什麼是聚合支付?聚合支付系統需要哪些功能?
    說到線上支付,市面上大部分企業線上收款,都是直接籤約調用支付寶、微信官方的支付接口,像拼多多、國美、蘇寧這種都是如此;這也是為何聚合支付市場除了微信、支付寶掃碼支付接口,還有其他的代付類、商鋪類的支付接口,說到本質上,國美、蘇寧這種店鋪式的支付接口都是以企業籤約的形式進行支付收款,
  • 聚合支付大變局!40萬億支付寶微信「外包」市場向何處去
    目前,並未有權威機構對聚合支付行業規模進行精確統計。行業第三方研究機構易觀2019年初發布的《中國聚合支付市場專題分析2019》顯示,2014年,聚合支付規模只有1000億元。而到了2019年,聚合支付規模預計會達到40萬億元。 事實上,針對收單外包機構的管理早已有之。
  • 京東收購支付平臺「樂惠」 聚合支付風雲再起
    今年6月,聚合支付服務商哆啦寶出現企業信息變更,投資人原股東悉數退出,京東數科旗下全資子公司京東匯正成為哆啦寶唯一投資人。據《電商報》了解,聚合支付,顧名思義就是連結各第三方接入的支付接口,並打造成一個聚合平臺。因此,聚合支付也有一個更為形象的名稱為「第四方支付」。而作為行動支付「最後一公裡」的生意,聚合支付已成為巨頭角逐的另一大戰場。
  • 2020年聚合支付該怎麼做?
    因為公司要壓縮成本,同理在聚合支付行業也如此,有人歡喜總也有人憂愁,不少第四方支付平臺開始縮小自己的業務經營範圍,說到底還是年底行情不太好。對於一些聚合服務商而言,這一年也還算順風順水地過去了,趁了一波刷臉支付的熱度也掙了不少,那麼接下來的一年該做如何打算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2020年聚合支付該怎麼做。
  • 聚合支付領先者——超盟金服
    從2011到2017年,中國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與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及增長率實現了「大躍進」,2016年來自移動端交易規模增長了216%,幾乎覆蓋了所有從「線上」到「線下」的場景。不帶現金出門聽起來很酷,但聚合支付想讓買單這個事情變得更酷一點:比如讓收款方扔掉櫃檯上綠的藍的各種二維碼,實現多個渠道,一個入口。 聚合支付是全場景、全行業、全通道的支付服務平臺。
  • 行業數據披露2018年度聚合支付服務商綜合影響力
    2019年1月10日,支付焦點在京發布《中國聚合支付服務商綜合榜單報告2018》。上一屆公布了報告的內容,包括政策梳理、發展路徑、行業規模以及未來趨勢,受到了業界、學界和社會各方的讚美。其中,不少讀者提出,能否對聚合支付行業主流服務商進行盤點和梳理。
  • 銀盛支付榮膺「2017年十大新銳聚合支付品牌」
    備受矚目的「2017年十大新銳聚合支付品牌」評選活動經過報名推薦、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三個階段後,已經正式揭曉評選結果,銀盛支付榮獲「2017年十大新銳聚合支付品牌」榮譽。  專家評審階段中,專家評委結合市場反響、品牌效應、公司規模、產品優勢等指標,對候選的23個聚合支付品牌進行綜合評分。通過對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結果的加權求和,並根據分數高低進行排名,最終產生了「2017年十大新銳聚合支付品牌」。銀盛支付最終在評選排名中位居第六名,榮獲「2017年十大新銳聚合支付品牌」榮譽。
  • 盒碼支付:把聚合支付看作收款二維碼的競爭均因目光短淺
    來源:中華網2013-2016年,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年複合增量率286%,呈現野蠻生長的態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行動支付市場規模突破了100萬億。而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1季度》報告顯示,支付寶佔據了53.76%的市場份額;包含微信支付、財付通在內的騰訊金融則是以38.95%位列市場第二,二者佔據了93%的市場份額。野蠻生長的行業增長態勢下,設計費率、服務、安全、品牌、補貼、商業模式等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隨著監管的持續加強,費率的透明化、人員成本逐漸提高;行業洗牌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 愛貝VP吳贇:聚合支付「不止於支付」背後的四個關鍵
    公開權威信息顯示,2014年,愛貝成為微信支付國內首家授權服務商,2016年通過國際支付行業最高安全認證PCI DSS,這也證明了行業對其技術安全性和風險管理的認可。整個行業的排他性會逐漸增強吳贇認為,「低門檻」是外界為聚合支付打的錯誤標籤。這一行業不會局限在提供支付通道或工具的低門檻層面。
  • 愛貝雲計費吳贇:網聯讓聚合支付價值更加凸顯
    2017年8月,央行發布209號文,即《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網聯時代即將到來,支付機構、銀行、銀聯無一不受其影響,此外,聚合支付作為近兩年中國行動支付的衍生物,眾多支付行業參與者也在關注網聯對聚合支付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