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報名!」
2020年2月8日凌晨4點,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叫醒了睡夢中的張彬彬。原來是單位打來的電話,張彬彬所在的漢口銀行即將組織第一批黨員突擊隊500人去到社區防疫一線,根據安排,青年黨員張彬彬符合抽調人選的要求。電話裡,當同事諮詢他是否有特殊情況不能參與時,他稍稍遲疑了一下,然後馬上回答:「我要報名!」然而,此刻的張彬彬內心是很矛盾的,2019年9月,他的女兒剛剛出生,到現在還不足五個月,由於疫情管控,家裡的老人都沒辦法過來幫襯,特殊時期裡,只有他和妻子兩個人在家照顧女兒,如果他去了社區前線,女兒只能由妻子一人照顧,而他的妻子是一名教師,她所在的高校已經開始線上教學活動了,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尚小的女兒,很難應付過來,這樣的情況讓張彬彬很是矛盾。但是,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應該衝鋒在前,應該對得起入黨誓詞,更要對得起入黨時的初心,來自內心深處的使命感還是讓張彬彬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奔赴前線。
來自家庭的顧慮讓張彬彬輾轉反側,不知不覺天亮了,手機收到了最新的疫情數據信息推送,面對新增的數據,張彬彬一邊揪著心,一邊陷入了擔憂:要是在一線不小心把病毒帶回了家,傳染給了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兒,那該怎麼辦?這時候,妻子醒了,心事重重的他把去社區一線的事情告訴了妻子,沒想到的是,妻子的一句話打消了他的顧慮:「你放心去吧!做好防護,一定會平平安安的!你服務大家,我服務小家!」
站好「三班崗」
就這樣,帶著家庭給予的力量,張彬彬於2月12日到韓家墩街道曾家社區報到了。跟張彬彬想像的不同,社區內有很多老舊小區,既沒有物業,也沒有保安,社區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居民已有60餘人,還有許多尚未排查清楚的疑似和密切接觸人員,工作量實屬龐大。「屋漏偏逢連夜雨」,社區現有工作人員10餘人,其中有4人都確診了,要落實好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封閉小區和保障供應等工作的要求,社區面臨著極大的人員缺口。
面對這樣複雜和嚴峻的情況,張彬彬知道,這是一個持久戰了,但他不但沒有退縮,反而在曾家社區的武汽宿舍小區站起了「三崗」。先是在門口值守,對於沒有通行證的出入人員,他一一耐心勸解,減少人員流動,站好「勸阻崗」。對於有上班需要必須出入小區的居民,他進行詳細的出入登記和體溫測量,向沒有口罩的居民發放口罩,站好「清潔防護崗」。同時,張彬彬積極收集小區居民的生活物資和藥品需求,幫助居民聯繫超市、藥店,充當跑腿人員,滿足小區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站好「配送崗」。
當好「三個員」
小區裡有一些居民因為不太關注時事新聞,不能很好理解封閉小區的政策,每每在對他們進行勸阻時,都需要張彬彬耐著性子不斷重複解釋,有時候同一個人要解釋上好十好幾遍,甚至一天都顧不上喝一口水,值班結束後嘴唇都乾裂了。即使這樣,他仍然堅持耐心地安撫居民們的情緒,做好居民們的「解惑員」,他說,「等他們真正理解了,我們的工作就好做了」。
2月14日,武漢大雪,封閉小區的工作不會因為天氣的變化而停下,張彬彬依然堅守在小區的大門口,當好居民們的「守門員」。小區居民對他說:「你們真的不容易,這麼艱苦的環境還在堅持,謝謝你們!」這樣簡單的鼓勵讓手腳已經凍得不聽使喚的張彬彬頓時渾身上下都充滿了暖意。
2月17日,隨著疫情的發展,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了各小區實行24小時封閉的通知,張彬彬又開始了夜班值守,在小區的門崗帳篷裡守護著居民的防疫安全線。夜班雖然艱苦,但張彬彬心裡卻很高興,因為這樣一來,值完夜班後輪崗,白天就可以幫妻子多分擔些了。有一天夜裡,他發現有流浪人員睡在燒烤店鋪下面,他想,流浪人員也是流動人員,疫情防控正處於最吃緊的階段,如果不安頓好他,無疑會增加疫情防控的風險。作為社區的「巡邏員」,張彬彬第一時間撥打了110,將情況報告給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城管執法人員,經過一番勸解,流浪人員被接入了政府指定的安置賓館。
張彬彬參與的社區防疫工作還有很多,當其他黨員因為擔心他不能兼顧家庭而提出要幫他分擔的時候,他都一一謝過並回絕了:「作為漢口銀行黨員突擊隊的一員,不是我一個人在戰鬥,不是我一個人有特殊的情況,我可以堅持!」
截至目前,漢口銀行已有近1100名員工共同奮鬥在社區一線,他們當中有的妻子即將到預產期,有的女同志還處於哺乳期,有的年近60歲仍紮根在抗疫前線,他們都懷揣著一顆熱忱的初心,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在戰「疫」中踐行使命,為人民群眾守好疫情防控最前線。「能在這樣一個集體中,我深感驕傲、自豪,而且充滿了力量!」張彬彬說,他現在最希望的就是武漢每天新增確診人數早日歸零,希望勝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