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農民手工造「飛機模型」

2020-12-22 新華社新媒體

遊客和「飛機模型」合照 新華社記者龍雷 攝

新華社瀋陽3月30日電(高爽)「飛機現在可以『起飛』了!」話音剛落,朱躍不慌不忙地操作儀錶盤上的按鈕,然後拉起操縱杆,駕駛艙內隨即響起提示音,顯示器上各項數據顯示飛機運行正常。隨著耳邊發動機的轟鳴聲不斷變大,飛機漸漸「飛離」跑道——視覺聽覺的雙重體驗,著實叫記者過了一把「開飛機」的癮。

「這架飛機是件模型作品,並不能飛起來。但駕駛艙基本還原了空中巴士A320的駕駛操作裝置外觀,模擬設備可以實現滑行、起飛、高空飛行、降落等各種場景。」飛機模型的製造者朱躍笑著說。

在遼寧開原一條寬闊的公路旁,停放著一架長37.84米、翼展36米、高12米、重70餘噸的空中巴士A320飛機模型。這架名為「夢想號」的飛機模型由朱躍等6位「發燒友」耗時26個月手工打造——更讓人吃驚的是,製造「飛機」的主要工具竟然只有兩把鐵錘和一臺電焊機。

朱躍和他的「飛機模型」新華社記者龍雷 攝

電焊工、工具機工、家電修理工、大蒜種植戶……今年40歲的農民朱躍有過很多種身份。可無論哪種身份都很難與飛機製造者聯繫起來。「擁有一架飛機是我兒時的夢想,買不起真飛機,我就自己造一架。」朱躍說。

看似衝動的決定很快在朱躍心中發了芽,他上網查看飛機照片和技術資料,還買來一架1:80比例的A320飛機模型玩具反覆拆卸。後來,朱躍通過三維測量軟體測算出飛機模型玩具的尺寸數據。「3個月後,我終於畫出了一張製造圖紙。」朱躍說。

朱躍介紹駕駛艙 新華社記者龍雷 攝

但實際操作的難度還是超越了朱躍的想像。「製造體積這麼大的飛機模型,僅靠一張圖紙是遠遠不夠的,何況我的小團隊不精通機械製造,只能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經驗。光機頭就鋸掉重新做了5次,只為讓機頭擁有比較合理的弧度,每次建好後覺得不對就推倒重來。」朱躍說。

從機身到機翼、從駕駛艙到引擎,朱躍和他的團隊一點點製造出飛機模型的各類部件。「為了讓飛機更加逼真,我們打造了可以轉動的發動機外側扇葉,還在裡面放置了音響,模擬飛機在不同狀態下發出的轟鳴聲。聲音配合可以轉動的外側扇葉,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朱躍說。

遊客體驗「駕駛」飛機模型 新華社記者龍雷 攝

今年2月份,朱躍的飛機模型基本完工並對公眾開放,僅一個多月就吸引了上萬人前來參觀,朱躍每天樂此不疲地為參觀者講解飛機的各個細節。「下一步,我想在機艙內配備氧氣面罩、救生衣等器材,這樣就可以為參觀者普及更多飛行安全知識了。」

「26個月的時間、近300萬人民幣的投入,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架飛機模型,還有各類知識。對我而言,未來有無限可能,像個孩子一樣堅持夢想是件特別幸福的事。」朱躍說。

相關焦點

  • 遼寧農民手工造飛機,兩年耗資上百萬,為了圓兒時的飛機夢
    2017年12月16日,遼寧省開原市,農民朱躍正在焊接飛機的渦輪發動機。為了實現兒時開飛機的夢想,朱躍和幾個朋友一起歷時近兩年時間純手工打造的A320飛機飛機按照空客A320外形,1:1比例純手工打造,長37.84米、寬36米、高12米,目前飛機用了40頓鋼鐵,花費了80萬人民幣。農民朱躍賣掉自己的寶馬車,全身心投入到造飛機的行動中朱躍,從事機械加工行業,從小就有著「飛機夢」的他,去年產生了圓夢的想法。
  • 遼寧農民花80萬手工造「空客A320」 ,建成後想開餐館
    遼寧農民花80萬手工造「空客A320」 ,建成後想開餐館 近日,因為農民造飛機的視頻,讓遼寧省開原市的朱躍成了網紅。
  • 巴基斯坦農民高手手工造「飛機」
    巴基斯坦農民高手手工造「飛機」 (1/4) "← →"翻頁
  • 農民為夢想手工造「飛機」接近完工
    ; 遼寧省鐵嶺市開原農民朱躍從小喜歡飛機,2017年10月,他找到幾個夥伴,開始自費在當地手工製作仿「空客320」的飛機模型。朱躍憑著不斷學習、不斷摸索的一股韌勁兒,用掉50噸鋼鐵,如今他的飛機模型除內部裝飾外已接近完工。朱躍把這架長37.8米、寬36米、高12米的飛機模型起名「夢想號」,他計劃利用模型開展主題餐廳、婚紗攝影等項目。
  • 一個農民是怎樣造飛機的(組圖)
    1997年,在北京一個航空模型展覽上,他對一架木質小飛機模型「一見鍾情」,以模型為藍本,發揮自己的想像設計製造了一架全木載人小飛機,結果這架「處女作」因為無法起飛變成了垃圾。後來,李賢峰轉入北京房山良鄉一家保齡球館工作,利用業餘時間焊出了一架全鐵飛機,這巨大的鐵傢伙有200多公斤,由於實在太重變成了收購站裡的一堆廢鐵。」
  • 甘肅農民造飛機
    學歷高中歷時3年耗資8萬  9月3日,在試飛失敗後的第二天,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共和鄉兄弟村村民張玉祥(右二)對自製飛機的相關環節進行改進。他喜歡航空知識,希望有朝一日能駕著自己造的輕型飛機翱翔藍天。2001年,手裡有了一定積蓄的張玉祥開始著手製造飛機。歷時3年、耗資8萬餘元,張玉祥的飛機終於完工。這架飛機全部由張玉祥手工製作,共用了兩萬多顆鉚釘,機身以輕型鋁材為主,引擎由一部舊桑塔納發動機改裝而,輪胎是三個摩託車輪胎,螺旋槳用木頭手工削制而成。儘管9月2日初次試飛無果而終,張玉祥仍然相信,不久的將來,他會讓飛機飛起來。
  • 農民耗資80萬,用40噸鋼鐵造飛機,只為一個夢想!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我們的印象中,想要製造一架飛機十分困難。需要很多高科技技術,不過你知道嗎,來自中國的幾位農民卻成功造出了一架A320。遼寧農民為完成夢想,自掏腰包80萬製造飛機這是來自遼寧省開原市的朱躍,他表示造飛機是他從小的夢想,因為買不起飛機就想造一架,於是他就按照客A320完全1:1製作了這個巨型飛機,據悉這架飛機的機長37.84米,寬36米,高12米,目前已經用了40噸鐵,花費已經超過了80萬元。
  • 6個農民花費80萬純手工造一架A320
    連日來,一段極其勵志的農民造飛機視頻傳遍網絡,紅遍朋友圈:在東北地區的遼寧省開原市的一個農家院內,一架「空客A320」初具雛形,外觀看極為壯觀。 據發布視頻的譚東輝介紹,他們是遼寧省開原市農民,「因為有一個共同的理想,我們6個人就一起幹了」,譚東輝介紹,他負責幹活,其中的朱先生負責投資。 令人想不到是,這6個人中沒有一個人坐過飛機,更不懂飛機的設計構造了。大家通過購買客機的模型,計算出模型與現實飛機的比例,「說幹就幹」。
  • 法國媒體:親自動手造模型 這位中國農民圓了「飛機夢」
    中國日報網11月4日電 去年年底,一則《農民為圓夢花近百萬造空客A320》的秒拍視頻被熱傳,開原農民朱躍為圓夢造飛機的故事獲得很多點讚,他本人也因此成名。現在,這個勵志的故事走出國門,獲得了法國媒體的關注。據《印度時報》網站10月29日援引法新社的報導稱,當中國東北農民朱躍意識到自己開飛機的夢想無法實現時,他決定親自造一架飛機。
  • 農村小夥耗資80萬造飛機,村民本想看笑話,可造出來後被打臉
    比如之前安徽54歲農民大爺發明的清潔能源車、還有河南洛陽的農村六旬大爺製造變形金剛等等,這些隱藏在民間的草根發明家也再次驗證了不光是只有高學歷才能發明創造出一些高科技作品。而今天要為大家說的是遼寧鐵嶺的6個農村小夥,他們沒有讀過多少書,可是卻製造出了一架「空客A320」的客機。下面就讓大家開開眼。
  • 為什麼不應鼓勵農民造飛機、潛艇、機器人|大象公會
    為什麼中國農民自己造飛機、潛艇、機器人的新聞層出不窮,而西方國家卻幾乎沒有這樣的新聞?最愛造飛機的人民中國媒體上第一個造飛機的農民是四川綿陽永樂縣的曹正書,他 1984 年開始造飛機,1986 年完工。此後,中國各地源源不斷出現飛行夢被點燃的農民,即使在極為偏僻貧困的地區也不乏這種夢想家,譬如新疆阿克蘇溫宿縣尤喀克庫爾巴格村的西熱艾力·艾買提。
  • 近些年,為啥這麼多農民愛造飛機?飛機達人:總比打麻將強
    是什麼讓農民們寧可花光積蓄也要造出中看不中用的飛機呢?農民們回答出奇地一致,五個字:「那是我的夢!」連「空客320」都造得出來鐵嶺農民朱躍今年春節以來特別忙碌,因為他造出來的「空客320」太受歡迎,每天都有三四千人來參觀。這架飛機和真的「空客320」是1:1的比例,除了沒有發動機,不能飛以外,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就連飛機外面的噴繪,內部的駕駛艙做得都惟妙惟肖。
  • 農民造飛機,只為圓飛行夢,最後為什麼會被拆除了呢?
    現在就有這樣一位農民,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斷堅持不懈的付出,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飛行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農民是怎麼樣完成他夢想?為了圓兒時的飛天夢想,懷寧縣一位只有高中學歷的農民從35 歲開始造「飛機」,直到今年51歲時終於把「飛機」開上了天。不過,他的「飛機」製作材料和工藝都非常簡陋,在河堤上試飛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 溫嶺農民十年造四架飛機 他的名字還進入高中考試題庫
    期間,除了經商賺錢,他購買了不少與飛機有關的書,把大量時間花在閱讀飛機製造的書籍上,一有空閒,要麼鑽進書堆裡琢磨飛機的飛行原理和機械結構,要麼上網瀏覽航空知識和飛機製造工藝。張全清在打磨配件。2008年,張全清關起小廠大門,歷時半年多時間,花費近十萬元,手工打造了他人生第一架飛機。
  • 河北80後農民自製飛機上天了,網友:農民也能造飛機感覺很好笑
    這位大小夥今年33歲,名叫解保剛,家住河北景縣廟鎮八裡屯村,他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他與其他農民有有很大的不同,他是一個有理想的農民,雖然他只有初中水平,但從小他就有一個夢想:要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最後,他的夢想終於成真了。
  • 令人咋舌 英國老人手工打造350架飛機模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過去50年間,英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人手工打造了350架飛機模型,這些模型的精細程度令人驚嘆。目前,這位匿名的老人已打算將其進行拍賣,觀眾也因此可以一飽眼福。這些手工飛機模型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1914年,是一架一戰前的飛機。整個系列模型造型奇特、風格迥然。
  • 農民花費十萬造1.2噸重飛機 圖紙高達1米
    今年30歲的西熱艾力·艾買提是溫宿縣託乎拉鄉尤喀克庫爾巴格村農民,最近幾個月來,村民們每當路過他家時,總會聽到院子裡傳出「叮叮噹噹」的響聲。好奇的村民透過門縫往裡一看,「好傢夥!院子裡有個龐然大物,好像飛機的模樣,只見西熱艾力·艾買提正在用錘子在上面敲敲打打。」
  • 英國一男子50年手工打造350架飛機模型(組圖)
    英男子50年手工打造350架飛機模型   【英男子50年手工打造350架飛機模型】過去50年間,英國一位未透露姓名的隱居老人按照1:72的嚴格比例,手工打造了350架飛機模型,每一架翼幅僅長8.2英寸。
  • 王強 造飛機的理髮師
    王強和他自製的「飛機」——「王強二號」一亮相就震驚全場。   37歲的王強,長得很帥,也有很多「粉絲」。擁有兩份工作的他,白天是一名理髮師,每天在理髮店裡忙碌著,客人對他的手藝讚不絕口;晚上他搖身一變,成為「設計師」,把自己關在一間屋子裡製造他的寶貝——飛機。要知道,這不是玩具,也不是模型,而是讓人駕駛在高空飛行的飛機。   這些年來,王強駕駛著自己製造的飛機已經上天幾百次。
  • 這種木頭被稱為「飛機木」,可用來造飛機,1立方木頭價值5000
    在這2800多種喬木中有一種植物非常特殊,重量甚至比中空的竹子還輕,農民俗稱「輕木」,輕木甚至比造暖瓶塞的軟木還輕,卻因為其材質特殊可以用來造飛機,所以又被農民稱為「飛機木」。另外,輕木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樹木可以用來作為綠化苗木,因為輕木的特殊木質結構,其實用價值很高,除了用於開始所說的製造飛機,還能作為隔音材料使用,另外救生衣以及水雷浮子上都可以見到輕木的身影。同時也是製作飛機和船艦模型的優質材料,可以說小小的輕木為我國的國防事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