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riginal article/paper論著
論著最為常見,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往往以論著形式發表。中英文論著的論文格式和寫作要求絕大多數人已十分熟悉。需要強調的是另兩種不太關注的論著形式,即生活質量研究(Quality of Life research)和醫學假說(Medical hypothesis)。就像宣傳介入不能只強調「社會主義好」,而應當進一步向臨床科室解釋「社會主義為什麼好」一樣。生活質量研究以客觀數據反映患者生活質量改變,能有力回答介入治療「為什麼好」,而不是主觀地認為「介入治療後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醫學假說常常被誤解成「不務正業」,但恩格斯說過「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是著名的科學假說。在醫學實踐中,遇到臨床問題並提出獨到的設想,往往因臨床繁忙而忽視了查閱文獻進一步形成醫學假說,而將其發表者更少。醫學假說寫作,也是個學習過程和課題立項過程,我本人讀博做實驗期間,成功發表兩個假說,並通過具體的實驗得到證實。
二、Case report個案報導
個案報導對臨床工作者是種很好的論文形式。臨床中遇到罕見、少見病例或者典型病例,可以查詢中外文文獻了解有無類似病例報導,有些在國內常見的病例,國外可能很少見,這些都可以寫成case report發表。寫作過程通過查詢文獻能更加全面而深入了解該疾病,既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又提升了外文寫作水平,可謂臨床與科研雙贏!能成功發表的個案,一般要求首例報導(時效性),少見、罕見(獨特性),且能夠證明某個假說或理論(科研價值)。
三、Case series病例系列研究
系列病例報導和個案報導類似,一般會列舉類似的臨床病例。例數不定,少者4-10例,多者數百例。
四、Review article綜述
國外綜述與國內博士/碩士論文中的綜述不同,期刊一般採用邀稿形式,由編輯委員會邀請學術領頭人(權威專家)撰寫,也可能倡導某種理論或學說。一般約5000字,參考文獻有幾十到數百條。某些雜誌可以發表簡短的綜述,約1000字左右。部分雜誌也接受非受邀的綜述投稿,具體可查詢雜誌的投稿說明(Instruction for Authors)。
五、Letter to editor、correspondence信
致編輯函/信是讀者針對某篇感興趣的文章寫的讀後感,或延續要告訴期刊內容。字數限制約300-500字,也有雜誌要求不超過150字,一般無具體格式要求。雜誌接受針對最新發表論文寫的letter(時效性),超過規定的時間不再接收。讀者若具備相應研究基礎,能提出獨到觀點,一般容易被雜誌接收,甚至是一些頂級醫學雜誌。近期,我成功發表數篇letter,對兔腹主動脈瘤模型形成機制的「經典理論」提出質疑,得到國外專家某種程度的認可。
六、Comment、invited commentary、editorial評論
對最新發表(時效性)的某篇論文進行評論,一般是雜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受邀評論,被評論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臨床或科研意義。我科發明的「子彈頭」支架治療支氣管胸膜瘻,以及「蘑菇」支架治療胃吻合口瘻的新技術,均發表在權威雜誌《Ann Thorac Surg》上。雜誌分別邀請香港中文大學Anthony P.C. Yim教授和Austin Health胸外科專家Charles Peter Clarke進行評論,兩位國外專家均充分肯定了該新技術在解決臨床問題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七、Short Communication、Rapid Communication短訊
短訊較為少見,其結構類似orginal article,字數約1500-2500。
八、非傳統雜誌
當今多媒體、自媒體時代,論文除了上述紙質媒介雜誌常見形式外,也出現僅電子版論文、視頻論文和eletter等多種形式。以往的SCIE論文,是指SCI論文的電子擴展版(SCI Expanded),隨著電子版論文比例增多,現兩者已無本質區別,故多數院校不再區別SCIE和SCI論文。比如年發行量超過20000篇論文的綜合雜誌PLoS one,僅發行電子版論文,還沒有紙質版。
JoVE-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接收科研視頻,即將經典術式或實驗建模等過程錄製成視頻發表,以便讀者更為直觀地了解並獲取信息。eletter即comment letter to editor,僅為電子版而沒有紙質版。比如影響因子高達5.533的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ATVB)雜誌,接收eletter,且發表迅速。前不久,我本人成功發表一篇eletter於ATVB上,並得到原文作者快速回復,提出諸多建設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