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公平正義 護航美好生活

2020-12-2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代表們紛紛表示,履職盡責、攻堅克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法治的陽光照亮心田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蹄疾步穩,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而沒有做成的事情,有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法治的陽光照亮人們的心田。

「過去五年,司法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奧運村法庭庭長劉黎代表說,法官檢察官員額制改革全面推開,一大批優秀司法人才重回辦案一線;司法責任制實施,「審理者裁判、裁判者負責」的機制正在形成;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取得實效,糾正了一批冤假錯案,大大提振了人們對全面依法治國的信心;法院檢察院組織結構也發生歷史性變化,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跨行政區劃的法院、檢察院成立,智慧財產權法院、網際網路法院等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司法機構也陸續成立。

代表們紛紛表示,司法改革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歸功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先試點再推廣、以上率下、全國一盤棋的改革方法論,得力於全體政法幹警的使命擔當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

群眾對公平正義有新期待

「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個永恆主題。」共青團四川省委書記劉會英代表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們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後,必然對公平正義有更高層面的需求。

「過去五年,伴隨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顯著成效。」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巷口法庭庭長黃志麗代表說,如今社會上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遇事找法的人越來越多,全社會的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廣大群眾對法治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

新目標催人奮進,新藍圖鼓舞人心。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須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四川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代檢察長馮鍵代表說:「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建立了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等制度,確保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這也增強了全民自覺守法用法的信心和動力。」

以實現公平正義為己任

十九大報告有關法治、公平、正義的論述引起了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龔稼立代表的極大關注。「這既有對成效的充分肯定,又有對問題的清醒認識,更有作為奮鬥目標的明確要求。」龔稼立代表說,和諧穩定、公平正義、安居樂業,都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最基本要求。

代表們紛紛表示,十九大報告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論斷是科學的,準確把握了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一個內在要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謀求的重要執政目標。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追求和實現公平正義為己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公平正義和發展之間的內在關係。」劉會英說。

十九大報告要求,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從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高度來謀劃和推動司法體制改革,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中,充分發揮法院在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方面的重要作用。」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金英代表說。

「我們要統籌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任務,確保中央部署落地生根,讓社會充滿公平正義。」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鄭紅代表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24日 10 版)

相關焦點

  • 粟用湘:牢牢把握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著力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主要集中在發展、改革、制度、司法等方面,這也是我國當前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點、難點和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指明了方向。
  • 民法典—為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民法典草案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民法典姓「民」,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訴求,保障的是人民的民生權利。民法典草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了保護的概念。保護個人隱私權、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明確住宅70年產權自動續期……民法典草案就像一部百科全書,為護佑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完善的法律遵循,謀求人民利益最大化。民法典草案,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經常收到垃圾簡訊怎麼辦?遭遇性騷擾,公司、學校該不該管?有人吃「霸王餐」,老闆能不能扣下他的財物?這些問題總是困擾著我們的生活。
  • 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020-11-26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
  • 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安居樂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並以此為出發點,明確指出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 【喜迎十九大】促進公平正義 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考驗著黨長期執政的能力和社會的穩定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他告誡全黨:「這個問題不抓緊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而且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注重公平正義問題,一再強調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社會改革和發展的落腳點。這是我們黨一貫的執政理念,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 用法治力量為美好生活護航
    從輿論質疑到立案調查再到一審宣判,所有人都將通過這一過程發現,臆想和猜測無法還原真相,守護正義、護航生活最終必須依靠法治的力量。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羅秉乾犯過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罪名成立,應依法懲處。公訴機關所提量刑建議適當,法院予以採納。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訴請中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經濟損失予以支持。
  • 人民日報: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就是消滅資本主義制度下存在的剝削與兩極分化,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要求。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有人認為,公平正義是「普世價值」,沒有「姓資」「姓社」之分。
  • 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首要目標,必須深刻領會、堅決落實到位。
  • 公平正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價值體現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社會公平正義涉及養老、教育、社會保障、房價等民生領域,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是最基本的社會問題,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後,越發凸顯了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實踐意義。
  • 人民法院要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使命追求
    十八大報告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目標要求,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無論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還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無論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還是建設美麗中國等一系列重大部署,都離不開法院的保駕護航或直接參與,對人民法院司法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習近平的法治觀:依法改革依法反腐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學習路上·習近平「治國理政觀」系列之九    習近平的法治觀:依法改革依法反腐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編者按:「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2013年2月23日)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 構建司法與媒體良性互動關係共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原標題:構建司法與媒體良性互動關係共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本報北京10月23日訊 記者劉子陽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中央新聞媒體和部分網絡媒體有關負責人、記者座談會,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出席座談會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民法院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合作機制
  • 讓人民群眾在正風反腐中感受公平正義 | 重點聚焦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千百年來,公平正義始終是人們不懈追求的美好願景。傳承中華文明積澱的精神基因,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追求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黨執政後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一貫主張。隨著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發展,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尊崇和維護。
  • 丁力:讓政府在公平正義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在當前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效率問題與公平問題並存,但公平問題更為突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經濟迅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但由於在實際經濟社會生活中,沒有從根本上找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效率提高的途徑,效率問題始終存在。
  • 智慧法院、多元調解……為公平正義助力護航
    人民法院是正義的天平,是公平的化身,基層人民法院更是老百姓的主心骨。結案數居全省基層法院第一,新型「一站式」訴服中心亮點紛呈,「多元調解」把案件化解在訴前,「網上開庭」讓人民群眾成為最大受益者……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法院,集公信力和親和力於一身,讓溫暖和關懷直抵老百姓心田。
  • 公平正義與感受到公平正義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機關提出的工作要求。「感受到公平正義」,即不僅要 「公平正義」,而且要「感受得到」。把案件判公是法官的應有之責,還要把人心判暖,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溫度,這給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周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公平正義思想-中國法院網
    要著眼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高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生活品味,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進。」
  • 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的兩條基本路徑
    「在2018年9月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方向,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公平」的論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有兩條可行的基本路徑。一、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擺脫「馬太效應」誤區。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路徑之一。
  • 本報評論員:堅持公正司法 維護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國之基址。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求「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強調「不論處在什麼發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點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目標,也明確了向社會公平正義奮進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