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留學計劃面臨變數——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把孩子送進國際高中前,北京家長劉靜的內心「掙扎了兩個月」。

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

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面對部分出國留學計劃遇阻的學生,9月16日,教育部決定臨時允許部分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擴招,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90個項目均在其列。

看到這個消息,劉靜「鬆了口氣」。

儘管,來自國家的政策兜底,讓劉靜壓力減輕。但她始終需要面對這些,「怎麼也繞不過」的問題:課程與國內普通高中不兼容,絕大部分人無法註冊國內高中學籍,很難轉回普高,無法參加高考。

是擱置留學計劃中斷學業,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往下走?每個決定背後,不僅僅是對兩種教育模式的考量,還涉及國際高中生面臨的諸多實際問題。

踏上這條路,需要投入更大的勇氣應對「不確定性」

「不再有固定的班級概念,實行『走班制』。」「沒有紙質課本。」坐在記者面前,郭天利這樣描述他在國際學校的學習生活。

這是北京一所開辦較早的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具有相當知名度。

在國際部就讀,讓原本痴迷於數學競賽的郭天利發現,文學課竟然比數學還有趣,「唯一的遺憾是,英語戲劇課的外教還沒能返回中國。」這只是疫情帶來諸多不便之一,而更大的影響,將事關郭天利留學計劃能否順利進行。今年,很多國際高中或公立學校國際部畢業生,在拿到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後,無法前往當地就讀,被迫在家上網課。

「選擇國際高中的人最需要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出國留學?」浙江寧波某國際學校管理者馬智認為,「有的學生是為了增長見識,有的學生只是為了迴避高考,尋找解決替代方案。疫情對後者的影響可能更大。在綜合考量成本、安全和靈活性等各種因素後,一些原本對國際高中抱有興趣的家長,最後還是選擇了普高。」

但是,劉靜屬於前者。她告訴記者,離孩子國際高中畢業還有兩年。她篤信,到時候順利出國留學「應該不成問題」。

記者採訪發現,雖然對於國際高中的態度不一,但是無可爭議的是,一旦決定踏上這條路,需要比以往投入更大的勇氣,以應對「不確定性」。

上半年,託福、SAT考試接連被取消。儘管孩子剛讀高一,但為了刷分,劉靜還是著手為他報考了託福,可一進報考系統,就發現北京、上海等地考點爆滿,她不得不「捨近求遠」,報考12月徐州考點,「還有朋友的孩子為了參加考試,報了蒙古國考點」。

國際高中招生遇冷,部分學校招生斷檔

一家國際教育研發與服務機構發布的《高中國際項目發展狀況(2019)》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國內已有公辦學校國際部(國際班)、國際化特色民辦中學等校近1000所,在校生總規模約50萬人。

國際高中,一直被中國家長視為另一條「跑道」,需要家庭持續的經濟投入。北京、上海等地國際高中每年收費10萬至20萬元不等,二、三線城市基本不超過10萬元。

該報告稱,北京、上海兩地都有百餘所學校實施高中國際項目,新生人數約佔當地高中招生人數的8%到10%。

疫情突至,國際高中境況如何?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各地多所公辦校國際班、民辦學校中外課程項目招生遇冷。部分學校沒有招滿,一批次錄取剩餘空額與去年相比幾乎翻番。

8月初,南京教育招生考試院發布了普通高中補招信息,多所國際班、民辦高中招生缺額達到181人,部分項目出現斷檔。此外,與2019年相比,部分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下降明顯。南外劍橋國際班錄取分數下降8分,錄取排名下降了3052名。

幾乎同時,鄭州外國語學校、鄭州一中、成都七中萬達學校等多所高中國際班啟動補錄。

其實,國際高中招生遇冷不僅僅來自疫情的影響,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在疫情發生之前,出國留學已經增長乏力。

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2019美國門戶開放報告》,2018至2019學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仍然是第一位,超過37萬人。但僅比上年增長了6000人,是近10年最少的一年,僅有最高峰時的1/7,連續下降了6年。

赴美留學一直被視為留學市場的風向標,也是國際高中生的首選。

曾麗在一所國際學校山東校區擔任高中教學主管。這家國際學校在國內多地開辦分校。「受疫情影響,學生們的出國意願確實有所降低。」她說。

儘管如此,這些國際高中生依然沒有「剎車」停止學業,而開始選擇「轉向」。曾麗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對校內學生的摸底調查:作為留學目的地,美國的吸引力下降了6.48%。許多學生和家長把留學目的地從美國改為英國等歐洲國家。據調查,在寧波的一些國際學校中,很多家長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課程不兼容,轉回普高難度大

疫情是突如其來的,但是,國際高中生的困擾則長期存在。在順利畢業前,因故離開國際高中,還能轉回國內普高嗎?絕大部分的國際高中生沒有這樣的選擇權。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國內高中學籍。

「通過中考進入中外合作辦學高中項目的學生擁有國內高中學籍的,因為這些項目在教育部門有備案。」馬智坦言,「但這種情況涉及學生人數非常少」。

「從政策上講,國際學校頒發的高中文憑被國內認可,國際高中生就可參加高考。」華中師範大學調查評估中心主任胡向東認為,即使沒有國內高中學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可以考慮從「高中同等學力」的途徑出發,經程序化認定這部分高中生的學力水平,為其確認高考報考資格。

「真正難的是這部分學生學習的內容可能與國內高中有一定差異。」胡向東分析,在現有高考體系中,國際高中生沒有優勢,他們的英語水平可能略高,但這個優勢在高考中體現並不明顯。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各類國際學校的課程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IB文憑、AP和A-Level課程——前者是國際文憑組織開發的預科課程,後兩者分別是美國和英國的課程。

「國際課程與國內高中教育存在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國際課程要求多樣,成績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志願服務、文書、課外活動等其他考核指標對學生有著具體要求。」馬智所在的寧波某國際學校採用A-Level課程體系。

在馬智看來,「疫情下,國際高中生出國留學受阻,參考A-Level成績,進入國內中外合作辦學大學,應該可以成為一個出路」。

分類消化吸納國際高中生,搞好教育「內循環」

誰來接納疫情影響下不願意出國,或者在留學道路上面臨困境的國際高中生?

9月9日起,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接連發布增額錄取招生信息,向持有國外優秀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中國籍學生敞開大門,學生畢業後直接獲得海外高校的學位證書。

西交利物浦大學招生簡章稱,此次招生是由於中國學生留學路徑遇阻,為解決這一群體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安排下」設置。

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介紹,此次擴大合作辦學招生不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不佔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標,對高校其他各類招生不產生影響。招生工作遵循雙向選擇、擇優錄取、保證質量的原則。

事實上,寧波諾丁漢大學從2004年籌建開始到現在,一直要求擁有中國國籍的學生,必須通過高考進入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副校長沈偉其回復記者:「希望通過綜合評價體系增額錄取部分國際高中生,分類消化吸納優質生源,以培養多元化的人才。」

「當前,要打通國際高中的『斷頭路』,需搞好教育『內循環』。」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留學分會副理事長陳志文建議,「目前,我們有必要調整相關政策,對這類辦學模式適當放開,鼓勵更多國外優秀大學到中國辦學。在尊重這類大學舉辦模式的同時,也尊重他們的申請審核制招生模式,方便和國內的國際學校對接,同時,也需要在學歷認證上給予必要的配套調整。」

陳志文提醒,在鼓勵建立這種獨立法人模式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形成國內國際化教育「內循環」的同時,其錄取制度一定要保持一致。「比如都是申請審核制,但不宜一部分搞申請審核制,一部分按高考分數。」這次,多所高校增加錄取招生,就是鼓勵它們搞單獨的申請審核制,只發外方文憑。陳志文說,在不影響高考公平的基礎上,這一舉措給了一些已經走上國際高中教育道路的學生回頭的機會。(記者 陳鵬)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部分採用化名)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留學面臨變數——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疫情下,留學計劃面臨變數——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8日 08版)晨霧 / 轉帖  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  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 疫情下留學計劃面臨變數 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面對部分出國留學計劃遇阻的學生,9月16日,教育部決定臨時允許部分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擴招,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90個項目均在其列。看到這個消息,劉靜「鬆了口氣」。儘管,來自國家的政策兜底,讓劉靜壓力減輕。
  • 疫情下,留學計劃面臨變數——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把孩子送進國際高中前,北京家長劉靜的內心「掙扎了兩個月」。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 關注|疫情下的留學計劃: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把孩子送進國際高中前,北京家長劉靜的內心「掙扎了兩個月」。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 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把孩子送進國際高中前,北京家長劉靜的內心「掙扎了兩個月」。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 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轉回普高難度大
    來源:光明日報 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把孩子送進國際高中前,北京家長劉靜的內心「掙扎了兩個月」。  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 課程差異、難轉回普高,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把孩子送進國際高中前,北京家長劉靜的內心「掙扎了兩個月」。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 課程差異、難轉回普高,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
    把孩子送進國際高中前,北京家長劉靜的內心「掙扎了兩個月」。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 疫情之下,50萬國際高中生怎麼辦?
    把孩子送進國際高中前,北京家長劉靜的內心「掙扎了兩個月」。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 疫情之下,50萬國際高中生怎麼辦?
    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  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 疫情下的國際學校如何穩定過渡——走進楓葉,了解楓葉
    您想理解國際學校如何應對疫情對留學的衝擊麼?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河南楓葉國際學校。「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中西優化,精英人才」是楓葉教育集團對高中理想教育的精準定位。    河南楓葉國際學校總校長修海英在接受採訪時說: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國際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業界的很多專家都在探討能否研發自己的課程,能否讓孩子們不出國門讀世界名校,能否培養自己的師資,這幾方面,
  • 疫情時代,全球教育變數在哪兒?如何選擇出國留學?
    來自海內外的諸多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聚一堂,探討疫情期間不同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教育應對舉措、變革方式及實施效果,研判後疫情時代全球教育的新形態與新機遇,探索教育的創新路徑,加快推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 國家留學基金委副秘書長張寧:疫情下出國留學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極大地影響了世界經濟和國際教育交流,跨境學生流動遭遇多重困難。現階段,國際航班絕大部分停運,學校關閉,部分實驗室關閉,學生們大都宅家禁足,國際學生或停學,或改為線上學習、線上答辯等,不管是在外留學人員,還是今年準備出國留學的人員,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 疫情下海外留學的「新解法」 走進浙大外院Broward國際課程項目
    在這種情況下,當前及後疫情時代,國內外政府機構、大學的政策可能出現哪些變化?從短期和長期來看,出國留學市場前景如何?國際學校、留學機構及相關行業組織怎樣做才能更好的轉「危」為「機」?計劃留學的學生和家長應該怎樣安排考試、申請大學及後續準備?這諸多問題近來備受關心國際教育的各界人士關注。
  • 疫情之下,留學之路能否繼續?
    在未來的留學之路上,橫亙在學子面前的不僅有家長及學子對留學目的國疫情的擔憂,還有即使拿到學校的錄取通知但能否順利抵達留學目的國的不確定等。疫情波及下的困境「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確會對今年以及未來一兩年擬出國留學的人群造成影響,我們對這一兩年的留學形勢持謹慎樂觀態度。」
  • 通訊:學會接受現實 為夢想全力以赴——東京一名國際高中生的疫情...
    新華社東京8月8日電通訊:學會接受現實 為夢想全力以赴——東京一名國際高中生的疫情暑期生活新華社記者姜俏梅上午九點半,吃過簡單早餐,一杯咖啡開啟了中國女孩橙子在東京暑期生活的又一天。「面對新冠疫情,要了解自己的處境,學會接受現實,及時尋求幫助,為夢想全力以赴。」這名17歲的高中生說。橙子就讀於東京一所國際高中,早在6月初就開始了暑假生活。9月開學後她將成為12年級學生,面臨繁忙的考試和大學申請季。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她的學習計劃和暑期安排。
  • 全球疫情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留學政策的突變及應對
    (二)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對外戰略發生了變化,但全球化的趨勢沒有變  在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國家主義」回歸、權力政治進一步抬頭、多邊主義勢頭受挫、國際組織作用有所下降,大國戰略關係變化使中國和平發展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更為複雜。當前,國際體系基礎正在發生變化,國際秩序面臨調整,可以說是一個充滿矛盾、競爭並加快重組的時期[10]。
  • 為兒子走「國際教育路線」投入400萬,疫情下留學路通向何方
    然而,一場疫情下來,計劃全亂套了,這家人迄今為止投入的400萬,也面臨 「打水飄」U的風險......我們到底該如何為孩子走向世界做準備?高考,常被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對於低齡留學生家庭而說,選擇國際教育也是走上了一條獨木橋,做出選擇後,就很難再回到國內公立教育體系。疫情之下,高考是個確定的結果,而留學的獨木橋通向哪裡,則充滿了得失未知的憂慮和不確定。
  • 通訊:學會接受現實 為夢想全力以赴——東京一名國際高中生的疫情暑期生活
    新華社東京8月8日電通訊:學會接受現實 為夢想全力以赴——東京一名國際高中生的疫情暑期生活新華社記者姜俏梅上午九點半,吃過簡單早餐,一杯咖啡開啟了中國女孩橙子在東京暑期生活的又一天。「面對新冠疫情,要了解自己的處境,學會接受現實,及時尋求幫助,為夢想全力以赴。」這名17歲的高中生說。橙子就讀於東京一所國際高中,早在6月初就開始了暑假生活。
  •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中國出國留學市場!留學行業還能恢復嗎?
    按留學業界估算(中國教育部最新數據尚未公布),2019年中國出國(境)留學生總量突破70萬人,其中美國是中國學生第一大留學目的地,佔比在50%以上。英國排在第二位,市場總量大約12萬中國留學生,佔比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