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校學生輔導員:"兩次生命"守望輔導事業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從弱冠到而立,從學生幹部到輔導員,上海交通大學思政教師顧希垚把十年青春奉獻給了學生工作。他不甚年長,卻已帶過八次軍訓,在「軍政雙訓」中持續推進實踐育人;他不善記背,卻能當面叫出1000多名學生的名字;他深愛父親,但在父親彌留之際仍堅守世博志願服務崗位;他體魄堅實,十年八次無償獻血,卻因在迎新工作中積勞成疾一度生命垂危;他樂觀堅強,卻在與相伴四年的學生別離時熱淚盈眶……他,被學生親切地稱呼為「顧導」,更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孜孜以求,不斷探索前行!

在2011年,顧希垚八年輔導員工作的辛勤耕耘和創新實踐得到了全面體現和呈現:曾帶過的2007級本科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在全校前列前茅。在他探索、努力與實踐下,基於工科學科特點的研究生學科黨支部、工作室的縱向管理模式日臻完善,獲評「研究生思政教育示範基地」;六個研究生黨支部被評為全校「示範黨支部」;所帶的核學院研究生黨支部,黨員比例超過80%,近三年100%赴國家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就業;所指導的兩名博士生獲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學生心目中實至名歸的「顧導」

「顧導」是曾帶過的本科生對顧希垚的親切稱呼,也充分體現著學生對他的信任、認可、尊重和敬佩。對顧希垚而言,輔導員事業意味著更多的責任,他在擔任年級思政的同時,還是軍訓指導員、樓棟生活指導教師、學生晚會導演、職業諮詢導師……一個個平凡的身份,都是不平凡的作為。

顧希垚結合本碩博都在交大就讀的經驗優勢,研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總結和凝練理工科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堅持把「引導」作為思政教育的核心,潤物無聲。他推動建立學業輔導,構建本科生學業預警體系,所帶的學生無一人因成績問題退學;與學生單獨談心超過5000人次,成為「80、90後學生」的良師益友;連續6年擔任樓棟生活指導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總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適時地出現在同學身邊;8次放棄暑期休息時間投入學生軍訓,在軍訓指導員、副營長、教導員的崗位上推進軍政雙訓。

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奉獻」,感染並帶動了一大批學生。他號召學生共同參加無償獻血,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過去10年中8次無償獻血;他的學生李魯也與一名5歲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並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08年作為北京奧運火炬手,將自己的奧運火炬作為捐贈活動道具,組織師生為汶川震區中學捐款,並由兩名川籍學生暑期將善款直送德陽、綿竹兩所中學。

2009年9月,甲流肆虐上海,新生入學各項工作變得更加繁重,令顧希垚片刻不敢放鬆。一場大雨淋後的他連續7天高燒不退,經中山醫院呼吸內科診斷為重症肺炎,醫院下達的病危通知書讓他的家人泣不成聲,更讓無數他的學生揪心。隔著ICU厚厚的玻璃窗,他微笑著向家人、同事和學生伸出大拇指。堅定信念成為支撐他戰勝病魔的力量,最終他平安渡過危險期。出院後修養未及一月,他重返學校,回到他熱愛的輔導員崗位。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開拓者」

曾面臨生死考驗的顧希垚回到校園,對於輔導員事業更加惜時如金,更把握機遇探索實踐。擔任學院研究生思政辦主任三年,他結合學校「研究生教育思想大討論」契機,充分結合機械與動力工程學科特點,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積極破解共性問題和瓶頸難題,孜孜以求,成效卓著。

在研究生管理基本細胞單元方面,他積極探索工科特色的縱向黨支部、工作室模式。與本科生相比,工科領域的研究生更多依託學科梯隊進行科研和論文,傳統班級概念模糊,歸屬感不強。如何科學調整研究生管理的基本細胞單元,是全國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共性難題。顧希垚探索根據學院新整合形成的學科平臺和梯隊,嘗試淡化班級管理,強化以學科實驗室平臺為工作陣地,成立學科平臺縱向黨支部,形成「學科平臺黨支部—學科梯隊黨小組—系所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研究生黨建新格局;明確「學術成長和科研凝聚」作為黨支部的工作主線,實現黨支部和學科梯隊重心合一;在此基礎上,設立121個研究生工作室,成為研究生服務和管理的基本細胞單元,並覆蓋到全體研究生。通過學科縱向黨支部和研究生工作室,黨建重點和研究生學業、科研的重心,以及導師關注的焦點完全吻合,研究生歸屬感更強,黨建帶動思想教育、促進學術科研、推動系所文化建設作用更明顯,121個工作室單個或聯合組織的文體活動,導師參加積極性提升,研究生時間一致,參與率更高。2011年,學院湧現出上海市教衛黨委優秀共產黨員易培雲,上海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趙小巍、張國煜等優秀典型。

在研究生溝通、交流方面,他積極推行體驗式培訓和教育,形成了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研究生年齡差距大、組織結構分散、人際交往面窄、科研學習任務重等,如何創新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一直以來是一個瓶頸難題。顧希垚在學院研究生群體中持續多年推行體驗式培訓和教育,倡導「從做中學,從學中悟,從悟中行」的方式,讓研究生通過「體驗」,實現「知行合一」。針對新入學研究生,他推出「陽光計劃」,使新生群體加強凝聚力,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研究生骨幹,開展「舵手計劃」,提高這一群體的領導力、溝通力和執行力;面向跨學科梯隊,提出「星空計劃」,幫助跨學科領域研究生在一天的體驗式培訓中分享經驗,開拓思路;圍繞學業、情感、經濟等壓力較大的研究生,實施「心靈田園計劃」,幫助這些研究生舒緩壓力,提高自我調適能力。在體驗式培訓和教育體系下,學院研究生的環境適應、人際交往、情感交流、擇業就業等方面的素質和勝任力得到提升,顧老師幽默的培訓風格、培訓中的「氣場」得到研究生的一致認可。《中國教育報》和教育部網站等都對交大體驗式培訓和教育這一創新載體進行了深入報導。

在促進導師育人方面,他積極創新機制,以情動人,凝聚和發揮導師群體的育人積極性。導師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責任人,如何促使導師群體盡心、悉心育人,許多高校都在思考和探索。顧希垚在全校研究生教育思想大討論開展之際,在師生中廣泛深入調研,完成《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研究生幸福感及需求調研報告》。依據報告反映的情況和研究生群體訴求,有針對性開展工作:通過易班平臺開展「我最喜愛的研究生導師」評選,讓畢業生銘記師恩,也在研究生導師群體中形成了鮮明導向;邀請全國教學名師王如竹教授等為學生上黨課,參與學生黨組織生活。精心組織研究生系所文化節、畢業生歡送宴等活動,讓參與的導師樂在其中,更提高了導師參加研究生活動的內在動力;調動全院學生組織力量,配合導師舉辦國際論壇,調動黨支部積極性,為導師階段性科研攻關服務,使導師對研究生作用發揮有更深刻認識,許多導師結合科研合作和國家需求,對研究生進行就業引導。今年,他經過調研,將探索在機動學院建立「導師團隊育人榜」,對每個導師團隊近五年指導研究生的平均畢業年限、學生滿意度評價、就業質量層次、學術成就和學術誠信記錄,進行客觀記錄並由研究生會發布,以此更深入地促進導師珍惜聲譽,自覺育人。

歷經學習、工作、生活的浸染,上海交通大學顧希垚從骨子裡、血脈裡熱愛學生工作。曾在死亡線前徘徊的他,可以說,用「兩次生命」守望著輔導員事業!輔導員工作歷程,在顧希垚生命中留下太多責任和堅守的烙印,磨礪出一名輔導員最為堅毅宏博的胸懷,積澱了一位良師益友最為精華的工作智慧,更最生動地譜寫著責任、堅守、探索、前行的輔導員事業的讚歌!

近年來獲獎情況

12011年上海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

22010中國上海世博會志願者工作先進個人;

32008中國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42007上海市無償獻血紀念獎;

52010年度上海交通大學「思政之星」;

6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晨星青年學者—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才」;

7指導班級F0702007班獲2008年上海市先進集體;

8指導學生邱殿凱、鄧宇君獲2011年全國挑戰杯特等獎;

9指導學生夏明偉獲評201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10指導學生易培雲獲評2011年上海市教衛黨委優秀共產黨員;

11指導學生夏明璐獲評2010年上海「大學生綠色大使」;

12指導學生趙小巍、張國煜獲評2010年上海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

13指導學生武超獲評2009年全國三好學生。

(責任編輯:熊旭)

1006|||17356029|||一位高校學生輔導員:"兩次生命"守望輔導事業|||2012年03月12日09:15

相關焦點

  • 袁利:立德樹人,開發「寶藏」學生 | 2019最美高校輔導員
    袁利:立德樹人,開發「寶藏」學生 | 2019最美高校輔導員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24日 21:07 A-A+ 沒想到麻藥退去,她醒來的時候,所有的學生就圍在她的床前:「老師,兩天沒有看到你了。你在重慶又沒有親人,我們想你可能到醫院去了,所以我們分成無數撥人,到所有的醫院去找你。」       她再也忍不住,眼淚噴湧而出。       這名輔導員就是袁利,她站在2019「最美高校輔導員」發布儀式的舞臺上,講述了這個故事。
  • 第十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風採錄
    面對一位8歲時因一次意外失去右臂、時常感到無助和窘迫的同學,於基伯推薦他參加支教活動,並鼓勵他以最堅強的姿態去擊退生命中的種種磨難。漸漸地,這位同學不僅喜歡上讀書,還學會了打桌球、騎自行車,並獲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辦的「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系列傳播活動「特別獎」。
  • 「我是高校輔導員」(教育眼)
    新華社發   編者按:「我志願成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擁護黨的領導,獻身教育事業,恪守職業規範,提升專業素養,情系學生成長,做好良師益友……」這是高校輔導員的誓詞。在大學校園中,他們總是那樣親切,學業上諄諄教導,生活中噓寒問暖,是老師,又像大哥哥、大姐姐。   你聆聽過輔導員的心聲嗎?
  • 【輔導員說】陳玉嬋:勇於擔當,為國育人——第四屆北京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主題演講
    本屆大賽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辦、北京高校輔導員培訓研修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承辦。來自首都57所高校的學工部門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共200餘人觀摩了此次比賽。      我校信息學院輔導員陳玉嬋老師在本次大賽中展現了過硬的能力與不俗的心理素質,榮獲了本次大賽決賽的一等獎。未能親臨現場不免遺憾,不過小編帶來了陳老師的精彩演講。讓我們一同感受她用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凝聚而成的育人擔當。
  • 高校輔導員職業調查:老師不像老師,說多了都是淚
    通常談到有關高校教師的話題,人們會談論青年教師們生存狀況問題,也會談論高校老師們在科研與教學中的選擇矛盾問題,卻很少有人會關注高校輔導員,這個與大學生們直接接觸最多的教師群體。記者採訪了幾位年資不同的高校輔導員,在他們看來,與其說高校輔導員是老師,卻更像是學生的「保姆」,工作繁瑣壓力大,在學校地位低,職業前途渺茫。
  • 高校輔導員招聘!山東大學2020年輔導員招聘19人
    2020山東教師招考一對一輔導課程根據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和輔導員隊伍建設需要,我校將本著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輔導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崗位及相關待遇情況介紹1.事業編制崗位。薪酬按照國家事業編制人員待遇規定執行。
  • 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路徑選擇--夏睿(蘭州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趙繼國    顏值擔當的夏老師為輔導員同仁作了一場非常接地氣的報告,讓我更加堅定輔導員工作的重大意義,讓我也體會到輔導員做科研具有的突出優勢,通過對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教育學生,進而提升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程度。
  • 2020年重慶市最美高校輔導員「出爐」 來看她們如何當學生的好...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洋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7日15時訊(記者 姜念月 陳洋 實習生 李春平) 近日,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向社會發布了2020年第四期最美人物——「2020年重慶市最美高校輔導員」。全市共10名高校輔導員入選。據了解,目前重慶市共有專職輔導員4000餘名。
  • 最美高校輔導員:引領青年學生帶著信仰去追夢
    高校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陪伴青年學生成長、指引青年學生前行,他們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的「同路人」「引路人」;更重要的是,他們打通線上線下的界限,融合課上課下資源為青年學子插上了信仰的翅膀,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成為大學生前行的「開路人」,幫助大學生更好的成長成才。他們就是高校輔導員。
  • 高校輔導員寫作如何備考?
    這是我為湖南師大高校輔導員招考寫的一篇指導性文章。如果把湖南師大特性的一些文字去掉,那麼對於高校輔導員寫作備考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現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備考輔導員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習總書記對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視,必將如東風臨大地,大大推動我們高校人才培養的工作;習總書記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是我們工作的指針,為我們如何培養人指明了方向。作為高校輔導員,作為新時代學生工作的主力軍,我們也是教師隊伍中的重要一員,是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正確方向的守望者和把關者。
  • 為青春築夢匯聚強大力量——關於高校輔導員理想信念教育的幾點思考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學生座談時強調「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在高校教育中,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大學生的關係最近、接觸最深,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
  • 守護學生!湖南高校輔導員「用心用情」
    華聲在線2月10日訊(通訊員 田炆佳 記者 鄧桂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湖南高校輔導員把抗「疫」當作這個春節的特殊主題,為學生守好「責任田」,志願護好「一校人」。生命科學學院輔導員依託網絡平臺,推出「科科小提醒」欄目,及時做好防疫知識普及和學生心理疏導等工作。文學院輔導員及時跟蹤學生身心健康動態,得知一學生父母被感染,第一時間為其父母多方搜集住院、救治信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學生父母得到有效治療。
  •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路徑選擇
    關鍵詞:新時代;輔導員;專業化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對高校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到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 10人故事,告訴你優秀的高校輔導員平時做什麼
    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並取得獎勵百餘項,其中創新創業成果展、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藝術展演、青年文化藝術節等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0餘項;2018年5月主持湖南農業大學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創青春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結合成長輔導室開展了音樂療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建立健全學生心理療愈體系,指導成立「刺唐官」文化工作室、「印象視覺」工作坊兩個校級創業團隊;2018年指導學生主持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實踐項目重點項目
  • 教育部長陳寶生開講啦,高校輔導員工作這麼做!
    高校輔導員工作如何做教育部長陳寶生開講啦9月23日,全國高校輔導員優秀骨幹培訓班在東北師範大學開班。全國高校輔導員優秀代表身上體現出的愛國奉獻的堅定信念、情系學生的高尚師德、甘為人梯的思想品德、育人育才的素質能力、嚴謹高效的工作作風、科學務實的工作態度,充分體現出高校輔導員隊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和學生健康成長中肩負的神聖使命。
  • 全省高校輔導員24小時在線幫助學生就業
    精準把脈 線上引導不斷線遼寧高校輔導員充分利用線上管理系統搜集信息快、反饋信息準的特點,精準統計已就業學生的「就業單位」,實時了解未就業學生的「就業意向」,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將畢業生「分門別類」,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遼寧大學輔導員孫洪靜每天都把學生求職進度記錄在案,對未就業學生逐一進行過程性指導。
  • 她寫了近100萬字記錄學生點滴!這位「最美高校輔導員」來自山大
    2019年6月14日,《人民日報》7版以《他們與學生分享快樂,為學生排解煩惱,幫學生找準方向 帶你認識「最美高校輔導員」》 為題,聚焦「最美高校輔導員」,其中一位是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黨委副書記範蕊,從人人網到QQ空間,從新浪微博到「陌上花開」微信公眾號,她一直堅持利用網絡,記錄學生的點點滴滴、為學生答疑解惑。
  • 高校輔導員:心中有愛有遠方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的重要職責,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著眼於學生未來,促進提高發展。人的可貴之處在於無限的發展潛能,高校學生正處於朝氣蓬勃的年紀,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輔導員要多給學生打造展示平臺,創造發展機會,幫助他們邁上人生的新臺階。用真情幫扶學生,用熱情服務學生,用溫情感動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情感的力量。引導學生克服困難,提高適應能力。
  • 綻放奮鬥光芒,激蕩青春力量——記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近日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展現了當代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立足本崗敬業奉獻、矢志拼搏不斷奮鬥的良好風貌。  江城武漢,英雄之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輔導員靳敏,執著守護著自己的學生。
  • 幫「刺蝟」學生卸下包袱,高校輔導員甘做「救火隊員」
    在許多人看來,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就像一顆深埋的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爆炸。而在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電氣信息系,有一位年輕的輔導員劉麗,她用真情和真心照亮學生內心,深入隱秘的角落,幫助曾換過4次寢室的「刺蝟」學生重新融入集體,不管再困難,她都不願放棄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