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長沙會戰 中國軍隊用敢死隊拼日軍敢死隊

2021-01-08 雜家歷史

1942年1月,第三次長沙激戰中。

1月3日,這是日軍第3師團對長沙城進攻的第三天了,這也是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給出期限的最後一天。由於前兩天第三師團的進攻被國軍李玉堂第10軍拼死阻截,造成日軍攻城毫無進展。由此阿南惟幾調動6師團匯合3師團一同進攻長沙城。由此進攻長沙的兵力是日軍兩個師團對陣國軍第10軍,單從兵力對比,日軍是國軍的2倍。

6師團兵源主要來自南九州,屬於歷史上的薩摩藩領土,可以說是日軍最善戰,兇悍的師團,其師團長神田正種,52歲,一步步從基層提拔為師團長,狡猾善戰,是名副其實的「老鬼子」。6師團一到長沙,天還沒亮就在炮兵的支援下猛攻長沙城東北角。與此同時,3師團則猛攻東門和南門。國軍10軍第3師,第190師,預備10師拼死抵抗。

囂張的6師團沒想到國軍的抵抗如此頑強,將士士氣極其旺盛,面對日軍發動的波次衝鋒,國軍往往戰至最後一人,激戰一天,第6師團推進並不順利,僅有23聯隊12中隊突進至湘江沿岸,其於部隊幾乎沒有前進,全部被國軍阻擋在原地。由於國軍對日軍運行道路的有效破壞,致使日軍重炮無法抵達長沙城郊,只有一些迫擊炮和小口徑野炮,根本不能有效摧毀滿布長沙的國軍暗堡和碉堡。日軍無法,只能靠士兵拿炸藥包爆破國軍碉堡,這樣日軍不但傷亡極大,而且推進速度極慢。

1月4日,神田正種眼看這樣打法,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任務,佔領長沙。把心一橫,抽調骨幹兵力,組織百多人的敢死隊,每名敢死隊攜帶炸藥包,分成若干小組,同時出動數名敢死隊對國軍的碉堡從不同方向同時發動衝鋒,只要一個敢死隊員衝至碉堡邊沿,就引爆炸藥包,炸毀碉堡。日軍這種自殺式的打法果然起到效果,守軍一連被炸了數十個碉堡,日軍甚至佔領了國軍駐守的冬瓜山陣地。同時,第3師團也看樣學樣,同樣組織敢死隊進行自殺式襲擊。面對瘋狂的日軍,國軍沒辦法,也同樣組織十幾支敢死隊,乘日軍剛佔領冬瓜山還沒來得及穩固陣腳,對冬瓜山陣地發動反攻,國軍敢死隊在胸前和腰間捆綁一圈的手榴彈,看到日軍人多的地方就直接往裡衝,然後引爆手榴彈同歸於盡。冬瓜山陣地沒有槍聲,只有陣陣的爆炸聲,整個陣地甚至找不出完整的屍體,都是殘肢斷手。通過敢死隊對敢死隊,我軍又奪回了冬瓜山陣地。

激戰1天,日軍兩個師團付出重大傷亡,卻眼見無法佔領長沙,士氣低落。更為嚴重的是,國軍73軍,第78軍,第79軍,第26軍,第4軍已經趕至長沙近郊,很快可以對日軍形成包圍。日軍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嗅出了危機,知道攻佔長沙已經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了,如果不及時撤退,很有可能被國軍「包餃子」。馬上命令6師團和3師團邊戰邊退,國軍當即進行圍追堵截,有效殺傷日軍。

1942年1月15日,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國軍取得大勝,共斃傷日軍五萬六千多人。

相關焦點

  • 這場戰鬥國軍敢死隊和日軍敢死隊貼身肉搏,拼到刀鈍了,就用牙咬
    ,敢死隊的戰士們全部身背大刀,喝過壯行酒之後,在團長的帶領下,向被敵人佔領的陣地悄悄出發了。真實的國軍抗戰大刀隊在雨聲的掩護之下,敢死隊漸漸摸近了日軍佔領陣地前沿,突然團長大喊一聲:「弟兄們,殺呀!」,200名敢死隊戰士個個奮勇爭先衝上陣地,用大刀將正在休息的日軍砍得潰不成軍,日軍不知道中國軍隊有多少人,又是在黑夜之中,於是很快的撤出陣地,陣地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但是團長估計日軍會很快反攻回來,於是抓緊部署防禦,果不其然,撤出陣地的日軍很快明白過來,中國軍隊的人數並不多。
  • 戰地記者與敢死隊長半個世紀的君子之誼
    他們就是當年《新華日報》記者陸詒和臺兒莊戰役敢死隊隊長王範堂。 戰地報導連接起的情緣 1938年春,臺兒莊戰役正處在激戰之時,《新華日報》記者陸詒冒著烽火硝煙來到臺兒莊前線。4月7日,當中國軍隊剛剛完全收復臺兒莊時,陸詒通過運河浮橋,踏進臺兒莊城內。戰後臺兒莊,屍填街巷市野,血盈運河溝渠。百年古城,無牆不飲彈;魯南大地,無土不沃血。
  • 日本侵略者的「破局」:長沙會戰上的「天爐戰法」為何連續用4次?
    於是,長沙保衛戰打響了。日軍集中炮火對湖南的省會長沙發起了四輪猛烈地進攻。 在前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抵擋住了日軍的炮火,取得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與日軍血戰到底的決心。而第四次長沙會戰,卻成為中國軍民永久的痛。
  •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據團結網介紹,楊良平出生於1919年8月,參加主要戰役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保山戰役、滇緬戰役、怒江戰鬥、松山戰鬥、密支那戰役、臺兒莊戰役。楊良平1935年8月加入國民革命軍71軍36師106團307步兵連,1937年任排長,曾任國民革命軍36師副團長。1944年8月1日,楊良平擔任了松山戰役中由104人組成的敢死隊隊長。
  • 四次長沙會戰殲敵18.8萬?薛嶽吹多大牛?蔣介石:寡廉鮮恥
    四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18.8萬?薛嶽吹了多大牛?蔣介石:寡廉鮮恥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戰果總共有多少?比較權威的數據在這裡: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軍與日軍共有正面戰場會戰22次,1117次大型戰鬥,小戰鬥及遊擊戰3萬餘次,殲滅日偽軍228萬人(其中包括1945年8月15日後國民黨軍受降的日軍108萬人,收編的偽軍78萬人),其中殲滅日軍42萬人(其中擊斃日軍9.4萬餘人,擊傷日軍39餘萬)。
  • 敢死隊:奉化的漁民們拼上了身家性命
    敢死隊,顧名思義,就是用身家性命去赴湯蹈火。他們的指揮官就是蔣介石。  1911年11月5日凌晨2點,杭州光復之役爆發,敢死隊為浙江革命軍打前陣。  拼上了身家性命為革命磨好刀尖  武昌起義後,清軍全力反撲,點燃的革命火焰,能不能傳承下去,希望就在上海、杭州的起義。
  • 4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都是什麼軍銜?
    長沙會戰,一共打了四次,前三次中國軍隊以九萬餘人的傷亡,殲滅了日軍11萬人,並且抵抗住了日軍猛烈的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中國軍隊沒能複製勝利,日軍攻陷了長沙。這四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都戰死了很多人,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誰?
  • 37年淞滬會戰日軍有飛機,有重榴彈炮,為何不直接炸掉四行倉庫?
    1937年淞滬會戰是抗戰過程中最慘烈的大戰役之一,中國軍隊死傷二十餘萬人仍無法固守上海。而電影《八佰》中的淞滬最後一戰,四行倉庫守衛戰將這場戰爭的殘酷和中國軍人的犧牲精神充分表現了出來。但是這裡似乎有一個疑問:既然上海的中國守軍最後只剩400餘人,並且收縮在倉庫一個據點,這不是很好解決麼?
  • 【湖南抗戰】正面交鋒:創下抗戰之最的長沙會戰
    中國特別重視長沙地區的防禦,由第9戰區(後分設第6、第9兩個戰區)集重兵與日軍在戰線上對峙,為此,從1939年到1942年間,日軍先後三次大規模進攻長沙,中國軍隊與之展開殊死搏鬥,是為三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長沙會戰(又稱湘北會戰,日方稱湘贛會戰)爆發。這也是歐洲大戰爆發後日軍對中國正面戰場的第一次大攻勢。
  • 西點軍校留學生率敢死隊陣亡
    筆者今天就講述一個能聯繫到一起的故事,一位曾在西點軍校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為保衛南京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叫張誼。教導總隊在陸軍兵營的戰鬥中,日軍依靠炮火掩護突入守軍第87師的陣地。為保兵營不失,軍士營營長吳曙青決定組織敢死隊投入反攻。
  • 侵華日軍私人相冊:張張令人憤怒,圖9神風敢死隊喝酒壯行!
    1931年九一八事件,東三省全面淪陷;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12月,日軍在南京造成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幾十萬人死在日軍的手中。
  • 二次長沙會戰能守住:除了天狗食日驚嚇日軍,也靠大阪師團神助攻
    那就是在1941年9月出現在中日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的「日全食」現象,這一場的自然現象讓本是勢如破竹的日軍,不得已的放棄進攻長沙的計劃慌忙撤退。一方面也為了確保日軍發動東南亞戰役時,消滅的國軍的主力,解除正面戰場國軍的威脅。另一方面在解除正面威脅的同時,可以讓日軍主力從關內戰場抽身進入東南亞。日軍決定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這一次11軍主力傾巢出動,不僅保留了原來第3、6和40師團,並在其基礎上補充了同屬甲等師團的第4師團和在南昌戰役中表現搶眼的33師團。
  • 上演「中國版加裡森敢死隊」|加裡森敢死隊|角色_網易新聞
    五個角色個性鮮明、各懷絕技,給人物塑造和故事情節增添了諸多張力,這齣高端大氣的戰爭戲,拍出了經典美劇風格,將創下收視率神話的「加裡森」敢死隊搬上了中國螢屏,上演了酣暢淋漓的抗戰故事。劇中有上海特區副區長的兒子、日本軍官學校畢業的官二代、有上海娛樂大亨的大公子、上海凱富銀行行長的外甥,復旦大學在校學生、風靡上海戲曲界的名伶,上海灘紡織大亨、日本特高課駐上海最高指揮官的中國養子。
  • 川軍總動員 水陸兩線抗擊進犯武漢日軍
    1938年6月10日至10月27日,中國軍隊為保衛武漢同日本侵略軍展開會戰,中日雙方傾盡全力。日軍侵佔南京後,國民政府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和戰時首都,當時中國的軍事力量集中保衛武漢。日本御前會議決定,迅速攻取武漢,殲滅中國軍隊主力,迫使中國政府屈服,儘快結束戰爭。
  • 淞滬會戰的中國軍隊多勇敢?日本兵日記裡,一個冷僻詞反覆出現
    電影《八佰》將我們帶到了83年前戰爭推遲的松花圈,1937年8月至11月的3個月裡,日本投入了30多萬兵力,中國軍隊投入了70多萬人的血戰。不知道那場戰鬥有多慘烈,中國軍隊的表現如何,我們可以看日本士兵的展示日記,用他們的視角和語言來理解更真實的淞滬會戰。
  • 閩北「雜牌軍」抗日:大刀敢死隊突圍幾乎全部陣亡
    雖然在精銳盡出的80萬中國軍隊中,來自福建尤溪縣的盧興榮所率五十二師被認為戰鬥力低下、雜牌中的雜牌,且有著地方軍閥的出身,但這支來自八閩的部隊戰場表現非常英勇,即便在鬼子的飛機重炮轟炸之下最後幾乎全軍覆沒,但他們用大刀也殺敵過千……  4700餘官兵參戰,慘烈到最後倖存下來的只有400餘名傷員和部分後勤人員。
  • 衡陽會戰,泰山軍打服十萬日軍,日軍屍體堆積如山只能砍左手帶回
    在三次長沙會戰期間,尤其是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黃埔一期生李玉堂率領的第十軍給予了日軍沉重打擊,很好地配合了薛嶽的天路戰法。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後,表現最好的預十師師長方先覺晉升第十軍軍長,這位黃埔三期畢業的將領也是員猛將。
  • 被誇大的武士道精神,拼刺刀前卸除子彈,日軍真的這麼「善良」?
    被誇大的武士道精神,拼刺刀前卸除子彈,日軍真的這麼「善良」?然後很有趣的是,我們在抗日劇中都能看到,為了節目效果都會有近身搏鬥的時候,中國大刀對陣日本刺刀。甚至經常能看到日軍圍困八路軍英雄的時候都卸除子彈拼刺刀獲得勝利或者被打敗。小編就覺得很奇怪啊,都已經熱武器時代了,為什麼還要冷兵器作戰呢?查閱資料發現,有兩個小故事能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