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4億元!韓國三大船企拿下卡達大單,此前中企已獲得首單

2021-01-10 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製造大國,近些年來更是開始專注一些更為高端的製造業,發展至今已經有了足以和世界頂尖水平相媲美的能力,比如卡達史無前例的LNG船訂單就將由中韓船企瓜分。雖然中企獲得的訂單較少,但也說明了中國高端製造已完成了從無到有的一個突破,而韓國也正在為此擔憂。

1、韓國三大船企獲1344億大單,中企卻先奪得首個訂單

據韓聯社報導,卡達國營石油企業卡達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周一宣布與韓國三大造船商籤署價值逾700億卡達裡亞爾(約合人民幣1344億元)的協議。

根據協議,大宇造船海洋株式會社(DSME)、韓國現代重工(HHI)和三星重工(SHI)將在2027年前為卡達石油公司預留大部分液化天然氣船舶建造能力,以建造逾100艘液化天然氣(LNG)新船。

據了解,卡達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國,年產7700萬噸,目前正在增設生產設備,爭取到2027年將產量擴至1.26億噸,計劃訂造60至120艘LNG船訂單,佔全球LNG船建造產能的近60%。

很多船企都想要接下來這筆LNG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造船項目,其中韓國是最有希望包攬這筆訂單的,因為近幾年來韓國船企在LNG船市場佔有率一直維持在80%至90%的水平,實際上幾乎壟斷了LNG船建造市場。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下,新船訂單顯著減少,韓國造船業一直對卡達的訂單寄予厚望,自信韓國三大船企能夠「瓜分」卡達大單。讓韓國意想不到的是,卡達這LNG船的首批訂單交給了中企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2、中企獲卡達200億造船訂單,或打破韓國造船業壟斷地位

據報導,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卡達石油公司4月22日以「雲籤約」的方式,聯合籤署了「中國船舶—卡達石油液化天然氣(LNG)船建造項目」協議,協議訂單總金額超200億元人民幣,這也是中國船企迄今承接的金額最大的造船出口訂單。

根據協議,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將負責卡達石油公司的大型LNG船建造,訂單包括16艘LNG船,並會保留相應船位,以滿足卡達石油公司後續的訂造需求。

中國船企率先接獲訂單出乎韓國造船業的意料,中國LNG船的建造能力竟在不知不覺中追趕上來了。據國際船舶網報導,中國船企首先斬獲卡達LNG船首批訂單的消息對韓國造船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動搖了韓國「獨佔」LNG船市場的信心,給韓國船企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中國船舶集團董事長雷凡培對此表示,此次獲得卡達LNG運輸船訂單是「中國製造」得到世界肯定的重要體現,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船舶工業的實力,將為我國高端海洋裝備製造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轉變提供支撐。

韓國造船業人士對中國船企的崛起表示了看法,稱「如果中國船企今後繼續積累LNG船的建造經驗,有可能比預期更快縮短與韓國之間的技術差距」。現在韓國船企還能獲得LNG運輸船訂單大頭,但隨著中國船企技術的累積,以後韓國造船業在LNG船市場的壟斷優勢將會打破。

消息領先一步,財富更近一步。關注「金十數據」,第一時間了解國內外財經大事件!

相關焦點

  • GTT成卡達大單最大贏家
    中韓兩國大單給GTT帶來超過10億美元收入卡達石油公司近日連續和中韓兩國籤署了總計116艘LNG船建造合同,其中與韓國三大船企籤署了總價值高達192億美元的100艘LNG船建造協議,與滬東中華籤署了超過200億元的16艘LNG船訂單。據悉,這116艘LNG船全部採用GTT的專利技術,而GTT對每艘使用其專利設計權的船舶收取高達5%的專利稅。
  • 中卡(卡達)籤超200億元人民幣造船項目,告訴你中國造船故事
    2020年4月22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卡達石油公司,正式籤訂了「卡達石油——中國船舶集團LNG船建造項目」,項目總金額超200億元人民幣。這是我國最大的一單造船出口合同。什麼是LNG船?在強手如林的世界造船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為什麼能拿到這筆大單?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韓國有哪些優勢呢?首先,造船業是韓國目前仍具備極大市場競爭優勢的產業之一。其次,LNG船的高端船型是韓國造船業的拳頭產品。
  • 卡達石油公司再下千億超級造船訂單 100艘LNG船
    在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船舶集團)籤訂首份訂單後,卡達石油公司(QatarPetroleum)又與韓國三大船企籤署了訂單。  6月2日,韓聯社消息,韓國三大造船巨頭韓國大宇造船、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已和卡達石油公司籤署液化天然氣(LNG)船相關合同,合同金額高達23.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72.2億元)。  根據合同,上述三家船廠將在2027年之前確保有足夠的船位為卡達建造LNG船。韓聯社稱,依照造船業慣例,合同雙方一般會在大規模項目正式實施前,先就確保造船場地籤約。
  • 烏克蘭又將259億大單交給中企,這是為何?
    烏克蘭最近一段時間與俄羅斯方面一直都鬧得很不愉快,俄羅斯方面一邊在通過實際行動對烏克蘭方面施壓,希望其注意自己的舉動,而烏克蘭方面則是在俄羅斯與德國合作的「北溪-2」項目上給俄羅斯使絆子,而根據我國相關企業給出的消息,烏克蘭在反對完「北溪-2」項目之後便將價值259億元的大單給到了中企,這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
  • 俄企計劃暫停對華供電?中企轉身將電力大單交由韓國LG化學
    與此同時,韓國巨頭正在我國電力市場收穫驚喜。據韓聯社最新報導,12月13日當天,韓國巨頭——LG化學宣布,該司旗下在華設下的電池材料工廠獲得了來自中國企業江蘇潤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再生電力大單。按照雙方規劃,接下來LG化學在江蘇無錫的工廠將為這家中企供應140億瓦時規模的電力。
  • 拿下全球46%的市場,中國船企前11個月新接訂單世界第一
    韓國和日本的新接訂單量緊隨其後。今年前11月,韓國船企累計新接訂單137艘,合計502萬CGT,佔全球份額的35%,排名第二;日本船企新接訂單78艘,合計118萬CGT,佔全球份額的8%,排名第三。但下半年來,韓國船企正在縮小與中國船企的差距。
  • 中國船舶集團獲卡達石油公司LNG船訂單 總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記者從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獲悉,4月22日,該公司與卡達石油公司在中國北京、上海及卡達多哈三地以「雲籤約」方式聯合籤署「中國船舶—卡達石油液化天然氣(LNG)船建造項目」協議,所涉訂單總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這是卡達天然氣項目首批訂單,也是中國船企迄今承接的金額最大的造船出口訂單。
  • 最新,韓國巨頭獲中企140億瓦時電力大單!我們為何還要進口電力
    與此同時,韓國巨頭正在我國電力市場收穫驚喜。據韓聯社最新報導,12月13日當天,韓國巨頭——LG化學宣布,該司旗下在華設下的電池材料工廠獲得了來自中國企業江蘇潤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再生電力大單。按照雙方規劃,接下來LG化學在江蘇無錫的工廠將為這家中企供應140億瓦時規模的電力。 據悉,LG化學是首家籤署電力供應合同的在華韓企,預計此次籤約的供電規模可以供30000戶家庭使用超過12個月。 報導指出,俄羅斯電力公司每年與中企籤署的供應合同,利潤還比通常的5%的利潤高出一些。
  • 韓國船企與鋼廠矛盾激化
    SMM網訊:韓國船企和韓國鋼材製造商自7月開始一直在協商造船用厚鋼板價格,但遲遲無法達成一致,雙方矛盾日益激化。據韓媒報導,浦項鋼鐵(POSCO)、現代鋼鐵(Hyundai Steel)和東國制鋼(Dongkuk Steel)等韓國主要的鋼材製造商正在以鐵礦石價格飆升為由,要求提高厚鋼板價格。然而,以大宇造船、現代重工集團和三星重工為首的韓國船企則希望在船舶需求低迷之際凍結厚鋼板價格。7月以來,雙方一直就今年下半年或第三季度6毫米及以上厚鋼板價格進行談判,但談判已經陷入僵局。
  • 中企籤1.54億美元大單,幫助坦尚尼亞擴建首都港口
    中企籤1.54億美元大單,幫助坦尚尼亞擴建首都港口 參考消息網12日援引外媒消息稱,坦尚尼亞政府10日同中國國有企業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籤署了一份價值1.54億美元的合同,以擴建首都三蘭港的重要港口
  • 【浙江】海工項目成舟山船企轉型新引擎
    據了解,以太平洋海工為代表的舟山船企,在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壓力下,著手新興市場和新型船型的拓展,目前正積極搶抓海工裝備製造機遇轉型升級,而海工裝備製造業的火爆也帶動訂單升溫和船舶價格回暖,海工項目成為舟山船企轉型發展新引擎。    口岸開放為海工項目發展保駕護航    對於船舶企業來說,口岸開放是一條至關重要的政策。
  • 專訪卡達自由區管理局CEO林明輝:積極引入中企 願做深化中卡合作...
    林明輝此前曾任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新加坡方面財團的執行董事。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卡達在經濟上以發展油氣領域尤其是天然氣為主,但從20世紀末期開始,卡達就在非石油天然氣領域發力,希望引入其他的產業,」林明輝表示,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卡達自由區管理局定下了園區聚焦發展的三大重點行業:物流、化工和新興科技產業。
  • 2019年,最賺錢中國港航船企是誰?
    造船業穩中有進,船型結構升級優化,企業效益企穩回升,三大船舶央企重組穩步推進,海洋工程裝備「去庫存」取得積極進展。就2019年的狀況而言,中國港航船企經營開始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但是,進入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和蔓延,各行業將重新評估自身的處境和對策。
  • 總投入114億元!兩大中企先後收購海外黃金公司,釋放什麼信號?
    來源:金十數據中企近期不斷收購海外黃金生產商,這引起了市場的關注,知名金融博客零對衝還解讀了這一行為背後釋放的信號。據零對衝6月22日消息,中國黃金公司正在積極尋找並收購海外礦業公司。此外,紫金礦業本月中旬還發布公告,已與蓋亞那金田有限公司(Guyana Goldfields Inc.,)籤署協議,紫金礦業旗下子公司以16.99億元人民幣收購蓋亞那金田,這意味著紫金礦業又拿下一座新礦山。
  • 接連中標10億元水務大單,莞企嶺南股份轉型大生態業務漸入佳境
    繼10月9日公告中標總投資約11.9億元的江蘇「鹽城市亭湖區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後,10月22日晚,嶺南股份再度發布公告稱,公司聯合中標總投資約10.6億元的四川「南充市嘉陵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半月內連續中標兩項10億級水務大單,背後是嶺南股份突破園林天花板,在轉型水務、深耕大生態領域的成效逐漸凸顯。
  • 煮熟的鴨子飛了,競標最後階段中企被印一腳踢開,喪失180億大單
    距離中印邊境對峙事件已過去半年,但印度心中的坎始終跨不過去,即便我們完全不搭理,印度上至國防部長下至各路無良媒體,卻仍在瘋狂叫囂。 不僅如此,新德裡在其他領域的小動作也是不斷,不僅下令封禁了多款中企手機應用,還發起了一場抵制中國產品的運動,誓要來個一刀兩斷。
  • 海淘「爆款」成中企海外併購新寵兒
    不過,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不少海淘「爆款」都已擁有了中國「血統」。2015年,我國企業海外併購熱情不減,其中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新趨勢——海外熱銷的知名消費品品牌成為熱門收購標的。中企頻拋橄欖枝成立於1969年的澳大利亞知名保健品品牌Swisse,在澳洲的商店常常會賣斷貨。如今,這一品牌的大部分股權已被中國企業收入麾下。
  • 日本八大車企停工停產——疫情深淵漫延
    在全球各地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擊下,世界各國車企似乎無疑倖免的遭到影響。據央視財經報導,此前已有部分車企宣布停產的日本國,再因疫情蔓延致海外零部件供應短缺,使得停產車企誇大至八家。此前,因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海外需求驟減。
  • 出售資產、關閉門店,韓國車企疫情下的掙扎與踟躕
    在持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中,韓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受到重擊。6月11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韓國汽車出口量為9.54萬輛,同比下滑57.6%,這也是17年來韓國汽車月出口量首次低於10萬輛。為此,雙龍汽車、通用韓國、雷諾三星等車企近期正設法通過出售資產、關店等措施來籌集資金、削減成本,從而渡過疫情危機。
  • 伊利、飛鶴、君樂寶、優博、藍河等乳企發展強勁,核心品牌成關鍵
    原料、生產、產品都成為部分乳企、代理商、門店的發展難題。其中,作為生產產品的乳企,如何利用產品實現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從當前市場來看,不乏借力核心品牌獲得發展的乳企。今天奶粉圈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乳企的核心品牌,歡迎留言互動哦~星飛帆是飛鶴旗下大單品,其2016、2017年銷售額分別為7.1億元、24.5億元,到2018年,銷量已達到5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