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這場暴雨洪災 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水平?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6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達1961年來同期最多;但綜合分析今年長江流域強降水弱於1998年。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實習生 謝雁冰 傅中行

連日來,南方地區暴雨預警、洪水預警接連不斷,牽動全國人民心弦。今年南方水情到底如何?洪澇災害嚴不嚴重?記者通過水利部歷年《水資源年報》、中國氣象局歷年《中國氣候公報》、長江水文網等多資料綜合梳理,用數據展現南方水情。

6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達1961年來同期最多

中央氣象臺7月18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7月18日08時至19日08時,黃淮東部和南部、江淮、江漢南部和東部、湖南北部、西南地區東部、雲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

從6月2日至7月18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餘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 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

據中央氣象臺數據顯示,6月1日以來,南方出現6次強降雨過程,截至7月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超過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但綜合來看,今年長江流域強降水比1998年弱,比2016年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7月15日介紹,氣候中心將今年長江流域強降水從暴雨持續時間、暴雨強度兩個指標與1998年、2016年強降水分析比較,1998年長江流域主雨帶降水量超過700毫米,2016年是580毫米,今年到目前為止是600毫米。

從降水範圍看,1998年是全流域暴雨,今年強降水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和沿江地區,與2016年相比範圍較廣,但比1998年範圍相對小一些。因此綜合分析研判顯示,今年長江流域的暴雨和1998年相比較弱,但比2016年強。

長江流域年平均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基本上與全國保持同步,但降水量常年大於全國水平,2016年,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到峰值1205.3毫米。

長江流域面積約為180萬平方千米,涉及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貴州、甘肅、湖北、湖南、江西、陝西、河南、廣西、廣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福建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處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再加上我國降水呈現「南多北少」的特徵,長江流域降水量一直較大。

▲7月8日晚間,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問桂道圩堤發生漫決,導致15000多畝耕地,6個村莊被淹,上萬名村民被組織轉移。 圖為13日問桂道圩堤決口航拍畫面,遠處是受災的桂湖村。

副熱帶高壓較往年偏強,入梅偏早

據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介紹,根據國家氣候中心專家的初步分析,造成今年降水異常偏多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今年氣候極端性發生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觀測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我國處於氣候變化的敏感區。近60年的暴雨發生頻率明顯增加,這次長江流域的強降雨發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其次,今年副熱帶高壓比較強,加之冷空氣活動頻繁,冷暖空氣交匯,導致今年長江流域的持續強降水。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天氣氣候及旱澇密切相關。在高壓東部,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好,在高壓西部,低層暖溼空氣上升,形成雷雨。副高北抬西伸會帶來豐沛降水,西太平洋高壓脊線的季節性變化,對應著我國主要雨帶的位移。簡言之,副高向北挪一步,所在區域便風雨交加。

據了解,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且持續發生。

今年江南地區梅雨已於6月1日正式開始,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7天。6月中下旬至今,副高脊線一直停留在西南地區東部到長江中下遊地區,副高邊緣暖溼氣流強盛,長江中下遊地區低渦切變系統活躍,形成長江中下遊地區長時間的梅雨天氣,是長江中下遊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

1951年以來,我國梅雨季節常年6月8日入梅,7月18日出梅。2012年-2020年,江南地區入梅時間大多早於6月8日,最早日期為2016年的5月25日,與1995年並列史上最早;近年來,僅2014年和2018年兩年晚於常年。

2號洪水形成,三峽入庫流量遠大於出

7月17日10時,長江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0000立方米/秒,依據水利部《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當日20時,洪水以59000立方米/秒流量湧入三峽水庫,超過此前1號洪水流量(55000立方米/秒)。

自6月初以來,三峽水庫水位一直波動上漲。受到長江上遊流域金沙江、嘉陵江、烏江和三峽區間等區域強降雨影響,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快速上漲,從7月15日20時的28100立方米/秒、17日10時的超過50000立方米/秒,到截至7月18日8時,長江三峽大壩水位已高達160.17米,入庫流量為每秒61000立方米,出庫量為每秒33000立方米。

長江幹流主要水文站未超歷史水位

長江以湖北省宜昌、江西省湖口為界,分為上中下遊。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截至7月14日,洪峰已經順利通過長江中下遊幹流。九江站、湖口站等居歷史水位第2位。

鄱陽湖水系出口控制站湖口站12日20時出現洪峰水位22.49米,距保證水位僅0.01米,位居歷史最高水位第2位,距1998年7月31日的史上最高水位僅0.1米。

中遊江西九江站洪峰水位22.81米,該站歷史最高水位為1998年,高達23.03米。

17日16時,宜昌水文站水位為49.47米,對應流量33800立方米/秒,該站1998年最高水位為當年8月17日所達到的54.50米。

長江中遊漢口站12日23時出現洪峰,水位28.77米,超警1.47米,位居歷史最高水位第4位,相應流量56000立方米/秒。漢口站史上最高洪峰水位出現於1954年8月18日,達到29.73米。

長江下遊大通站13日21時出現洪峰水位16.24米,超警1.84米,位居歷史最高水位第3位,相應流量81700立方米/秒。大通水文站史上最高水位出現於1954年8月,達到16.64米,1998年8月次之,為16.32米。

洞庭湖水系出口控制站城陵磯(七裡山)站12日5時30分出現洪峰水位34.58米,超保0.03米,位居歷史最高水位第6位,相應流量33200立方米/秒。城陵磯(七裡山)站史上最高水位出現於1998年8月20日,達到35.94米。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7月15日上午在中國氣象局發布會上介紹,綜合來看,今年長江流域強降水比1998年弱,比2016年強。數據來看,目前漢口站、大通站、城陵磯(七裡山)站、湖口站洪峰水位均未超過1998年最高水位。

鄱陽湖面積陡增,湖內多站超歷史水位

據中國氣象局7月13日消息,衛星監測顯示,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206平方公裡,為近10年最大,受持續強降水和上遊來水共同影響,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迅速增大。

受持續強降雨及長江上遊來水影響,鄱陽湖星子站7月12日21時水位22.62米,超歷史0.1米(22.52米,1998年8月2日)。鄱陽湖都昌站7月12日15時水位為22.38米,距離歷史最高水位僅5釐米,超警戒水位3.38米。

7月13日,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表示,今年6月以來,全國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的洪水,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433條中南方有422條。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都發生了今年1號洪水。

據預報,7月下旬,長江、太湖流域仍有強降雨過程,長江中遊幹流部分河段、洞庭湖水位將復漲,太湖水位將持續上漲。

湖北、江西、安徽、湖南損失較為嚴重

截至7月13日早7時,此次洪澇災害已經造成了全國27個省區市3873萬人次受災,141人死亡失蹤,倒塌房屋2.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861.6億元。但與前5年同期相比,受災人口下降了7.3%,因災死亡人口與同期相比下降了51.2%,倒塌房屋數量下降了69.3%,直接經濟損失下降了9.4%。

從受災情況來看,主要是湖北、湖南、貴州、江西、廣西受災時間長,災害損失重。

截至7月14日,江西省受災人數最多,7月6日開始的洪澇災害已造成全省642.4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65.4萬人。

湖南省房屋受災情況嚴重,截至7月12日,已有1559間房屋因洪澇倒塌。

湖北省農作物受災面積最大、經濟損失最為嚴重,截至7月14日,全省已有超1371千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絕收面積188.813千公頃,據初步統計經濟損失達210.89億元。

據新華社報導,近日,中央組織部從代中央管理黨費中給江西、湖北等省區市下撥專項資金1.2億元,用於支持防汛救災工作。

應急部財政部累計下撥中央補助17.55億

入汛以後,國家防總、國家減災委先後14次啟動應急響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4日,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湖南和江蘇等地已相繼啟動Ⅳ級、Ⅲ級、Ⅱ級、I級應急響應。

截至7月15日,應急管理部、財政部已累計下撥中央補助資金17.55億元,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已累計調撥中央救災物資9.3萬件,用於支持受災地區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7月13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表示,國家防總向社會公開了2278名各級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的名單。其中16個省區市及31個全國重點防洪城市,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指揮長和責任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先後出動了4.7萬人次,營救和疏散轉移遇險群眾7.6萬人。

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蘇偉在同一會上表示,我國計劃2020年至2022年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主要包括防洪減災、水資源優化配置、灌溉節水和供水、水生態保護修復、智慧水利等5大類。總投資約1.29萬億元,將帶動直接和間接投資約6.6萬億元。

近30年我國洪澇災情損失波動下降

中國從遠古起就有洪澇災害發生及防治記載。根據《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氣象卷》,從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兩千一百多年中,我國有1092年發生了較大的洪水,平均每兩年一次。

近30年間,我國洪澇災害引發的受災面積、死亡人口數量、倒塌房屋數量都呈波動下降趨勢。其中,歷年因災死亡人口和倒塌房屋數量明顯大幅下降。而隨著經濟發展,總體上洪災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呈波動上升趨勢。

據水利部《2018中國水旱災害公報》,2018年,全國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為5576.55萬人,因災死亡187人,倒塌房屋8.51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615.47億元,佔當年GDP的0.18%。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應對洪災的應急處理能力逐步增強。

據應急管理部統計,2020年上半年,我國洪澇災害造成26個省(區、市)1770.7萬人次受災,119人死亡失蹤,84.8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5萬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393.1億元。但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上半年洪澇災害受災人次、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37%、43%、75%和27%。

相關焦點

  • 2019中考暴雨洪災相關英語詞彙(中英文)
    入夏以來,中國南方出現的強降雨過程導致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下面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與暴雨洪災和抗洪搶險相關的英文詞彙。 Rain and Flood 暴雨洪災 to burst their banks/breaching of the dyke 決堤/潰堤 floods/floodwater/inundation 洪水 freshet 河水猛漲/漲水 water levels 水位 watercourses 河道/水道
  • 洪災如何影響經濟?我們統計了歷史上五輪洪災數據
    我們試圖從歷史五次洪災以及當前汛情走向給出答案。01歷史上五輪洪災的經濟影響如何?我們認為,洪災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集中在兩個渠道:一是通過食品價格影響通脹水平,二是對建築以及投資活動產生直接衝擊。前者由供給衝擊導致,後者對需求產生影響。在分析本輪汛情之前,我們基於歷史五輪洪災,從上述兩個渠道來觀察洪災的實質影響有多大。
  • 2020年南方洪災的根本原因
    而南方呢?只要下雨就受災。好像受災成了家常便飯了。難道南方的洪災就真的沒法解決嗎?說心裡話,真的是沒好的辦法解決。我多次去南方,對比南方和北方的差異,我認為2020年南方洪災的根本原因如下:1、南方水土水分飽和嚴重,根本不吸水,只要下雨,雨水只能是流進江河湖泊。而北方不同,下200毫米的大暴雨,不出兩天,地面就幹了。
  • 暴雨洪災相關詞彙
    市排水集團和市防汛辦相關人士表示,一旦北京再次遭遇大暴雨或特大暴雨,7·21導致積水的30處橋區,建議市民朋友不要走,同時儘量選擇公交出行。Rain and Flood 暴雨洪災waterlogged vehicle 涉水車輛to burst their banks/breaching of the dyke 決堤/潰堤leaking dike 堤防滲漏release flood waters
  • 南方暴雨已致百餘人死亡,消弭災害,我們能做些什麼?
    消弭災害,我們能做些什麼 但其實,除了安徽和湖北之外,暴雨災害早已讓我國南方苦不堪言了。在黃山,一座將近五百年的明代石橋被山洪衝毀;在江西,連續性暴雨導致很多房屋倒塌…… 洪峰過境
  • 與暴雨洪災相關的英語詞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與暴雨洪災相關的英語詞彙 2013-08-05 16:54 來源:網絡 作者:
  • 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洪災!
    尤其是1931年的那場洪災,被廣泛認為是有記錄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自然災害!當時的救援設備還不像現在這樣發達,經濟能力又不足,以至於數萬災民死於洪水、飢餓、疾病之中,據資料統計,1931年的那場特大洪水,直接導致長江流域的洩洪區死亡人數達145,000人,全國因洪水造成的影響而喪生人數高到300萬,這場洪災波及到全國23個省份,中國的3條主要河流長江、黃河、淮河都遭受了洪水侵襲,三條大河的支流更是無可避免。
  • 今年,南方暴雨為何這麼猛?
    回顧剛剛過去的6月份,南方地區共出現5次大範圍降雨天氣過程,從6月2日至7月2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31天發布暴雨預警。  如果說以往南方雨季是「譁啦啦」,今年簡直就是「轟隆隆」,中央氣象臺連續一個月發布暴雨預警。  每年6月開始,我國中東部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但今年的6月尤為特殊,暴雨範圍廣、強度大、雨量大。
  • 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後,他「做夢都不...
    湖北恩施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內澇嚴重多地告急△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7月11日開始,湖北恩施州多個縣市出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氣,暴雨導致清江流域河水猛漲,恩施州多個縣市都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大洪水。
  • 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引發南方暴雨?
    暴雨預警,還在持續!7月16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南方暴雨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然而,在理性探討的聲音中,也夾雜了一些來源不明的傳言,例如:「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說,最近遇到了180年周期白元年,導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會帶來地質、氣候巨大災難」。這樣的帖子吸引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上廣為流傳。藍藍天工作室記者和身邊的親友,有不少人都收到了這個帖子或類似傳言。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誰是南方暴雨成災的「罪魁禍首」?
    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
  • 南方暴雨繼續,尤其是福建,那麼導致我國大暴雨的原因是什麼呢?
    今天小編關注了下全國的天氣情況,南方持續的暴雨又是怎麼形成的呢?以下隨小編一起探秘一下吧!26日開始雨水將有所減弱,28日開始南方新一輪強降雨又來襲。未來一周,京津冀、山東等地高溫持續,東北或將有望入夏。
  • 2020全國遭遇洪災肆虐,多地受災嚴重,與98特大洪水比誰更嚴重?
    2020年入汛以來,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尤其是南方地區發生了多輪強降雨過程,造成了多地受到了嚴重的洪澇災害。6月份底,根據國家水利部的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已經有16個省份的198條河流發生了超過警戒線以上的洪水,川渝等地的流域包括大渡河在內發生了超過歷史的洪水。和1998年洪水一樣,江西省同樣是洪水受災大省。
  • 江西鄱陽湖,為什麼是歷次南方洪水的重中之重,守不住不堪設想
    江西鄱陽湖南方多省暴雨加洪水從7月11日起,鄱陽湖康山站、饒河鄱陽站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水位,短短兩三天時間,鄱陽湖全線告急。南方長江下遊流域的洪災,大多是這個蓄水池飽和造成。▲江西地形江西省地勢很特殊,三面環山:西部是九嶺山和幕埠山;南部是雩山山脈、天湖山和九連山;東部是武夷山脈和懷玉山。
  • 南方普降暴雨,諸多防汛報導中的名詞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近期,梅雨季節的來歷,讓南方普降暴雨,多條河流達到或超過歷史警戒水位,防洪防汛任務嚴重,那麼報導中的一些名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下防汛基礎知識。防汛汛期防止洪水成災的各項修守工作。如對堤防、閘、壩、鐵路、橋梁等所進行的防守和險情搶修。
  • 關於暴雨洪災的85個英文表達,你知道多少?
    暴雨的英文表達 torrential downpours/rains 傾盆大雨 這個詞用來形容雨下的很大真的是太貼切了,就像是倒下來的一樣。
  • 歷史上長江水患並不嚴重,為什麼現在長江的洪澇災害愈演愈烈?
    而我們的另一條大河:長江,在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水患,不過破壞有限並不嚴重,相對黃河水患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因此在中國古代就有「有河患,無江患」的說法。 清朝水災受災群眾 近些年來長江歷史上爆發的特大洪水 1788年長江上中下遊均出現大水和水災,7月23日宜昌洪峰流量
  • 日本暴雨洪災致3人遇難 1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
    颱風「艾濤」日前給日本東部帶來連場大雨,目前,暴雨洪災已經造成至少3人死亡,災情嚴重的三個縣有20多人失蹤。由於宮城縣也遭遇創紀錄的特大暴雨,豐田汽車公司設於宮城、巖手兩縣的三家工廠已經停工。
  • 暴雨預警就解除了?不!你高興得太早了
    連續兩天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這在四川省氣象台歷史上是第一次。從8月10日開始,四川盆地西部遭遇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侵襲,多地連續兩天出現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在累計24小時降水全國排行榜上,來自四川的氣象站點一度「包攬」全部10個席位。直到8月12日20時,四川仍在該排行榜上擁有6個席位,並且牢牢佔據「冠亞軍」位置。
  • 宣城「6·20洪災」損失嚴重 24日正式進入梅雨期
    6月24日,洪災過後的宣州區洪林鎮菜市場內很多商販恢復正常經營。汪輝 攝   據中國宣城網報導 「6·20暴雨洪災」已經過去一周,我市各地受災情況怎樣?這次暴雨成因為何?進入梅雨季未來防洪抗災工作又將如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