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冉,1948年出生於山東單縣,現為山東財政學院藝術教研室教授,曾師從崔星五先生,擅長花鳥、山水、人物,尤以牡丹、雙鉤白描和詩詞歌賦著稱。曾先後在香港、紐約、舊金山、吉隆坡、新加坡等地舉辦了以「牡丹」為主題的個人畫展,深受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喜愛。著有圖書《芥子園新編》、《白描牡丹、菊花、水仙》、《中國當代名家畫集——曹明冉》(大紅袍)、《曹明冉畫集》、《水墨清風——蘭花卷》、《中國名畫家全集當代卷——曹明冉》等。
祥和昌盛 700釐米×300釐米 曹明冉
天上人間第一花 110釐米×220釐米 曹明冉
墨池盡收玉堂春 400釐米×160釐米 曹明冉
靜觀荷塘如悟禪 120釐米×120釐米 曹明冉
白描菊花(局部) 120釐米×1000釐米 曹明冉
白描水仙(局部) 120釐米×1000釐米 曹明冉
白描富貴神仙卷(局部) 50釐米×2500釐米 曹明冉
白描蘭花(局部) 50釐米×2500釐米 曹明冉
6月11日,曹明冉大型畫展——「盛世榮華」在中國美術館盛大開幕,隨後,圍繞曹明冉的筆墨藝術舉辦了大型藝術研討會。薛永年、何家英、單國霖、夏碩琦、劉龍庭、王鏞、陳玉圃、鄧平祥、趙力忠、徐虹、楊庚新、王志純、米景陽、杭春曉等一批藝術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會議由知名藝術評論家賈方舟主持。
研討會就曹明冉藝術的筆墨探索、文化意義以及審美現代性方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現將研討會專家的精彩發言摘錄如下:
實力派真性情
薛永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曹明冉堪稱花鳥畫的實力派。他的花鳥畫有三個特點:一是造型能力強。他畫荷花,畫其他的植物都很好。這種功夫來自長期的寫生鍛鍊。另外,他的畫法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精,工筆、寫生、白描往往能夠結合,使畫面不單調,甚至還有水彩技法,可謂中西融合。
二是藝新。現在花鳥畫家說要表現花鳥的生命狀態、精神,這其實不是什麼稀罕事,從古代就講究表現生命,畫出生命不是創新,而是繼承傳統,把感情融入進去,把感情畫出來,這是挺不容易的。其中,曹明冉用傳統的方法,創作的有意境的《富貴神仙》,也有民間的趣味,能夠為老百姓雅俗共賞。
三是畫美。曹明冉的畫清新、明快、和諧,他的花鳥畫在傳統的基礎上穩步地向前探索、發展,像臺灣劉國松先生講的「先求新再求好」,所以曹明冉的畫難度最大的是用線,那麼大幅的畫主要是靠弧線來構造,這就非常難得。
特別大的畫容易顯得平,因為基本靠雙鉤來設色,即使有粗細,虛實、輕重的變化也易平。在這方面,我提點建議,該大筆頭就大筆頭,該沒骨就沒骨,在用筆上應注意快慢結合,曹明冉用筆非常帥,當然這裡面也有變化。齊白石、李可染畫畫都非常慢,再把帥結合起來就更好了。另外,曹明冉的畫有很深厚的傳統功夫,整個畫面色彩的使用是和諧的,但在色彩的使用上可以再亮一點。
何家英(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曹明冉的家鄉是山東單縣,一個有著特別古老文化的地方,歷史上很多的文人到過那裡。他小時候愛看戲,戲臺布景、年畫、壁畫等過去很多民間文化的薰陶和感染,對曹明冉後來成為一個畫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他記事起就挨餓,偶然間看到老師崔星五的一張畫,他特別喜歡,就把它借走了。後來,人家帶著他去見了崔先生,才得到了崔先生的耐心教導,所以他的學畫過程真是不容易。曹明冉不僅是一個畫家,也非常注重學習,讀了很多書,吟詩作文對他來講都不在話下,文化對他的滋養非常重要。
畫離不開人的個性和性情,曹明冉的單純、執著也表現在他的作品裡面,不過多追求變化,不追小巧。雖然不變,但是靈動、激情、華美,追求華麗。曹明冉是真誠的,我相信他畫畫也是真誠的,從不避諱人們有時候不太願意承認的東西,比如說高貴、華美,他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欣賞什麼,這就是他的真性格。
曹明冉的繪畫語言流暢,是對華美的一種表現,並形成了自己的個性意識。古人常講骨法用筆,曹明冉也非常強調這一點,他在用線上很活、流暢,變化多端的筆法,讓整個的筆墨語言很單純。比如《觀音瓶》,其中的布是華美的線條,流暢的線條,這是他的真性情。其實,畫畫能表達真性情是件幸福的事,你看曹明冉講話意氣風發,看起來昂揚鬥志,畫跟人完全是一樣的。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剛才薛永年提到了一個郭怡孮花鳥畫的研討會,現在是曹明冉花鳥畫的展覽,這兩個展覽是有可比性的。兩者都強調大花鳥精神,不同的是郭怡孮的花鳥畫強調真實性,而曹明冉強調線條;郭怡孮的作品現代感比較強,我們可能嫌它太豔麗,而曹明冉的作品可以說是傳統功力的痕跡更明顯。另外,郭怡孮強調畫野花野草,不畫常見的,而曹明冉偏偏選擇了牡丹,這實際上有更大的挑戰,因為要突破傳統牡丹的程式是很困難的。
我看了曹明冉的畫,來自傳統但是不舊,來自民間但是不實。參觀了展覽之後,我非常喜歡曹明冉的白描,華貴和淡雅相結合。牡丹最容易畫俗,我發現他在色彩上是有講究的,往往花頭的顏色比較多,葉子相對來說比較淡,很少有大紅大綠的強烈對比,濃花淡葉,枝條往往採用雙鉤白描,很少著色,這樣馬上就讓整個色調變了。
陳玉圃(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看曹先生的畫,第一個感覺是色彩非常鮮明,氣氛生動,氣勢宏大。工筆畫的形式畫出寫意畫的氣勢,這非常不容易。鮮明的色彩加上繪畫的大氣,非常切合「盛世榮華」這個主題。
曹明冉的繪畫仍然保留了傳統工筆畫勾線的辦法,但用這種方法畫這麼大的尺度實在是不容易,這一點我非常欽佩。為什麼曹明冉的畫給人一種生機勃發的感覺呢?因為他很注重構圖,往往在石頭、竹木的布局上形成了一種合力的感覺,看起來是分散的,但是非常統一。
大家都說牡丹是很不容易畫的,如果畫不好的話會流俗。但是,曹明冉的畫裡面有一種氣息,有情緒,可能與曹先生喜歡詩文有關係,在這方面可以再提高一點,這是我作為一個同行的感受。
牡丹的文化意義
單國霖(上海博物館研究員):看了曹明冉的展覽,我很震驚,他的工筆畫功力確實很深。從博物館的角度來看,古代的工筆畫牡丹都沒有畫這麼大幅的。月光裡的牡丹、夜幕下的牡丹,曹明冉把不同形態牡丹的各種美表現出來了,在牡丹這樣一個題材上有突破、有創新。另外,他用了一些新的技法,增加了牡丹的豔麗、富貴。剛才何家英也講了,線條的運用是中國繪畫的基礎,曹明冉在線條的運用上造詣很高。
齊白石在「粗枝大葉」上勾了很精細的一些草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曹明冉在潑墨寫意的技法上,可以再深入,創造出新的形式,在藝術上將會有更大的成就。
劉龍庭(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今天曹明冉的「牡丹」是開在中國美術館的展廳中,展廳裡看展的人都走不動。曹明冉的畫很受歡迎,並且畫幅很大。常言道「李可染的牛,鄭板橋的竹子,齊白石的蝦」,我覺得,曹明冉的牡丹也是一絕。菏澤的牡丹不亞於洛陽的牡丹,菏澤的牡丹一種就是幾十畝,這牡丹不光讓人看,還是中藥材。牡丹之鄉成長起來的畫牡丹的畫家,和很少見牡丹的人是不同的。曹明冉的牡丹畫,根、花瓣、葉都很細緻。這些年,我在美術館看了牡丹王、竹子王,都不如曹明冉。因為曹明冉的牡丹既有花的豔麗,還有深厚的功底。曹明冉的作品很「全能」,嘗試了很多探索,最拿手的是白描和牡丹花,受到社會上很多人的認可。
夏碩琦(《美術》雜誌原編審):在中國種植牡丹、欣賞牡丹、給牡丹寫詩、畫牡丹,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形成了一種牡丹文化。曹明冉的牡丹比較有特點:一是勾線蒼勁,特別突出的是入筆和行筆的節奏感。實際上,筆墨的節奏是畫家情緒的一種不自覺或者自覺的游離,從而形成畫的風格。二是作為中國牡丹繪畫,牡丹已經擔負了一種文化象徵的意義,在歷史的發展中也形成了兩大門派,唐代時追求逼真的工筆,元明清以後,比較注重寫意,這兩派很不同。曹明冉的畫有兩種傾向,一種屬於工筆的範疇,用色比較濃重,把牡丹的富麗端莊表達出來了;一種是追求禪的意境,幾株淡墨的牡丹也很清雅。
我從來沒見過美術館這麼多人看「牡丹」。具有文化象徵意義的雍容華貴的牡丹,有它的群眾性,大家都喜歡。當然,豔俗的傾向是不可取的。我覺得濃重地表現牡丹,傳達其天生麗質之美,不應該否定,它是一種自然生命力,是上帝造化、造物的神奇,也給人們一種美的享受。繪畫在我們國家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走向文人畫,實際上像徐渭、沈周都以墨畫牡丹,讓你分不清墨香還是花香,在繪畫裡面追求一種自我的表露,一種高貴的品性。
曹明冉在同時發展這兩種方向,但是,我覺得他追求淡雅、禪意的方面可以進一步發展。提一點建議,實際上一個畫家一生(包括最傑出的畫家)也絕不可能張張皆好,有幾張能夠讓人記得住就很不錯了。曹明冉的名畫很多,都是以牡丹為主題,而且很愛寫詩,追求詩的意境,追求自我的釋放,希望他在藝術層面更上一層樓,希望以後能欣賞到曹明冉的牡丹新作。
花鳥藝術的新課題
高嶺(美術批評家):曹明冉白描的部分確實是特別精彩,尤其是牡丹,用筆很快,達到了一個爐火純青的地步。另外,牡丹整體的氣象非常宏大,牡丹的枝幹對作品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杭春曉(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這是我看過的在中國美術館人流最大的畫展之一,這說明帶有民俗性的傳統趣味是有廣大人民基礎的,我覺得可以把曹明冉作為一個個案,來審視花鳥畫和時代文化的審美切合度。
王志純(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這個展覽畫面整體很大,對畫面的駕馭能力、把握能力,都是很不容易達到的境界。因為對曹明冉以前的作品不熟悉,我特別注意他早期的作品,有在絹上畫,還有在生紙上畫,最近在熟紙上畫,他一貫追求工筆畫的寫意性,這是一個很好的課題。工筆畫的寫意性實際上是當代畫作共同面臨的問題,曹明冉從一些局部元素開始,一貫追求用筆的書寫性、表現性。但是我也注意到他的畫整體上是比較平和的,局部也有抒情寫意的,表現欲很強,這就形成了一個反差,這正是曹明冉以後的一個發展方向。如何從局部的寫意,往畫面大結構上,強化寫意性的東西,可能是他下一步的一個課題。大家都喜歡這幾個長卷,這些作品是曹明冉藝術中最精彩的部分。
米景陽(榮寶齋總經理):提起畫牡丹,老畫家王雪濤先生一輩子只畫了一張牡丹。我記得在家裡畫的,把吃飯的桌子接到畫桌上,這樣桌子就到門口了,為了畫畫,他在這個桌子下面鑽來鑽去。1980年北京新的飯店只有3家。王雪濤先生的牡丹掛在哪兒?就在香港的一個賣魚翅的茶社,現在還在那兒掛著。前幾天我去看了,這張大牡丹是王雪濤唯一的一張,我們想拿1000萬買回來,但人家不賣。
曹明冉的牡丹畫最特別的是線。如果提一點意見,我有一個感覺就是曹明冉畫的牡丹還有菏澤牡丹的痕跡,這和色彩是有關係的。如果我們的色彩總用一種的話是不好的,齊白石、王雪濤用的都是英國的顏料,建議他不妨試一試。
大俗大雅:當代新的審美維度
鄧平祥(畫家、美術批評家):近年來,很多畫展追求價值、意義,創新或者對社會的幹預,但是今天看了曹明冉的展覽,感覺很不一樣。他的作品品質以及功力的深厚,再加上他的詩書,何家英在開幕式上的評價是很高的。我們可以感受到,比曹明冉更年輕的工筆畫畫家何家英的評價是很中肯的,而且是發自內心的。
這裡提出一個問題:一個好畫家在文化變革時代如何追求創新的價值和意義,應該是我們重新認識的。我們這麼多年參加了太多的「非審美」的展覽,甚至把「審醜」放在很高地位的當代藝術展覽,回過頭來看曹明冉的這種純粹審美追求的展覽,可能在精神上給我們另外一種感覺,也使我們思考一些新的問題。在當代藝術泛濫的時代,是不是應該追求一些好畫、符合純粹審美的作品,我們在當代藝術的評價中忽略了這個問題。
中國的文化從哲學上說有一個悖論:人人都追求富貴,在生活中很難實現,但很多文人又避免富貴,比如說文人畫得最多的題材四君子並不包括牡丹,為什麼不包括牡丹?這就反映了一個所謂的文人情趣,實際上文人的審美情趣和民間的審美、大眾的審美是不一致的。我覺得曹明冉非常明確地追求民間的審美、大眾的審美,這是應當肯定的。我注意到曹明冉的詩書都有比較好的修養,在這個年紀的中國畫家中是不多的,他為什麼選擇了跟很多中國畫家不一樣的情趣追求呢?這值得我們思考。
當然,曹明冉的情趣還是非常多樣的。我倒是覺得那些一味地追求清貧、超逸的畫家,實際上他們的心和作品根本就沒有超逸,反而非常世俗,所以容易出現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虛偽性。曹明冉的畫則是一種真實的藝術表達。
曹明冉的年齡跟我差不多,都是上個世紀40年代出生的,今後在藝術上還有非常大的空間。以他的功力以及詩文方面的修養,我覺得曹明冉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而然在創作上會有更高、更深的追求。
趙力忠(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我想談另外一個問題,農民畫、工人畫都是以畫家的身份來區別的。如果從這方面來說,曹明冉應該屬於百姓畫家。1988年,曹明冉曾經在中央美院進修過,受了一些學院派的影響,也學過一些寫意的畫法,但他更多地還是保留了原來以牡丹為主的東西。他的畫面活潑靈動,符合老百姓的欣賞習慣和審美特點。實際上目前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忘記了服務對象。我們現在好多畫家的服務對象是什麼?是得到專家的認可,得到認可的目的是為了獲獎、為了拍賣。而曹明冉的畫反映老百姓的需要,符合老百姓的情感,它裡面有一種鄉土的情緒,很容易進入百姓的視野,進入百姓的家庭。
徐虹(中國美術館研究員):曹明冉的藝術有兩個特點:一是民間趣味,這和當下藝術家用民間的趣味來體現文化氛圍不一樣,曹明冉是從情感上讓它融入生命當中。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帶有民間趣味的牡丹花有強烈的生活氣息。我想有那麼多的觀眾喜歡他的牡丹,是因為他的作品體現了一種非常飽滿的熱情,一種非常熱烈的欲望,而這和今天的生活狀態、精神狀況是相關的。這種欲望體現為一種生命力和一種自信,非常符合今天大眾的精神狀態,從這方面來說,帶有民間格調和審美傾向的牡丹花是有生命力的,而且確實很經得起看。
二是他的畫還有西方的因素。比如曹明冉的牡丹花和傳統牡丹不一樣,它有一種風景的意味,宋代文化強調要逼真,但曹明冉筆下的牡丹枝幹非常明顯,斑駁而有力量,而且把枝幹和花放在了同樣的地位。傳統的牡丹枝幹強調用筆,曹明冉則用枝幹來凸顯他用筆的單一,從而使牡丹增加了一種現代感,增加了寫生的意味和生活的情調。這樣,花再豔再濃,有枝幹做了很好的鋪墊,富貴的牡丹反而顯得非常樸實,反而符合常理。這也體現了近百年來西方寫實繪畫對中國畫家的影響。
賈方舟(美術批評家):每個人對曹明冉藝術的感覺以及存在的問題都講得非常好,這個展覽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種挑戰:我們現在所持的價值觀、文人的審美標準是唯一正確的嗎?大眾的審美到底如何來評價?大眾喜歡的東西,為什麼文人就恰恰不喜歡,認為是俗?這些問題我覺得是值得討論的。
每一個文人雖然在提倡「雅」,但都有很「俗」的一面。明代的沈周、唐寅都畫過大量的春宮畫,這是俗的一面。在每個雅的人身上都有俗的一面,其實每個人面對牡丹的時候,無論他有多大的文化,他都會喜歡。如果有人面對這樣一朵牡丹花,說我不喜歡,我認為那是假話。但是回到藝術中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仍然值得深入探討。
曹明冉的作品以牡丹為主,我看他的心態也存在著矛盾、糾結的一面。雅士、俗人的欣賞,這兩方面他都需要。雖然曹明冉表現的是牡丹花,但是有一種對抗,他用什麼來對抗呢?用氣勢、用氣度、用強度、用力度、用一種強勁的生命感來對抗那種柔弱的、清淡的、輕浮的東西。在這裡面,他強調的生命感和我們看到的牡丹柔弱的生命氣息是不一樣的,傳統文人的意識和樸實的民間審美在他身上是共存的。
在曹明冉的藝術當中可以發掘到很多學術點,雖然我們還沒有充分展開,但是大家都已觸及到了,這是研討會非常好的一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