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和幾位象棋教師探討一下關於啟蒙班象棋課程應該如何設置的問題。幾位老師對於課程的設置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各抒己見,爭論得比較熱烈。達成共識的意見主要有這麼幾點:一、現有的教材雖然有也叫「象棋入門」或者「少兒教材」但是內容編寫上都是偏成人化的,真正做到少兒的,特別是兒童的很少;二、教材編寫的體例用著不順手,多多少少都要根據自己的想法調整一下教材的教學順序,三、啟蒙班到底是啟蒙的是什麼?怎麼樣去做更合理?
這些問題,其實我在教學中也多次遇到,關於討論的第一點,我認為開發兒童方面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從生理結構上講,少年和兒童是有很大的界限的,作為教師無論是從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甚至是教學時間,都應當分別對待。開發一套適合兒童學棋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市面上現有的比較好的入門類教材我認為大約有以下幾個版本象棋入門可以讀讀,作為教學的基礎:
1、王嘉良、華世蕃兩位先生編寫的《象棋入門指南》 北京科技出版社
2、王國棟、李貴燕 兩位先生編寫的《象棋入門》 金盾出版社
3、黃少龍、段雅麗 兩位老師編寫的《兒童象棋叢書》四本 內蒙古科技出版社
4、言穆江、姜昕 兩位老師編寫的《象棋入門一月通》 上海文化出版社
5、葛維蒲老師編寫《象棋入門指南》 上海文化出版社
6、葛維蒲、董旭彬老師編寫的《象棋教程》胡榮華象棋學校教材上海文化出版社。
7、張影富、張弘兩位老師編寫的《象棋入門六章》 經濟管理出版社
需要說明的是,言老師和象棋入門一月通是按30天的順序編寫的,但是教學內容,成人可以,而少兒30天未必可以學完;董旭彬老師編寫的象棋教程是按一到六年級體例編寫的,但是教學內容偏小,並不能滿足整個小學年齡組的教學量。其它版本的入門書籍都是近成人化,如果不經過改造教學時候很困難。
每本都有自己優點,也都有自己的不足,所以教師在選用教材的時候要在借鑑的同時,把自己要講的內容加進去。
關於教材部分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無論是哪本教材,誰編寫的教師,教師都要動手去改造,不能「拿來主義」。教材編者多是從自己的對棋理解的角度來編寫教材,他面對的大多數讀者,而非個體。象棋教師恰恰是讀者中的個體,所以教材一定改成適合自己教學風格和棋風的教材,這樣「拆東牆,補西牆」的情況再所難免。
第二問題是關於教材的邏輯順序問題,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首先不能用成人化的思難來講棋授課。以棋子的走法為例:大多數老師講棋的順序是先講帥——講兵——講車——講仕——講炮——講相——講馬。我也曾問過幾個老師,為什麼要這麼講。無一例外地回答是,帥和兵是最簡單的,相和馬是最難的,講課嘛要先易後難,不然學生不愛聽,跑了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我持有不用意見。近期我在青島出版社推出的象棋啟蒙教材中,我安排的順序是車——馬——炮——兵——相——仕——帥。這樣的順序。
為什麼這麼安排呢,我的理由有三點:
一、車、馬、炮、兵是可以過河的子力;相、仕、帥是不可以過河的子力。
二、車是進攻威力最大的,帥是棋局中最重要的。在編寫的過程中,就讓學生懂得這一點,車是威力最大的,帥是全局最重要的,反覆地灌輸這個理念對學生理解棋局的很重要。
三、從孩子的興奮點來看,每節課講的走法都不同,可以刺激孩子的學棋興趣。
記得我曾經聽過一則笑話,說有一個孩子很聰明。上學第一天,先生教了一個「一」字,在黑板上劃了一橫,他一會就學會了。第二天,先生教了一個「二」字,在黑板上劃了兩橫,他又很快學會了。第三天,沒上學時候,他想,如果先生今天教「三」字,是不是畫三橫呢?果然,這一天先生教了一個「三」字,並且真的在黑板上橫了三條橫線。孩子想,原來學習這麼簡單了,第四天說什麼也不上學了,對家長說,我都會了,沒有必要。然後就跑出去了,古時候的家長也沒有讀過書,認為孩子說都會了,那就是會了,於是「神童」的美譽就傳出去了。這一天,有一個老人對「神童」講:孩子你幫我寫一封信吧。孩子問:收信人叫什麼名字啊?老人講:我兒子叫萬百千。神童發愁了,這得畫多少橫啊?於是畫了一天也沒有寫完收信人的名字。
這雖然是一則笑話,但是不無警示作用。那就是,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找到興奮點,這樣他們才能喜歡象棋,認真的學習象棋。而且在象棋教學中,我們可以多使用一些兒童可以接受的形式。比如使用PPT動畫,利用一些互動遊戲,藉助兒歌或者朗朗上口的口訣來教學。這樣,教下來,並不難。
第三個問題很有趣,啟蒙班到底教什麼,啟蒙的是什麼?
我認為啟蒙班教的就是象棋最基本的知識,這是啟蒙班存在的意義。但是我們僅僅教這個內容是不夠的。我們常說教書育人就是教育,那麼我們在教棋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育人」的功能,培育有禮貌有紀律的棋手同樣是我們棋類教師應該做的內容。因此,啟蒙階段對學生要進行必要「棋道」禮儀訓練,這也是啟蒙的內容。
啟蒙班還有一個啟蒙內容,很多教師和家長都忽略了,這就是要對孩子的智商進行啟蒙。
這裡面包括兩個內容:智力訓練和思維訓練。
關於智力訓練我認可以藉助一些以棋為背景的遊戲,教師有意識地開發學生的智力。
培養學生的邏輯運算能力的遊戲:數數有多少等腰三角形?
動一動腦,怎麼樣把長方形變三角形。下圖中有15個棋子排成三列,請只移動其中三個棋子,排成一個三角形。
在更高級別的班次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比如說,我們都知道單車必勝馬雙士。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定棋力的學生都知道,會擺出很多種例勝的棋型,那麼好,我們再換一個思路,現在要求你擺出一個馬雙士巧和單車的殘局,你能做到嗎?
在教學中,我主張「活教育」,象棋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那麼我們在教棋的時候,請老師不要脫離生活。啟蒙班的功能不是為學生打開通向職業棋手的道路,而是為學生打開開啟智慧寶庫的道路。這把金鑰匙就在我們每個教師的手中,如何去開啟,如何去運用,如何利用教學把它交到學生的手中,這是我們要共同探求的。
(作者劉錦祺,國家級裁判員,象棋教練員,智睿象棋道場創辦人。棋藝雜誌《棋理》專欄主筆。從事象棋教練員工作十五年,培養省級少年冠軍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