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頂級的9大教育法則(父母必讀)

2021-02-07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Echo

有句話說得好: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你只有一次機會。

掌握科學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使孩子在成長裡少走彎路。

以下9種世界最頂級的教育法則,也許能讓你找到教育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

小到一顆松果,大到一隻獵物,都是它們學習的對象。

小狼的成長,都是在對世界一次次好奇的探索下完成的。

孩子亦是如此。

好奇心強烈的孩子,往往會有更強的學習欲望,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拉比,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回憶起母親對自己的啟發:

其他家長每天放學後,會問孩子在學校學到了什麼。

而他的母親只問一件事:「你今天有提出一個優質的問題麼?」

正是這個舉動,讓拉比養成了不斷提出問題的習慣,為他成為科學家埋下了伏筆。

心理學家伊恩·萊斯利說:在未來,有好奇心的人會受到青睞。

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錯重要

最健康的教育是,放手任孩子思考,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提出:孩子所受的懲罰,是他的過失所帶來的自然結果。

簡單來說:人犯了錯,不能讓別人承擔,為自己買單,才能真正的成長。

看過一個經典案例:

孩子在家玩玻璃杯,很多家長會驚呼著阻止孩子,怕他摔碎劃傷自己。

一個父親,卻站在一邊觀察。

果然,孩子摔碎了杯子,手被扎到後嚎啕大哭。

父親早有準備似的,拿出棉籤和酒精,從容地幫孩子消毒包紮,順道告訴他,玻璃有多危險。

此事過後,孩子便再也不玩玻璃杯了。

不讓孩子犯錯,其實是教育中最大的謬誤。

很多人感慨「聽過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原因無非就是缺乏生活的實踐。

讓孩子自己體驗懲罰的苦楚,那些過去踏過的坑,才會變成他未來腳下的路。


著名的「甘地夫人法則」,源於「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夫人的真實故事。

她的兒子拉吉夫13歲時,要做一場不小的手術。

此時,醫生和甘地夫人商量,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最好騙他說手術不會疼。

甘地夫人卻直率的告訴兒子:

聽完了媽媽這番話,拉吉夫平靜的做完了手術,沒有一點哭鬧。

有遠見的父母,都明白一個道理:

孩子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父母不可能永遠庇佑他們。

他們最需要的,是努力向上的力量。

在坦途中尋求安全感,不如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

與9個月到3歲的幼兒多交談,他長大以後會更聰明。

在父母與孩子關係平等,相互尊重,溝通頻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高於正常水平。

對等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擁有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照顧孩子的自尊,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

魯迅說:孩子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最容易自卑,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最容易怯弱。

對幼小的孩子保持尊重,對犯錯的孩子釋放寬容,才是將孩子從錯誤和叛逆中拉回正途的捷徑。


百年前,達爾文家中來了一位新手媽媽。

她專門來請教達爾文先生,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最好。

達爾文問:「您的孩子多大了?」

客人答:「才兩歲半。」

達爾文不無惋惜地說:「夫人,您已經遲了,遲了兩年半。」   

這個回答雖有誇張,卻道出了「天賦遞減規律」的真意:

教育得越晚,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可能就會被挖掘的越少。

「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並非大學念書的階段,而是人生最早期,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時期。」

教育這件事,宜早不宜遲。

潛能開發越早,孩子越早贏在起跑線上。


狐狸的生存世界裡,有一條約定俗成的法則:

小狐狸一旦成年,便要獨立養活自己,不能和父母待在同一個洞穴。若不懂得生存,便迎來自然的淘汰。

父母愛子,為之計深遠。

但家長們最常犯的錯,就是越位教育。

凡事為之包辦,孩子便什麼都不會幹,更受不起一點風浪,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巨嬰」。

美國有一條教育箴言:和你的孩子保持「二十碼」距離。

「二十碼」是個象徵——家長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可處處圍著孩子轉,凡事留給他自己的空間。

該走的路,讓孩子自己走。

家長學會「放手」,孩子才能飛得高,飛得遠。


破窗理論

史丹福大學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在富人區和窮人區,分別停放兩輛一樣的車。

放在富人區的車,完好無損,過了一周,依舊如此。

而放窮人區的車,一開始就摘車牌,打開頂棚,不到一天,車就被人偷了。

此時,他們將富人區的那輛車的車窗打碎,沒幾個小時,車也被人偷走了。

這個實驗,延伸出「破窗理論」:

窗戶的玻璃被打碎,又遲遲不修復的時候,人們便下意識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這些破碎的窗戶,會營造出一種無序而破敗的負面氛圍,從而滋生出更多的犯罪。

環境,能決定人生走向。

一位校長曾說:「孩子就是家庭問題的投射,一旦孩子有什麼問題,必定是家庭的環境出了問題。」

一個凌亂的家庭,難以養出有秩序感的孩子;

一個家長不看書的家庭,難以養出愛讀書的孩子;

一個爸媽終日爭吵的家庭,難以養出陽光開朗的孩子。

而為人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良好的家庭環境。


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時,一開始,他打算多捐點錢。

十分鐘後,牧師還沒結束,失去耐心的馬克·吐溫決定少捐一些。

又過了許久,牧師還在繼續,馬克·吐溫徹底生氣了,不但一分沒給,臨走時還從盤子裡順走了2元。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由於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引起的逆反心理現象。

你要相信,那些被家長「反覆念叨」的孩子,心理活動和馬克·吐溫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家長越是絮絮叨叨,孩子的反抗心理愈高漲。 

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

同一個問題,別盯著不放。

犯一次錯誤,只批評一次。

換個角度說事,「說」之前先「聽」,或許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試驗:

在班級隨機列出一份「有前途者」名單,並交給老師。

8個月後,名單上的孩子成績都迅速提高。

原因很簡單:來自老師的更多鼓勵和關注。

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一個積極的結果,往往來源於積極的期望

身邊最親近的人的支持,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塑造力。

如果你總是告訴孩子「你行」,孩子最終就會變得「可行」。

而如果你總是告訴孩子「你不行」,那麼孩子最終就會變成「不行」的樣子。

每個孩子,很可能成為了不起的天才。

前提是,永遠給他支持與信心。

生活中做錯了很多事情都可以重來,但教育孩子這件事絕對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願你我都能在這9大法則中,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精進自我,用好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點亮在看,願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每一天都優於過去的自己。


家有小男孩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兒平臺

男孩派(微信號:boy666dj)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留學生家長必讀:世界九大貴族教子家訓
    留學生家長必讀:世界九大貴族教子家訓 編者按:近年來,隨著中國學生赴英留學人數越來越多,中國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教育,來看看世界九大貴族的教子家訓吧,會對你們的孩子有幫助哦!
  • 強烈推薦:9大超實用教育法則,父母要知道!
    孩子難教育?不知道如何溝通?怎麼解決和孩子間的問題?小編整理了一份特級教師總結:①賞識法則:根雕原理;②多元法則:過河原理;③全面法則:圖釘原理;④鼓勵原則:蛙跳原理……9大超實用教育法,父母一定要收藏!
  • 培養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9條黃金教育法則,家長必讀
    ▼親愛的家長:教育孩子絕對不可簡單粗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父母在陪伴孩子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今天和大家分享教育界的9大黃金法則。讓父母教育孩子有方法,孩子健康成長每一天!
  • 《父母必讀》創刊40周年 專家再談家庭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 高凱 攝孫雲曉在《父母必讀》創刊40周年之際表示,「我認為《父母必讀》是最具影響力的一本家庭教育刊物。它既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奠基者,也是引領者。」「牽手《父母必讀》,讓我產生了兩個沒有想到,一個我沒有想到居然我可以有這麼大的社會影響,在《父母必讀》發了文章以後,我突然間意識到自己知道的這點東西可以幫助到那麼多人,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契機,我居然整個後半生投身於國民音樂教育、投身於用音樂來改變孩子,進而希望通過音樂來改變我們的國民素質。」周海宏說。
  • 成為更好的父母 | 風靡世界的25個教育法則
    如何做一個好父母?也是所有家長都想得到的答案。這些話題早在百年前眾多教育學家們就在聊。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世界最偉大的25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學習,成為更好的父母!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既使是熟悉的環境、事物,它們都不認為是理所當然。大自然的一個松果,一塊鹿角,都是它們的玩具。小狼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 教育專家:世界上最偉大的四條教育原則,父母培養優秀孩子必備
    教育需要策略、智慧和理論,才能讓教育變得事半功倍。而下面這四個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原則,如果家長掌握了,培養優秀的孩子不在話下。第一條原則:魚缸法則。兒童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們需要自由成長的空間。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孩子在裡面永遠長不成大魚。如果想讓你的孩子健康成長,必須給他們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是堅持一個小父母提供的「魚缸」。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知識的增長,家長應該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衝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 世界上最頂級的13個法則,人人都逃不脫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徹底認清自我的過程,無論你經歷了多高的巔峰,最後總會回歸最真實的自己。2:平衡法則平衡是宇宙最重要的規律之一,世界始終以它微妙又獨特的方式維持自己的平衡。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一個人,永遠只能享受和他相匹配的東西。得到一件東西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配的上它。4:整體法則任何一個東西,都既是世界的縮影,又是世界的全部。
  • 風靡世界的23個教育法則
    如何做一個好父母?這些話題早在百年前眾多教育學家們就在聊。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世界最偉大的23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你會發現,這些教育觀念在今天依舊適用,也仍具養分。育兒沒有捷徑,願與各位父母共勉。
  • 「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40歲生日快樂!
    12月11日,「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12層多功能廳隆重舉行。與會嘉賓向《父母必讀》雜誌40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1980年,《父母必讀》誕生於改革大潮初湧年代,是中國創刊最早、影響力廣泛的家庭教育期刊。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為其題寫刊名,時任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撰寫發刊詞。創刊號甫一出版,首印10萬冊,加印26萬冊,受到全國家長的青睞。《父母必讀》從創刊之日起,致力於將健康、快樂、幸福,有著良好道德感與價值觀念的孩子帶入成人社會。
  • 優秀的父母,都知道培養孩子的這五大教育法則
    人生第一次成為父母,不知如何照顧孩子,更不知如何教育孩子?每一位家長都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父母,在這裡要說一句,育兒沒有捷徑,所有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學習,家長們抽出時間來看看這五大教育法則,通過實踐帶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1.
  • 教育孩子十二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
    「12法則」是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衍生出來的。對熟知少兒身心成長過程的專業教育人員來說,這些只不過是最基本的常識。在美國,很多普通家長也會通過請教學校老師輔導員或參與兒童組織志願服務接受培訓,而掌握較為專業的教育法則,運用到家庭教育中去,因此這些法則貫穿於美國從社會、學校、到家庭的少兒教育之中。
  • 學會這5個風靡世界的教育法則,知行合一,教育孩子得心應手
    導讀: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很多家長希望多講講這一類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今天再寫幾個著名的教育法則,如果喜歡,包 麻麻還會再接再厲哦。大量科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天賦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減少,啟蒙教育開啟得越晚,孩子天生的潛能發揮的作用就會越少,這就是著名的天賦遞減法則。每個人出生時都自帶潛能,而嬰幼兒時期是大腦飛速發展,智力發育的黃金期,所以早期教育對兒童意義重大。
  • 純乾貨:父母必讀的早教書單(上)
    這是一本教會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的方法書。該書在美國暢銷300多萬冊,並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風靡全球。世界上數以千萬的父母用自身的親身實踐證明了書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這本書需要慢慢讀,經常讀,並不斷練習。羽佳已經將它作為枕邊書,經常翻閱。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用功齊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從小就被家裡嬌生慣養,一直都是無法無天,對於這件事情齊女士也是非常無奈,對於一個媽媽而言,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但是每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齊女士單靠說教,根本沒有辦法震住孩子,
  • 蘭可琪繪本推薦:一生必讀的10位世界頂級繪本大師的50部經典
    今天蘭可琪就來推薦10位國際繪本大師的50部作品,相信在這些人生必讀的世界頂級繪本大師的故事裡,你和寶貝們可能會收穫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迪。、《愛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推薦理由:繪本的教育價值並不是一字一字地告訴讀者應該怎樣做,而是潛移默化的對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影響。
  • 生命教育,是很多家長欠孩子的一堂課:兩位世界頂級富豪這樣闡述
    而有關生命教育,卻是很多家長對孩子欠缺的一堂課。特別有感觸,因為這段非常時期裡,從大人到孩子,多半宅在家裡,親子衝突特別多,這大半年來發生了多起有關親子衝突的報導。而從父母角度,都會極力想給孩子一個純淨的世界,不願意去觸及有關生與死的話題,即便有親人去世,也往往語焉不詳,造成孩子也會對生命的價值愈加漠視。第三:父母對生命教育的缺失《教育藍皮書》的調查發現,家庭矛盾是導致青少年自殺傾向的最大原因。
  • 「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中央音樂學院原副院長、全國音樂心理學會副會長周海宏作為作者代表,分別分享了他們與《父母必讀》的深厚情緣。孫雲曉認為,《父母必讀》開創了重視家庭教育風氣之先,是中國家庭教育的一面重要旗幟,一直以來,在家庭教育的建設中發揮著前沿引領、協調組織的重要作用。
  • 教子36計,計計有用,父母必知的教育法則!
    父母必知的教育法則文|任淑一(搜狐億萬自媒體,家庭教育撰稿人,親子育兒作家、《知音網》名家專欄作者,《蘭舟育兒那些事》微信創刊人。經常在搜狐、新浪、360doc個人圖書館、今日頭條等各大網站發布原創作品。)導語: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不同的品性,培養不同的特質。
  • 真正的放養式教育是什麼?猶太人的長頸鹿法則,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由於接受了這種教育,所以許多猶太學生很早就開始打工了。他們中的一些人在蔬菜店的門口招攬生意,一些人在印刷廠做小工,還有一些渴望當老師的高中生參加夏令營,成為中小學生的領導者。從小開始,猶太人就被灌輸了這樣的觀念:如果他們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學會自己賺錢,財務上要獨立。
  • 風靡世界的23個教育法則: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如何做一個好父母?這些話題早在百年前眾多教育學家們就在聊。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世界最偉大的23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你會發現,這些教育觀念在今天依舊適用,也仍具養分。育兒沒有捷徑,願與各位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