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世界的23個教育法則

2020-08-28 辦學一點通

如何更好地養育孩子?如何做一個好父母?

這些話題早在百年前眾多教育學家們就在聊。

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世界最偉大的23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你會發現,這些教育觀念在今天依舊適用,也仍具養分。

育兒沒有捷徑,願與各位父母共勉。

魚缸法則:心靈的成長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裡,幾條小魚放在一個魚缸裡,好幾年了,竟然還是那麼小,於是人們認為,這魚就是這種小個頭。有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因為一時找不到魚缸,人們就把它們養在院子塘裡。沒想這些魚竟然瘋了似的長得很大。

魚需要自由的成長空間,人更是如此。


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選擇,選擇學校,選擇衣服,選擇玩具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便沒有了自己的選擇和思考。

所以,他沒有創新思維,也不會有太多嘗試。或許你可以讓他學到很多知識,你卻無法讓他舉一反三,也無法讓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積極期望

羅森塔爾是20世紀美國的心理學家,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的主角。

羅森塔爾效應,指的是一個積極的期望能帶來積極的結果。在皮格馬利翁神話裡,他是賽甫路斯的國王,也是位雕像家。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終於,他執著的愛,感動了愛神,雕像活了,成了他的妻子。

於是有了今天的賽甫路斯人。


積極的期望,就是一種外界的支持。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這種支持力量的核心。

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父母和朋友對孩子積極的期望和支持,就顯得格外重要。相反,缺少這種積極的期望與支持,孩子會變得消極,或者在遭遇挫折後一蹶不振。

強化定律:

培養好習慣

有一個鯨魚實驗。科學家往水裡放一堵玻璃牆,鯨魚和其他小魚各放在一邊。一開始,鯨魚猛烈的撞擊著玻璃想要遊到對面,後來它終於發現,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不再撞擊了。

後來科學家把玻璃牆拆了,然而,鯨魚還是如有玻璃牆一樣,只在自己那邊活動。

人的行為正如這個故事一樣,在一段時間或一些重複的經歷後,就被固定起來,形成了習慣。


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個習慣。當然,如果要改變一個習慣,也跟這個習慣形成的時間有很大關聯,改變會更難,要花費更多時間。所以,我們要注重孩子的細節,注重引導。

一個好的習慣,就是一筆財富,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狼性法則:培養

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培養,就是讓人對一件事物有了解的欲望,進而他就會深入探究、學習。研究表明,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的人,興趣往往十分廣泛,創造力也特別強。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既使是熟悉的環境、事物,它們都不認為是理所當然。大自然的一個松果,一塊鹿角,都是它們的玩具。小狼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孩子同樣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他們會玩一些各種各樣的東西,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也會問一些我們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這時候,父母鼓勵孩子多嘗試,和孩子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很好地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夢想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

比爾老師布置了關於未來理想的作文,小羅伯特描繪了一個200畝的牧場,並畫了一幅牧場圖。老師卻給了一個F的差評,因為老師覺得太不切合實際了,羅伯特的父親只是一位馴馬師。他要求羅伯特重做一份作業,就可以給出一個好成績。羅伯特思考再三,並沒有那麼做。

這個F作業,一直激勵著羅伯特,後來,他果真擁有了200畝的牧場,當年邁的比爾老師來參觀時淚流滿面,因為他差一點就毀了一個孩子的夢想。



當年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看似多麼遙不可及,可如今已經實現。當我們給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時,不要急著教他怎麼做,你只需要告訴他應該做成什麼樣就行了。必要時,做一些安全方面的提醒。

至於方法,讓他們去想,在這期間,我們只需要鼓勵再鼓勵。

南風效應:培養孩子自覺的力量

南風與北風打賭,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

北風冷冷地、張牙舞爪地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緊;南風徐徐地吹,溫暖地吹,直到風和日麗,行人都脫掉大衣。南風勝利了。

南風為什麼勝利,因為它讓人們的行為是自覺的。這種啟發人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達到目的的做法,也被稱作「南風效應」。


了解事情的情況,並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法,這是商人世界裡的雙贏法則。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的一切都在嘗試與成長的階段。

父母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內心,多加寬容,注重引導,如果孩子並不喜歡與信任你,你說的一切都很難奏效。


自然懲罰法則:

讓孩子承擔後果

約翰一次又一次忘了帶飯,媽媽也說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她經常怕約翰餓著,就給他送過去。有一天,媽媽知道了自然懲罰法,照例跟約翰說不要忘了帶飯哦,但補充道,你要是忘了只能自己餓肚子了。約翰答應著,依然忘了帶飯。

於是,約翰餓著肚子過了一下午,這讓他懂得,不帶飯,自己就要承擔後果。



盧梭認為:兒童所受的懲罰,正是他的過失所帶來的自然結果。這就是自然懲罰。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自己感受經歷的東西,往往比我們傳教給他的更加深刻。

尊重法則:心靈的成長需要尊重

課堂上,老師拿出一本著名漫畫家的書,告訴孩子們這本書裡的故事,也叫孩子們自己講一個故事,並讓他們畫出來。雖然孩子們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畫的也不成樣,老師還是很認真的記下來,並將記下的故事跟畫裝在一起。

他告訴大家,這是你們寫的第一本書,現在你們小,以後長大了,就能寫出好的書來,也會成為偉大的人物。要讓孩子真正長大成人,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


魯迅先生說過:對孩子「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的隱私,尊重他的選擇,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導,他就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延遲滿足:

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

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做過一個經典的「成長跟蹤實驗」。他在幼兒園選出十幾個4歲兒童,給每人一粒糖,告訴他們,如果現在吃,能吃到一粒,如果20分鐘後再吃,就能吃到兩粒。有些孩子馬上就吃了,有些孩子熬過了漫長的20分鐘得到2粒糖。

經過多年跟蹤他們發現:能等到20分鐘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明顯強於等不及的孩子,並在以後更容易獲得成功。

那些性急的孩子,也更多的表現出固執、優柔寡斷和壓抑的性格特徵,他們往往屈從於壓力,選擇逃避。


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玩一個「3分鐘遊戲」。找來沙漏跟孩子約定:沙子漏完正好是3分鐘,咱們一起看故事書,3分鐘一到,你就去玩吧。

3分鐘,正是孩子專注的時間,3分鐘之後,就打住,要經過很多次培養,形成習慣,這樣,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時間內專注於一件事物了。孩子的恆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驗。

感覺剝奪:

自己品嘗生活的滋味

加大拿心理學家進行過一次「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者被限制視覺、聽覺、觸覺,安排在單獨的實驗室裡。幾個小時後,他們就開始感到恐慌,產生幻覺,三四天後,他們對外界刺激敏感,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焦虛、恐懼,精神上感到難以忍受的痛苦,急切要求停止實驗。實驗結束後數日,他們才慢慢恢復正常。

通過實踐,心理學家發現:感覺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現像,通過感覺我們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適應環境求得生存。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吃苦怕孩子遇到危險,對他們千嬌萬寵;

這樣的孩子不僅會眼界狹小、心胸狹隘,而且會因為缺少很多社會實踐,對未來多變的社會環境將難以適應。

我們應該讓孩子積極感受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從環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倒U型假說:

給孩子適當壓力

倒U型假說證明:壓力太小,沒有動力;壓力太大,又成為阻力;只有壓力適中,才能成為激勵人的動力,做什麼事情效率才會高。



有一個心理暗示的故事:一個原始部落裡,大家都相信他們的巫師,只要是他說的,人就會朝著他說的方向發展,或好或不好,甚至死亡。後來一個心理學家研究證實,正是人們過於相信巫師,他的話就成了心理暗示。

給孩子適當壓力,告訴他不要太在意,保持自己的謹慎,才能更好的發揮。

破窗理論:

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詹巴斯在富人區和窮人區放了兩輛一樣的車。放在富人區的車,完好無損,過了一個星期,它還是那樣;在窮人區的車,他摘掉車牌,打開頂棚,沒過一天,就被人偷了。後來,他把那輛在富人區的車打破一塊玻璃,沒過幾個小時,車就被人偷走了。

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以這個試驗為基礎,提出「破窗理論」,用來表達環境對人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亦是如此,家庭環境在孩子成長中佔有重要地位。給孩子一個整潔溫馨的家,夫妻恩愛,不當孩子的面吵架起衝突,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

天賦遞減法則:

教育孩子要趁早

天賦遞減法則,即兒童的天賦隨著年齡增大而遞減,教育的越多,其與生俱來的潛能就發揮的越少。

在國民教育普及的今天,傑出的手工藝人反而少了。有經驗的漁夫說,現在像過去那樣善於遊泳、撒網的人少了,因為現在的孩子十幾歲的時候正在讀書,而水上功夫必須從十歲左右開始練起,這也就能解釋,巴西雖不富,但其足球人才卻很多的事情了。


不少專家認為,鋼琴如果不從5歲開始練,小提琴如果不從3歲開始練,就不可能達到很高的境界。

也就是說,兒童的能力,如果不在發展期內進行培養,就會出現潛能遞減的現象。

超限效應:

不要過多批評孩子

一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的募捐演講。最開始,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準備多捐點錢;十分鐘後,他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他決定不捐錢了。

當牧師終於講完冗長的演講,作家不僅未捐錢,反而拿走了兩塊錢。

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都會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煩或逆反心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


這種效應在家庭中時常發生。例如孩子錯了,父母會一次又一次的對孩子做出同樣的批評,這些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到反感討厭。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逆反心理。

為避免這種超限效應的出現,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評,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木桶定律

讓孩子全面地發展

木桶定律認為: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這告訴我們,我們從事某一樣工作,總有自己在這項工作上的長處與短處,提高自己在這項工作上的短處,工作就會更成功。


如果學理的學生不懂文,他的思維方式會受到很大影響,將來的創新能力就不高。孩子的發展也是這樣,均衡發展,更能讓孩子在未來飛的更高走的更遠。

手錶定律

給孩子定明確的目標

尼採說:朋友,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

只有一隻手錶,就可以知道是幾點,兩隻手錶並不能告訴孩子更準確的時間,只會讓孩子失去對準時的信心。它會把孩子弄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該以哪一個為標準。


手錶定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同時由兩個以上的人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同樣,一個孩子不能同時接受父母不一致的教育,否則,他也無所適從。

禁果效應:

如何對待孩子的早戀

13歲的德比與艾麗斯走到了一起,一開始家長和老師都全力幹涉,這反而讓他們有了共同語言,更加接近。

後來,校長改變策略,他將孩子和老師都叫去,不僅沒批評孩子們,反而說老師誤會了他們,把他們純潔的友情玷汙了。

過後,兩個孩子還是照樣來往,但沒過多久,他們就因為沒有共同點而漸漸疏遠,最終分道揚鑣。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

孩子對異性充滿好感是很正常的,父母和老師以平等的姿態加以引導,將情感轉發為學習動力,這是孩子們樂意接受的方法。

甘地夫人法則:

讓孩子勇對挫折

甘地夫人的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手術。面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手術並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善意的謊言。

可是,甘地夫人卻認為,孩子已經懂事了,那樣不好,她平靜的告訴拉吉夫:手術後有幾天會相當痛苦,這種痛苦誰也不能代替,哭泣或喊叫都不能減輕痛苦,你必須勇敢地承受它。

手術後,拉吉夫沒有哭,也沒有叫苦,勇敢的忍受了這一切。


挫折常常無法避免,教孩子勇敢面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才會更平穩。

真愛法則:教育的真諦是愛

布萊恩有一個嗜酒如命的單身母親,他說:每年都至少有一位老師誇我的作業。因為他們,我才堅持著做我的作業。中學校長知道了我的情況,每次逃學,他總會把我叫到辦公室去談話,就像老爸一樣。

在他的幫助下,我又對讀書充滿興趣,並考上一所文科藝術學院,並獲得全額獎學金,後來還獲得全美大學生藝術創作大賽一等獎而聞名全國。

美國教育學家威廉說,這就是「真愛法則」。



愛是一個孩子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秘訣就是愛,教育的捷徑就是愛之路。在孩子調皮時,給他真愛,是用心的關懷、交流,而不是下結論,放任自流。


馬太效應:讓孩子自信成長

一位富人要去遠行,臨行前,他將財產委託給他的僕人掌管,給了第一個僕人5塔倫特(註:古羅馬貨幣單位),第二個僕人2塔倫特,第三個僕人1塔倫特。第一個人賺了5塔倫特;第二個人也賺了2塔倫特;第三個人卻把錢埋在土裡。

富人回來了,對第一個僕人說:你是位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並把第三個人的1塔倫特奪下,給了第一個僕人。

「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知名社會學家羅伯特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馬太效應」。


這說明一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和進步,產生積累優勢,就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在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上,越有自信心的孩子,就越能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鼓勵和幫助,取得更多的好成績,而這些好成績又會進一步刺激孩子自信心的提高,從而進入良性循環。

狐狸法則: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狐狸世界的法則是:成年後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這也是自然法則。如果你不懂生存,就被淘汰。

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自己的孩子去公園,有很高的臺階,孩子興奮的自己要爬上去。在他跌倒的時候,他望了望母親,母親慈愛地用眼神鼓勵他而沒有去扶他。



人生的階梯,我們不知道要經歷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可以幫我們爬自己的人生階梯。

有遠見的富人,只把很小的一部分財產留給後代,就是要讓他們明白,唯有他們自己努力,才能活的更好。

鯰魚效應:

培養孩子競爭意識

很久以前,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還沒到達海岸就已經死了。但有一條漁船總能帶著活魚上岸。

原來,漁人在船的魚槽裡放進了鯰魚,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鯰魚出於天性不斷追逐沙丁魚,在鯰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遊動,激發了其內部潛能,從而活了下來。

這就是「鯰魚效應」,它告訴我們,競爭可以激發人的內部潛能。



在孩子教育上,給他們競爭的舞臺,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他們以後才更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刻板效應:放下對孩子的偏見

「刻板效應」也叫「定勢效應」,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


有些父母,總記著孩子的「不是」與「錯誤」,對孩子已經形成一種不成才的刻板印象,當孩子進步後,還是以原來的語言去評價他,這就傷了孩子的自尊,也影響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不要讓自己的刻板,阻擋孩子的進步。要把他的進步看在眼裡,放在心中,還要及時表揚。加油吧,爸爸媽媽們。

相關焦點

  • 風靡世界的23個教育法則,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23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你會發現,這些教育觀念在今天依舊適用,也仍具養分。育兒沒有捷徑,願與各位父母共勉。了解事情的情況,並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法,這是商人世界裡的雙贏法則。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的一切都在嘗試與成長的階段。父母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內心,多加寬容,注重引導,如果孩子並不喜歡與信任你,你說的一切都很難奏效。
  • 風靡世界的23個教育法則,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23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你會發現,這些教育觀念在今天依舊適用,也仍具養分。育兒沒有捷徑,願與各位父母共勉。01 魚缸法則:心靈的成長需要自由一家公司裡,幾條小魚放在一個魚缸裡,好幾年了,竟然還是那麼小,於是人們認為,這魚就是這種小個頭。有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因為一時找不到魚缸,人們就把它們養在院子塘裡。
  • 風靡世界的23個教育法則: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世界最偉大的23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你會發現,這些教育觀念在今天依舊適用,也仍具養分。育兒沒有捷徑,願與各位父母共勉。天賦遞減法則:教育孩子要趁早天賦遞減法則,即兒童的天賦隨著年齡增大而遞減,教育的越多,其與生俱來的潛能就發揮的越少。在國民教育普及的今天,傑出的手工藝人反而少了。
  • 【605】風靡世界的23個教育法則,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23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你會發現,這些教育觀念在今天依舊適用,也仍具養分。育兒沒有捷徑,願與各位父母共勉。01 魚缸法則:心靈的成長需要自由一家公司裡,幾條小魚放在一個魚缸裡,好幾年了,竟然還是那麼小,於是人們認為,這魚就是這種小個頭。有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因為一時找不到魚缸,人們就把它們養在院子塘裡。
  • 成為更好的父母 | 風靡世界的25個教育法則
    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世界最偉大的25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學習,成為更好的父母!兒童的潛能培養遵循著天賦遞減法則,即兒童的天賦隨著年齡增大而遞減,教育的越做,其與生俱來的潛能就發揮的越少。也就是說,兒童的能力,如果不在發展期內進行培養,就會出現潛能遞減的現像。
  • 學會這5個風靡世界的教育法則,知行合一,教育孩子得心應手
    導讀: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很多家長希望多講講這一類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今天再寫幾個著名的教育法則,如果喜歡,包 麻麻還會再接再厲哦。大量科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天賦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減少,啟蒙教育開啟得越晚,孩子天生的潛能發揮的作用就會越少,這就是著名的天賦遞減法則。每個人出生時都自帶潛能,而嬰幼兒時期是大腦飛速發展,智力發育的黃金期,所以早期教育對兒童意義重大。
  • 風靡世界的吸引力法則:向宇宙下達我需要的訂單
    導語:風靡世界的吸引力法則:向宇宙下達我需要的訂單生活中不缺乏奇蹟的發生,身體的奇蹟,心靈的奇蹟,感情的奇蹟以及財政上的奇蹟,這一切的發生都是一個奇蹟。那麼這一切奇蹟的發生是什麼樣的?這就需要了解一下吸引力法則。能讓你感覺到美好的東西,往往能給你吸引來更多的美好。—約翰·格雷【認識吸引力法則】什麼是吸引力法則?
  • 人民日報推薦的20個教育法則
    人民日報的20個教育法則分享給你,希望能對你有用。 1.羅森塔爾法則 積極的期望會給孩子信心,朝著你期望的樣子發展,而打擊和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越來越差。
  • 育兒沒有捷徑,這23個教育法則,決定孩子一生幸福
    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世界最偉大的23個教育法則脫穎而出,你會發現,這些教育觀念在今天依舊適用,也仍具養分。育兒沒有捷徑,願與各位父母共勉。了解事情的情況,並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法,這是商人世界裡的雙贏法則。
  • 家庭教育的十六個黃金教育法則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學優谷父母課堂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家庭教育的十六個黃金教育法則有個很有趣的話題,就是家長們辛苦培養著孩子的汽車駕駛能力,殊不知孩子的時代需要的是開飛機的人才。法則四,考試法則考試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一個重點要素,對待孩子的考試,要用平常心對待,當孩子考試好的時候,及時表揚,考得不好的時候,理解並鼓勵。
  • 人民日報推薦的20個教育法則!建議父母好好了解
    人民日報的20個教育法則分享給你,希望能對你有用。 01.羅森塔爾法則 積極的期望會給孩子信心,朝著你期望的樣子發展,而打擊和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越來越差。
  • 教育孩子十二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
    「12法則」是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衍生出來的。對熟知少兒身心成長過程的專業教育人員來說,這些只不過是最基本的常識。在美國,很多普通家長也會通過請教學校老師輔導員或參與兒童組織志願服務接受培訓,而掌握較為專業的教育法則,運用到家庭教育中去,因此這些法則貫穿於美國從社會、學校、到家庭的少兒教育之中。
  • 風靡世界的23個教育法則,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家長必讀
  • 風靡世界的23個教育法則,越早看到越好,決定孩子一生幸福
  • 《墨菲定律》:助益人生的100個經典法則
    1949年,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和他的上司,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實驗當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愛德華墨菲發現一個技術人員將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錯誤的位置。在《墨菲定律》這本書中,還介紹了洛克定律、瓦拉赫效應、艾森豪法則、零和遊戲、羅傑斯論斷等100多個人生定律和法則、效應。這些定律、法則、效應風靡全世界,有識之士都運用它們來解釋工作、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以此啟迪智慧。
  • 兒童教育四大法則!你知道幾個?
    兒童教育四大法則!你知道哪幾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投地,本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期盼,但現實生活中事與願違的例子枚不勝舉。怎樣才能愛的得法,愛得恰到好處?以下四條教育法則供你參考。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750,limit_1/auto-orient,1/quality,q_90二、狼性法則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他們不會將任何事物當成理所當然,而傾向於親身研究和體驗,大自然的神迷和新奇永遠令狼驚異。狼總是會有對周圍環境產生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境中發現食物,了解危險,從而有力的生存下來。
  • 世界上最頂級的9大教育法則(父母必讀)
    作者:洞見Echo有句話說得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你只有一次機會。掌握科學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使孩子在成長裡少走彎路。以下9種世界最頂級的教育法則,也許能讓你找到教育最正確的打開方式。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
  • 20個流行至今的教育法則,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經歷時間的積累沉澱和無數父母的親身試驗,20個教育法則在今天依舊適用,也仍具養分。育兒沒有捷徑,願與各位父母共勉!13.天賦遞減法則:教育孩子要趁早天賦遞減法則,即兒童的天賦隨著年齡增大而遞減,教育得越多,其與生俱來的潛能就發揮得越少。也就是說,兒童的能力,如果不在發展期內進行培養,就會出現潛能遞減的現象。
  • 美國家長從小教育孩子的《12個法則》你知道嗎?
    美國教育一向以輕鬆、活潑、互動為主,美國的爸爸媽媽們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有很多種。雖然在生活習慣上以及文化習俗上,每個國家各有不同,但是孩子天性大部分是相同的,子女教育上也有著相通的地方。今天就給各位家長分享下美國家長在教育子女中使用的12法則,借鑑這些法則,或許以後你在親子教育裡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20個「黃金法則助你「點石成金」
    以下20個教育法則分享給你,希望能對你有用。1.羅森塔爾法則積極的期望會給孩子信心,朝著你期望的樣子發展,而打擊和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越來越差。3.夢想法則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這個夢想就像曙光在,指引著他前行。所以,讓孩子有夢想並且保護他的夢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