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翻車,「人間不值得」爆火,這屆年輕人愛佛愛喪不愛雞湯

2020-12-10 騰訊網

B站斥重金推出的「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無疑是2020年「五四青年節」最火的聲浪。

點擊播放 GIF 1.8M

圖源《後浪》

後浪者,很好理解,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在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老師時而婉轉慈愛、時而慷慨激昂、抑揚頓挫的演講聲中,畫面中出現出國體驗高空跳傘的、在鬧市區穿漢服的、在電競舞臺恣意揮灑激情的當代青年身影,慷鏘有力的朗誦和活力酷炫的視頻高度融合成極具視聽感染力的熱血效果。

來感受一下《後浪》振奮人心的金句: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

「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地享用,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乾杯的朋友,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

「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變成世界的。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向你們的自信致敬」

圖源《後浪》

這支《後浪》,截止5月6日上午10點,在B站1172萬的點擊量,彈幕數量達到18.4萬條,刷爆微博、朋友圈、頭條、知乎等社交平臺,並在5月3日登陸《新聞聯播》前黃金時段。

這一波,小眾亞文化平臺B站成功打破了N個次元壁,獲得主流文化認可的同時,在美股上市的股票一改頹勢,一夜暴漲4.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4億元),知名度更是一飛沖天——這股奔湧澎湃、勢不可擋的「後浪」,把B站推向了商業價值的浪尖。

一邊是猛進高歌的數據流量,另一邊《後浪》的討論熱度也居高不下,但這種討論高熱不是因為點燃了年輕一代心裡的熱血之火,反而是因為激起了時代青年們心裡憋悶已久的火氣。

在知乎關於《後浪》的86個問題裡,高贊答案全是負能量評價;頭條江湖裡,借vlog和微頭條表達自己對《後浪》質疑的比比皆是;就連B站本站內,《後浪》後頭跟的是無數來自「後浪」的無情惡搞和調侃——各大社交媒體,《後浪》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翻車。

圖源B站截圖

想給這屆年輕人喝碗雞湯,實在是太難了。

《後浪》這真雞湯,集B站之財力、主流之認可、頂級UP主們之智慧、正能量朗誦之精髓,萃取「光偉正」精華,高度濃縮,精準提純——但無奈這屆年輕人紛紛表示,濃度太高,喝不下去。

相比「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這屆年輕人更願意萬事佛系、雲淡風輕,也更願意把「人間不值得」代表的喪系語錄當做籤名、口頭禪和座右銘。

這屆年輕人,愛佛愛喪,對不愛評審與說教式的雞湯。

圖源網絡

「佛」無所謂

今年女團選秀「第一彈」《青春有你2》,吳亦凡的緋聞女友秦牛正威吸粉方式很獨特。

不是萬眾期待的用超強實力打臉吳頂流的「復仇爽文」,也不是作天作地大談「頂流愛上我」的戲精套路,秦牛正威唱跳不行,rap魔性,讓她圈粉無數的竟然是不爭不搶、溫柔淡然的「佛系」性格。

「佛系」,在當代青年推崇的人生態度裡,必須名列前茅。2014年,二次元的霓虹國某雜誌介紹一類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指外表普通,內心專注,愛獨處,不愛花時間和異性交往的男子。2017年12月份左右,「佛系」開始在國內網絡瘋傳,創造力101的網友們紛紛發揮造詞能力,衍生出了「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追星」、「佛系工作」、「佛系父母」等等佛系詞語。18年,「佛系」被《咬文嚼字》公布為18年網絡十大流行語。

圖源網絡

熱詞只是一陣風,但風颳過後,留下的是當代青年人生態度的痕跡。

佛嘛,一切隨緣,無所謂,縱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無執念。佛系態度,是反主流社會對青年的常規期待的:意氣風發、勇於拼搏、熱血澎湃、活力四射......常規期待迸發的旺盛荷爾蒙特徵,在佛系青年們的「行吧」、「都好」、「無所謂」裡,化成了「愛與和平」的和風細雨。

在「新世相」發布的一篇名為《第一批 90 後已經出家了》的網絡熱文裡,90後的「老大哥」和「老大姐」們手持保溫杯,辦公室放著《大悲咒》,健身、打車、發朋友圈、戀愛、吃飯......無時無刻散發著無欲無求的佛感。

「我不把這理解為真正的自我放棄,而是壓力和焦慮下,年輕人的自我消解」。無力改變生活現實:房價太高,競爭壓力太大,甲方要求難滿足,老闆強制996,房東還要漲房租......怎麼樣呢?不如「佛」吧,吃鹹看淡,降低理想期望值,和尚撞鐘式生活,不為難自己,也不給別人添麻煩。

圖源「新世相」《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

佛系,頗有種「性冷淡」的低欲望意味,它是一种放棄抵抗生活、輕度的「喪文化」,比之重度「喪文化」的「喪」,佛系態度更積極一點。

「喪」反雞湯

2016年,一張葛大爺20多年前在《我愛我家》裡癱在沙發上的劇照刷爆全網。

葛大爺萬萬沒想到,上世紀90年代初他扮演的「二混子」季春生,會跨過世紀的大門,成了網際網路Z世代青年生活態度的先鋒代表。

圖源網絡

劇照中,當時年輕的葛大爺還有濃密的黑髮,穿著永不過時的碎花T恤,斜翹著二郎腿一灘爛泥似的坐在沙發上,雙眼無神,折射出「愛咋咋地」的氣場。

這張劇照莫名其妙以燎原之勢火遍全網,讓無數年輕人情不自禁發出了找到組織般的激動心聲:「是我,沒錯了!」,「葛優躺」成了當年的十大網絡熱詞之一,以及新一代的頹廢代名詞。

同年,在年輕群體社交媒體流傳的還有「馬男」的經典語錄:「人要意識到自己過的悲哀需要很長時間,要意識到其實不必如此,則需要更久」、「我對重生沒興趣,我還沒從出生的創傷中緩過來呢」、「我認識到,人們不會因為想要改變而改變,他們改變只是因為走投無路」、「我只想努力撐過每一天,不能總問自己,我開不開心,到底開不開心,這樣只會讓我變得更悽慘」......

這些來自美國《馬男波傑克》系列動畫的語錄,沒有最喪只有更喪,每一句都是殘酷無情的「反雞湯」。但「馬男」系列6季評分均分9.5,足以說明年輕群體對它的高度認同和激賞。

圖源《馬男波傑克》

17年,「183大詩人」李誕置頂了一條微博,其中一句「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被文藝青年們奉為人生箴言,李誕本人也躍升為年輕人的精神偶像。

假笑男孩、藍瘦香菇、sad frog(悲傷青蛙)、「我太難了」、「上班996,生病ICU」、「扎心了老鐵」、「頹廢到憂傷」、「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近年風行網絡的表情包和流行語,幾乎每年都會出現頹廢氣質的新代表,今年喪完明年喪,此喪綿綿無絕期,「喪文化」在當代青年亞文化中迅速蔓延開來,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文化趨勢。

喪文化的主體是90後、00後年輕人,文化內核是頹廢、懶散、悲觀、絕望等負面情緒,表現形式主要是以網絡表情包和流行語為載體的自嘲自娛。喪文化解構傳統雞湯,把雞湯裡的熱血勵志成分用殘酷現實一一擊破,最終重構出當代青年集體焦慮的精神特質。

愛佛愛喪的「後浪」們,更值得被看好

B站送給年輕人的《後浪》,沒有讓年輕人願意為熱血乾杯。

在對《後浪》的評價中,雖然側重、觀點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傳遞了年輕群體的集體不滿聲音:這一屆年輕人,不喜歡被官方代表。

圖源《後浪》

B站精心選取了30多位UP主視頻素材剪成《後浪》,高空跳傘、環遊世界、穿漢服跳舞、電競捧杯……上窮宇宙之大,下遊世界之闊,時尚前沿,酷炫之巔。但,很無奈,這些太不普通的生活,離廣大的普通人實在太遠了。

於是大量的聲音自嘲自己拖了「後浪」的後腿。「前浪」們稍稍漲漲房租、臨下班通知開會、節假日打電話喊回公司加班......「後浪」們就欲哭無淚;自己家沒有可以「啃」的「好前浪」,只能看著別人家的「後浪」在「前浪」幫助下,升職加薪出國旅遊,自己只能邊搬磚邊「望浪興嘆」;極少數「後浪」從小上雙語幼兒園、出國留學、環遊世界、進世界500強、創業當CEO,但大多數「後浪」普通得沒有高光、只有辛酸,他們仍然會像1980年5月《中國青年》發表的,那封引起千百萬青年共鳴讀者來信那樣發問:

「人生的路啊,怎麼越走越窄?」

圖源UP主「生命偵探社」——《後浪:「傻瓜」一樣的中國青年——後浪觀後感》截圖

主流語境對於網絡時代中成長起來青年文化話語體系缺乏了解,年輕人的「佛」與「喪」的頹廢文化,年輕人通過自嘲、吐槽、鬼畜與惡搞,消解主流文化,構建出張揚個性、自我減壓的精神世界——在主流語境看來,這些都是不務正業的洪水猛獸。

「被輕視」、「被代表」的「後浪」們,在消費主義盛行、流量至上的資本喧囂時代裡,打開電視看的是國產懸浮注水劇,放眼現實是被催婚催生與高房價、小社交圈、天價彩禮、高教育成本的不可調和矛盾,階級固化難以破壁,生活焦慮讓他們不得不「佛」與「喪」,於是,高抬理想的「特別雞湯」《後浪》就成了他們宣洩現實焦慮的出口。

《後浪》一出,很多寶藏UP主立馬上傳惡搞視頻與之對標,充分發揮玩梗能力,用當代青年文化話語體系獨特的「佛」「喪」文化,反抗他們最愛的小破站向主流看齊的「宏大敘事體」《後浪》。

儘管青年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新陳代謝,未來要交到90、00後手中,但不可否認,年輕群體依然沒有獲得社會話語權,在宏大主流語境下,他們仍是被評頭論足、被教條捆綁、被規範要求的「弱者」,在深夜裡悄無聲息崩潰,卻在白晝裡被逼一起高唱讚歌。

但,在網際網路時代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最看重的恰恰是自我表達,把個人作為社會生活的主語,反對權威和官方的主導話語權力。崛起的自我意識,對重新定義社會遊戲規則的渴望,才是當代「後浪」們痛苦、迷茫、焦慮的核心原因。

這支《後浪》雖然沒有激起「佛」、「喪」青年的沸騰熱血,但正因如此,它誤打誤撞釋放了這屆年輕人思辯、獨立、反抗、求變的真實聲音,「後浪」們更值得被看好,儘管愛「佛」愛「喪」,但他們依然堅強扛著生活和生存的重擔,努力搭建自己的話語體系,他們心中有火,眼裡有光。

點擊播放 GIF 0.4M

相關焦點

  • B站《後浪》PK 華為版「後浪」,你想幹哪一碗雞湯?
    不少網友吐槽:視頻中的畫面仿佛放電影一般,在CBD穿著漢服COS,乘風破浪出海探險,拿著GO pro做各種酷炫運動,巴黎塔下跳舞.....不停的切換旅遊探險享受生活,好像每個年輕人都活在天堂世界?這不是後浪們真正的生活!最後紛紛表示:這碗雞湯,我們不幹!
  • 《後浪》這碗雞湯沒有毒,但是太燙嘴
    前幾天五四青年節在B站熱播的勵志短篇《後浪》引起廣泛討論,彈幕和評論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部分網友認為短片中的「後浪」僅僅是少數年輕人,實際生活中的「後浪」們仍然在接受社會的毒打。演講中的那一句「心裡有火,眼裡有光」更是成了年輕人的代言詞。年輕人喝了不少雞湯,這次這份雞湯為何買帳的人卻不多?因為短片中把少數年輕人,比做了「後浪」。
  • 豬豬俠爆紅背後:這屆年輕人到底在聽什麼?
    我小時候……」於是,豬豬俠有了火的前提條件——共同的童年回憶。人均網抑雲,這屆年輕人需要一針興奮劑而現在的網友則多數「網抑雲」——12點前開開心心,12點後網抑雲見。以「活著」為人生課題,且喪且努力著……
  • 談年輕人不愛加班,這屆年輕人怎麼了?
    年輕人不愛加班?年輕人?不愛加班?有人說,是個人都不愛加班,不光是年輕人不愛加班,中年人也不愛加班吧。沒有人愛加班。以前加班受累,從媳婦熬成婆的中老年領導會覺得:這屆年輕人怎麼了?咋不懂規矩?而如今的年輕人卻不買帳。羅弗巧樂卡: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現在的年輕人不傻,他們想要得到等價交換,他們只會加他們願意加的班。知名企業家李開復說過:我一生都在996,患癌後才明白自己錯了。由此可見,加班的前提是要保證身體健康,為了工作損壞了身體健康是不值得的。
  • 李誕的人間不值得全句是什麼 人間不值得上下一句怎麼回復
    人間不值得,很多網友都在說這句話,但是很多人面對這句話,卻無話可接不知道怎麼回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李誕的人間不值得全句,這樣你就知道人間不值得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麼了。  人間不值得梗出處與意思含義介紹  人間不值得這個梗,自於脫口秀演員李誕,與生無可戀這個詞的用法和含義比較接近。
  • 李誕的人間清醒語錄:人間不值得,藝人90%靠運氣
    說到李誕,很多人想到的關鍵詞——《吐槽大會》、脫口秀、笑果文化,沒錯,這都是他的標籤和成就。從幕後編劇到脫口秀演員,從創造了很多「人間清醒語錄」的段子手到暢銷小說作家,李誕的身份或主動或被動地貼上了不少的標籤,但已經很少有人還能想起《今晚80後脫口秀》裡他和王建國作為脫口秀演員的初次登臺,那個看起來就很青澀的脫口秀新人,因為800塊錢邁出了脫口秀演員的第一步。
  • 年輕人的世界我們不懂,「喪」為什麼那麼火?
    喪營銷到是否能給品牌帶來效應,憑藉的還是產品無可複製的核心。隨著「喪文化」的流行,喪營銷正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品牌推廣當中,不過「喪」營銷也並非萬能,品牌如果在「喪」營銷過了頭,可能反而會給年輕人一種「長輩硬和我尬表情包」的笨拙感。如果說雞湯是中老年朋友們的朋友圈的爆款,那麼「喪」很可能正在刷屏年輕人的朋友圈。
  • 抖音人間不值得是誰唱的 人間不值得歌詞什麼意思
    我們用的一個人間不值得的表情包用了很久,但其實是有一首歌的你知道嗎?抖音人間不值得是誰唱的?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吧!抖音人間不值得是誰唱的  據悉,這首歌由小白羊HUSH和P$YCHO演唱。  「人間不值得」的意思不是說就要你放棄了,而是在努力之後就不要執著,如果最後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健康的活著。  人間不值得也是網上一個很火的梗,該梗最早源自於著名脫口秀演員李誕的一條微博,他那句「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 北大李雪琴爆紅後首度發聲:喪一點沒什麼不好,天天打雞血才可怕!
    可就是這股子喪勁,拉近了李雪琴與網友們的距離,網友評價她:「人間真實」。 這兩天,李雪琴又被頂上了熱搜! 爆紅之後,李雪琴在《巔鋒》節目中首度接受媒體專訪,被主持人cue到: 「很多人說,你是『喪』文化的代表?」
  • 如何不被「喪文化」同化,謝娜說了一句話,得到在場嘉賓一致認同
    《朋友請聽好》裡,易烊千璽讀了一封來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崇尚「喪文化」,想知道怎麼樣能不被同化成「喪人。」 總結出來其實就是人不要太容易被同質化,畢竟這並不是一件值得去驕傲的事情。 「喪」的對立詞其實就是努力,你「喪了」,還會想去努力嗎?
  • 李誕結婚:人間不值得,但黑尾醬值得
    原標題:李誕結婚:人間不值得,但黑尾醬值得   李誕這個人,你或許沒有聽過見過,但是他的一句:人間不值得,不僅刷爆了網絡,更有敏感脆弱的年輕人奉之為座右銘。   人間不值得有一種看破紅塵遺世獨立的滄桑感,恰恰符合如今網絡文化的「喪」趨勢,成為一句當紅的網絡用語。
  • 刷爆朋友圈的《後浪》英文版來了!感動千萬年輕人!
    五四青年節,B站推出了一支宣傳片《後浪》。這支宣傳片全文只有600多字,時長不到4分鐘,經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動情演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5月3日晚,該片的兩分鐘精簡版在央視《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播出;5月4日當天,該片完整版更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 「打工人」爆火的背後,是年輕人的進步
    「打工人」爆火的背後,是年輕人的進步曾琛  最近,「打工人」一梗火遍網絡,許多人的朋友圈一度被「早安,打工人
  • 又懶又喪的李誕,因為一句話瘋狂圈粉,人間不值得。
    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淺薄的明白人—李誕183cm的人,很多。183cm會說段子的人,也不少。183cm會說段子還會寫詩的人,也有。183cm會說段子會寫詩還會寫作,嗜酒如命又說戒就戒、敢愛敢恨、活得明白的人,你能說出幾個呢?李誕,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幾個裡,最突出的一個。
  • 別再提李誕的人間不值得,當了70年的90歲心理醫生說人間值得
    李誕曾在微博置頂過一條內容,其中的一句「人間不值得」圈粉無數,更是成為廣大年輕人所推崇的「喪文化而且說著人間不值得的李誕,現在更是成為笑果文化的總製片人,身價上億。可大多數年輕人沒有看到他的行動和執行力,每當自己工作遇到瓶頸,戀愛中受傷,生活遭遇挫折,常常拿「人間不值得」這一句話來搪塞自己面對的所有問題。同樣都在說「人間不值得」,不同的是,李誕是牛逼哄哄的喪著,而我們大多數人是不做任何改變地去牴觸著。
  • 《後浪》被群嘲的背後,是不敢快樂的青年一代
    最近由b站推出的《後浪》一經播放就火爆全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何冰老師這段三分多鐘的視頻從最初的全網贊變成了全網黑。我在堅持為這個視頻打call幾天後,終於也有所動搖了。視頻的最大爭議在於對年輕一代的羨慕,而年輕人恰恰厭煩這種「心靈雞湯」。心靈雞湯這個詞在剛出現的時候無疑是一個褒義詞,而在今天年輕人的眼裡,這個詞只意味著無聊的說教。那麼,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不愛聽說教呢?對於上一輩人來說,更大的壓力在於生活壓力。由於經濟不發達,工作機會不多,收入也相對較低,養家餬口是最需要擔心的問題。
  • 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夜讀|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看到「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上了熱搜,我一臉蒙,暗暗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年輕人就該愛加班?不是年輕人,就愛加班嗎?「不愛加班」這個鍋,年輕人不背,也背不動。這個話題有一個預設的語境:職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都要求員工加班,揚言要模仿網際網路公司的狼性文化,但現實卻是,大部分企業員工——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不願加班,甚至面試時會直接問公司是否加班。如果有,就不考慮。這就不難理解了。
  • 從肖戰風波到《後浪》遭質疑:年輕人,你們究竟想要什麼?
    有人說,受夠了這兩天關於《後浪》評論的無病呻吟,責怪時代不公,埋怨自己缺錢,可是《後浪》明明說的是不要放棄追求,要認真生活,希望年輕人堅守善良、勇敢、無所畏懼的品質,無需活成「前浪」想像中的樣子,更好的去創造未來。
  • 「英譯」2018年度10大流行語「我自閉了」、「人間不值得」
    2、人間不值得「人間不值得」本意就是自嘲,感慨人生無常、起伏不定的無奈的生活現狀。更直接的含義,就是「生無可戀」。這句話,其實最先來源於脫口秀演員李誕的微博,暗含一種看破塵世的通透感,屬於典型的喪文化代表。走紅之後,網友製作的表情包更有意思。
  • 人間不值得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人間不值得含義出處介紹
    有很多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人間不值得是什麼梗,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人間不值得意思、含義、出處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人間不值得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人間不值得有一種看破紅塵的滄桑感,與現狀網絡上流行的佛系和桑文化比較符合,該詞最早是出於李誕之口,他之前在微博上發了這麼一句話:「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