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成立 掀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新篇章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杭州10月20日電(李凱娜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董碧水) 西湖大學今天成立。在今天舉行的成立大會上,韓啟德、袁家軍、杜玉波、楊振寧、施一公等共同為西湖大學揭牌。這也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宣讀教育部賀辭。賀辭稱,西湖大學的設立是社會力量舉辦研究型大學的積極探索,也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積極行動,對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西湖大學前身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學校自2015年3月籌辦,按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為起點,致力於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培養複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在今天的成立大會上,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發表了題為《磨礪以須,倍道而進》的致辭。他分別以西湖之夢、西湖之始、西湖之路、西湖之幸四個篇章,再次描繪西湖大學的辦學定位和目標:努力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世界前沿科學技術的引領者和國際化的高等學府。

據介紹,目前西湖大學在制度設計、校園規劃、師資組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建立了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成立了西湖大學黨委;雲棲校區基本滿足了大學前三年發展所需的科研、教學、辦公和生活用房,雲谷校園於今年4月開工建設,一期用地面積約1495畝,預計於2021年底交付使用;在師資方面先後引進了仇旻、許田、Alexey Kavokin等講席教授全職加入西湖大學,通過8次全球人才招聘,從5000餘名申請者中,選聘了68名獨立實驗室負責人、博士生導師,並採取與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聯合培養模式,錄取了西湖一期、西湖二期博士研究生139人,2019年的博士生招生也在有序進行中。

施一公說,在科學研究方面,學校前期優先建設理學、醫學、工學3個學科門類,初步建成了生物醫學新技術平臺、實驗動物中心、理化公共實驗平臺、先進微納加工與測試平臺等4個校級科研公共平臺。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校長Mark Wrighton,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姜勝耀,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分別在成立大會上講話、致辭。

在感恩致謝環節,播放了一段西湖大學精心製作的視頻,以表達對學校對黨和國家各級政府、海內外院校和研究機構、西湖大學捐贈人支持的感謝。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西湖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劉旻昊及教職工、學生代表等,向董建嶽(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代表)、葉慶均、楊國強、張磊、陳一丹、陳越光、秦英林、徐益明、郭孔丞等9位創始捐贈人、代表贈送建校首日封。陳越光作為捐贈人代表,向西湖大學的全體師生表達敬意和謝意,感謝西湖大學和西湖教育基金會為捐贈人們搭建了一個寄託夢想、成就教育事業的一流科教平臺。

參加今天西湖大學成立大會的還有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各級領導,國內外院校和研究機構代表、西湖大學董事會成員、顧問委員會成員,學術諮詢委員會代表、西湖教育基金會理事會成員、捐贈人代表,前期參加西湖大學籌建工作的人士以及西湖大學全體師生員工。

大會期間,西湖大學還將舉行西湖高等教育論壇、2018WE論壇、西湖大學第一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西湖大學顧問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等活動。

其中,西湖高等教育論壇邀請近50位海內外知名高校校長和代表,圍繞大學在全球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大學在科技進步前沿發揮的作用等議題展開討論。2018WE論壇將以「面向未來,挑戰與機遇」為主題,邀請諾貝爾獎得主James D. Watson、Jean-Marie Lehn、Brian Kobilka、Fraser Stoddart等知名科學家,以及產業界、金融界的企業家和投資人等,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前沿科技的應用推動產業升級,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揭秘西湖大學:新型在何處?哪些點最值得關注?
    以新校區建設工程啟動為起點,未來西湖大學一定砥礪前行。以不忘初心、無問西東的務實態度,以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努力探索創新辦學機制體制,爭取早日建成一所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董倩:施一公教授本來是一名國內外都知名的學者,現在他是西湖大學的代校長,那麼這位代校長總結出來西湖大學的特色就是要創新辦學的體制和機制,要把西湖大學辦成一個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的大學,就在開工儀式結束以後,施校長接受了本臺記者的採訪,我們先聽一下。
  • 教育改革丨西湖大學實現宏大願景最需要什麼
    會上,西湖大學第一屆董事會正式成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等21位代表組成,榮譽主席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擔任,主席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校董會選舉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聘任生物學家許田、物理學家仇旻為西湖大學副校長。這標誌著4月初獲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設立的西湖大學,進入了實質辦學階段。
  • 西湖大學成立了,「錢學森之問」破解的日子還會遠嗎?
    中國高等教育的成果是顯著的,否則不可能支撐起幾十年的經濟騰飛,但大學內外的人們,同時被一個疑問觸動,也證明問題的存在和改革的必要。擴招之後,在中國上大學早已不是一件難事。西湖大學的日常運行經費主要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承擔,這個在2015年7月成立的基金會匯集了馬化騰、王健林等一批企業家的支持。和一般大學的辦學過程不同,西湖大學從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適時開展本科生教育。預計未來全日制在校生規模不超過5000人,目前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已入學。
  • 西湖大學成立:前6年只招博士生 學術評價不看論文數
    西湖大學成立:前6年只招博士生 學術評價不看論文數 原標題: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攝  新中國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誕生——西湖大學10月20日在杭州成立。校方稱,預計經過10~15年發展,部分學科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在基礎科研、技術原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作出有重大影響力的貢獻。
  • 西湖大學正式成立 未來也許會是國內學費最貴的大學
    西湖大學正式成立 未來也許會是國內學費最貴的大學時間:2018-04-02 12:17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湖大學正式成立 未來也許會是國內學費最貴的大學 根據復函,西湖大學系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為非營利法人,由浙江省統籌管理和指導。
  • 聚焦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
    在黨和國家的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指引下,我國不斷突破高等教育發展的理念和體制障礙,從改革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對高等教育「統得過死,包得過多」弊端入手,逐步推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資體制、招生就業體制改革,進而深入到高校內部管理體制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
  • 轟動海內外的中國新形式高校黃河大學,為何只存在幾年就被合併?
    最近,一些新型的公立、民辦大學科研機構頻頻映入我們的眼帘。比如在深圳創建的南方科技大學,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確定了中國高校改革的新方向,還有最近比較熱的西湖大學,也是非常的吸引人們的目光。這些大學最核心的特點就是新,不是各種設備、校圓新,而是辦學制度、辦學理念比較新,這些大學往往以新理念成為中國改革高校改革的「領頭羊」。而在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在河南也有一所高等教育改革的「領頭羊」,但是這個「領頭羊」卻沒過幾年就夭折了,結局也非常令人唏噓,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所大學。
  • 西湖高研院首批學生入學在即,西湖大學相當於國內外哪些大學
    中國近代大學的「教授治校」制度成型於五四運動前後的北京大學,普遍推行於20世紀20年代,經過不斷修正一直持續到40年代末期。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教授治校」在我國有過長期的中斷。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進行,許多大學開始了新一輪嘗試,西湖高研院就是其中之一。 ●「教授治校」怎麼做?
  • 施一公:河南也能有「小而美」大學
    函件強調,按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集聚一流師資,打造一流學科,培育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出積極貢獻。    施一公說,教育部同意正式設立西湖大學,標誌著西湖大學進入全面建設發展的新階段,開啟培養複合型拔尖創新人才的新探索,翻開建設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新篇章。
  • 清華副校長施一公辭職創辦西湖大學,號稱五年超清北,如今怎樣?
    施一公就任副校長一職的時間並不長,他在2015年聯合7位倡議人提出創辦西湖大學獲得了支持,當年年末先是成立了西湖高等研究院,幾年後才正式設立西湖大學,不久後便在西湖大學就任校長一職。西湖大學雖然是一所民辦高校但是起點十分高,不僅是有學界大牛支撐,還有商界名人投資幾百億元支持,辦學實力十分雄厚。
  • 上海杉達學院:積極探索民辦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作為全國第一批、上海第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高校,上海杉達學院昂揚公益性辦學精神,積極探索民辦高校辦學體制機制改革,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重視加強內涵建設,集聚優秀師資力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努力推進高水平民辦大學建設。
  •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
    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深化專業學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與高等學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體制機制(北京市,在滬部分高校及附屬醫院,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寧夏醫科大學)。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探索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雲南省,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民辦高教】闕明坤:我國建設新型高水平民辦大學的背景、挑戰與策略——以西湖大學為例
    在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背景下,深入分析西湖大學的生成機理,對我國深化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建設後發一流民辦大學、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國家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20世紀80年代初,西方興起了行政體制改革——新管理運動,旨在強調以有效率的市場機製取代無效率的科層官僚制。在此背景下,西方政府大力推進高等教育市場化改革,並極力提倡各種社會力量為高校辦學提供支持。到了20世紀90年代,具有自治性、志願性和非營利性等特徵的第三部門興起,越來越多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的社會中介組織參與辦學。
  • 西湖大學和馬雲的湖畔大學,都有哪些區別?
    西湖大學的成立意義非凡,不僅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者,同時肩負著培養中國拔尖創新人才的使命,是近70年來,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名校都是民辦的,例如鼎鼎有名的燕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輔仁大學等等,只是後來全部強行國有化了,然而之後,中國再無國際化的世界名校。有一所世界名校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而西湖大學為了實現我們一代人的夢想,成立了。
  • 西湖大學和馬雲的湖畔大學,原來毫不相干!
    西湖大學的前身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於2016年),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等科學家發起籌建。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浙江省設立西湖大學。楊振寧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錢穎一教授為校董會主席,施一公教授擔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與發展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歷程1947 年日本進行了第一次教育改革。這次改革的首要目標是成立「新制大學」,即將多種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統一為一種類型的大學;在高等教育機構合併與調整過程中,使區域分布更加合理化,日本政府提出了「一府縣一大學」的指導方針;將「一般教育」引入大學課程,並使其具有與專門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971年開始的經濟調整增長期階段,日本高等教育發展主要表現為數量增長和結構演化。
  • 【長城評論】施一公掌舵西湖大學能否回應「錢學森之問」
    4月16日,在杭州舉行的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上,施一公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該會議還確定了西湖大學第一屆校董會成員。韓啟德等21位候選人為西湖大學首屆校董會成員,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擔任校董會主席,現年96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擔任校董會名譽主席。  西湖大學,從籌建的那一刻起就備受矚目。
  • 省第二十屆哲社獎獲獎成果 | 《民辦院校辦學體制與發展政策研究》
    浙江樹人大學徐緒卿教授所著成果《民辦院校辦學體制與發展政策研究》2018年8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獲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應用對策研究與科普優秀成果類)。,深入分析民辦院校辦學體制發展的挑戰和政策訴求,結合國際私立大學發展比較,提出我國民辦院校辦學體制和發展政策的具體建議,直接服務於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修訂,應用於省級政府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新法相關新政的制定和落實,同時也為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研究提供了較為齊全的研究資料。
  • 「5年比肩清華北大,15年後媲美加州理工」,新成立的西湖大學什麼來頭?
    六、我部將對學校辦學情況進行評估檢查,並根據評估檢查結果研究其開展本科生教育問題。望你省切實落實責任,加大對西湖大學的指導和支持力度,督促其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健全辦學經費保障機制,全面加強學校黨的建設,按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集聚一流師資,打造一流學科,培育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出積極貢獻。
  • 施一公:中國的高等教育普及是一個世界級奇蹟
    編者:在2018年5月26日杭州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在開幕式上圍繞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民辦教育發展做主旨報告。以下是報告實錄,原文有刪減。當然在人才引進、大力進行學科建設的同時,我們不斷地深化體制機制的改革,我們進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以國際化的Tenure-track聘任制度為主體,充分體現國際化和競爭性,同時進行了行政管理制度的嘗試,也是一種改革。我們遵循行政治院、教授治學、學術導向決定行政服務這樣一個大方針,使得教授可以心無旁鶩的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