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海內外的中國新形式高校黃河大學,為何只存在幾年就被合併?

2020-12-17 大學你好呀

最近,一些新型的公立、民辦大學科研機構頻頻映入我們的眼帘。比如在深圳創建的南方科技大學,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確定了中國高校改革的新方向,還有最近比較熱的西湖大學,也是非常的吸引人們的目光。

這些大學最核心的特點就是新,不是各種設備、校圓新,而是辦學制度、辦學理念比較新,這些大學往往以新理念成為中國改革高校改革的「領頭羊」。

而在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在河南也有一所高等教育改革的「領頭羊」,但是這個「領頭羊」卻沒過幾年就夭折了,結局也非常令人唏噓,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所大學。

這所大學是中國第一所中外聯辦的綜合性高等學府,定名為黃河大學,位於中國鄭州,這所大學正式成立於1985年五月份,它在成立之後曾得到很多海外華人和有識之士的慷慨捐助。

黃河大學是「三個面向」的產物,也是中美合辦、中外合辦的第一所現代化大學,在當時也被稱為是新體制的大學。

新體制「新」在它是和河南人民政府與美籍華裔聯合創辦的一所大學,當時它收到了海外華人的高度關注,比如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就賣到了自己在夏威夷的寫字樓捐贈了十萬美元。

事實上,之所以選擇在河南建立,也是因為河南高等教育跟不上社會的發展,當時全國確立了80多所重點大學,但是河南卻沒有一所,於是,著名的美籍華人教育家程君復,在訪問中國之後,提出了建立黃河大學的設想。河南省政府也是非常的重視,成立了以省長帶頭的國內籌建委員會。

學校成立之後,由兩院院士、兩彈功勳科學家秦元勳擔任校長。而且,還有一大批海外的學者紛紛前往黃河大學任教支援祖國的高等教育建設。

而黃河大學的辦學定位也是非常的高,當時它是先招收的研究生,後來猜逐步地開始招收本科專業,並且一直保持著小而精的辦學規模,這一模式和當前的西湖大學差不多。

但遺憾的是,這所優秀的大學,卻沒能存在太長時間,由於當時改革開放的時間不長,對於新體制的學校有種種的限制,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秦元勳校長迫不得已離校,學校內部困難重重,人才流失嚴重。

後來,黃河大學於1991年,整體併入到鄭州大學,原校址恢復為黃河迎賓館。

相關焦點

  • 有一所大學,只招研究生,全英文授課,轟動海內外——黃河大學!
    這所大學,校長是兩彈一星元勳。只招研究生,全英文授課。定位是世界一流。他的厲害,是不是通過我的介紹,你們已經感到到了?它的創辦,不僅轟動了全國,而且還轟動了整個海外華人,國外媒體把它的成立列為當年重大新聞——他就是「黃河大學」!
  • 重建「黃河大學」?鄭航和中工合併為「中原航空航天大學」?
    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提議,根據目前國家戰略,河南省可恢復重建「黃河大學」;有網友在某網站留言建議「合併中原工學院與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暨籌建中原航空航天大學」。黃河大學黃河大學是中國第一所中外聯辦綜合性高等學府,於1985年5月在河南省鄭州市正式成立,是中美合辦,也是中外合辦的第一所現代化大學但由於新體制的學校。黃河大學的建立,是第一次在現有體制內建立與世界接軌大學的嘗試。
  • 重啟黃河大學:大勢已成,其時已至
    為此,天普大學少數民族學院副院長程君復教授(美國華裔「保衛釣魚島運動」的先鋒,也是推動「中國統一運動」的重要發起者),頻繁奔波於大洋兩岸,走遍了祖國的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只為落實這個大膽而新穎的構想。1984年春,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的劉傑(「兩彈一艇」元勳)致電程君復,邀請他速來鄭州商談辦學事宜。
  • 在鄭州重建黃河大學,能振興河南高等教育嗎?
    近日,一篇提議重建黃河大學,振興河南高等教育的文章引起熱議,讀之令人熱血沸騰,但是冷靜下來之後,細細品味,真的能夠通過重建黃河大學來重振河南高等教育嗎?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弄清楚歷史上短暫存在的黃河大學到底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它對河南省究竟意味著什麼?其次,重建黃河大學面臨著什麼樣的阻力,通過重建黃河大學來振興河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有多大?
  • 河南應該重啟黃河大學:大勢已成,其時已至
    為此,天普大學少數民族學院副院長程君復教授(美國華裔「保衛釣魚島運動」的先鋒,也是推動「中國統一運動」的重要發起者),頻繁奔波於大洋兩岸,走遍了祖國的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只為落實這個大膽而新穎的構想。1984年春,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的劉傑(「兩彈一艇」元勳)致電程君復,邀請他速來鄭州商談辦學事宜。
  • 河南省教育廳回應重建黃河大學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提議,根據目前國家戰略,河南省可恢復重建「黃河大學」,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庫、智力支撐,為河南省和黃河流域培養高端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另外,可恢復重建「河南醫科大學」,讓河南省這一老牌名校重新煥發生機,補足河南省科教短板,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 河南一高校有望重建,僅僅開辦六年便被鄭大合併,校齡已超30年
    我國的教育省份眾多,每一座省份中多多少少都會坐落著1到2所著名的985或者211大學。這些大學分散在各個省份境內不同的地方,已然成為了這當地的一處老地標,提起高校就相當於提起高校所在地,他們代表著當地的門面,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學生們前來。
  • 學子建議:東北大學合併中國醫科大學,網友:強烈支持
    一般關心三件事:大學排行、考研、就業。另外大學生還關心一件事:那就是大學合併。這個大學合併是大學生改變命運出身的一個捷徑,比如這個非211的高校被名校合併了,那畢業就拿名校畢業證了。這個相當於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比如當年合肥經濟技術學院併入了中國科技大學。
  • 鄭州大學在省內異地建校區?恢復重建「黃河大學」?官方回應
    」鄭州大學由河南省政府興辦,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學校現有四個校區:主校區(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南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75號)、北校區(鄭州市文化路97號)和東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40號)。而上述網友提到的山東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辦學格局是一校三地(濟南、威海、青島)。
  • 黃河大學存在僅6年,後併入鄭州大學,河南要重建?教育廳回應
    比較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準備在河南落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後來並沒有成型。後來落戶安徽合肥,現在已經是我國的一流高校,是211大學,985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實,除此之外,河南還曾有一所起點很高的大學,但是後來的發展卻不順利,存在六年就被併入鄭州大學了。這所大學就是黃河大學。
  • 又一波大學合併潮,要來了?
    從過去五年裡的統計數量來看,真正意義上的高校合併案例並不多,但幾乎每一次都是備受多方關注。 其中較為典型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更是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 河南即將「崛起」一所新大學:三所高校合併,可衝擊世界一流大學
    儘管河南的高校數量有所增多,但名校資源仍持續緊張,211工程院校僅有鄭州大學一所,而原本綜合實力相當強勁的河南大學,也在歷經無數拆分潮流後,如今只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實屬可惜。因此,河南各界呼籲將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新鄉醫學院三校合併,以壯大河南高校水平,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 一些高校為何熱衷改頭換面?想成名校不能只改校名
    在升級、改名帶來更多的現實紅利面前,不少高校朝著層次更高、學科門類更廣的方向靠近——  一些高校為何熱衷改頭換面  近日,兩件與高校改名有關的事情在網絡空間持續發酵。  近幾年,隨著高校更名數量的增加,因高校更名引發的爭議和吐槽也越來越多。  最有名的例子要屬瀘州醫學院的兩度改名事件。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發函同意瀘州醫學院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這一更名引起了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海內外老校友的反對。
  • 中國大學合併:浙大、吉大收益頗豐,清華、北大、中科大都曾合併
    在上個世紀末,我國的高校界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為了迎接211工程和985工程,幾乎在全國範圍內都掀起了高校合併改名浪潮,當時,無論是頂尖名校還是普通高校,都紛紛有極大的合併訴求,而這一次高校合併改名浪潮也改變了中國高校的格局,很多高校從原本的默默無聞,一躍成為一個「巨無霸」的名校。
  • 1931年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誕生,影片轟動海內外!
    查理·卓別林說道:「拍攝現場中有幾個人戴著耳機坐在那兒,打扮得像是來自火星的戰士;在演員的上方懸掛著幾隻話筒,猶如釣魚的魚鉤一般。這種景象是如此的複雜而又令人沮喪。在這堆垃圾的包圍中,誰還能有創造力?」
  • 廣東有五所高校「合併」,斥資百億建造,成立「新大學」
    在城市發展中,每個城市都在不斷完善交通工程,而如今為了能夠交通更好地發展,該省需要大量高技術人才,來推動城市更好地發展,所以在最近幾年,該省新建了很多高校,培養更多人才留在本地,為該省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知識和力量。
  • 天津「最獨立」的醫科大學,拒絕與985高校合併,如今實力很強
    文/教育點滴不難發現,最近幾年的高校合併是越來越多了,因此而受益的高校頗多,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名氣和規模都在不斷擴大。其實,高校的合併並不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是為了讓學生們體會到教育資源整合所帶來的優勢。不過,高校有合併那就有拆分,對於拆分的高校來說,有時候可能就沒有預期想的那麼好了。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雙非」高校30強
    在新的中國大學「雙非」30強中深圳大學只排到了第三的位置,兩所科技大學佔得了前兩名的位置。雖然近幾年「雙一流」的名字佔據了媒體和各高校的宣傳,但是985、211的認知依舊難以撼動,再加上以部屬不再增設直屬院校,這使得更多211、985的院校地位得以確立。
  • 重慶兩所被合併的重點大學,如今已成為211,為何有人認為是遺憾
    但在科教實力這一塊,目前仍然存在許多短板。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重慶目前僅有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兩所985和211高校。而成都則有5所,差距明顯。在網上曾經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上世紀1997年前後,正值全國高校大變革時期,而重慶因為忙著直轄,加之處在川渝分家這一時間節點,導致原本給重慶的211高校名額,被留在了四川,重慶本身也無暇顧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遺憾。
  • 2020中國新興大學榜:後浪高校來了
    它們有全新設立的綜合或專業型高校,有新式合併類大學,有聯手合力的新高校聯盟,還有各種讓你意想不到的新組合新形式。高校隊伍中這群冉冉升起的20後,無疑將成為一股衝勢強勁的後浪,拍打著前浪大學們,也推動整片海浪一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