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你媽!」
一個只有十來歲、衣著襤褸的孩子,指著一個站在車門內、二十歲左右的小姐姐,破口大罵。
他一邊罵,一邊滋溜一下子鑽出地鐵車門,把手裡尚未開封的麵包,丟進垃圾桶。
這一刻,地鐵車門關上了。
裡面的小姐姐,成了周圍人的目光焦點。她滿臉通紅,感到很委屈,也很尷尬……
方才,那個小孩纏著她要錢。
女孩手頭沒有零錢,正好剛買了個麵包拿在手裡,她覺得這孩子很可憐,大冷的天,小手小臉凍得通紅。於是,她把麵包遞給了這個孩子。
她以為孩子會喜歡,卻想不到,孩子衝出車門,惡狠狠地大罵……
這一幕,發生在2012年的北京。
八年過去了,那位車廂裡的小姐姐想起這一幕,依然覺得心口隱隱作痛。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乞丐在各大城市都很常見。
在鬧市的街邊、過街地下通道裡、酒肆的門口、地鐵的車廂、火車站的廣場,幾乎都有「丐幫」弟子的活動。
在城市的車流量大的交通路口,密集的車流等待紅燈的時候,一度也有乞丐在挨個向司機乞求施捨。
某一天,人們突然發覺好久沒有看見乞丐了。「丐幫」似乎突然消失了。
民國時期,評書藝人連闊如,將丐幫、賣藝、行騙的,統稱為「江湖人」。連闊如本人,也是一位江湖中人。
連闊如寫了一本《江湖叢談》,揭開各類江湖人的「神秘面紗」,將他們的花招公之於眾。
真實的丐幫,從沒有黃蓉
乞丐這個職業,相傳源起於春秋戰國的伍子胥,生命力極其頑強,延續超過了2000多年。
我國自古以來,是農耕文明,其特點是「靠天吃飯」。如果出現旱澇等天災,一方水土就很難養活一方百姓。
背井離鄉,外出乞討,或者行走江湖設法找飯吃,成為不得已的求生之道。
在金庸先生筆下,丐幫是江湖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他們幫眾龐大,組織嚴密,無孔不入。大英雄蕭峰的有情有義、洪七公的絕世武功「降龍十八掌」和丐幫幫主代代相傳的「打狗棒法」,還有那位刁蠻任性卻又可愛美麗的黃蓉幫主,更讓這個「天下第一幫」,既神秘莫測,又充滿浪漫色彩。
當然,真實的乞丐江湖,更多的是心酸、苦難,以及殘酷和險惡。
最初流落街頭、乞討為生的人,大都是迫不得已,有的是因為家庭發生意外,突生變故,有的是因為天災,旱澇災害,造成流離失所。
但一路演變下來,有很多人,心甘情願選擇以乞討為業,形成了很多套路。
「賣慘」是常見的乞討套路,自古至今都經常屢試不爽。
有的是編造身世慘,比如,用粉筆在地上寫一段言簡意賅卻慘絕人寰的「個人簡歷」:家境貧困,父親早亡,老母常年臥病……
有的是編造境遇慘,比如有些「殘疾」乞丐,露出長著疥癬的雙腿,向大家乞討求助;
也有真正慘的,特別是那些年紀尚幼便漂流江湖的小乞丐。
很多小乞丐是被拐賣的兒童,然後被某些團夥嚴密控制。
其操控者,利用大人對孩子的同情心,來謀取最好的乞討效果。
更有甚者,有些兇殘的團夥會把拐來的兒童弄殘,比如打斷手腳、弄瞎等等,既可以完全控制他們,又可以博取更大的同情。
除了「賣慘」,還有一種套路:「忽悠」。
穿得乾乾淨淨、衣冠楚楚,不卑不亢地和你打招呼,對你說:
「我的錢包剛剛被偷了,現在口乾舌燥肚子餓,急需一點錢,買瓶水,吃點東西。我看您是個面相慈善的人,應該也不差這點錢。幫我個忙,謝謝您啦!」
「面相慈善,不差這點錢」云云,就是給你戴高帽子,同時也像一道咒語,把你「定」在這裡。如果你就是不給錢,要麼成了「不善良之人」,要麼成了「連這點錢都沒有的窮鬼」。
連闊如書中的「丐幫」暗角,持續到了21世紀。
江湖大雜燴
和乞丐一樣古老的江湖職業,有「白道」的賣藝、算命等等,也有「黑道」的坑蒙拐騙。
黑白兩道,有時涇渭分明,連闊如本人就是白道的評書藝人,公開揭露各種坑人害人的手段;
但有時,黑白兩道也會交織在一起。
江湖,往往就是黑白雜燴的「灰色地帶」。
連闊如說,各類江湖人吃飯的本事,歸根結底,在於「深諳人情世故」。
基於人情世故,他們設置各種套路。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賺錢,俗稱「混口飯吃」。
比如算命,那些號稱精通奇門遁甲等秘術的「半仙」,其實就是善於察言觀色。
然後,算命先生就會結合人情世故,進行「大概率推斷」,多數時候都能「八九不離十」;
偶爾沒說對,還可以拿出「先生命格清奇,但近期犯煞,五行周天有些混亂」之類,既是搪塞自己的失誤,又能誘導客戶說出自己的一些實情,為接下來的「順杆爬」做好鋪墊;
連蒙帶嚇。
連闊如對算命先生充滿同情:
「這些小伎倆、小謊言,無傷大雅。說破嘴皮子,也無非換來幾頓豆汁滷煮炸醬麵等尋常飯食,偶爾喝點小酒、泡泡戲園子……。」
還有一些,是「刀尖上吃飯」的江湖行當,他們往往「廣收門徒」,內部組織嚴密。
一段時期,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半大孩子表演「疊羅漢」、「吞寶劍」之類的雜技,除了請觀眾「打賞」,還向大家兜售「大力丸」。
吞寶劍,「三尺長劍」的劍鋒是可以摺疊的,有暗簧機關,但也畢竟是「鐵片子」。
孩子被師父用糖葫蘆誘惑,用拳腳威逼,從小練習危險的「吞劍」雜技,有些人不慎傷了咽喉甚至食道,之後傷口發炎,嚴重的會死掉。
疊羅漢,先從讓孩子爬高做起,從中選拔有天賦者,不斷加大難度深造。
那些天賦差些的,摔死摔傷都屢見不鮮,有的只有四五歲而已。
傷殘者,則多半會賣給乞丐。
而這些孩子,有拐賣來的,有「拍花子」搞來的,有撿來的棄嬰……
雜技表演的間隙,這些孩子會笑嘻嘻地向觀眾兜售師父預先配好的「大力丸」。
所謂的「大力丸」,就是摻雜了少量毒品,加上陳皮等藥材的「大蜜丸」。
孩子最容易被同情,掏點錢給他們,捎帶著買幾個「大力丸」,是人之常情。
如此一來,就會讓這一帶的很多觀眾上癮,下次還會繼續來觀看雜耍,為之「捧場」,繼續買「大力丸」……
好險惡的江湖!
網絡時代,江湖依然原汁原味
如今,距離連闊如連載《江湖叢談》,已經接近一個世紀。
兩千多年屢見不鮮、屢禁不絕的乞丐,這幾年,突然消失了。
過去,街頭的乞丐,和這一帶的小攤販們,往往有人輪流在路口「把風」,城管來了,會相互緊急通知,先躲起來,等城管的車輛走過去,再繼續「開業」。
而這幾年,街頭遍布攝像頭,所有信息都聯網,每個人都變得「透明」。
尤其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支付的普及,街上的人,身上都「沒錢」了。
如果在街頭乞討,讓別人人掃碼、轉帳,很多人則難免「心裡打鼓」。
這樣一來,各種江湖職業,包括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乞討,也都變得有些尷尬了。
好像,乞丐從身邊消失了,街頭賣藝、街頭騙局也不見了。
江湖,真的要消亡了?
但是,網上賣慘、網上忽悠,是不是和乞討是一個套路?
電話詐騙、網上賭博,這些新的行騙方式興起,上當的人是不是依然很多?
原來,江湖沒有消失,只是換了個方式,轉移了陣地。
網上,江湖氣味更濃,依然是連闊如筆下的「原汁原味」。
前幾年,很多人經常接到這樣的簡訊:「我是某某王室成員,有巨額財富存在海外,需要籌集一筆錢去解封財富,參與籌集的人可以分成……」。
還真有不少人上當。
編造自己的悲慘故事,在網上騙取網友的同情,為其捐錢捐物,最後,被強大的網絡力量踢爆造假,傷害了大家的同情心。
這其實和街頭乞丐沒什麼兩樣。
他們把一個個可憐人,一個個家庭的心酸,輕鬆玩弄於鼓掌;或者,利用人們的貪念,以P2P等手段,捲走了很多普通人的血汗錢,留下一個又一個的新江湖傳說。
號稱「快手第一人」、擁有數千萬粉絲的辛某某,公開認潘長江為乾爹——這和過去走江湖拜碼頭,自願充當某位大佬的徒子徒孫,一樣一樣的!
而辛某某的徒弟,也公開認辛某某為乾爹,並下跪拜師。
這些路數,和曾經的江湖並無二致。
辛某某把粉絲們稱為「家人」,做什麼似乎都「義「字當頭,為「家人」賠錢賣貨,為「家人」義氣出頭……
一個完美的江湖大家族,呼之欲出。
直到前幾天,他親自助陣徒弟的直播間賣出的「燕窩」,被打假人士揭露出其實是糖水。他們起初還百般辯解,直到證據確鑿,不得不低頭承認,不得不提出賠償方案。
什麼江湖情義,無非「利」字當頭。
今天的江湖,和過去的江湖沒什麼本質的不同。網際網路時代,江湖依然青山不老,綠水長流。
連闊如在書中說,對那些飄零在江湖、真正遇到困難的人,給他們一點點溫暖,或許將來,就能減少一個仇恨、報復社會的極端者。
但是,他建議大家「可以吃小虧,別貪大便宜」。
也就是說,對漂泊江湖的普通人,不妨多些善意,但別把巧舌如簧的江湖人,當成命中貴客,別指望能從中佔大便宜。
數千年以來,只有一個江湖鐵律:只要你貪,江湖就會張開大口,露出獠牙。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