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其實就是農民根據作物生長以及農作物生長規律總結出來的,要求是必須通俗易懂和意有所指。
既然是農諺,也就是要說給農民聽的,不能太高深,不能故作文雅,讓擁有種地經驗的農民一聽就明白咋回事。
比如這句「澆不死的韭菜旱不死的蔥」,讓人一聽就知道說的是韭菜和蔥,這兩種作物都是農民常見的。那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這句農諺這麼說,符合作物生長事實和規律嗎?
下面咱們說一下這個問題。
一、這句話啥意思
這句話還是非常容易明白的,就是說,韭菜這東西非常耐澇,天天灌水也灌不死,所以才說澆不死。而蔥則非常耐旱,別的作物有可能會旱死,但蔥卻不會。
一直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應該知道,農民種韭菜到了收割的季節,基本上隔天一澆水。啥意思呢?就是三天澆兩次水,可以想想韭菜的喜水和需水量有多大。其實韭菜之所以喜水和需水量大,是因為韭菜幾乎是水催著長的。韭菜三天不澆兩次水能旱死嗎?不能,一個禮拜不澆也旱不死,但是它雖然不死,卻也不生長。韭菜是鬚根,鏟了還會生長,全靠這樣一茬茬的賣錢,如果它不生長了,就失去了經濟價值。
而蔥呢?我們農民常說蔥種高地沒有事。為啥要這樣說?意思就是說它很耐旱,需水量不大,同樣是在地下生長,為啥蔥和韭菜的需求量差了這麼多?因為韭菜是鬚根,蔥卻並不是,蔥如果澆水量過大的話,是會爛根的。
那麼,這句話會不會太絕對呢?符合作物生長規律嗎?
二、這句農諺用了誇張手法
其實,任何有種地經驗的人都會明白,這句話真實的意思並不是說韭菜怎麼都澆都澆不死,而蔥也並不是怎麼旱也旱不死。這句話用了誇張手法,只是要說明韭菜需水量大,而蔥則喜旱一些。
所以,我們不能自然地認為既然農諺這麼說了,那麼韭菜怎麼泡水都沒事,比如溫度太高時,如果韭菜一直泡在水裡,是會被燙傷發生腐爛的。
而蔥呢?雖然需水量不大,但如果持續乾旱,其實也是會嚴重影響到它的生長得,到了該賣的時候,別人蔥都可以出了,自己的卻並不能,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最後:所以,我們看這些農諺時,不僅要領會其中的意思,還需要有一定的作物生長知識,更需要有一些農作物種植經驗。還要明白什麼農諺用到了誇張手法,不要一味地認為,只要農諺裡說了,自己就一定的認為理所當然,這樣也容易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