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農諺叫澆不死的韭菜旱不死的蔥,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2020-12-15 村裏白哥黑嫂

農諺其實就是農民根據作物生長以及農作物生長規律總結出來的,要求是必須通俗易懂和意有所指。

既然是農諺,也就是要說給農民聽的,不能太高深,不能故作文雅,讓擁有種地經驗的農民一聽就明白咋回事。

比如這句「澆不死的韭菜旱不死的蔥」,讓人一聽就知道說的是韭菜和蔥,這兩種作物都是農民常見的。那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這句農諺這麼說,符合作物生長事實和規律嗎?

下面咱們說一下這個問題。

一、這句話啥意思

這句話還是非常容易明白的,就是說,韭菜這東西非常耐澇,天天灌水也灌不死,所以才說澆不死。而蔥則非常耐旱,別的作物有可能會旱死,但蔥卻不會。

一直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應該知道,農民種韭菜到了收割的季節,基本上隔天一澆水。啥意思呢?就是三天澆兩次水,可以想想韭菜的喜水和需水量有多大。其實韭菜之所以喜水和需水量大,是因為韭菜幾乎是水催著長的。韭菜三天不澆兩次水能旱死嗎?不能,一個禮拜不澆也旱不死,但是它雖然不死,卻也不生長。韭菜是鬚根,鏟了還會生長,全靠這樣一茬茬的賣錢,如果它不生長了,就失去了經濟價值。

而蔥呢?我們農民常說蔥種高地沒有事。為啥要這樣說?意思就是說它很耐旱,需水量不大,同樣是在地下生長,為啥蔥和韭菜的需求量差了這麼多?因為韭菜是鬚根,蔥卻並不是,蔥如果澆水量過大的話,是會爛根的。

那麼,這句話會不會太絕對呢?符合作物生長規律嗎?

二、這句農諺用了誇張手法

其實,任何有種地經驗的人都會明白,這句話真實的意思並不是說韭菜怎麼都澆都澆不死,而蔥也並不是怎麼旱也旱不死。這句話用了誇張手法,只是要說明韭菜需水量大,而蔥則喜旱一些。

所以,我們不能自然地認為既然農諺這麼說了,那麼韭菜怎麼泡水都沒事,比如溫度太高時,如果韭菜一直泡在水裡,是會被燙傷發生腐爛的。

而蔥呢?雖然需水量不大,但如果持續乾旱,其實也是會嚴重影響到它的生長得,到了該賣的時候,別人蔥都可以出了,自己的卻並不能,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最後:所以,我們看這些農諺時,不僅要領會其中的意思,還需要有一定的作物生長知識,更需要有一些農作物種植經驗。還要明白什麼農諺用到了誇張手法,不要一味地認為,只要農諺裡說了,自己就一定的認為理所當然,這樣也容易犯錯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代指不明,於是就導致人們解讀時產生了一些誤會。比如這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很多人在解讀時,往往從養豬養牛為出發點來解讀,其實這句俗話真實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這句俗話說的是生肖。很多人可能會不解,這裡面只說了豬和牛,並沒有說生肖啊,為啥就扯到生肖去了?這個其實是個半截話,並沒有說完,完整的是「正月的豬,五月的牛——不發愁」。那有些人還是不能明白,這裡說的不發愁是啥意思,跟生肖究竟有個什麼關係。黑嫂在這裡說一下這句話中的意思,然後咱們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農諺「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蘊含了什麼含義?
    「大雪」節氣就有這句「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它在農業生產中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那麼,它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又蘊含什麼含義?對於農業生產真有那麼重要嗎?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究竟靈驗嗎?我們根據過去的農業狀況,又結合現代農業生產實際,和大家解釋一下其中含義。其實「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這句農諺,表面意義很明了,一看就懂。
  • 今日入伏,「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這句俗語的意思也很簡單,字面的意思是說一年秋季的收成好不好,就看農曆五月二十六這天的天氣如何。不過它也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前面長時間沒有下雨。如果前面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下雨了,那等到農曆五月二十六日這天前後,一般都會下雨。如果到了這個時候還沒有下雨,那在後面就容易出現伏旱天氣,這樣一年的收成就好不到那裡去了。
  • 打不死的鄒元標,割不盡的韭菜蔸,這句江西俗話是什麼意思?
    貼文和視頻發出去之後,鄉親們紛紛問我:「打不死的鄒元標,割不盡的韭菜蔸,這句俗話是怎麼來的?」鄒元標,字爾瞻,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人士。吉水縣和永豐縣,在歷史上是一對兄弟。吉水縣和永豐縣的別稱,都是吉陽。秦漢時期,吉水縣和永豐縣都歸廬陵縣吉陽鄉管轄。圖為我家有三百年歷史的祖屋,拍攝於永豐縣藤田鎮嶺南村。
  • 農民常說:有福之人生在六月,無福之人死在六月,這句話有何寓意
    對於農村的農民來說,生日就要簡樸了很多,就拿老農自己來說,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過過生日,有的時候甚至會忘記自己的生日。當然老農今天想和大家談論的不是說大家如何過生日的問題,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咱們古人通過一個人的生日總結出來的農諺或者說是經驗總結。可能有的朋友就想說了,從生日還能判斷一個人的命運或者其他嗎?
  • 老話說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有句俗話叫「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我們看這些俗話多有意思,兩句話,說明道理的同時,還保持押韻,不得不佩服廣大農民長期生活的智慧總結。那麼,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句具體有啥意思呢?裡面的道理又是啥?一、這句話啥意思為什麼有錢不能燒敞口鍋?啥是敞口鍋?農村土灶是很科學的,填柴禾的地方是個直筒子,但肚子大而口小,為的是不讓火跑出來。
  • 黑嫂看俗話:半飢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個農村俗話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告誡人們對身體如何愛護的。自古以來,人們都不贊成胡吃海喝和暴飲暴食。比如這句「半飢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這句話如果放在現代,冷不丁被人看到時,說不定會想歪了去。那麼,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放在現代還有沒有道理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理解。一、這句話啥意思桃花是什麼顏色?粉紅色。說一個人臉色很好,說一個人皮膚很好怎麼說?白裡透紅。白裡透紅,其實就是粉紅色。
  •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思大多也都比較通俗易懂。俗語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把生活中的事情、習俗以及一些道理用俗語的形式呈現給後人,所以俗語才會讓很多人感到親切。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雖然有一些沒有科學考證,聽起來也像無稽之談,但有一些老話,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都是經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從而得出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這3句話有道理嗎
    不管我們成功與否,人生之路上總要接觸這三種東西。分別是「酒」、「女色」還有「財」。我們以什麼眼光來看待這三種最常見的東西,也就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一種人。古人曾有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的真理總結,其實就是在向我們闡述這三種東西的有害一面。弄明白這3句俗語的內在含義後,將會對我們的人生和事業起到非常非常大的作用。
  • 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也給人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狀態,有一些農村流傳的習俗也漸漸的被人們摒棄,不過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農村流傳的俗語。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普及,有很多俗語被人們所摒棄,甚至被年輕人所看不起,但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而言,他們對這些俗語卻深信不疑,並且還十分喜歡這些俗語當中,所富含的一些淺顯道理。而接下來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生不睡柳,死不睡楊,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話說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時候,放學後最大的樂趣就是「溜瓜園」,啥叫溜瓜園呢?就是以前的人們家家戶戶都有一片自留地,農戶大多都種一些蔬菜和水果,比如西紅柿西瓜啥的,孩子們放學後就去溜達,目的是偷摘兩個吃。二年級的夏天,我放學後背著書包去人家田裡摘西紅柿,結果被裡面一條狗給咬了,我當時哭得驚動了很多人,奶奶趕到後沒有怪人家,拉著我回家,說了一句「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那時候只顧疼了,也沒有多想這句話,後來長大了,仔細想想這句話,發現還挺有道理。那麼,這句話究竟啥意思呢?
  • 農村老話說「姑娘顧家,兩邊不發」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關於這方面的老話、俗話也非常多。比如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比如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些。我們初看這些話時,感覺說得人和人之間根本不是平等的,而且還有涉嫌歧視樣子。但假如我們深刻去思考這些話,會發現裡面蘊藏著生活中的智慧和經驗。俗話和老話來自農村人對生活的感悟和總結,比如這句「姑娘顧家,兩邊不發」。
  • 「豬肉不花椒,羊肉不八角,牛肉不韭菜」啥意思?究竟有道理嗎?
    這句話闡述字面意思是——豬肉不宜配花椒、羊肉不宜配八角、牛肉不宜配韭菜做美食。但是,這句話,卻引起了非議。
  • 網絡流行語科普 旱死的旱死澇死的澇死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旱死的旱死澇死的澇死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11 16:4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旱死的旱死澇死的澇死什麼意思什麼梗? 意思是:乾旱的地方植物都旱死了,下大雨的地方植物都澇死了。現在用來表示相反的兩種情況差距巨大。
  • 春後小麥澆幾次水?一句不足15字的農村農諺,給了我答案
    的確水對於農作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在農村有句俗語叫「有收無收在於水」,也深刻地反映出了水對於農作物的重要性,這幾日聽農村老人說了句,關於春後小麥澆水幾次的諺語,我覺得時至今日對於小麥澆水的問題,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這裡分享跟大家共同討論。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句農諺的內容和表達的意思。
  • 「寧讓狗咬,別讓鵝啄」這句話啥意思?為什麼鵝還比狗兇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寧讓狗咬,別讓鵝啄」這句話啥意思?為什麼鵝還比狗兇呢?農村可以說是一個大寶藏,裡面不單有著很多珍貴的野花野草,而且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農諺,這些農諺都是經過很長的時間的沉澱,其蘊含的道理在現實的生活中還是非常實在的。而且農諺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有常見的天氣、種植,也有一些關於為人處世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分析一句關於為人處世的農諺。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下半句少有人知
    導讀: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下半句少有人知不管是在以前,狗在農村最為常見,以前人們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現在養狗更多是當作解悶的寵物來養;在我們那邊更是有」狗來富」的俗語,因此在農村對很多家庭狗真的很重要,但是為什麼會有「添人不添夠」的俗語呢?
  • 農村老話「公雞叫,母雞啼,家裡男人不死也要褪層皮」有道理嗎?
    不過一旦有句話說出來的時候,一般就是家裡的公雞和母雞就不正常了。所謂的公雞叫,就是指公雞學母雞下蛋的時候的叫聲,咯咯噠。而母雞啼則是說母雞學著公雞打鳴。這就是公母不分的意思。如果家裡的雞這麼的話,老人只是說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至於後面的那句,家裡的男人不死也要褪層皮,應該就是老人口中的不好的事情吧。從科學角度來說,母雞學打鳴和雞的生理關係有問題。
  • 農村有句老話「二月二淋倉囤,不出百天發大水」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句老話「二月二淋倉囤,不出百天發大水」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二月二淋倉囤,不出百天發大水」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說實話,作為小編還是第一次聽說,應該屬於地方性農諺,值得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