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英語啟蒙來說,孩子學習能力強弱,不取決於詞彙量,也不取決於閱讀,而是取決於聽說能力。
英語啟蒙或者學習的關鍵,真正說起來就兩個字 :聽、說。
寶寶從出生開始,最初扮演的角色就是聽眾,無論是英語的習得還是母語的習得,都是在不斷地聽中一點一滴獲得的。
孩子大腦中存儲了大量正確的英語語音,以後再聽到的時候就會更容易接受和識別。這種接受和識別的能力,就是聽音辨音能力。
而聽音辨音的能力,更是直接決定了說的能力!
因為我們的大腦,首先要能識別這個發音,才能聽準、聽懂這個音,之後才能準確去模仿這個發音,準確的發出音。
如果一開始聽音辨音就不到位,那麼後續的英語輸出就會很吃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成年人在英語學習中,會覺得很多發音特別難,尤其是一些連讀、吞音等,但對於幼兒時期聽著英語歌、接觸了英語環境的小孩子來說,就非常簡單,因為他們一開始就能聽準這些音。
在中國,大部分福建人很難準確發出f、h這兩個音,四川人普遍也發不出n、l的標準發音。
BBC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的一系列實驗指出:
嬰兒一出生就具有非常強大的語音辨別能力, 6或者8個月之前的嬰兒甚至可以聽出世界上不同語言的語音差異。但在1周歲左右的時候,嬰兒開始失去這種能力。
所以,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聽音、辨音的能力,這項工作做得越早,之後孩子在英語輸出方面會愈輕鬆。
萬丈高樓平地起,英語啟蒙的聽力就相當於這座高樓的地基,地基打不好,說、讀、寫的大樓就會搖搖欲墜。
在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中,只聽不說,都會造成語言能力無法進化。寶寶的英語啟蒙也一樣,「聽」和「說」是一對難以分割的雙胞胎。
在很多英語啟蒙的家庭中,爸爸媽媽們都及其重視讓孩子「聽」,各種英語兒歌、動畫片輪迴播放,但很多時候都是對孩子而言無效的「聽」。
這樣的「聽」大多與孩子無關,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觸動孩子的情感,孩子投入的注意力相對就很少,最後只能是收效甚微。
如何才能有效?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聽」+「說」。
語音的輸入是為了培養聽音辨音,辨音的目的是為了語言的使用,即溝通功能。
我們說聽音的能力很重要,但寶寶聽到的音是否準確、是否能被理解,都需要他在 「說」的過程中不斷自我校正和他人校正。
所以,在英語啟蒙 「聽」的這個環節,我們給孩子提供有質量的、真實有效的語言輸入,讓孩子熟悉發音語調的同時,也一定要注重引導寶寶開口說。
即使是在寶寶還不能開口說英語的階段,爸爸媽媽和寶寶互動,也要儘量在真實的生活環境裡進行,真實的和寶寶互動,並做好開口示範。
在寶寶可以坐起來的時候,我們在家裡可以時常指著水果和各種物件跟她說英語,一遍一遍重複,一定要注意,這個環節要有一個簡單的問答句式。
比如:
—What’s this?
—It’s an apple.
寶寶在剛會說話時,就能對簡單的英文句式有反應,媽媽故意拿著桃子說「It’s an apple」,她就會搖頭,伸手去拿蘋果。
將「聽」到的聲音,對應到單詞,對應到物,引導孩子從「聽」到「說」,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完成語言學習的溝通作用,真正習得英語,用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