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老字號不僅在於對於味道的那份懷念,更看重的是那份精益和執著,每個城市都有百年老字號,其中尤以北京居多,老字號這三個字,經歷了歲月的長河,秉承了重要的傳承意義,作為一張老北京的餐飲名片,每一位走在北京大街小巷的遊客,都很容易聽到、看到「老北京」或「老字號」這兩個詞,尤其是王府井、前門,更是老字號扎堆的地方,每一家都流光溢彩,那金光閃閃的匾額,代表了歷史的見證,為老百姓更是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高品質服務,讓我們來看一看,北京到底有多少家百年老字號?
全聚德
全聚德是一家以烤鴨為特色的連鎖餐飲企業,是中國馳名商標之一、中華著名老字號,始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在北京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算沒有吃過,但是也聽說無數遍了,口味和價格成正比,那些小商販的烤鴨簡直沒法比,全聚德採用了傳統的「掛爐」方式,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通常夾卷其他葷素食物一起食用,被譽為「天下美味」。
六必居
相傳創自明朝中葉,掛在六必居店內的金字大匾,相傳是明朝大學士嚴嵩題寫,起源於山西的一對小兄弟,當時專賣油鹽醬醋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於趙氏兄弟的小店鋪不賣茶,所以起名六必居,六必居醬園始於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具有470年的歷史,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醬菜,也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久、聲譽最顯著的一家。
東來順
東來順是北京飲食業老字號中享有盛譽的一個歷史名店,由丁德山於1903年創立,剛開始創業時,在東安市場裡擺攤,為了養家餬口,出售羊肉雜麵、蕎麥麵切糕等,後來又新增貼餅子和粥,沒想到生意日漸興隆,便取「來自京東,一切順利」的意思,正式掛名東來順,經營品種也不斷擴大發展,形成了集爆、烤、炒、涮於一體的清真系列菜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涮肉了。
稻香村
稻香村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位於前門外觀音寺,時稱「稻香村南貨店」,公司主要生產糕點、肉食、速凍食品、月餅等特色食品,曾獲得中華老字號、中國名牌和中國月餅龍頭企業等榮譽,稻香村的糕點小吃,多到數不清,高達幾百種幾多,例如 蜜貢、蜜三刀、香酥套環、苔條麻花、奶油麻花等,深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魯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時候,也經常前往購物,這些都有真實的記載。
大順齋
大順齋,創業於1637年,距今已寫下三百六十餘個春秋,在歷史的長河中走過了一條坎坷之路,當時自南京的回民小販劉大順,帶著全家遷移北京,專門製作經營糖火燒,後因生意興旺,便租了幾家商鋪,老婆掌柜,他和兒子製作,取名「大順齋」,幾百年來,大順齋創出了40多種獨具特色的清真糕點,尤其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之一。
天福號
天福號始創於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清乾隆年間的山東掖縣人劉鳳翔,近二百七十年來,天福號生產的「醬肘子」一直以其「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濃香醇厚」等特點而享譽京城,在京城獨樹一幟,經久不衰,受到了廣大食客的歡迎,天福號的前身叫作「劉記醬肉鋪」,美食大家慈禧太后嘗過天福號醬肘子也很是喜愛,並賜給「天福號」一塊腰牌,傳旨每天定量送進宮中,此次名聲大噪,成為了京城一道必備的名吃。
便宜坊
便宜坊烤鴨店是北京著名的「中華老字號」飯莊,創業於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因燜爐烤鴨在烤制過程中不見明火,所以被現代人稱為「綠色烤鴨」,它與全聚德的烤鴨有的一比,其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近幾年,便宜坊烤鴨創新推出了「花香酥」、「蔬香酥」的專利,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烤肉宛
北京經營烤肉的餐館數烤肉宛的字號最老,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30多年歷史,最初為一名姓宛的回民在宣武門一帶推車賣牛羊肉。其第二代在車上安置了烤肉炙子,賣起了烤牛肉。直到其第三代才購置了鋪面,從此開店經營,專營烤牛肉和牛、羊肉包子,烤肉宛的烤牛肉,溢油,蕩香,鮮嫩有「賽豆腐」的美稱,齊白石老人曾為其題字,當做「烤肉宛」的牌匾。
都一處
都一處燒麥館,開業於清乾隆三年(1738),創業人姓王,原籍山西,在前門外大街路東做點小生意,後來賺錢後,蓋了一間門面的小樓。經營品種有煮小花生、玫瑰棗、馬蓮肉、晾肉等小菜,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賜名,又送一「虎頭」匾而出名。同治年間又增添了燒麥,其特點不僅皮薄餡滿,而且味道極好,具有鮮香爽口,醇不膩等特點,並曾經榮獲商業部「金鼎獎」和「中華名小吃」等光榮稱號。
砂鍋居
砂鍋居飯莊是創建於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的中華老字號,迄今已有274年的歷史,以其特有的燒、扒、白煮等手法將豬肉類精粹烹於一身,贏得「名震京都三百載,味壓華北白肉香」的讚譽,因當年用一口據傳是明代年間的特大砂鍋,煮賣上好豬肉,肉肥美不膩,味道極佳。日久,人們則以砂鍋居代之原名, 砂鍋居的聲譽經久不衰,全因它採用了宮廷王府燒、燎、白煮等技法而獨樹一幟。
同和居
同和居飯莊是北京較早經營魯菜的中華老字號,開業於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主營山東福山幫的菜,民國初年,掌柜牟文卿請御膳房的袁祥福幫廚,袁祥福憑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等宮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氣,他在烹飪手法上以原湯原味,清淡,鮮嫩為特色,烹飪技法以爆,炒,扒,炸等為擅長。
護國寺小吃
護國寺小吃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包括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麻花、麻團、焦圈、麵茶、雜碎湯、豆汁等八十餘種,聚集了京味小吃之精華,精湛的小吃技藝,特色美味的北京小吃,得到了食客們的一致認可。
柳泉居
柳泉居是北京著名的八大居之一,始建於明代隆慶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飲譽京城的中華老字號,柳泉居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成為經營北京風味菜餚的特色飯莊,不少社會名流常常光顧,博傑先生、老舍先生的夫人胡青等都為該店題寫牌匾,使老字號文化底蘊更加深厚,柳泉居經營的菜以中檔為主,選料廣泛,精於刀工,講究造型,烹飪手法以爆、炒、溜、燒、燜為擅長。
王致和
明言臭豆腐,名實正相當。自古不釣譽,於今無偽裝,提起「王致和」,北京人都知道,說起來真有點像美國人都以「可口可樂」為「國飲」一樣自豪,「王致和」作為地道的「中華老字號」,距今已300年的歷史,以其產品的細、膩、松、軟、香五大特點倍受廣大華人消費者的鐘愛,王致和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腐乳、料酒、花生醬、涮羊肉調料、香油、芝麻醬等。產品不僅行銷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還出口多個國家。
東興樓
東興樓,坐落在東安門大街路北的東興樓飯莊,創業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東興樓在北京正式營業。清廷有大官僚歇腳休息吃茶用膳都到此地。進入民國後,它的服務對象是軍閥政客,風味屬於膠東菜系,特點是清,赤,鮮,嫩,油而不膩。
爆肚馮
爆肚馮,北京小吃,開創於清光緒年間,百年老字號,如今第三代、第四代馮氏傳人已將「爆肚馮」發揚光大,分店很多,吃的人也絡繹不絕,「爆肚馮」的爆肚分羊肚、牛肚兩種,羊肚又分葫蘆、食信、肚板、肚芯、肚仁、肚領、散丹、蘑菇、蘑菇頭九個部位;牛肚則只有肚仁、百葉、百葉尖、厚頭。另外還有「羊三樣」、「羊四樣」,是幾個不同部位的組合拼盤。
有些百年老字號,北京人也不一定知道,只有老北京人知道,就算老北京人,能說全的,恐怕也為數不多,除了美食以外,還有鐘錶、製藥、製鞋、茶葉、布匹眼鏡、字畫等等,由此可見,老北京的老字號基本上都出現在明朝以降,基本上都離不開吃穿用三件事兒。這些老字號既是有著品質保證的商業老品牌,又是一種生活、一種文化、一種歷史的傳承。
以上這些百年老字號,你吃過幾種呢?
吃過10種以上,才敢說自己是「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