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夏津,德州以外的朋友們或許並不熟悉,因為千百年來夏津以農為主,少有經天緯地的大人物,也沒有輝煌顯赫的商業傳奇和交通優勢,就這樣,夏津在歷史上低調而平靜地存在著,但是在這種低調和平靜中卻孕育了不凡的農耕文明和燦爛的美食文化。
夏津地處魯西北平原,位於德州市的西南方向,南與聊城的高唐、臨清相接,西與河北的清河、臨西相近。歷史上,夏津屬於古黃河的黃泛區,沙地面積佔到了全縣1/3以上,先天的農耕條件並不佔優勢。據記載,公元前602年,黃河在淇河、衛河合流處決口,滔滔河水裹挾著滾滾泥沙流經今夏津境內,行水時長達613年,黃河再次改道後,留下了漫漫沙海,導致這片區域一直人煙稀少。到了明清以後,政府對該區域進行有組織的移民,這片土地開始再現了生機。
相對惡劣的自然條件,讓遷居至此的移民逐漸養成了勤勞、堅韌、質樸、靈活的特性,他們因地制宜,植桑栽果,改良土壤,興修水利,通過一代一代的不懈努力,把這一片黃泛區打造成了果蔬之鄉,棉花之鄉和糧油基地。以此為基礎,他們借憑獨特的農林資源,也成就了眾多別具地域特色的小吃尚品,僅從數量上來看,夏津的小吃在整個德州市絕對遙遙領先,這足以證明這方土地上人民的生機與品味,智慧與勤敏。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以下幾個夏津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吃。
宋樓火燒
據傳,夏津宋樓火燒始創於清朝中葉,由夏津縣宋樓村侯其順創製。1864年(清同治四年)曾作為貢品進京,後來在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宋樓火燒被再次進貢於光緒帝與西太后,慈禧太后吃後,非常喜歡,遂賞銀五十兩,並傳為佳話。
宋樓火燒,在夏津也被稱作「氣火燒」,它取夏津當地生產的上等麵粉加少許黃豆面為主材,用鹽水和面,每個折壓6層,層層刷香油,經傳統鐵鍋烙燒而成。由此製成的宋樓火燒皮薄、瓤香、酥脆爽口。
製作宋樓火燒,原則上是夏津本地的原生態食材,在工藝上更是獨具特色,一是薄皮要疊成6層,用力擀壓;二是和面頗有技巧,它要根據天冷天熱和溼度的不同,憑藉經驗進行和面,並且和面的過程中不止是手揉,還需要槓子壓。凡此種種,做出來的宋樓火燒才香酥宜口。
夏津布袋雞
德州以扒雞文化文化馳名華夏,德州扒雞被冠以中華第一雞,但是在德州的夏津縣卻有一種與扒雞做法和口味截然不同的雞類佳餚,它就是夏津布袋雞。夏津布袋雞的始創目前已經無據可靠,據傳最早源自元代,也有的其歷史只有百年左右,不管它始於什麼年代,但是布袋雞卻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口味成為當地有別於扒雞和燒雞的一種歷史名吃。
夏津布袋雞還有一個名字叫「海味什錦雞」,從這個名字來看,其食材應主要以海味為主,這在以農耕為主要特色的夏津來說,絕對是與眾不同,由此推斷,這道佳餚很可能最初為外來菜品,或許是南方富商帶來,也或許是生於南方的官員因在夏津履職而出現,總之,夏津布袋雞是一種南菜北遷的傑作,再加上長久以來與夏津地域特色的融合,更加熠熠生輝,與眾不同。
夏津布袋雞一般選用夏津本地當年生產的母雞,經宰殺、煺毛後,在咽下切一豎向小口,去內臟、剔骨頭,使其成為「肉布袋」形狀。然後,按比例裝入海參、木耳、海米、竹筍、瘦豬肉絲、硬雞蛋羹等十六種佐料,用竹篾將口縫嚴。在經過油炸至金黃色,上籠清蒸,同時配以蔬菜拼圖,狀如飛燕,十分嬌美。在上席以後,把背部劃開,腹中內料一一綻現,讓人食慾大增,食之更是鮮香宜口,欲罷不能。
夏津銀絲面、珍珠琪
麵條和琪子,在華北地區有數百年的歷史,比如故城縣有龍鬚麵,吳橋縣有宮面等等,這些面都有悠長的歷史和特色,而夏津銀絲面、珍珠琪更是這眾多面類美食中知名度最高和特色最彰顯的一種。
夏金銀絲面、珍珠琪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據傳乾降換地在一次南巡結束,經水路回蹕京師的途中,由於一路上旅途勞頓,身體不適,自然食欲不振。在經過夏津地面時,時任夏津知縣金應鬥得知"龍體欠安",便誠惶誠恐地將當地的特產美食--"珍珍琪"獻上。乾隆本無心進食,但是一看碗中的粒粒玉琪,晶瑩剔透,宛若仙米,再加上佐以新鮮菜餚,香氣撲鼻,頓時食慾大增,食之以後更是潤滑香美,於是龍顏大悅,即興御筆親批,"玉璣鳳目,王者之食也。",自此,夏津珍珠琪開始入宮,成為貢品,並多年成為定製。
在做法上,夏津銀絲面選用上等精細麵粉,配以十餘種佐料,人工擀軋面薄如紙,切成細絲即為銀絲面。再橫切則為珍珠琪。銀絲面、珍珠琪久煮不爛,不粘,仍根根、粒粒,如銀絲碎玉,晶瑩透明。食之軟膩、滑韌,若另配以麻汁、炸醬、肉絲、醋、蒜等佐料,更別具風味。
夏津益和成糕點
糕點作為一種傳統的甜食,在華北各地久有歷史,原來華北地區的糕點自成體系,與今天的西式糕點、港式糕點有很大的不同,雖然在口感、品類上不如今天遍布城市的新式糕點那麼豐富,但是傳統的糕點卻凝聚了農耕文明的縮影和味道,可以說,夏津益和成糕點就是一個傑出的代表。
據傳,益和成糕點始創於清光緒年間,由夏津雙廟村糕點名師李森先創製,他早年曾輾轉於京、津、濟等地學習糕點製作技藝,後來融百家之長,獨創技藝,並創建「益和成」,成為夏津乃至周邊地區百年來聲名顯赫的糕點老店。
益和成糕點固守百年一脈相承的傳統製作技藝,選材精良,製作精細,具有造型美觀,色澤鮮豔,香甜不膩,松酥可口,貯存耐久的特點,多年來已經成為老百姓走親訪友和家庭品嘗的糕點精品。
在夏津,各類傳統小吃可謂是種類繁多,幾乎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獨特美食,比如滷汁鮮濃、入口即化的夏津老豆腐;肉質鮮美,瘦而不柴的苦水丸子;湯汁濃鬱,軟韌鹹香的雙味蹄筋,當然除了這些美味小吃,夏津還有為數眾多的時令鮮果,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桑葚和大杏,每一種都能讓你吃一口口唇生津,望一眼流連忘返的神奇感受。
總之,夏津是一個舌尖上大美,生態上優美,人文上醉美的好地方,值得大家一探究竟,感受它的低調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