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陝博日曆·彩陶中華》發行

2020-12-17 人民網

《2020陝博日曆·彩陶中華》內頁

本報電(田立陽)近日,陝西歷史博物館《2020陝博日曆·彩陶中華》正式發行。

作為踐行「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舉措,陝西歷史博物館在《2018陝博日曆·大唐長安》和《2019陝博日曆·絲路輝煌》成功發行的基礎上,再次集結專家團隊,依託全國20個省區市50家文博單位的文物資源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出兼具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功能性的《2020陝博日曆·彩陶中華》。

日曆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對365件彩陶文物進行解讀,闡釋彩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地域風格、時代特徵、工藝技術等,通過12個月份富有邏輯順序的主題安排,勾勒了中國新石器時代彩陶萌芽、發展、繁榮的演進脈絡,呈現中華大地上不同區域間以彩陶為媒介開展的文化交流與互動,揭示了彩陶在早期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對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

相關焦點

  • 《2021陝博日曆·花舞大唐》發行 展現大唐盛世輝煌圖景
    央廣網西安9月30日消息(記者雷愷)由陝西歷史博物館和陝西華夏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推出的《2021陝博日曆·花舞大唐》9月30日正式發行。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錢繼奎, 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陝西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晉等參加發行儀式。
  • 青海唯一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千年歷史盡在其中,彩陶唐卡極具特色
    雖然這座博物館的名氣遠不及甘博和陝博,畢竟甘博和陝博中很多文物的知名度實在是太高了,但是這座博物館的看點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裡面的一些彩陶,可以說是非常珍貴的。彩陶是青海極為重要的文物,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中珍藏的兩件青海出土的文物都是彩陶,因為無論是民和的喇家遺址還是樂都的柳灣,都出土過大量的彩陶。
  • 2019年最美的日曆
    文博篇|故宮、國博、陝博日曆01、故宮日曆1933年問世的《故宮日曆》,廣受好評,風靡一時,共連續出版了五年。俞平伯曾將《故宮日曆》送給老師周作人。梁實秋也在信中提過獲贈《故宮日曆》的事:「頃接故宮日曆一冊,既有陰陽日曆可察,復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賞 (二月二十與五月廿四重複),實日曆中最佳之作,拜領謝謝矣。」2009年,《故宮日曆》以1937年版為藍本復刻出版;2011年,《故宮日曆》開始以生肖作為或隱或顯的主題,一年一期出版至今。
  • 博物館照明之陝西歷史博物館:彩陶中華,埃克蘇燈光裡的華夏文化...
    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都隱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彩陶中華:中國五千年前的融合與統一」大型展覽裡,埃克蘇(AKZU)Sprite X1/2博物館展櫃燈澄澈柔和、配光精準、飽和通透的燈光中,半坡文化彩陶上的魚紋、廟底溝文化彩陶上的動物紋飾、橙色陶罐上漂亮的花瓣紋彩沉默訴說著那個古老而遙遠的起源故事。
  • 國家博物館出日曆了!每天一件稀世國寶
    這件器物代表了當時北方玉器最高水平的琢磨技術,因此人們也把這枚玉龍贊為「中華第一龍」。 如今你只需要翻開日曆,就能隨時欣賞。 《國博日曆 2020》,現一條生活館首發 限時特惠價: 68(圖書定價: 99) 10月10日特惠結束
  • 看廟底溝文化彩陶的足跡(文明之聲)
    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傳之久遠國家文物局近日向社會推介百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彩陶·中華——中國五千年前的融合與統一」名列其中。這個看起來「滿目繁花」的原創展覽,由國家文物局、陝西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展品來自16個省、區、市36家文博單位,是目前國內博物館涉及彩陶分布範圍頗廣和深受關注的一次展示。展覽以渭河流域彩陶發展為縱向脈絡,以彩陶繁盛期社會為橫向切面,對彩陶紋飾「華夏之花」的探源溯流,勾勒了5000年前中華大地上第一次文化大整合的恢宏歷程及深遠影響。
  • 圖個鮮|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12月5日,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2020》,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日曆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
  • 《秦嶺日曆》:「圖書+日曆」解讀秦嶺
    新華社西安12月11日電(記者蔡馨逸)橫亙於中華大地的秦嶺,是中國南北方分界線及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寶庫。2021《秦嶺日曆》近日正式發行,以「圖書+日曆」的形式解讀秦嶺。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發行的《秦嶺日曆》,以「中華祖脈」「中央水塔」為主線,分風光、人文、植物、動物、景致、峪道、山峰7個主題,用數百幅精美圖片和精煉文字介紹了秦嶺104種珍稀動植物,近百個人文風光景點,104個名山及峪道,50多個自然保護區及森林公園。既有風光展示,也有人文思考,從而喚起人們關注秦嶺、保護秦嶺。
  • 中華萬年曆日曆電腦端:上班族神器
    (原標題:中華萬年曆日曆電腦端:上班族神器) 作為中國最多人使用的日曆
  • 陝歷博開設「消費扶貧專櫃」助力脫貧攻堅
    消費扶貧專櫃是陝歷博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消費扶貧三專」建設政策文件精神,按照陝西省扶貧辦、陝西省文物局要求開展的消費扶貧項目之一,旨在搭建脫貧攻堅新橋梁,加大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以消費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和穩定脫貧成果。 消費扶貧專櫃設於陝歷博西側,正對博物館西門出口,背靠博物館停車場,是遊客出入、聚集量最大的一處場所。
  • 陝菜動態 | 陝菜大咖齊聚唐博 寄語陝菜美好明天
    陝菜品牌創新工程十年紀念暨第七屆陝菜文化研討會於8月8日在西安大唐博相府文化藝術酒店順利舉行行業的發展繁榮
  • 2020日曆大PK:豆瓣,知乎,還有虎課!一個比一個驚豔!
    大概是因為生活需要儀式感今年各大日曆書已經就陸續上市仿佛在說:「2019也就這樣了不如期待一下2020吧」故宮日曆由故宮出版社出版在1932年到1936年發行之後曾中止直到2010年以1937年版日曆為藍本重新出版到今天這本被稱為「紅磚頭」的《故宮日曆》已經累計發行300萬冊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日曆書市場近幾年的蓬勃發展2020年將迎來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日曆》也為紀念紫禁城六百周年特別呈現第一個月與往年一樣選取與該年生肖(鼠)有關的文物此後各月則將更多筆墨著於紫禁城本身
  • 立秋日曆:中華萬年曆日曆節氣提醒
    中華萬年曆日曆App提醒您,今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中伏已經接近尾聲,三伏天已過大半,即將迎來秋高氣爽的天氣。
  • 飛龍在天——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的天文考古學解讀
    大家知道,在我們這個有著充分的考古學證據的,至少具有六千年龍文化的中華文化中,龍始終是一種恆久而普遍的至高無上的存在。正是由於這種恆久而普遍的至高無上的存在,中華兒女才得以自豪地宣稱——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龍的傳人!那麼,作為龍的傳人,我們對「龍」這種動物界並不存在「神聖動物」的來源問題,又有該作這樣的理解呢?
  • 從中華萬年曆日曆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態勢
    中華萬年曆是隨身雲(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隨身雲)開發團隊推出的國內最大的多平臺雲日曆應用,提供手機端(安卓、IOS、Windows phone)、Windows 電腦端及網頁端的日曆服務功能。目前,累計用戶量超2億,為日曆類手機應用TOP1。
  • 「彩陶之路」——仰韶文化走進英國劍橋、牛津系列報導
    「彩陶之路」仰韶文化展在英國劍橋大學唐寧學院開幕。仰韶遺址的發掘和仰韶文化的確立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的標誌,也是以考古學的方法科學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開始。以瑰麗彩陶聞名的仰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直根系,也是推動最初的中國形成的核心力量。仰韶遺址發掘以來近百年的考古發現和多學科研究充分證明,中國史前文明的繁盛印證中華文明五千年並非虛言。古史傳說也不是後人的虛構,而是有「真實的素地」。
  • 英語教育學院:「博物館開箱」——透過陝歷博之青銅器,發現博物館...
    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教育學院旬陽暑期支教隊興趣課堂「博物館開箱」之「透過陝歷博之青銅器,發現博物館之美」於今日圓滿結課。期間,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鑑賞了鼎、簋、盤等大類青銅器,老師也具體介紹了利簋、它盉、它盤、牛鼎等器具。
  • 多功能日曆大盤點:中華萬年曆,高效GTD時間管理
    在中國第三方移動日曆應用領域,中華萬年曆日曆一直保持Top 1的領先地位。根據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顯示,中華萬年曆日曆佔有超過60%的市場份額。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樣一個日曆App坐擁超2億用戶,並且持續佔據全網際網路行業Top 100月榜單地位呢?
  • 中華萬年曆日曆:免費無限容量,安全記事更放心
    中國最多華人使用的中華萬年曆日曆最近再次更新——在最新版的中華萬年曆日曆中記事功能更加好用。除去實用的手勢密碼、文件夾分類、內容排序等功能,還新增美觀信紙,讓 2 億多用戶的記事更享受、更方便。
  • 看運勢更傳統:中華萬年曆日曆黃曆升級
    近期,在各大應用平臺上線的最新V6.8. 8 版本中,日曆第一品牌中華萬年曆App再次升級其黃曆功能模塊。 中華萬年曆更新V6.8. 8 版本據悉,此次黃曆功能主要完成了視覺上的升級,讓用戶在便捷地查詢準確黃道吉日、宜忌等信息的同時,在感官上體驗真真正正的「中華傳統民俗文化」。 2 億多用戶只需要打開中華萬年曆日曆App,映入眼帘的就是簡潔的月曆圖和黃曆功能卡片。上面顯示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黃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