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視聽四川」中鐵二院:讓綜合交通換乘中心成為一張城市...

2020-12-12 央廣網

總臺央廣記者鄭軼 通訊員張舒 張克意 伍靜松報導: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速以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以鐵路和航空聯運為基礎的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正成為國內交通發展的熱點。中鐵二院總經理扈森表示,10年時間裡,中鐵二院從海口、三亞,到成都、重慶、貴陽,再到南寧、長沙、昆明,一座座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拔地而起,中鐵二院讓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一步步走進城市空港核心,走近乘客和市民心中,成為每座城市最閃亮的「名片」。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順勢而為

「兩根軌道引出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

中鐵二院是國內最早研究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的機構。身為勘察設計人,二院人發現國內民航與鐵路雖存在壁壘,但卻有著合作的訴求和空間。同時,民航機場有「門檻」,事關資質,直接參與難度大,短時間內無法跨越。

二院人按照自身優勢做,跟著市場走,「由兩根軌道伊始,引出了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中鐵二院在鐵路車站、城市軌道交通、公交系統等綜合換乘的交通樞紐工程設計上擁有絕對的技術實力和實踐經驗,順勢延伸,也是空鐵融合的最佳推廣者和實踐者。2012年,中鐵二院為進一步提升在綜合交通換乘中心領域市場競爭力,以其下建築工程設計研究院為班底,成立民航機場設計研究院,正式開展民航機場設計工作。

2015年12月30日,由中鐵二院承擔設計的海南環島高鐵西段開通運營,並與東環高鐵合攏通車,海南從此跨進環島高鐵時代。在勘察設計環島高鐵過程中,二院人做出了空、鐵融合的首次嘗試,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規劃建設中,中鐵二院設計人員分別在海口美蘭機場和三亞鳳凰機場設站。美蘭機場站、鳳凰機場站由於受既有機場建築和設施限制,採用了近鄰式布局。通過兩站引入機場的規劃,使海南環線鐵路將海南島沿海重要的城市和經濟聚集點與兩個島內大型機場相連接,實現了高鐵與機場短距離換乘,實現全島快速交通的高效接駁,極大地提升了全島旅遊運輸能力。

三亞鳳凰機場站

 乘勢而上

「從理念創新到技術突破,我們已經站在浪尖」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鐵路和民航領域對空、鐵融合的理解也逐漸深入,空、鐵融合將鐵路速度快、站點多和飛機長距離快速直達的特徵結合,通過「雙高」互補,拓展航空運輸和鐵路運輸各自的輻射圈。

二院人抓住機遇,將經營視角擴大至全國。幾年間,將西南地區以成都、重慶、貴陽為中心的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幾乎全部包攬囊中。

二院設計人員在貴陽龍洞堡機場、成都雙流機場等項目中嘗試採用高鐵與軌道交通車站合設的方式,與航站樓緊鄰式布局,儘量減少旅客換乘距離。高鐵車站距離機場的距離也越來越近,從900米、330米到76米,鐵路站房與航站樓越來越近,「零換乘」逐步實現。

工程越做越多,二院形成了獨有的一套理論體系。以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金旭煒、建築院總建築師毛曉兵為牽頭人,建築分院院長殷峻等組成的建築設計團隊,憑藉既有案例和經驗,開展了「一體化構建空、鐵融合綜合交通換乘中心」等規劃設計探索,成為了行業的指導性理論。以建築院副總工程師高夕良、土建分院院長王宏偉等為主組成的結構設計團隊,探索建立了一套應對各種複雜結構技術難題的解決方案。

開展了大型機場空、鐵聯運交通樞紐布局優化;高速鐵路下穿天府機場振動影響;減振軌道結構;飛機起降荷載作用下高鐵隧道結構安全性;高速列車穿越車站隧道空氣動力學效應;高速鐵路下穿機場電磁幹擾耦合影響等研究,用於解決鐵路與航空港設施之間的相互影響,以此實現空、鐵融合目標。

從理念創新到技術突破,二院已經站在浪尖。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工程規劃設計中,二院設計人員在機場周邊規劃了「三橫四縱」4條高速公路,並借鑑國外的鐵路進機場的成功運作模式,規劃3條鐵路進入機場,並在機場候機樓前規劃建設了集鐵路、公路、輕軌、公交為一體的立體式綜合換乘樞紐。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項目,中鐵二院則承擔設計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及相關工程,總規模達到了35萬平米。天府機場段線路和車站創新採用了斜向下穿航站區在航站樓前交通換乘中心設站的方案,這也使天府機場站成為世界上首個高速鐵路下穿穿越機場起降跑道、航站樓、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和工作區的車站,而且還首次研究時速350公裡的高速鐵路下穿航站區。綜合交通換乘中心與航站樓和其他所有換乘交通方式整合規劃構建全通型一體化空鐵樞紐。

獅子山弗裡敦新國際機場

聚勢而強

「讓綜合交通換乘中心成為一個個城市『名片』」

隨著越來越多項目的實施,二院以高鐵為核心,研究包括地鐵、公交、長途和旅遊大巴、計程車、社會車、網約車,乃至共享汽車的布局和規劃,一攬子在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內解決。從「兩根軌道」延伸到了整個交通體系,力爭設計出「國際化、智能化、人文化、綠色化」的空、鐵融合多式集成的全通型綜合交通中心。

二院開始進入全域拓展階段。2017年8月中標了南寧吳圩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工程;2017年10月中標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東擴二期工程T3航站樓和配套項目建築方案設計,具體承擔航站樓前停車樓及綜合交通換乘中心、渝長廈高鐵機場段線路方案研究等部分工作;2020年3月,成功中標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T2航站樓及附屬工程設計項目。至此,中鐵二院成功承擔了成都、重慶、貴陽、昆明等西南省會城市的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工程設計,在穩紮西南市場的同時,也成功了拓展了華南市場,獲得了長沙、南寧等華中、華南省會城市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工程的設計任務。

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海外也有碩果。2014年,中鐵二院參與了獅子山弗裡敦新國際機場的設計工作,其中航站樓的設計工作由中鐵二院承擔;後期相繼開展了泰國清邁機場和孟加拉庫克斯巴扎爾機場設計研究工作。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二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敏表示,回首過往,二院是空、鐵融合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的實踐者、落實者、推動者,是技術專家,更是高級參謀。中鐵二院正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民航機場設計領域站穩腳跟,空、鐵融合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工程也以其便捷性贏得了更多機場建設方的青睞。未來,中鐵二院將不斷開拓進取,續寫新篇章。

相關焦點

  • 「央廣網·視聽四川」五線齊發,中鐵二院助力成都成為全國城軌「第...
    央廣網記者王穎 特約記者張舒 谷峰 劉娟報導:12月18日上午10時,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一二、三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18號線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機場北站段五條線路同步開通初期運營,由此,成都軌道交通線網裡程正式突破500公裡,達到558公裡,線網規模躍升全國城市軌道交通
  • 【央廣網·視聽四川】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所籤約 共同推進...
    ; 四川頻道 > 要聞四川 【央廣網·視聽四川】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所籤約 共同推進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
  • 【央廣網·視聽四川】四川省啟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工程
    【央廣網·視聽四川】四川省啟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工程 2020-07-24 09:27:00來源:央視網視聽四川
  • 【央廣網·視聽四川】國家天然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四川)在...
    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報導:記者19日從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獲悉,四川省第二個國家級天然氣產品專業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機構——國家天然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四川)在達州成立。
  • 「央廣網·視聽四川」水電發電量超2156億千瓦時 四川水能利用率...
    總臺央廣記者劉濤 通訊員胡朝輝報導:記者18日從國網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獲悉:截至8月底,四川水能利用率達95.8%,同比提升2.3%,水電棄水大幅減少,為完成全年四川水能利用率達到95%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 「央廣網·視聽四川」2020成德同城化論道 解碼都市圈時代機遇
    央廣網記者王穎報導:由川商總會主辦的第二屆成德同城化財富論壇」9月28日在德陽舉行。本次論壇上力邀全國知名政商嘉賓做客德陽,共話成德同城發展前景。成都市原市長葛紅林認為,城市不僅有著城市經濟學,還有著城市政治學,一個城市的活力比一座城市的實力更重要。一個區域、一個城市,被國家列為戰略發展的重點或中心十分關鍵,有時政治上的政策比經濟上的政策更重要。從德陽的發展歷程,從國家、成渝雙城經濟圈和四川省發展的大局來看,德陽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發展作出獨特的貢獻。
  • 「央廣網·視聽四川」成都成功申辦202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
    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報導:北京時間9月30日晚,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第72屆年會視頻會議傳來喜訊,投票決定成都正式獲得202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主辦權。據悉,2024世園會選址於成都東部新區空港新城中央綠軸——絳溪河生態走廊中部,規劃總面積161公頃(約2400畝),毗鄰成都第二機場天府國際機場、地鐵18號線三岔站等多種交通幹線,交通便利,配套完善。
  • 「央廣網·視聽四川」17日成都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 共確診...
    總臺央廣記者劉濤報導:成都市衛健委通報,17日成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至此,成都郫都區本土疫情共確診病例13例、無症狀感染者1例。患者:女,49歲,居住於郫都區三道堰鎮八步橋社區八組安置點,系12月8日一確診病例的侄女。
  • 「央廣網·視聽四川」四川建立首批15個法治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
    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報導:四川省司法廳日前印發《關於建立法治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的通知》,在全省建立首批法治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首批法治理論研究基地4個,分別是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省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省監獄管理局犯罪與改造研究中心。
  • 「央廣網」大山裡的體育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山裡的體育課央廣網天水9月11日消息(記者孟永輝 王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隴城鎮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最偏遠的鄉鎮。過去,艱苦的環境留不住農村教師,教育發展不均衡成為制約當地教育質量提升和改變貧困面貌的最大障礙。2015年,當地整合鄉鎮教育資源,建立隴城教育園區,開啟「師資共享,巡迴走教」的教學新模式,將好教育送到家門口,讓大山深處的學生不用再為了求學早早離家。《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1日推出:《大山裡的體育課》。
  • 「央廣網·視聽四川」1-8月四川餐飲業收入降幅收窄 秘訣是什麼?
    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廣安廣播電視臺記者汪傑報導: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餐飲業受損嚴重。不過,記者從今天舉行的2020「味美四川」川派餐飲匯活動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四川省1-8月餐飲業收入降幅收窄,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 中興通訊和中鐵二院重慶公司攜手,5G+智慧軌交又進了一步
    23日,記者從中興通訊獲悉,中興通訊與中鐵二院重慶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二院重慶公司」)正式籤署5G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於5G高帶寬、低時延和大連接、切片安全保障能力,探索基於軌道交通專用通信網、民用通信網、公安通信網絡三大通信網絡場景的創新應用,並通過5G的關鍵技術
  • 西洽會·企業家訪談 |中鐵開投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寧銳:重慶軌道...
    此次西洽會上,由中鐵開投牽頭中鐵一局、中鐵工業、中鐵二院共同代表中國中鐵參展。中鐵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開投)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寧銳在接受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將於今年7月份全面開工,整個建設工期預計3年半。
  • 「央廣網·視聽四川」四川傳媒學院2021年招生簡章
    學校概況四川傳媒學院始建於1997年,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2015年以來,多次被高校排名機構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和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列為全國同類高校的第一名。作為全國高校數字媒體產教融合創新應用首批試點高校、四川首批3所「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院校」之一、四川首批「協同育人」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院校、「新時代傳媒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改革試點」院校,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一切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實施「一年級有意識,二年級有規劃,三年級有行動,四年級有成果」的創新創業教育,確保廣大學生早成才
  • 「央廣網·視聽四川」成都郫都區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報導:記者從成都市郫都區委宣傳部獲悉,12月7日,郫都區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盧某某,女,69歲,無業,居住於郫筒街道太平村11組。12月6日,因咳嗽、咳痰等症狀,前往郫都區人民醫院就診。入院體溫36.2℃,肺部CT顯示雙肺散在分布磨玻璃影。
  • 探訪京張高鐵清河站 地鐵站與高鐵站同場設計實現「城市織補」
    (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 攝)清河站是京張高鐵始發站之一,也是京張高鐵線上規模最大的一座車站。今天上午10點,記者在清河站看到,伴隨著轟鳴聲,每隔幾分鐘就有地鐵13號線的列車從站房站臺駛過,這也說明地鐵13號線已成功改線進入站房內運營。
  • 長春站南廣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12日5時啟用!
    由長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長春市重點工程項目——長春站南廣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工程已基本竣工(地鐵及輕軌工程除外),並將於12日(本周六)5時開通運營。我們先睹為快,近距離體驗一下站南廣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
  • 「央廣網·視聽四川」四川: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根治欠薪工作
    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報導:12月8日,四川省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省根治欠薪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近年來全省各地各有關單位健全體制機制,強化專項整治,嚴格考核問責,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多發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新就業形態下根治欠薪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 「央廣網·視聽四川」中央芭蕾舞團舞蹈學校全國青少年選拔走進四川
    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報導:11月26日,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的中央芭蕾舞團成都藝術教育基地內,不少孩子正加緊訓練,為參加12月13日2021中央芭蕾舞團舞蹈學校全國青少年選拔(四川站)初試作準備。據中央芭蕾舞團舞蹈學校招生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希望通過選拔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綜合素養、品德優良、具有國際水平的優秀芭蕾舞演員,中央芭蕾舞團每年也將對中芭舞校畢業學生進行擇優錄取,為社會和國家貢獻新興力量。」
  • 「央廣網·視聽四川」立誠守信 以德為本!成都市第六屆「守信講責...
    總臺央廣記者韓民權報導:「講好信用故事、傳遞信用聲音」。12月18日,2020成都市第六屆「守信講責」演講比賽在成都舉行,10名入圍選手圍繞「立誠守信 以德為本」的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本次比賽旨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開展演講比賽,幫助企(事)業單位提升「學信、知信、用信」意識,傳遞信用正能量,營造「人人講誠信、事事重誠信、處處講誠信」的社會氛圍,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打造「誠信成都」城市品牌。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選手們的參賽熱情不減,累計收到百餘家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