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記者王穎 特約記者張舒 谷峰 劉娟報導:12月18日上午10時,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一二、三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18號線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機場北站段五條線路同步開通初期運營,由此,成都軌道交通線網裡程正式突破500公裡,達到558公裡,線網規模躍升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正式邁入大線網運營新時代。
從2010年起成都進入「地鐵元年」,到2020年,成都軌道交通線網進入「500+」時代,中鐵二院全程參與了成都已獲批的四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各條線路各個階段的設計工作,為成都軌道交通高速發展,為中國城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二院力量。
中鐵二院副總經理魏德勇表示,在成都軌道集團的統籌指揮下,中鐵二院作為總體總包單位承擔了1、2、3、4、7號線,還作為勘察設計總承包單位承擔了本次五線齊發線路當中的9、17、18號線,以及6號線6座地下車站工點設計,8號線全線裝修設計工作。
9號線:擁有「智能大腦」的地鐵環線
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是成都軌道交通的第二條環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22.18公裡,共設地下車站13座。其中,與運營線路和在建線路換乘站共9座。
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張海波介紹,為保證全自動運行系統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9號線一期工程全自動運行系統在車輛、信號、站臺門、通信、綜合監控等核心系統上均進行了創新突破。列車不再配備專職司機,由具備駕駛資格的工作人員或者乘務人員負責列車故障情況下的應急駕駛,完全達到了列車全自動運行最高等級設計標準,樹立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快線新標杆,打造了智慧地鐵新樣板。
據中鐵二院成都地鐵項目部副經理,地鐵院副總工程師,9號線一期總體設計負責人林剛介紹,9號線嚴格對標世界全自動運行建設經驗,在多專業協同下,實現了按照預製的運營計劃,全自動的實現運營服務。
該線分別在武青車輛段和元華停車場內按照一主一備標準分別設置控制中心,並對核心中心級設備按照一比一配置,真正實現了緊急情況下的災備功能,切實為全自動運行系統的安全運營保駕護航。同時9號線配有全自動運行智慧平臺,可以說是一個「AI」模擬中心,可發揮正線復示及模擬演練兩大功能。
9號線全線由控制中心實現智能控制,從控制中心發出的指令,將瞬間傳達到9號線正在運行的每一輛智慧化列車處,列車將按照「喚醒-發車-收車-休眠」的流程,達到運營全過程自動化控制。運營中,將全面實現列車綜合自檢、自動洗車、出車輛基地、正線站間運行、車站精確停車、開關車門及站臺門、終點站折返、回車輛基地等全自動駕駛功能。
17號線:成都「最快地鐵」的速度接力棒
成都地鐵17號線是除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之外,成都又一條設計時速140公裡的軌道交通快線,實現了成都「最快地鐵」的速度接力棒。
中鐵二院在17號線一期工程盾構隧道下穿運營中的地鐵4號線設計中,創新採用「雙層管棚」,減少了地層沉降影響,避免了後期地鐵運營漏水的隱患。盾構機以3.4米淨距近距離成功下穿了運營中的4號線,沉降控制在6毫米以內,創造了成都軌道交通大直徑盾構機首次穿越既有運營地鐵線路的新紀錄,為今後大直徑盾構小淨距下穿運營地鐵線路和高速鐵路,積累了建設經驗。與此同時,盾構機以水平淨距6.3米,垂直淨距4.4米的近距離成功下穿成雅鐵路,創造了全國首例大直徑盾構機在富水砂卵石地層穿越運營中高速鐵路的新紀錄。
中鐵二院成都地鐵項目部總建築師、地鐵院建築分院總工程師袁珏表示,中鐵二院設計團隊在17號線一期工程中創新開發應用「一鍵開關站」新技術。在既有綜合監控系統基礎上,通過車站綜合監控系統的統一調度和程序控制,將原來需要人工前往現場開啟或關閉的電扶梯及車站捲簾門,聯動至一鍵開關站的全流程,工作人員只需在綜合監控工作站操作一鍵開站或關站控制指令,便可開啟或關閉車站環控系統、照明、導向、電扶梯、捲簾門等設備,實現了遠程化、智能化的車站運作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