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國企已經沒有鐵飯碗這一說了,國企也在進行改制,在追求管理效率和經營效益,如果企業和員工無法達成共贏,也照樣會「分手」。
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如果你進的是高壟斷性質的國企,如菸草、電力,按照我們的國情分析,鐵飯碗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你進的是一般性質的傳統企業,就不太好說了。以其在市場的可替代性的程度,決定這家國企的生存可能性。
如紙媒,以前掌握著話語出口,又帶著「文化人」的標籤,風光無限,但隨著網際網路的衝擊,現在可謂狼狽不堪。單2017年就有幾十家報紙停刊,單位隨之解散,原來那些懷抱「鐵飯碗」的職工,現在都失去了工作。
接下來,人工智慧的崛起,不知還有多少這樣的企業倒下。然而像菸草公司這樣的高度壟斷企業風光依舊,雖然因為國企限薪政策而導致一些人收入下降,但飯碗依然是「鐵」的。
反正對這些大型國有企業而言,其主導產業一定掌握著集團大量資源,甚至處於行業壟斷地位;但是其非主導產業,手裡不一定有充足的資源,也不一定有廣闊的市場。
對於處於邊緣產業的國有企業,在資源配置、專業程度等方面,很難與同行業中的「正規軍」進行正面交鋒,即使上去PK,贏的概率也很小,在這樣的國有企業工作,不能說是「鐵飯碗」。
從辭退比例上來說,國企的辭退率要比私企低很多,在穩定角度講,國企的「飯碗」要更牢固一些,但夠不夠「鐵」並不取決於企業性質,而取決於職場環境以及個人能力。
第一,職場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職場關係
職場關係包括上下級關係、團隊之間的關係等,當這些關係發生變化時,會給職場人帶來一定的磨合期,如果在磨合期內,雙方終究無法開啟合作模式,就會出現像那位藥廠老總一樣的狀況,因為不適應新的職場關係,而選擇主動打破「鐵飯碗」。
2,發展前景
發展前景是否廣闊,是決定職場人是否願意選擇一份工作的必要條件。當國企工作的發展前景,明顯脫離職場人的職業發展規劃時,「鐵飯碗」被打破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二,個人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工作態度
我認識一些在國企工作的人,有的人工作很積極,拼命學習,努力往上發展,有的人則覺得反正在國企,無論幹好還是幹壞,都不會被辭退。這兩類人最後的結果也不同,前者會成為技術骨幹,或者升職為中層幹部,後者的崗位則越來越基礎,成為可被替代的一類人。一旦成為可被替代的人,「鐵飯碗」也就不鐵了,隨時有被打翻的危險。
2,執行能力
執行力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學習能力、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其核心體現在「主動」兩個字上。不論是私企還是國企,為了適應市場發展,崗位要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如果職場人不能主動去適應和匹配,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近些年,我國民營企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論是在企業規模還是資金實力,經濟效益以及在創新領域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但國企卻由於陳舊的觀念、創新能力不足以及產權結構的問題,亂象頻出。
國企招聘比較慎重,錄用員工要經歷比較規範的流程:初試-複試-終面-體檢-背調-查檔。
能通過以上流程最終進入到企業的員工,企業已經花費了很大的成本,員工也耗費了時間和精力,雙方都是希望能夠攜手一直走下去的,所以很少出現辭退員工的情況。但是很少不代表沒有!不好好幹活,消極怠工也是有可能丟飯碗了。
另一方面,一個人在國企待習慣後,開始變得慵懶,直至失去競爭力。國企確實是鐵飯碗,然而如果你在企業看不到希望,收入持續不增長時,你會不會選擇離職?所以,國企鐵飯碗一直在,但很多人由於個人緣由不得不離職,找尋更好的發展。
記得我的前同事老王,最近剛離職,當然並不是公司辭退他,因為國企基本不會辭退正式員工。由於老王的領導特別奇葩,整日吹毛求疵。某次老王心情極差,領導還來找茬,老王有點氣憤對領導說話聲音大了些,沒想到領導受不了了,一個勁整老王,給他穿小鞋。
後來老王感到職場無望,便辭職尋找更好的東家。所以國企有你所謂的鐵飯碗,但當你看到周圍同事不友好,公司沒希望時,你還會端著鐵飯碗不放嗎?
寫在最後:
所謂鐵飯碗,不是你在一家單位有飯吃,而是你足夠牛逼,在任何一家單位都有飯吃。所以,真的不要留戀所謂的穩定,留戀所謂的舒適區。如果你還不甘心,如果你還想做點什麼,那就趕緊改變。有的事情現在不做,就一輩子也不會做了
END
歡迎關注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