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王然
如今,要說身懷一門「絕技」或愛好的潮爸潮媽,在杭城大有人在。但是,如果文藝、體育、攝影……樣樣熱愛、樣樣精通,就不多見了。
在濱江,就有這麼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譚啟曉。他總結了自己的六大興趣愛好:文藝、體育、攝影、導遊、收藏、天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文能武。走進他的生活,才知道原來老年生活可以如此充實多彩。
拿起無人問津的圓號
奏響熱愛生活的樂章
「我從小就喜歡音樂,小學音樂課我們學的是五線譜,不像現在中小學音樂課學的都是簡譜。這無形中培養了我的聲樂素養。」一說起熱愛的音樂,譚老立馬打開了話匣子。
上世紀50年代,譚老來到北京進入鐵道部工作。那時,單位每周末都有舞會,配樂都是現場伴奏,因為對音樂感興趣,他先自學了小號。
偶然間,他發現放樂器的倉庫裡有一個圓號,但是卻沒見著有人吹過。於是,譚老便尋思著,既然別人不會,我能不能學一學。可是,圓號不像小號較容易入門自學,還是需要老師上課指點。在一次建軍節的活動上,譚老終於找到了「拜師」機會。
1962年8月1日,中山公園舉行軍民聯誼活動,軍樂團派出120人的隊伍,60人現場彈奏,60人和百姓跳舞。譚老一眼就看見了圓號手,趁著活動間歇便找到樂團團長試著詢問:「我對圓號很有興趣,但苦於找不到老師,能否讓專業樂手指點一二?」
那時候聯絡不如現在便捷,團長就先留了譚老單位的電話,表示之後會考慮安排。因為忙於工作,他一度忘記了「拜師」的事。沒想到一個月後的某天,軍樂團的電話打到了他單位,留言說可以每周一次來學習圓號,這不禁讓他喜出望外。
「我每周去上一次課,回來之後每天下班後自己練習一小時,畢竟下次上課老師要檢查,不敢懈怠。」譚老笑言道,「當然他們一分錢不收,全免費。」
有了專業老師的指點,譚老的吹奏水平不斷提高。1974年,他調回杭州工作,恰好杭州鐵路分局要成立銅管交響樂隊,譚老成為當之無愧的首席圓號手。
五十多年來,悠揚的圓號聲一直伴隨他左右,退休後代表浙江省參加了由「夕陽紅」欄目組主辦的全國老年器樂大賽,不斷奏響努力工作、幸福生活的樂章。
如今,譚老年過八旬,因為心肺功能下降,已放下了手中的圓號。但是,他依舊熱愛生活、熱愛歌唱,參加合唱團,還經常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他說:「退休後不要待在家裡養老,要走出去多發現興趣愛好,多結交朋友,這樣生活才會每天新鮮有樂趣。」
14年上千張照片
記錄「大蓮花」盛開全過程
杭州奧體中心「大蓮花」,是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的主體育場,也是杭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是什麼時候開建的,開建之前是什麼樣貌?第一次亮燈是怎樣的場景?第一次對公眾開放,是什麼時候?有攝影好愛的譚老他用14年時間,拍了上千張照片,把這一切都記錄了下來。
2006年11月8日,一篇題為《杭州奧體中心花落誰家,五個備選地址中,江南方案受青睞》的報導引起了譚老對「大蓮花」的關注,「我很喜歡體育,對全運會、亞運會這類賽事非常關心。看到這個消息,我很振奮,因為杭州終於要有自己的奧體中心了。」
確定「大蓮花」建在濱江和蕭山之間,得知此事,譚老立馬騎上自行車去了將建奧體中心的七甲閘村。一問,當地村民還不知道這個消息。不管大家是否知道,譚老覺得都要用自己的方式將建設的過程記錄下來。
翻開譚老的「剪報集」,裡面所有關於「大蓮花」的新聞信息,都按時間有序地排列著——第一年,七甲閘村還是大片的田園風光;第二年,村落開始拆遷……之後的每一年,譚老都會騎車去七甲閘村轉悠。上千張照片,他記錄下了奧體中心這朵「蓮花」逐漸綻放的全過程。
2019年8月11日,王力宏演唱會在杭州奧體博覽中心,這是「大蓮花」落成後的首場大型活動。為記錄「大蓮花」首次盛開的精彩時刻,譚老和老伴還當了一次王力宏的場外「夕陽紅粉絲」。
「去看演唱會的,大多是小年輕,我們搶不到票。」他笑著說,雖然無法進入內場,能在現場對著綻放的大蓮花摁下快門,就足夠了。譚老說,如果可以,他希望杭州亞運會期間能和老伴一起去看場比賽,只為到現場給運動員們加油鼓勁,並再次用相機記錄大蓮花的「歷史性時刻」。
除了「大蓮花」,他的鏡頭還拍了有很多具有紀念意義的杭州老照片。比如西湖曾經的「水上列車」、錢塘江上的十座橋、杭州地鐵的發展、雷峰塔的重建、孩兒巷98號古宅保護等等。
在拍照的間隙,他會將照片的參數、當日的天氣等信息都記錄下來,甚至將構思速寫出來。60多年時間,譚老拍了10多萬張相片,題材涉及杭州的城市建設、重大活動、天文現象、生活文化……用相片記錄了杭州這座城市的故事。
「得諸社會,還諸社會」,這是譚老退休生活的座右銘。他將10萬多張相片和一些珍貴的文檔史料,無償捐給了杭州市檔案館。他說:「我的一生是社會給我的。我的所有東西與其留給兒孫,不如無償還給社會,更能發揮他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