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都說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婆媳關係是否和睦關鍵是看剛開始婆婆能否好好待兒媳,後來兒媳是否拿婆婆當親人。作為女人,都是外姓人,一生相夫教子很不容易,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雖說男人在外努力工作賺錢很辛苦,可現代女人既要賺錢又要生兒育女,還要操持家務,女人這一生為了家付出很多,很不容易。嫁人後,從一個熟悉的環境來到另一個家庭,離開父母的懷抱,從此娘家成了客人,婆家卻是外人。尤其女人懷孕坐月子的時候,那是女人最脆弱的時候,如果婆婆不疼愛兒媳,讓女人在月子裡傷心難過,女人估計一生都會耿耿於懷。
男人不懂女人生孩子的痛苦,甚至認為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女人不能太矯情。所以,當妻子跟婆婆發生爭吵時,男人有時無法理解。
其實,也不是女人心眼小,月子仇真的記憶猶新,很難忘記。婆婆作為過來人,經歷過生孩子的苦,如果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幫助兒媳渡過難關,她會感激你,反之可能會記恨你,也可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釋然。
那麼,那些與兒媳有「月子仇」的婆婆晚年生活怎樣的呢?3位老人說出了實情。
張女士
我今年60歲,已退休,兒子、兒媳是雙職工,平時工作很忙,要求我幫他們帶孩子。我退休後,閒來也沒事,便同意了。鄰居和朋友們都羨慕我們婆媳關係好,就像親母女。可只有我自己知道,雖然兒媳待我很好,但我一直很愧對她,那就是在她坐月子的時候,我沒好好照顧她。
我是幸運的,遇上了一個心胸寬廣的兒媳婦,她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別放心上,最重要的是過好當下,期待未來的生活。有時候我常常想,如果兒媳一直耿耿於懷月子的事,估計我的晚年也不會如此安穩幸福。
我30歲的時候,丈夫遇上車禍去世了,留下我跟兒子相依為命,為了供兒子上大學,我四處借錢,欠了不少債。後來,兒子結婚,彩禮、酒錢也都是找人借的。由於家境貧寒,我只好每天打兩份工,以儘快還清債務。所以,兒媳坐月子時,我沒有照顧她。
兒媳從小就沒了母親,月子裡我本打算給她請月嫂照顧,可兒媳不讓,說是家裡經濟困難,不要浪費那個錢。後來,兒子公司有一個禮拜陪產期,加上他又請了一個禮拜的假,一共半個月。那半個月都是兒子在照顧她,每次打電話給兒媳,她都說沒事,可我知道,對於一個生孩子的女人來說,生孩子坐月子是一生很重要的時期,她心裡一定埋怨我。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們的關係開始變了,雖然她不跟我吵,也不給我臉色看,但她不愛搭理我了,逢年過節也不會再給我買禮物或者回來看我了。作為女人,我是理解她的,而我心裡也多了幾分愧疚,儘管我也有我的苦衷,可月子仇一旦種下,恐怕沒那麼容易冰釋前嫌。
儘管兒媳對我態度轉變,但我比以前對她好,每個月會往她卡裡賺錢,而且一有時間我就去看她和孫子。即便她不吭聲,我儘量包容她,多跟她說說話。有時兒子工作忙,回來沒好脾氣,跟兒媳吵架,我都會向著兒媳,教訓兒子。
時間一天天過去,家裡的債也還清了,孫子也要上小學了,而我也退休了。我主動提出幫忙去接送孩子上下學,讓兒媳去上班。沒想到兒媳很高興,一下子就同意了。我來到他們的那座城市,開啟了我的新生活,幫忙接送孫子,給他們做飯,操持家務。每天家裡都會收拾得乾乾淨淨,很少讓兒媳動手幹活,而兒媳也回到了原來的樣子,對我很孝順,有時間就會陪我去散步,逛街也帶上我,別人都說我們更像親母女。
女人生孩子是人生大事,她們付出了很多,婆婆作為過來人,應該多疼兒媳。如果前十年婆婆對兒媳婦好,後十年,兒媳也會將心比心,對婆婆好。同住一個屋簷下,都是因為那個男人才有了這份緣,且行且珍惜。
結語:
總之,婆媳關係是微妙的,只有互相尊重和包容,才能和睦相處。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一方對另一方好,相信對方也會感動,也會對你好。都是女人,都不容易,婆婆作為過來人,尤其在兒媳坐月子時要把她照顧好,不然落下月子仇,就算你最後真心彌補,關係也很難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