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帶不好孩子,真糟心」兒媳一句話,寒了老人的心

2021-01-07 葉桃之

一位當了奶奶的阿姨留言給我,她說自己剛退休不久,恰逢兒媳想出去上班,就請她去照顧快3歲的孫女。

考慮到孩子出生的前幾年自己都一直在工作崗位上,雖然計劃退休後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孩子的成長畢竟也不是小事,所以就暫時搬到兒子家裡帶孫女。

孩子還不到3歲,但兒媳已經安排了各種興趣班,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阿姨每天帶著孩子奔波於各種學習班,且不說孩子委屈,自己也苦不堪言。

可是她在無意之間聽到兒媳和朋友打電話,抱怨說「我婆婆帶不好孩子,什麼都不懂,有駕照也不敢開車,每天時間都浪費在路上,讓孩子跟著受罪。」

聽了這些話,阿姨說自己雖然覺得帶孩子確實很累,但畢竟是為兒子兒媳減輕負擔。除了帶孩子,還包攬了很多家務,沒想到兒媳卻在背後這樣評價自己,感覺太委屈。

婆婆和兒媳的關係,本就屬於比較敏感的話題,但兩人都是為了她們中間共同的一個男人,因為他原本沒有血緣沒有感情基礎的兩個女人被迫成了「母女」的關係。

這本來就有些牽強,然而沒有人能脫離於關係獨存於世的。婚姻也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很多的時候要牽涉到兩個家庭。

如果只是各過各的日子,婆媳之間基本上矛盾不會大到哪裡去。往往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多半是在有了孩子之後。

兒媳希望婆婆能幫扶自己一把,有的婆婆識大體,在兒媳需要幫忙的時候施予援手,有的婆婆可能會考慮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因此無法得到兒媳的理解。

如果夾在他們中間的那個男人處理不好兩人的關係,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的升級。

阿姨以為自己犧牲了退休的生活去帶孩子,兒媳應該表現的態度是感激;兒媳卻覺得婆婆既然幫自己帶孩子,就應該好好地帶,否則的話這個「情」自己也是不應承的。

如果婆媳兩人都抱著這樣的態度去解決彼此之間出現的問題,那麼很難會繼續愉快地相處下去,因為兒媳的挑剔,婆婆心中會存在陰影,對兒媳也有意見。

兒媳若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方式有失偏頗,不嘗試著和婆婆在教育孩子方面進行良性的溝通,只是在背後到處抱怨,這樣也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在婆婆帶孩子這件事情上,畢竟婆婆生活的那個時代與如今千差萬別,很多電子科技產品和新生事物婆婆接受起來會慢一些,在教育孩子上出現偏差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換位思考,如果兒媳能理解婆婆的不容易、對待新事物反應慢,婆婆也能理解兒女「望子成龍」的想法,這樣再進行交流溝通,那麼效果會好很多。

如今的年輕人身上壓力比較重,生活節奏也比較快。結婚生子後,如果犧牲一個人的事業來撫育孩子,可能會加重另一個人身上的負擔。

而在承受過重壓力的情況下,也不利於夫妻之間的感情和諧。並且女人在家帶孩子時間太長,還會面臨著與社會脫節,在婚姻中跟不上那個一直向前走的人。

所以更多的年輕夫妻選擇了讓老人幫忙帶孩子。老人願意幫忙固然是件好事情,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客觀的問題,老人的知識容量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

尤其是有些老人比較固執,常拿過去的育兒觀念和現代做比較,這本身就沒什麼可比性,時代不同條件不同,並且還極易引起兒媳的反感。

也有一些家庭兒媳完全不聽老人的意見,執意按照所謂的科學育兒方式,最終導致了雙方矛盾的激化。

其實婆婆帶孩子,本質上也是希望為孩子好,與兒媳的思想是一致的,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這就談到溝通的問題。

有時候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話表達出來,可能聽者心裡就會好受許多。

就比如那位抱怨婆婆不敢開車上路的兒媳婦,要懂得婆婆的精力及反應能力畢竟不比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如今路上車那麼多,這確實是件讓人操心的事情。

如果自己能抽出一部分時間接送老人和孩子也是解決辦法,要麼就讓老人打車接送孩子上興趣班,如果老人覺得浪費,就由著她去,坐公交車並不算是讓孩子吃多少苦。

如今很多家庭都只要一個孩子,自然含在嘴裡怕化了,但過度地溺愛孩子,風吹不得雨淋不得,但終有一天是要融入社會的,如果沒有適應的能力,恐怕才會被淘汰。

老人在某些方面教育孩子可能會不行,但大體三觀正確,當兒媳的沒必要過於斤斤計較。學著當一個會說話的女人,這樣才更容易保持家庭的和睦。

生活本來就很不容易,沒必要給自己製造更多的不愉快。只要一家人是擰成一股力量向前走,都是為了孩子好,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沒必要過於較真。

另外,在婚姻中作為丈夫和兒子的那個男人,婆媳之間如果出現了矛盾,發揮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大的。有很多家庭問題,如果男人處理不好的話,事情會愈演愈烈。

所以男人一定不能把自己置身於婆媳矛盾之外,在母親面前要時常說一下媳婦的好話,把一些功勞都推到媳婦身上,讓母親改觀對兒媳的看法。

同時男人也可以借自己之口表達出媳婦對母親的感激,這樣會讓老人心理平衡一些。

在媳婦面前,男人要學會哄,其實女人有時候無非就是想在男人面前訴下委屈罷了,至於現狀,自己心裡也明白有些事情是很難改變的。

遇到問題時男人要主動學著去和母親溝通,而不是聽任事情的發展。及時處理好家庭的問題,不堆積矛盾,那麼就不會讓事態更加嚴重化。

一個家庭,大家如果都能學著多擔當一些,那麼基本上就不會有什麼矛盾了。

END.

相關焦點

  • 很多婆婆開始拒絕幫兒媳帶孩子,原因是什麼?三位老人說出實情
    不過現在很多家庭都出現了婆婆開始拒絕幫兒子兒媳帶孩子的問題,而說到背後的原因,讓我們來聽聽這三位老人怎麼說。為何很多婆婆開始拒絕幫兒媳帶孩子?可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讓老人很傷心,有一次,老人帶孫子去公園,孩子淘氣玩滑滑梯的時候頭朝下滑,結果就磕著了,因為這件事兒媳很氣憤,甚至說了很難聽的話。可王大媽直言,孫子受傷了,自己也很自責,而兒媳為此對她的態度是真讓她難過。所以老人表示,帶孫子的時候不出意外什麼都好,萬一出點事責任就都要自己去承擔。
  • 婆婆還不願幫兒媳帶娃?你晚年過得好不好,全憑兒媳一句話,現實
    文|文兒在現代生活中,婆婆不幫忙帶娃為什麼這麼遭兒媳婦的惱恨。因為很多寶媽在剛生產完就需要趕緊去工作賺錢,而剛出生的孩子需要人照顧。如果婆婆拒絕的話,寶媽就要親自待在家裡照顧孩子,那麼經濟來源就少了一份,生活壓力也會加大。
  • 婆婆的一句話,讓兒媳失聲痛哭,生氣後沒了奶水,苦了小孫子
    婆婆在月子裡說了一句話,惹哭兒媳,沒了奶水曉曉(化名)是獨生女,從小父母就對她嬌生慣養,長大以後,為了曉曉能夠留在老家,父母給她安排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後,又為她介紹了個對象。本以為曉曉結婚有了孩子,就可以過上幸福的日子,沒想到她卻生活得並不開心,而這一切還要從曉曉坐月子的時候說起。
  • 婆婆不想帶孫子,又怕兒子兒媳不養老,怎麼辦?過來人說得很現實
    每個人都知道,帶孩子不是老人的義務和責任,老人可以遵循內心的真實想法,想帶就帶,不想帶就不帶。但是很多婆婆卻有一個顧慮,如果不幫忙帶孩子,兒子和兒媳不給自己養老怎麼辦?看看這幾位婆婆怎麼說。既然這樣的問題擺在跟前,我只能活得實際一些,孫子和外孫子我都幫忙帶,最起碼兒媳和女婿心裡有數,老人做到了,他們也願意為我付出。我的想法還真沒錯,前年生病住院,兒媳跑前跑後,盡心盡力伺候著,女婿也挺孝順,剛出院就接到他那了,一直住到病好為止。
  • 「對不起,我沒義務給你帶孩子」兒媳冷靜回答,婆婆卻後悔了
    老公便找了一個合適的時間告訴了婆婆這件事情,可是婆婆卻不願意幫忙,立馬對楊慧說:「我沒有義務給你帶孩子,如今我都這麼大年紀了,應該要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你自己生的孩子得自己帶。」
  • 孩子生病,兒媳指責婆婆太節儉,塗磊:不可能,老人只會做一點
    婆婆稱自己喪偶,一直自己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現在有了孫子,就幫忙照顧孫子,破殼雞蛋是買了,但是炒著給大人吃了,至於兒媳坐月子洗澡,是因為兒媳一洗就是兩個多小時,她認為沒有必要洗那麼長時間,對身體不好。當時塗磊說了一句話:在中國老人寧可自己吃苦,也不會讓兒孫受苦。這句話引起很多人共鳴,的確是,這是許許多多家庭的縮影。
  • 「你當年給誰帶娃,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家裡迎來了新生命,孩子成了全家的中心,帶孩子既耗費心力又耗費精力,而且培養教育是個大工程,誰幫忙帶孩子就成了個大問題。交給保姆不放心,家裡的老人就成了新手媽媽們唯一的依靠。
  • 為什麼婆婆總看不慣兒媳帶孩子?
    可是,因為和老人之間存在不同的育兒觀念,相信很多家庭會有和老一輩之間的育兒矛盾。當然,這其中最多的是新媽媽和公婆之間的矛盾最多。很多婆婆覺得兒媳沒有自己有經驗,所以不會帶孩子,覺得兒媳這做的不好那也做的不好,不如當年帶自己兒子帶的好。同樣很多兒媳也覺得婆婆的育兒方式方法老套,沒有科學依據。
  • 三百萬買房寫兒媳名字,婆婆想要的一分沒有,兒子一句話母親寒心
    到了兒子家,她發現兒子和兒媳對孫子疏於照顧。孩子只要吃飽了,怎麼哭鬧他們都不抱。那麼小的孩子,喝的牛奶都是從冰箱裡直接拿出來的。當奶奶的心疼孫子,看不慣這些,孩子一哭她就趕緊抱起來。並忍不住埋怨兒子和媳婦,認為他們不會照顧。聽到她的抱怨,兒媳和兒子紛紛和她爭辯。兒子振振有詞地說.
  • 孫子我不要了!退休老人帶娃做家務補貼錢,兒子兒媳卻躺著玩手機
    最簡單的一點,很多老人覺得自己辛苦了一輩子,工作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可以悠閒下來,去打打太極拳,散散步,有空去旅遊一下,享受一下老年的美妙時光。現實生活是很多人一退休就馬上被兒子兒媳召喚過去幫忙帶孫子。
  • 帶了4年外孫,一碗藥讓老人徹底寒了心:再閒也不去幫女兒帶娃
    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老人即便是退休了,也會因為心疼孩子,主動承擔起幫子女帶娃的重任。可對於有些老人來說,卻完全不是這樣。帶了4年外孫,女兒一句話讓姥姥寒了心周阿姨年輕時生女兒比較晚,女兒結婚生子也晚,所以外孫出生時,周阿姨已經60多歲了。
  • 「你給誰帶娃,誰給你養老」73歲農村老人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下面分享一個身邊的故事,這位老人的一句話,讓她的高知兒媳閉嘴了。到底是什麼事情,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是誰對誰錯。02你們城裡女人就是矯情今年45歲的昕莉提起她的婆婆,就一肚子火氣。昕莉說:「媽,你就在這陪我帶孩子吧,我一個人真的不會帶。」婆婆卻說:「你都這麼大了,有什麼不會帶的,你們城裡女人就是矯情。嬌氣得不行!」說完,婆婆就不顧陳揚挽留,自顧離開了。
  • 這樣的婆婆帶孩子,我放心
    就把這孩子的責任交給家裡老人,但是由於想法不同,理念不同,有些年輕的父母也擔心老人帶不好孩子,甚至溺愛孩子,但是,如果遇到懂事理的老人,應該是可以放心的。李女士、老人帶孩子曾經擔心過,看到婆婆和孫子一起看書,她就放心了當時,她為了事業,不得不讓婆婆帶孩子,也曾經擔心過,婆婆帶不好孩子,如今她才放心了。
  • 「我白天帶娃、做家務,晚上連睡的地方都沒有」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我婆婆就問她,家裡三個房間,她為什麼睡陽臺呢?王阿姨見瞞不過去,平時又跟我婆婆關係好,就說:「我白天帶娃、做家務,晚上連睡的地方都沒有,還得睡陽臺……臨老還遭這樣的罪,不知道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原來,王阿姨從今年來幫兒媳帶娃,就一直住在陽臺上。因為兒媳說家裡的房間,一個夫妻倆住,一個倆孩子住,剩下一個要當書房,給婆婆騰出來,他們夫妻倆和孩子就沒地方看書和學習了。
  • 帶了4年外孫,女兒一句話讓做姥姥的寒了心: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
    小琳的婆婆說身體不好,沒法幫忙帶孩子,李奶奶就放棄和老姐妹遊山玩水的悠閒生活,加入了帶娃大軍。早知今日,就算是閒的沒事做,也不會自找苦惱,來給女兒帶孩子!毫無疑問,小琳是不孝的,可發生在李奶奶身上的事情,也絕對不是個例。我曾看過一個問題:「婆婆和媽媽,你更想誰幫你帶孩子?」答案出奇的統一,回答的都是媽媽。但是據我了解,現在很多媽媽,都不願意幫女兒帶孩子。
  • 遇到這幾種類型的婆婆,兒媳對其再好也白搭,早晚會心寒
    前幾天朋友小西給我訴苦,說自己雙十一給婆婆買了件羽絨服,然後那天下雪了婆婆穿著羽絨服出門,和小區幾位老太太閒聊,人家問誰給她買的衣服,真好看。結果婆婆說是自己女兒買的,然後把自己女兒裡裡外外給誇了一遍。不巧,那會兒孩子有資料需要列印,小西出門去列印資料在小區門口剛好聽到了。
  • 為什麼說生完孩子頭三年看婆婆?用一句話暗示婆婆好不好
    關於婆媳關係,自古以來都是一道難題,但婆婆好不好生個孩子就知道,剛生完的女性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遭受了很大的疼痛,非常需要婆婆的幫助,下面就來看看用一句話暗示婆婆好不好!2、因此這個時候是女人最需要幫助的若是婆裝幫了一把,媳婦自然能記得婆婆的好,但若是婆裝這個時候不理不睬的話,媳婦估計也會記一輩子.3、畢竟也有一句老話說,前十年看婆婆,後十年看媳婦。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選擇視而不見,那麼等你老了照顧你是我的情分,不照顧你是我的本分.
  • 婆婆打理家務兒媳吹毛求疵,分家不到一星期,兒媳嘗到了苦頭
    但是兩代人生活上畢竟存在著差異,婆婆做事未必能合兒媳的心意,所以出現有些婆婆明明任勞任怨,卻換不來兒媳一句感激,甚至看不順眼,真是寒了老人的心。02邱阿姨的兒子大專畢業去上海打工,錢沒掙到幾個,卻帶回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女朋友,並且未婚先孕,老夫妻倆樂得合不攏嘴,趕緊忙不迭地準備婚事。
  • 老人要不要給兒女帶娃?隔代撫養很糟心,現在流行「隔代幫忙」
    我們常說,老人幫兒女帶孩子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然而真的置身其中,很多人都沒法處理好老人、夫妻與孩子這三者間的關係。如果能預知到將來給子女帶孩子的生活註定不會風平浪靜,何必給自己找不痛快?相信子女也不會期待這種生活狀態。2.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帶孩子是一件十分勞心勞力的事,經常聽到有幫兒女帶孩子的阿姨抱怨,這帶孩子比下地幹活都累。
  • 為了不帶孫女婆婆故意給兒媳找麻煩,兒媳怒言:別怪我不給你養老
    如果婆婆不肯幫我們帶孩子,等婆婆老了我們是否可以選擇不給她養老呢?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朋友小麗也是遇到了拒不給帶娃的婆婆,並且為了實現自己不帶孫女的願望,婆婆竟然故意給兒媳婦找麻煩,製造矛盾。小麗婚後在婆婆的催生令和幫帶孩子的承諾中,早早生了孩子。然而婆婆卻提出了,把孩子放在老家,她給帶,來城裡,她沒有自由,不能打麻將、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