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般都比較羞澀,在結婚前兒媳對公公婆婆都是稱呼「叔叔」、「阿姨」,而不好意思直接叫「爸爸」或者「媽媽」。一方面是叫著不順口,畢竟不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喊起來不會很自然。另一方面也是保持一點距離,沒結婚之前,畢竟不是一家人。
那兒媳什麼時候改口,將公公婆婆叫「爸爸媽媽」呢?在中式婚禮中,專門有這樣一個環節,就是兒媳會向公公婆婆敬茶,公公婆婆會給兒媳改口費。這算是一個比較正式的環節,代表公公婆婆對兒媳的認可,以後就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了。
其實,改口費也不再與多少,只要是吉祥的數字就行。當然,也不能給的太少,太少的話,不僅公公婆婆的面子過不去,兒媳心裡也不會高興。有的時候,改口費太少,還會在喜慶的日子裡鬧得雙方都不愉快。
劉希璐結婚後,一直稱呼婆婆為阿姨,原因就是在當初婆婆給改口費的時候,只給了劉希璐一百元。因為這件事,劉希璐和婆婆關係一直不怎麼好,雖然沒有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是婆婆和兒媳之間總要有交集,每次見面,旁人都能感受的兩婆媳之間濃濃的火藥味。
結婚前,劉希璐就見過婆婆幾次面,那時候劉希璐就對婆婆不是很喜歡。因為婆婆性格上總是顯得很強勢,劉希璐總感覺,婆婆想壓自己一頭的感覺。總之,劉希璐在婆婆身上感受不到一點親切的感覺,婆媳關係本來就是婚姻中一個很敏感的話題,那時候劉希璐就猶豫了,到底要不要結婚。
幾番思想鬥爭下來,劉希璐也想開了,反正自己嫁的是老公,又不是婆婆。而且老公當時已經買了房子,以後又不和婆婆住在一起,有什麼好擔心的。本以為不住在一起,就不會發生矛盾,可是沒想到,結婚的那天,婆媳矛盾就已經開始了。
在結婚這件事情上,劉希璐父母要了八萬的彩禮,在現在這個社會,算是很低了。而且對於老公的家庭條件來講,八萬塊錢也比較輕鬆,可是婆婆還是覺得高了,一直不滿意這件事情。
劉希璐和老公在兩個不同的城市,婚禮也分兩次。第一次是在劉希璐這邊,邀請的多數是劉希璐這邊的親朋好友。因為劉希璐家庭條件一般,婚禮舉辦得相對比較簡單,婚禮上,劉希璐的父母給了老公兩萬塊錢的改口費,放心地劉希璐交給了老公。
第二次是在老公這邊,舉辦得很隆重,每個人都喜笑顏開,祝福新人天長地久。但是,婆婆笑得很牽強,劉希璐也懶得看婆婆那張臉。
在給婆婆敬茶後,按照規矩,婆婆要給兒媳封紅包,也就是改口費。想著爸爸媽媽給了老公兩萬,婆婆就算是不太喜歡自己,肯定也會估計面子,不會給得太少。然而,當劉希璐接過紅包的時候,一掂量,根本感覺不到裝了錢。礙於禮節,劉希璐也沒有當面拆開。
晚上,劉希璐打開拆開紅包一看,裡面只有一百元錢。劉希璐當下就找婆婆理論,可是沒想到婆婆顯得比劉希璐還生氣,義正言辭地說:「我家給了那麼多彩禮,你還想要多少,給你一百元已經很不錯了。」
聽了婆婆的話,劉希璐一時無言以對,她努力平復了一下內心的情緒,對婆婆說:「你是希望不花一分錢就把我娶進門吧,請保姆照顧你兒子還需要給工資呢。我看,我還是一直叫你阿姨吧。」
對於劉希璐的說法,婆婆也顯得無所謂。就這樣,結婚後劉希璐一直稱呼婆婆為阿姨,不管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場合。因為這件事,老公找劉希璐談過很多次,可是劉希璐就是不肯改口,她對老公說:「你媽不把我當一家人,我憑什麼改口。」對此,老公也沒有辦法。
雖然遇到個這樣的婆婆,劉希璐還是很慶幸,至少老公能夠保持中立,基本上不在婆媳矛盾上替誰強出頭。此外,劉希璐也沒有和婆婆住在一起,不用每天看婆婆的臉色。
西妹情感寄語:
婚禮上婆婆給兒媳一百元改口費,兒媳:「我還是一直叫你阿姨吧」。
經濟上的糾紛,也是引起婆媳矛盾的一個原因。婆婆持家幾十年,對家裡的經濟肯定會很敏感,每一分錢,都是婆婆辛辛苦苦攢下來的。
兒子迎娶兒媳的時候,必然會花費,這對婆婆來說,當然很心疼。沒有哪個婆婆不想不花一分錢,就把兒媳娶進門,但是這可能嗎?世界上沒有空手套白狼的好事。
確實,婆婆持家不容易,辛辛苦苦存錢也不容易。但是,女方家庭養大一個女兒也不容易,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還沒來得及照顧父母一天,就要就要去照顧丈夫的家庭一輩子,公公婆婆多少還是要給一點感謝費吧。
兒媳嫁過來就和婆婆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要有一家人的樣子,婆媳之間,應該像母女之間一樣,願意為彼此付出。如果都不把對方當成家人,彼此勾心鬥角,那雙方都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這樣的家庭,又值得誰珍惜呢?
所以,西妹想要給「摳門」的婆婆提個醒:小事上摳,或許只會損失一點錢、一點利益;但大事上摳,往往會毀了一個家庭的和諧,甚至會讓自己晚年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