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
進入微店了解更多提琴詳情
小提琴音階是重要的基本練習,但單調而枯燥,那麼如何練好音階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記住小提琴音階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記住小提琴音階的方法
小提琴音階看似簡單,其實有相當的難度。從調性、音域、速度、旋律與音程等方面,小提琴音階都有不同程度的技術要求。縱觀中外小提琴各種音階教材,無論是國外的赫利美利、卡爾·弗萊什,還是國內的陳又新趙惟儉,我們都不難發現它們有一共同特點,那就是從單音階到雙音階,從簡單調性到複雜調性,從窄音域到寬音域,從分弓到連弓,從短分弓到長分弓,從慢速到快速。無疑,我們探尋小提琴音階練習的訣竅或要點,首先也要遵循教材這一編撰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即先練簡單的調如C大調,先練一個八度,先練第一把位,等等。
其二,按照音階練習的總要求-音準、拍勻、音美,在練C大調單音音階時,就要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為其他的音階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拉準音速度就要慢,耳朵要仔細聽,慢分弓拉,一弓一個音,均勻地拉準拍子,而且要避免雜音和噪音。
其三,練習長連弓(全弓)音階時,剛開始弓子也不要走得太快,音階上行和下行,除了利用弓子自然重量,要特別注意弓杆壓力以及弓與琴弦觸點的調整,以平衡音量和換弦換把帶來的音色變化。
其四,為促使聲音飽滿和勻稱,避免快弓丟音落音,有時可以撇開琴弓(弓不拉),光用左手按指,用心感受每個指頭的力量,並能聽見指落指板的聲音。這是一種訓練小提琴音階具有顆粒感的好辦法。
其五,任何調性的雙音階練習都務必安排在單音階之後,同時,雙音階下行要善於利用媒介音,但要避免讓它發出聲響。
小提琴的拿弓方法
德國式小提琴持弓法
第一個小提琴持弓法介紹為德國式的小提琴持弓法,是最早出現,也是最自然的持弓法,食指第一、二指節平壓在弓杆上,其餘手指以同樣方式緊密貼合、平壓弓杆,弓毛鬆緊程度適中;這個小提琴持弓法的特色在於,只需控制弓杆即可,不用顧慮弓尾庫,而且動作較自然、易上手,因此德國是小提琴持弓法很適合初學者使用,但平衡及穩定度較不好掌握,是學習這個小提琴持弓法中須注意的特點。
這樣的持弓方法顯然非常的費力,在新的學派出現之後,逐漸不被採用。
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
第二個小提琴持弓法介紹,是法國及比利時式的小提琴持弓法,同樣也是改良自德國式小提琴持弓法,以食指第二指節後端部位斜壓弓杆,各手指間距離較近,拇指、中指和無名指都能控制到弓尾庫,既能顧及持弓穩定,又能維持手指運弓靈活,要注意學習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較困難的一點是,由於沒有手指勾住弓杆,因此較不易施壓。
這樣的持弓方法比起第一種來要更輕鬆,直到今天依舊有許多人在用。
俄羅斯式小提琴持弓法
最後一個小提琴持弓法介紹是俄羅斯式的,這個小提琴持弓法是由德國式加以改良而來,用食指二、三指節間斜壓弓杆,並用第一、二指節包圍弓杆,運用食指引導方向,拉到下半弓時以小指壓著弓杆,拇指一部分則頂在弓尾庫過橋處;和德國式的不同在於,俄羅斯式小提琴持弓法弓毛較松,並加強了對弓尾庫的控制,平衡及穩定性較好,且容易對弓施壓,但由於食指包住弓杆,手指靈活度會較差,這是學習俄羅斯式小提琴持弓法應注意的地方。
這樣的握弓方法使得下手臂從肘關節起向內有力地旋轉,使得食指在自然的,毫不費力的情況下對弓子產生壓力,同時能夠很好地掌握,控制弓杆,而初學者一旦掌握這種持弓方法,即可在琴上發出比較完善的聲音。比起容易使弓杆滑落的法比學派,這種持弓方法明顯略勝一籌。
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有哪些
激發興趣,並不等於僅僅是誇獎和鼓勵。著名的小提琴家和教育專家尤.伊.揚凱列維奇堅決主張「學生該誇獎時就誇獎,該批評時就批評,這樣他才能了解自己演奏的客觀情況。」筆者認為,中肯的評價能夠避免視錯誤為當然而形成定勢,也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定位,對學生的教育,即便很嚴格,但只要從小抓緊,轉化為自覺性,也就不會感到有任何痛苦。所以特別強調在小提琴學習的起步階段就嚴格要求,打下紮實的基礎,不允許的錯誤,從一開始就須糾正。如果錯誤的方法一旦形成習慣,糾正起來就事倍功半了。對於音準這一最基本的問題,更是不能含糊,必須要求學生嚴格區分半音和全音的關係,似是而非,「樹大自然直」的心態只會誤導學生,甚至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錯誤不可避免,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對於學生的每個錯誤,筆者都會不客氣地批評,確保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大量的訓練,得到鞏固之後再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
當然,教育方法嚴格不代表專制,嚴格的教育要把握分寸,絕不能強迫學生盲目順從,以至損害學生的判斷力。通常,一種演繹的方法必定有其理由,或為了避免頻繁地換弦和換把,或為了音色的特殊處理,或為了揚長避短,筆者在糾正學生的錯誤時,務求讓學生明白其中的樂理和奧妙,不但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感悟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