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3日訊 正值初夏時節,天氣逐漸變得炎熱起來,餐飲場所的冰鎮飲料、果汁等自製飲品迎來了消費旺季。但是,普通消費者卻很難發現這些自製飲品背後的問題,原材料來源有保證嗎?是否乾淨衛生?製作飲品的人員健康狀況到底如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自2018年4月底,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啟動了全市夏季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第一輪重點是對全市自製飲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在檢查中發現,上島咖啡、優咖檸檬等132家餐飲單位在人員、資質、原料、設備等方面不合格。目前,北京市食藥監局已對79戶予以當場處罰或立案查處。
檢查範圍含網紅店和展會音樂節
從4月28日起,北京市食藥監部門出動4000餘人次,檢查全市商場、超市、便利店、餐廳、飲品店等提供現制現售飲品的各類食品經營單位1757戶,其中餐飲服務單位1470戶。
據了解,檢查對象既包括眉州東坡、呷哺呷哺、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漢堡王、吉野家等知名連鎖餐飲店,還包含物美、全時、好鄰居、7-11等超市和連鎖便利店,以及哈根達斯、漿寶、水果先生、貢茶等「網紅」門店,並覆蓋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草莓音樂節和農業嘉年華等節日大型活動周邊和各大旅遊景區、繁華商業街區。抽檢飲料樣品1280批次,送食品檢測機構檢驗,目前正在檢驗中。
132家經營單位被查出問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自製飲品主要分為三類,一是鮮榨橙汁、蔬菜汁等鮮榨類自製飲品,二是豆奶、咖啡、奶茶等衝煮類自製飲品,三是通過可樂機、果汁機、冰淇淋機等自動飲料機製售的飲料。
本次北京市食藥監部門檢查主要從食品經營單位資質、從業人員健康和個人衛生狀況、使用原材料質量、原材料進貨來源、製作過程落實食品安全要求狀況、加工用設備容器清洗消毒以及冰箱、咖啡機等設備是否正常運轉保養和維護等七大方面開展。
在檢查中發現,本市大部分經營自製飲品單位能夠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但部分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包括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未辦理或者已經過期,超許可範圍經營現制現售飲品、原料使用不規範、加工用設備容器清洗消毒不合格、設備保養不合格等。
在本輪檢查中,北京市食藥監局共對132戶經營者責令限期整改,並對79戶予以當場處罰或立案查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不合格經營者中包括北京宏心樂餐飲有限公司(標稱「上島咖啡」)、北京市泰來科技商貿有限公司(標稱「優咖檸檬」)、北京廷君餐飲有限公司等。
加強餐飲企業自製飲品安全管理
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餐飲服務監管處負責人段志永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要求餐飲企業加強自製飲品安全管理,採取有效措施防控食品安全事件,確保夏季食品安全。對本次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企業,將嚴格督促整改。」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研究員魯緋博士提示消費者,夏季食用自製飲品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消費者購買自製飲品要選擇具備製作資質的食品經營單位;二是消費者購買鮮榨果蔬汁時儘量挑選應季水果和蔬菜為原料;三是消費者購入的自製飲品應儘快飲用,避免因溫度變化造成口感不佳或感官性狀變化;四是消費者應留心觀察相關一次性餐飲具有無破損、汙染等情況。
北京市食藥監部門也提示消費者,如果發現商家疑似違規行為,可保留好購物小票,撥打12331進行投訴舉報。
(責任編輯:劉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