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日曬白茶,到底有沒有純日曬白茶

2020-12-17 民藝工坊

昨夜,近零點的時候一位茶友發來一篇文章,詢問是否有道理。想來這位朋友應該是由於存疑,才會深夜攪擾。

點開一看,原來是一個「網紅」賣家的軟文,通篇就是為了賣那款所謂的「純日曬」白茶。據了解這位賣家原來是某湖南做電商的博主後炒作白茶。文筆生動優美,畫面感故事性都極強,只是當談到工藝等核心乾貨的時候就顯得外強中乾,內行人一看就知道是道聽途說的見解,東拼西湊不成系統漏洞百出。

既以美文贏得天下,何必乾貨亂了芳華!

網絡上關於日曬白茶的軟文極多,說明市場需求極大。「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純日曬白茶的火爆也導致了有一批人不認可純日曬的說法,認為「純日曬」是偽命題,他們的立論點是白茶萎凋不可能全程日曬,畢竟要經歷黑夜。

能說出這種話的人,當然不可能是懂得做茶的人,對工藝的不了解,導致了理解的偏差。就像昨夜一位學茶的朋友說的:上課的時候老師說白茶只經歷萎凋與乾燥,沒想到裡面枝節那麼多那麼深奧。

上圖是那篇軟文關於純日曬的解釋。咋一看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很多朋友覺得說的完全正確,福鼎都是這麼操作的。非也,有位做茶的朋友一語中的:全程日曬那不是紅了。是的,全程曬肯定要紅變。

這裡的解釋更誇張的是,把從採摘都囊括了,也不是說囊括不對,高品質白茶當然需要晴好天氣採摘,可是如果是陰天採的茶葉,是不是就不是純日曬了;是不是攤晾的時候在室內陰涼的地方就不叫純日曬,工人需要在太陽底下晾茶;那麼採摘後茶葉放置在籮筐裡,見不到陽光怎麼算。

日曬工藝不是簡單的名詞解釋能闡述清楚的,甚至三五篇論文,三五個月茶區體驗也不能完全參透,何況某度搜不到好茶。

從我們的角度理解,日曬白茶可以分為狹義的日曬白茶和廣義的日曬白茶。

狹義的日曬白茶也可以理解為「純日曬白茶」,特指日光萎凋加日曬乾燥,工藝全程未使用電氣化設備,無過多人工幹預,自然天成的白茶。

日光萎凋說道又極多,常規的日曬一般是晴好天氣背光而曬,日光照耀下的直射,只要稍大的陽光,含水量稍高些,不出兩個小時,茶葉就發紅了。何況是全程。由於各家操作不同,曾經還有極致「百篩法」曬白茶,既用一百個篩子,一個一個擺戶外日曬,等擺完一百個,開始將第一個晾出的篩子,一個一個收回室內萎凋,嚴格意義上說,日光萎凋也屬於複式萎凋,只是更強調日曬。有經驗的師傅可以根據篩子邊框的溫度判斷何時收入陰涼處。

且不論是何種操作,其目的無非是提升葉溫,增強生物酶活性,促進物質轉化,提升茶香,縮短萎凋時長。採用日光萎凋的同時有利也有弊,在促進轉化的同時,某些波長的光波也會破壞茶一些有益成分,所以茶葉需要避光保存,促進轉化的同時伴隨著分解破壞,日光萎凋耗時費力需要有經驗的師傅操作,否則便是物極必反,更容易把茶做壞。

至於廣義的日曬白茶,由於大家傍概念,將日光萎凋或者日曬乾燥的白茶統統定義為日曬白茶。有人追求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弄虛作假,對於不懂茶的小白,越追求這些概念,就越容易遇見有偏差的茶。

就像有些茶友一味追求高海拔,商家就將所有茶葉都標高山茶,普通茶友又無從分辨,結果是花了高山茶的錢,喝到的不一定是高山茶。對於很多概念,即便是資深茶友都很難分辨,何況小白乎。

既想美文贏得天下,又想幹活俘獲芳華,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沒有深入的學習做茶,僅憑道聽途說,或者走馬觀花的產區遊,是寫不出幹活的,看似熱鬧,摸不清門道的內容,在諮詢如此發達的自媒體時代,終究要被存疑的茶友參透。因為智識的茶友背後也會有有乾貨的茶農,他們在做茶之餘也分享乾貨,以正正知。

相關焦點

  • 想了解純日曬白茶白露茶的秘密,這裡有答案!
    但葉片裡的膠質,卻因為身體缺水的緣故,反而生長得更加豐富,從而形成有相當稠度的湯水。這就是生物的本能。缺什麼,身體就會生長出相應的物質來補足。如同缺鈣的人反而容易骨質增生,是同一個道理。另外,因為夏季烈陽較多,白天遭受了長期的日曬,白茶樹的葉片裡,葉綠素和葉黃素的含量增多,葉片增厚。
  • 說說日曬白茶的五大誤區,你可能誤解它了
    比如福鼎白茶的純日曬。早先,有些人認為,純日曬是不可能的,是你們福鼎人在吹牛。「為什麼這麼上綱上線?!」村姑陳極為納悶於茶友的激烈。茶友說,你說純日曬,那晚上沒太陽,你怎麼曬?不是純日曬,那是什麼?村姑陳無語極了。茶友:「晚上曬不到,只能算複式萎凋。」歐賣糕。福鼎又不是南極,南極有半年的極晝天氣、太陽24小時不落地。那如果不能保證24小時有日光照射,就不能稱純日曬了?
  • 以春白茶和秋白茶為例,圖解純日曬的白茶應該是什麼顏色?
    今天的《新手入門學白茶系列》第 30篇文章,村姑陳就要好好給列位看官們說道說道,純日曬的白茶應該是什麼顏色?純日曬的白茶,應該是什麼顏色?目前,白茶全年產量最高的,流通最廣泛的,是春白茶和秋白茶。可以清晰看到,它的葉緣,開始捲曲,但顏色,仍是鮮豔的綠色,與昨天剛採下時,沒有太大差別。)(上圖: 是第三天的白牡丹,我們可以看到,葉片相比昨天,明顯失水,萎糜不振了。像一條上了岸的魚,奄奄一息。)(上圖:純日曬第三天的白牡丹,葉片嚴重失水,像方便麵裡的脫水蔬菜一般,呈現乾脆狀態。原本肥嫩的芽頭也收緊了許多。
  • 到底什麼樣的白茶才是一款好茶!
    文/小陳茶事《1》最近頻繁在遇上討論,討論什麼樣的白茶才是一款好白茶。有人說,湯清水滑,香甜可口,就是一款好白茶。又有人說,醇厚,稠滑,舌感好,才是一款好白茶。最後有人總結,生態茶,有機茶,才是好白茶。眼看要下定論了,沒想到冒出來一個新人,對上述內容不屑一顧,說,你們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浮雲。
  • 茶小菓|六大茶類之「白茶全集」!
    本文導讀:一年茶,三年寶,七年藥的白茶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茶?一、什麼是白茶?白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微發酵茶。採摘後,直接日曬或陰乾後加工的茶。二、白茶製作工藝?六大茶類中,白茶製作工藝可謂非常簡單了!採摘鮮葉後,攤放在竹蓆上面,或者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進行日曬或陰乾即可(首選日曬)。
  • 為什麼都喜歡日曬、炭焙白茶?工藝才是白茶品質的決定性因素
    2、萎凋白茶的傳統工藝講究「看天制茶」,其實很大程度是體現在萎凋這個步驟,尤其是日光萎凋。所以傳統白茶工藝中才有「三分靠手藝,七分靠天氣」的說法。白茶的萎凋不僅要時刻關注溫溼度的變化,還要關注茶葉的失水速度。
  • 白茶價位天壤之別,到底差別在哪裡?
    |了解更多原生態白茶知識,敬請關注【白茶新語】|作者:小沏隨著福鼎白茶這幾年市場愈加火熱,市面上所謂福鼎白茶也是琳瑯滿目,品質、渠道來源的複雜,常常令很多茶友挑花了眼。喝白茶的茶友,總會遇到價位各異的白茶。
  • 以2018春壽眉為例,兩個角度圖解春白茶做成了秋白茶顏色的原因!
    分別從「是什麼改變了白茶的顏色」和「春秋兩季壽眉正確色譜帶」兩方面,闡述了白茶的顏色規則和呈色條件。詳見拙作:(你家的純日曬春白茶,為什麼不是五彩色的?);(原來,是它們把白茶的顏色變成了花花綠綠!)文章發出之後,大批讀者留言表示受教。
  • 五茶有五韻,為何偏偏白茶沒有韻?
    大家都知道五茶有五韻:太平猴魁的猴韻,鐵觀音的觀音韻,普洱茶的陳韻,鳳凰單叢的山韻,巖茶的巖韻,那麼單單為何沒有白茶?其實,白茶也有它的韻味,只是白茶之韻,盡在留白。鳳凰單叢108種香型,我至少喝過一半的香型,有最愛,有偏愛,有跟寶貝似的私藏,每次接觸烏龍茶,都像尋寶一樣,總期待更好的。可是慢慢發現,越來越不容易打動自己,對美好東西的渴望,就像喜歡了很久的一件昂貴衣服,好不容易得到它了,等穿上去看看鏡前自己,卻越發覺得並沒有想像當中的那麼驚豔與欣喜。這時,腦子裡卻有各種滋味交雜,不得訴說。。。
  • 白茶的梅子味是異味嗎?
    白茶常見的香氣有毫香、花香、果香等,而老白茶常見香氣有陳香、棗香、藥香等。總的來說,新茶的香氣是清爽的,而老茶的香氣是純正的,不管是新茶還是老茶,它們的香氣是聞著讓人感到舒適的,不會有異樣感覺。除了以上香氣之外,白茶還會產生什麼香氣?
  • 白茶購買指南:福建白茶品牌都在這了,哪個好喝?你說了算
    福鼎白茶福鼎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東南瀕東海。福鼎白茶被稱為「北路」白茶,茶樹品種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當地小菜茶為主,日曬凋萎後烘乾。白茶產品有老白茶、白牡丹、白毫銀針等,價格跨度比較大,既有百元左右的新茶壽眉,也有千元以上的老白茶茶餅。
  • 白茶百科 | 白茶分類,六個維度,一目了然!(建議收藏)
    、特級白牡丹、一二三級白牡丹(國標裡是沒有三級的)。這個問題,沒有到過建陽當地,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就愛你過來我們會做詳細、系統的論述。2、年份:新茶、老茶白茶之所以能夠厚積薄發,迅速火遍全國,跟老白茶概念是有密切聯繫的。白茶的工藝決定了其存儲價值,也造就了新茶、老茶之間的口感差異、藥用價值的差異,以至於在市場上價值高低、在茶客購買白茶時的目的性都有非常明確的體現。
  • 白茶水味重?這幾點是罪魁禍首!
    |本文由白茶新語原創。|了解更多原生態白茶知識,敬請關注【白茶新語】|作者:小沏經常有茶友反饋,自己在品嘗從別處購得的茶品過程中,發現入口後滋味寡淡,似乎有水的味道,心存疑惑,問是否是泡法不對導致的?其實水本身並沒有味道,所謂「水味」,是品茶過程中茶水分離給人的味蕾感覺,也就是茶味寡淡,與水難以很好融合所導致的。茶葉內質不足,品飲過程中就很容易感受到茶水中水的存在。一款高品質的茶品,茶水充分融合,因此帶給飲者的味蕾體驗往往是柔和甜潤,不存在水味感。水味重的茶品,本身品質不高,有很多因素導致這一現象,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原因。
  • 渥堆、曝曬和過度氧化,圖解白茶散茶做舊的三種方式!
    最近有位新茶友私信說,自己在某寶上買的老白茶沒有茶味,也沒有棗香。根據茶友發來的描述,找到商品頁,原來是自稱2011年的福鼎白茶散茶,售賣價格不到一斤一百。商家對茶葉的描述,外形是「茶葉經多年自然轉化,呈黑褐色」,而湯色是「色澤杏黃透亮,煮著喝呈黑褐色」。
  • 答疑解惑,不懂這三十個白茶知識,喝再多白茶也是茶界小白
    3.貢眉和壽眉,是同一種茶嗎4.白茶,曬曬就能喝5.純日曬白茶,它是概念炒作,太陽怎麼可能曬24個小時6.白茶不揉不捻不炒,所以它怎麼樣都不會泡的苦澀7.白茶,都是香香甜甜的,所以它好喝17.老白茶,越老才越好18.白茶保存在冰箱裡19.每天開箱三五次,就想看看我的白茶有沒有存好20.每年三月就買當年的新白茶21.壽眉是白茶中最劣質的22.白茶這麼會這麼綠
  • 白牡丹是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美稱你知道哪種茶?
    福鼎白茶,這幾年的新興之秀,在茶葉領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白茶向來有著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美稱,意思告訴我們白茶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隨著年份的增長只要你不受潮那就是一年一個品質,一年一個價格,這裡面白茶也是水漲船高,每年的茶青價格也是飆升,所以好的白茶很貴
  • 高檔白茶只選嫩芽,你對高檔茶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村姑陳不由掃了眼路邊,那裡有一棵不知道什麼人栽下的小茶樹,長得病歪歪,可憐消瘦,可即使是這樣長勢不均的茶樹,依舊有著屬於自己的嫩芽。採下這棵茶樹上新生的嫩芽,放在路邊烘乾,這樣的茶葉,算不算那位茶友承認的「高檔」?確實是嫩芽沒錯呢!
  • 安吉白茶是綠茶還是白茶,按照什麼原則劃分的?
    很多人聽到安吉白茶第一反應都以為是白茶,但是安吉白茶卻是沒有任何異議的綠茶,只是名字裡有個白茶,很容易和六大茶類裡面的白茶混淆。那麼是白茶還是綠茶到底是根據什麼規則來劃分的。 六大茶類:綠茶、白茶、紅茶、青茶、黑茶、黃茶。是由安徽農業大學已故茶界泰鬥陳椽教授提出來的。
  • 什麼是白茶的黴味,有了黴味的白茶怎麼處理?
    有的是餅外袋裡就有渾濁的黴味,有的是隔著包餅的紙聞就是一股黴味,還有的,外面都沒有異味,拆開餅紙,貼近餅子用力吸,才會有細細的黴味,從枝葉隙縫間飄出來,鑽入鼻孔。每到這種時候,就心痛,唉,又一片存壞了的餅。白茶餅裡的黴味,是一種不該存在於白茶中的味道。
  • 越來越受茶友青睞的白茶,真的有收藏價值嗎?
    但據推理陸羽所提及的「白茶」應該是茶葉鮮葉呈白色,跟樹種有一定關係,沒有具體描述加工等方面,所以不能確定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白茶。明代田藝蘅的《煮泉小品》中說:「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況作人器不潔,火候失宜,皆能損其香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