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死記硬背公式
不如玩個遊戲學得快
作品秀
我們一直倡導「通過玩學習STEMA知識」的理念,在玩玩具、做遊戲的過程中,了解科學原理、培養數學思維、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藝術修養。我們相信「死記硬背公式,不如動手玩個遊戲」,這才是讓小朋友學得更快、更好地方法。
那麼這個方法是否可行呢?我們一同來看看麥友「擇善固執」和他們家的小朋友「果果」,每天是如何進行學習和做作業的。
不斷嘗試、深入探索的精神
《好神奇,紙花自個綻放》這節科學課,留了三個問題給大家。擇善固執和果果做了多次實驗,記錄下了詳細的數據:
我們今天晚上做了一組實驗:第一個,報紙,八瓣花,我疊的可能太用力,花沒開就沉底了,實驗失敗;第二個,報紙,八瓣花,幾秒開花;第三個,列印紙,八瓣花,一分鐘的時間慢慢開花;第四個,列印紙,十六瓣花,二十二秒開花;第五個,報紙,四瓣花,十一秒開花。
總結幾點結論:1.摺疊的用力程度與開花所需時間成反比,但用力過大可能花不開。2.紙張的緻密度與開花所需時間成正比。紙張緻密則吸水慢,因此開花也慢。報紙明顯比列印紙更易吸水,因而開花更快。3.花的瓣數與開花所需時間成反比。花瓣多,吸水更快,開花需要的時間就短。
相信在試驗的過程中,孩子在爸爸身上學到的是仔細探究、認真鑽研的精神。
回覆:科學課,獲取《【科學課】好神奇,紙花自個綻放了》課程內容。
遊戲中發現數學的樂趣
讓小朋友們學數學,除了背「加減法口訣」、「九九乘法表」,其實不妨玩個遊戲,也能實實在在培養數學思維。《打開火眼金睛,找出跟我長得相似的夥伴》這節數學課,則是要小朋友們在遊戲中轉換思維角度,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任務。
擇善固執鼓勵果果不斷嘗試,並且跟他互動、比賽,讓孩子玩樂中,發現數學的樂趣。
相似圖形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個好玩的事情。第一步我們按照課程做了各種圖形。四個三角形做成相似三角形,四個正方形做成相似正方形……都比較簡單,只有一個有點難度:四個梯形做成相似梯形,試了幾次才成功。
第二步用兩種以上的圖形拼出相似圖形。每一個都有不只一種方案,引導孩子解題的多種方法。這次做梯形,還給我一個驚喜。我們做出三種方案後,果果把三個拼在一起,中間空缺部分加一個小梯形,又出現了一個更大的梯形!
第三步我們開始比賽。用最快的時間,最少的片數拼出指定圖形。然後每一個都找出了答案。最後我們拼出了導入部分的圖形,做了立體的相似圖形。
學習數學並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可以用遊戲的方法,讓小朋友發現數學的樂趣,在玩樂中,有了興趣,自然而然數學思維就玩出來了。
回覆:數學課,獲取《【數學課】打開火眼金睛,找出跟我長得相似的夥伴》課程內容。
分解任務,逐步達成的解題方法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最合適的完成任務的方法就是:先易後難,逐層分解,各個擊破。在小朋友玩玩具的時候,讓他們搭建完成一些造型,可以幫助他們熟悉和掌握這些方法。每節工程課,除了了解科學和技術原理,一般都會要求搭建完成一些我們常見的物體,比如汽車、火車、飛機等等。
在完成工程課的作業過程中,擇善固執則是讓他們家果果學會了如何分解任務、逐步達成、最終完成目標的工作和學習的方法。
我們打算搭課程上的第一個飛機。飛機比較大,我們先把圖上的飛機分成幾個部分:頭和身體算一部分,兩個翅膀各算一部分,尾巴算三個小部分。然後就是按圖做好每個部分。第一張圖是頭和身體,第二張是翅膀,(我們只拍了一個翅膀的圖)第三張是尾巴的三個小部分。最後把幾個部分組合就可以了。沒想到這個飛機這麼大,不過是真漂亮啊。
回復「工程課」,獲取《工程課:有個夢,人類做了幾千年,終於實現》的課程內容。
我們始終相信
在玩樂中可以學得更快、更好
因為這不是背誦下來的
而是學到心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