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英烈祭:延慶區民政局根據172條線索找出36座英雄墓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2018年4月5日訊,4月初的延慶深山還沒返青,一派冬日裡的蕭索景象。清明節前的一天,小張家口村胡家坡的半山腰上,出現了幾個黃菊和白菊組成的花籃,給這座荒山添了些許色彩。提花藍的是延慶區民政局優撫科的閆永傑和同事們,每年清明節前,他們都會來到半山腰的雜草叢間,給這裡的6座散葬烈士墓獻花、掃墓、培土……

閆永傑為無名烈士墓清理枯草。

從2015年前後開始,延慶區民政局啟動了對全區零散烈士墓的搶救性保護工作,兩年多來,閆永傑參與尋找、確認的零散烈士墓共36座,其中29座已遷至陵園或墓區集體管理,還有7座像胡家坡的烈士墓這樣在當地實施維護。這36座烈士墓當中,有21座都是無名烈士墓,全都是閆永傑和同事一個一個實地探訪和確認出來的。對於31歲的閆永傑來說,每確認一座烈士墓,都是一次對先烈的告慰。

一個都不能少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是一年祭拜逝者、緬懷先烈的日子。

我們從課本上讀過黃繼光、劉胡蘭,在螢屏上看過《英雄兒女》、《上甘嶺》,多年來,烈士們的事跡和精神成為我們砥礪前行的動力。

然而,還有更多的烈士,他們投身革命並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留下姓名。他們的墓碑上只有「無名烈士」四個字,甚至連碑都沒有,只是一個雜草叢生的無名冢。

自2011年開始,北京就啟動了專門針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普查工作,7年來,各區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散葬烈士墓的遷移、整合、修繕,並已建立起長效管理保護機制。各區從事這項工作的民政工作人員,為了尋找這些烈士墓付出了艱辛,為了將烈士遺骨完整地遷出絞盡了腦汁,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些為和平付出生命的英烈們,一個都不能少。

為尋墓 白小夥兒曬成黑大叔

胡家坡其實是座野山,如果不帶著鐮刀和耙子上山,恐怕衣服褲子很難不被劃破。「看著腳底下,有溝。」「我給你壓著樹杈子,你先過。」在小張家口村村民王秋城地帶領下,記者跟著閆永傑躲開野草枝條,踩著乾枯的蒿草,經歷了半個小時的山路,最終來到了胡家坡的半山腰。在這裡,有一塊相對開闊的平地,一塊碑石和6座墳冢坐落於此。

走到墓前,閆永傑就像來看自家的故人,很自然地上前鞠上一躬,彎下腰,用隨身帶的耙子把墓四周的枯枝和雜草清理清理。6座土墳一字排開,只有左數第3座墳前立了一塊寫有「高自斌之墓」的墓碑,其他5座都沒有名字。在6座墳的正前方,豎著一塊刻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的石碑。碑很新,是延慶區民政局2016年為他們立下的。

閆永傑今年31歲,啟動零散烈士墓搶救性保護工作之前,他還是個皮膚白皙、眉清目秀的小夥子。如今,經常在深山裡開展工作的他,皮膚黝黑,手掌粗糙,眼角堆起了小碎褶兒,完全不像個「坐辦公室的」。零散烈士墓搶救性保護工作啟動以來,民政局優撫科從全區各鄉鎮收集上172條相關線索,閆永傑和同事奔走在山間地頭的時間遠超坐辦公室的時間,尋訪、核對、確認英雄冢成了他們的工作日常,這36座零散烈士墓都是他們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為考證 半個月跑了8個鄉鎮

2015年底的一天,小張家口村上報,村裡的胡家坡上有7座烈士墓。閆永傑立刻開著車來到積雪遍地的小張家口村。村裡上了歲數的老人兒全聚到了村委會,村子的歷史在老人們的話語間逐漸展現。小張家口村地處河北進京要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戰爭歲月裡,不少本地人為了保家衛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麼多年來,村裡人一直口口相傳,胡家坡上安葬有王茂祥、高自斌、王佔明和幾位不知姓名的烈士,一共7位。「70年代以前,都是散葬在山上的,我們小時候一到清明就去掃墓,那時候遷過一次墳,村民把幾個墳都集中到高自斌的墳旁邊了,方便祭掃。」今年62歲的村民王秋城對此印象深刻,閆永傑來調查的時候,他也參與了發言。

為了確定一個墓碑是否是烈士墓,閆永傑只能反覆考證,找村裡不同的年長者,如果收集來的線索重疊度高,那麼可信度就高。慶幸的是,小張家口村裡很多老人還能記得胡家坡上那幾個烈士的事跡:有的是遭到敵人圍困後被打死的,有的是在外地犧牲了被帶回來安葬的,他們犧牲的時間橫跨了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勝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光是閆永傑自己,就用了半個月跑了8個鄉鎮,調查了72座烈士墓。

在小張家口村村民們提供的7座烈士墓當中,只有一座有名有姓有墓碑,就是高自斌烈士墓,由他的家人維護。而對於其他的墓,有的能記住名字,有的只知道是王家的兒子,或者是孟家的兩兄弟。閆永傑仔細記錄下老人們的回憶,那段時間,他不是回單位查資料,就是往村子裡採訪老人、上山尋找墓地。經過調查和核對,閆永傑最終確認小張家口村共有6座烈士墓,就是現在胡家坡半山腰上的6座,「村民們口口相傳有7座,但我們只找到了6座,如果之後還有發現,我們還會繼續確認。」

在山上找到這6座烈士墓的時候,閆永傑有些感慨。「除了高自斌的有人維護,其他5個墳風化比較嚴重,最右邊的那個墳上的土已經不多了,再不搶救可能都看不出來了。」6座烈士墓被認定之後,按照程序,烈士墓是需要被遷至烈士陵園集中管理的,但是除了高自斌的墓由家人維護不打算遷移之外,剩下的5座無名烈士雖然知曉了兩個名字,但沒人能準確地指出哪個名字對應著哪個墳,為了尊重英烈,因此也和高自斌的墓一起就地維護。

為英烈 還會繼續找下去

通過這次確認,閆永傑為有姓名的烈士整理出了生平,雖然寥寥幾句,但永載史冊。「王茂祥烈士1923年出生,延慶縣小張家口村人,1941年4月參加革命,1944年3月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犧牲地點:延慶縣高廟屯村……」「王佔明烈士1923年出生,延慶縣小張家口村人,1944年參加革命,1947年2月犧牲,犧牲地點:延慶縣張五堡村……」「高自斌烈士1948年出生,延慶縣小張家口村人,1965年入團,1968年犧牲,犧牲地點:安徽省……」

每一個被確認的零散烈士墓,都是閆永傑和同事們不辭辛苦地跑下來的,「一個都不能少」是他們對這項工作的唯一信條。閆永傑經常早晨8點出門,下午5點還在山上轉悠。兩年多來,閆永傑共參與整理符合遷葬或就地維護條件的散葬烈士墓36座。這些零散烈士墓中,郝文亮等22座烈士墓遷葬至八達嶺烈士陵園,張楚飛等7座烈士墓遷入珍珠泉鄉烈士集中安葬墓區,高自斌等7座烈士墓就地立碑維護。

儘管已經幫助36位烈士更有尊嚴地被後人悼念和瞻仰,閆永傑說自己還會繼續找下去,作為黨員的他,覺得這就是他的使命。「因為每一位烈士,都不該被遺忘。」

北京現存部分烈士墓

順義區:現有有名烈士暮294座,無名烈士暮38座。

大興區:現有700多座烈士墓,其中無名烈士墓7座。

平谷區:現有有名烈士墓263座,無名烈士墓151座。

朝陽區:現有有名烈士墓5座,無名烈士紀念碑1座。

昌平區:現有有名烈士墓253座,無名烈士墓320座。

豐臺區:現有有名烈士墓5座。

石景山:現有無名烈士墓1座。

門頭溝:現有無名烈士墓2座。

密雲區:現有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1座,安葬烈士360人;由親屬管理的烈士墓18座;全區安葬在烈士陵園的無名烈士共610人。

懷柔區:現有有名烈士墓243座,無名烈士墓800餘座,無名烈士墓全部納入正規陵園管理。

延慶區:現有無名烈士530名,有名烈士2165個,絕大多數分散在全區22個革命烈士設施中,少數就地維護。

(原標題:172條線索找出36座英雄墓)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葉曉彥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回民區2020清明網上祭英烈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這緬懷先烈、祭奠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到來之際,回民區文明辦、回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出了文明祭奠的倡議,同時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活動,組織動員區各街道辦事處、各單位各部門、中小學生網上祭英烈,在中華英烈網、呼和浩特新聞網等進行獻花、留言寄語,同時利用網頁、學習強國APP、微信群、線上班團隊會等多樣的形式,組織大家收聽收看英雄故事
  • 清明季 英雄祭
    &nbsp&nbsp&nbsp&nbsp清明季,舉國同祭。&nbsp&nbsp&nbsp&nbsp曾經是軍人,由來已久的英雄情結讓我一次次想去講述英雄的故事,嘗試走進他們壯闊豐富的精神世界。清明季,我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 煙臺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組織開展「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
    原標題: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組織開展「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水母網04月2日訊 (通訊員 李懷娟)為弘揚中華民族英烈精神,緬懷革命英烈事跡,傳承紅色基因,引導青年學生尋根探源,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
  • 祭英烈感言寄語留言怎麼寫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
    祭英烈感言寄語留言怎麼寫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時間:2020-04-06 09: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祭英烈感言寄語留言怎麼寫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 又是一年青草綠,又到一年清明時,在這個緬懷先輩、祭祀逝者、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裡, 學校老師布置學生祭英烈做手抄報
  • 2020網上祭英烈活動入口官網地址 2020網上祭英烈留言怎麼寫寄語大全
    「中華英烈網」是首個關於烈士褒揚工作政府門戶網站,設有新聞動態、紀念設施、烈士英名錄、網上祭奠、網上尋親等8個欄目,載錄了186萬名烈士基本信息,展示了4151個烈士陵園的建設情況,收錄了3000多名中華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跡。
  • 2020清明祭英烈寄語簡短10字20字30字 網上祭英烈感想
    2020清明祭英烈寄語簡短10字20字30字 網上祭英烈感想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我們首先想到的總是這幅行人悲傷、春雨纏綿的場景。不過從我們傳統掃墓的習俗看清明無疑也是令人傷感的節日。雖然它在名義上只是一個祭奠逝者、表達哀傷的節日,但清明帶給我們國人的意義與價值遠不止於此。
  • 又是一年清明時,勿忘長眠英烈魂——紅旗實驗學校網上祭英烈
    又是一年清明時,勿忘長眠英烈魂。今年清明節,恰逢周末,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兒童積極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繼承革命英烈優秀品質,宜陽縣紅旗實驗學校專門組織學生居家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 紅旗實驗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家國情懷的培養,每年清明節都要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聆聽英烈模範人物的事跡介紹
  • 是什麼讓英雄視死如歸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英烈祭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英烈祭  據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清明,是一個滌蕩心靈的日子。  清明,是一個追思懷遠的日子。  清明,是一個歷史與未來對話的日子。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決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晚,全體代表來到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禮。毛澤東宣讀了他親自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 2020清明還能掃墓嗎?清明節網上祭英烈網址+步驟順序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逢清明祭掃時。今年清明時節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進一步築牢疫情防線,深化移風易俗,弘揚文明、節儉、綠色的祭掃新風,今年大家可以選擇文明祭掃、網上祭掃等方式2020清明還能掃墓嗎?  就目前來看國務院並未發布相關通知,但是很多地區已經發布通知是暫停掃墓的。
  • 容教育|清明,不忘卻過去,更希冀未來!襄陽市海容小學六(甲)班2020「清明網上祭英烈」主題班會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襄陽市海容小學六年級甲班,看看他們是如何開展2020「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的!清明共祭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海容小學六(甲)班將「清明祭英烈」主題教育班會由教室轉到網上直播室把直播室轉到了襄陽烈士紀念館學生說「這樣祭奠英烈很有意義」家長說「孩子成長在活動中」我們一起走進這節班會課
  • 2020網上祭英烈的心得體會感想大全 網上祭奠英烈官方地址入口
    網上祭掃步驟如下:(一)打開中華英烈網「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活動專欄連結。(三)在烈士個人英雄紀念館內點擊祭掃、獻花、留言等不同活動選項,完成祭掃;(四)也可選擇進入陵園祭掃專欄對指定陵園開展網上祭掃【蘇州祭英烈】蘇州烈士陵園清明節開放嗎?
  • 【網絡中國節】彰顯「情懷」才是清明祭的正確打開方式
    又是一年清明時,一個緬懷故人、慎終追遠的時節。清明祭掃,表達的是「思時之敬」,日益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成為我們重要的精神寄託。不論時代怎麼發展、技術如何先進,在清明祭掃中彰顯愛國、感恩、文明的「情懷」,越來越成為正確的打開方式。  祭先輩,彰顯感恩情懷。
  • 壯歌憶英烈 清明祭警魂
    用無畏和堅毅 鑄就了守護一方百姓的忠誠警魂 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 重慶交巡警激流勇進、流血犧牲 寫就了一曲曲悲壯的英雄讚歌
  • ...革命公墓舉行清明祭英烈儀式,市民可通過「雲祭掃」平臺緬懷英烈
    廣州市銀河革命公墓舉行清明祭英烈儀式,市民可通過「雲祭掃」平臺緬懷英烈金羊網  作者:符暢 梁栩豪  2020-04-04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梁栩豪
  •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推薦 清明節的來由英烈事跡介紹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推薦 清明節的來由英烈事跡介紹時間:2020-04-06 07: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推薦 清明節的來由英烈事跡介紹 又是一年青草綠,又到一年清明時,在這個緬懷先輩、祭祀逝者、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裡
  • 遼寧:代祭託哀思
    光明日報記者 劉 勇  「陳祭、參祖、降祖、三獻、慰祖、辭祖、撤祭……」4月1日上午9時,15分鐘的遼寧省大連市殯儀館第一場免費直播代祭服務在網際網路上開始,家屬可以在直播間表達思念、匯報近況、分享幸福、告慰先人。「整個儀式很隆重,能夠表達我們的哀思。」此次代祭家庭的鄒女士表示,「以後我們也計劃在家祭奠老人。」
  • 隆堯縣6萬餘名中小學生線上線下祭英烈
    活動中,學生們通過看一部紅色電影、唱一首紅色歌曲、寫一封致敬書信、頌一首革命詩詞、畫一幅英雄圖畫手抄報等活動,致敬英烈,銘記歷史。 潘志方 供圖 此外,全校師生通過上網瀏覽革命故事、革命英雄事跡緬懷革命先烈,深入學習革命歷史,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學生和老師還自發在網上獻花、留言,堅定向先輩學習的決心與信念。 「作為中國人,我們無比自豪;作為中華兒女,我們無上光榮!」這是千戶營中心小學廣大師生的共同心聲。
  • 清明「新祭祀」在防疫中守護人文關懷
    我來看你了,這次英語我考了93分……」清明時節,安徽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內滿目新綠,靜謐如常。一張張手寫卡片「以文為祭」,搭配著黃絲帶貼在祈福牆上,為不能前來集中祭掃的民眾表達著哀思。「這些溫暖的話語都是家屬們寫給逝去親人的留言,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上收集,謄寫製作成卡片,代為祭掃,表達人文關懷,守護清明的傳統意義。」
  • 仙風山墓園︱讓愛傳遞,清明將舉行統一共祭
    凝心聚力、共克時艱草長鶯飛的清明時節,恰逢舉國上下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全力助推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關鍵時期。為避免清明祭掃而引發的疫情風險,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梧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梧州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緊急部署了暫停墓園單位清明期間祭掃服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