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古時期,人們為了更好地從事農耕勞作,長期觀察太陽、氣候冷熱變化規律,發現春分時節陽氣生發,秋分時節陰氣滋生的規律。
伏羲氏學習梳理古人智慧之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人們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
河圖如何演變成八卦呢?
河圖由1----10排列而成,5和10構成中宮,奇數為陽,白色,代表天數(生數);偶數為陰,為黑,代表地數(成數)。
我們不看中宮,單看外圍陽數,一三七九逆時針旋轉逐漸增大,代表四季陽氣從冬到夏的陽氣變化,同理可以看到陰氣從夏到冬的變化規律。
伏羲氏在梳理總結前人認識世界知識基礎上抽象概括出了太極圖形,太極生陰陽兩極,兩極生四象(四季)。
後來,伏羲氏抽象發展了太極圖,使得太極圖包羅世界萬象,生成了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經過文王、周公、孔子的發展豐富,形成了《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