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豆沙綠的車廂、貫穿西安東西走向、連接多個高校及景點……這些關鍵詞,讓西安地鐵5號線備受關注。西安地鐵5號線年底前將開通運營,12月8日華商報記者實地採訪體驗。
記者試乘地鐵5號線
富含文化元素
馬騰空至創新港單程行車時間76分鐘
一期貫穿主城區並連接西鹹新區
二期工程橫貫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灃西新城
工作人員介紹說,西安地鐵5號線是西安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第二條東西走向的主骨架線路,該線路西起創新港,東至西安東站,全長45.26公裡,共計車站34座。
車輛採用B型車,6輛編組,最高運行速度80公裡/小時,全線計劃投入67列電客車。受國鐵西安東站建設整體方案影響,先期計劃開通馬騰空站至創新港站,含車站31座,共計41.6公裡。
地鐵5號線分兩期建設,一期貫穿主城區並連接西鹹新區,沿線分布著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同時分布有唐長安西市遺址、小雁塔、唐長安城遺址、青龍寺等,是一條既串聯了核心科教文化,又能反映大唐盛景的地鐵線路。
二期工程橫貫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灃西新城,線路以高架為主, 連接交大創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鎮、西鹹國際文化教育園、絲綢之路風情城、歡樂谷等一批重大項目,有力支撐了西鹹新區新興產業聚集,對推進新區高質量發展,加快西鹹一體化進程發揮積極作用。
亮點紛呈:全線實現手機二維碼過閘
青龍寺站、南稍門站出入口旁設置停車場
西安地鐵五號線全線實現手機二維碼過閘、人臉識別支付過閘,一鍵開關站等智能化聯動場景,設置便捷的智慧票亭,是軌道交通數位化轉型的具體體現。
在青龍寺站、南稍門站出入口旁設置停車場,解決出行最後一公裡,推進城市交通一體化。
在5號線二期西江渡停車場創新採用清潔供熱技術和生態排水設施,成為國內首個採用乾熱巖進行供熱的地鐵場段,也是西北地區首個將海綿城市技術應用到地鐵場段的工程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5號線一期以「傳承與交融」為設計主題,採用一線一式、一站一景的設計手法,秉承設計標準化、材料統一化、裝修現代化的設計思路;同時結合沿線城市特徵、地域風貌、區域規劃將全線分為傳統工業、科教文化、生態宜居三大板塊,將西北工業大學站、南稍門站以及雁翔路北口站作為重點車站,分別以《棋·星火》、《塔·千載》、《樹·書卷》一站一詩為場景進行打造,既體現了獨具特性的地鐵公共空間,又呈現了西安的悠久歷史文化。
二期車站採用「翼展宏圖」的設計理念,高架車站以「絲路紐帶」「點亮夢想」為主題,喻指西鹹新區文化、產業和自然三個紐帶,全線從地下站到高架站造型呈現翅膀由收起到展開的狀態,蘊含大西安新中心展翅高飛的美好寓意。
華商報記者 毛蜜娜 強軍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貫穿東西走向,西安地鐵5號線試乘體驗!連接多個高校及景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