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六月,腦海裡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高考。在這個特殊的月份裡,孩子們寒窗苦讀只為最後一搏,家長們十年守護,終於盼得鳥兒高飛,老師們嘔心瀝血,十幾年的接力培育,要在這一刻展示佳作。
課桌上放著的五三(五年高考三年模擬),老師反覆強調的心態,考場上唰唰的落筆聲,因為成績不理想而忍不住的嚶嚶哭泣……碎片化的情節有很多很多,人物也有很多很多,把它們串聯起來才發現,那是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
都說無高考,不青春,或許在很多人的記憶中,高考是青春的代名詞,而青春是高考的背景圖。儘管今年的高考推遲了整整一個月,而我也早已進入後青春時代,但每當六月來臨,我依然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高考的諸多往事。
自08年伊始,每年我都與高考有著莫名其妙的緣分,12年的歷程中,一路走下來,竟發現自己和高考相遇的時候,不斷以四種身份穿梭其中。
在08年以前,我並不知道高考於我而言,意味著什麼。在一個消息相對閉塞的小縣城裡,我的成績並不突出,也沒想過以後必須去哪個大學,家人也不覺得女孩子一定要很優秀,同學也都相安無事不急不躁地上課自習,那時候,高三好像只是一個普通的學段。
直到5月中旬,學校的走廊裡,教室裡乃至餐廳裡貼滿了各種各樣的祝福,我才意識到,在時間無聲無息溜走的瞬間,我竟然成為這一屆舞臺上的演員。
6月4號學校放假,給學生調整作息的時間。不巧的是,那天夜裡我居然突發高燒,焦慮的老媽趕緊帶我去診所看病,醫生耐心詢問我狀況,我剛答了兩句居然暈厥過去——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自然暈厥啊!好在我很快康復了。領準考證那天,我是最後一個,班主任說,我以為你不考了呢。那年高考人數也是近十幾年來最多的,題目也相當有難度,據說考完數學就有不少人棄考。
總之那一年,18歲的我過得稀裡糊塗。
2014年,因為一些機緣巧合,我陪老妹參加高考。跟我不同的是,她成績優異,人品甚佳,是老師眼裡一等一的好學生。那年高考,我在考場外等著,盼著,看著周遭的家長們急切地望著空蕩蕩的校園,瞬間就懂了為人父母的心情。6月8號早上,我和前一天一樣陪同老妹,她忽然說,姐,我的身份證咋找不到了?!
我頭上的神經瞬間聚攏,但嘴裡還是安慰她說,沒事,再找找,肯定不會丟。找了十幾分鐘,一無所獲,這時候別提複習了,她整個人都快哭出來了。
不能慌不能慌,我深呼吸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跟她說,給班主任打電話吧。她撥通了電話,把遺失身份證的事告訴了班主任。比較給力的是,她的班主任一邊安慰老妹,一邊給考場帶隊老師打了電話——確保老妹先進考場,由我去補辦臨時身份證。
十五分鐘後,考生開始入場,警車也隨之到達。我依依不捨地看著不安的老妹,努力擠出微笑說,沒事,先進去考試,別影響心情,忘掉早上的一切。說罷,我鑽進了警車,和警察一道趕往派出所。到地方後,剛準備補辦,那邊她班主任打來了電話:身份證在考場裡,昨晚她起身時可能甩掉了!!
上午考完文綜,我沒敢問她怎麼樣,生怕早上分鬧劇影響她發揮,即便成績不好,也沒人怪她,能看到她笑著從考場出來,我就心滿意足了。
誰知老妹主動提起了這場不平凡的考試,她說,姐你知道嗎,我做著題都想笑呢,一大群人都給我忙活著,大清早的折騰這麼多人,突然就覺得不緊張了!!我笑罵她粗心大意,後來證明在這場風波中她確實心態很好,文綜獲得全校第一。
2016年,我的孩子們要參加高考了,這是喲帶的第一屆高三學生。記得比較清楚的是二模以後,領導開會說,現在的高三孩子,不管他們成績好與不好,其實他們的內心都非常脆弱,非常迷茫,每天都有焦慮和擔心,所以,在座的各位老師,請你們一定要給孩子們多一些關愛,你們一句鼓勵的話,很可能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是他們的指路明燈,讓他們安心不少。所以,拜託了!聽完這段話我大為觸動,暗下決心一定要幫他們走好最後的這段路程。
那段路程或許很辛苦,但如今回憶起來,全都是快樂而難忘的片段。6月4號下午最後一節課,是一堂告別課。最後十分鐘,我拿起講桌的花名冊,有點動容地說,沒幾分鐘了,我想點一下全班同學的名字。
學生們一個一個地答「到」,最後我說,那好吧,我特別喜歡拜倫的一首小詩,我想把它送給你們,祝福大家前程似錦!
接著我拿出準備好的PPT,給他們放了那首詩:
假如經年相逢,我將何以賀你?
以眼淚,以沉默。
他們說,就這麼多嗎?
我說,就這麼多啊,不過拜倫怎麼懂21世紀的我們呢?我把這首詩改編了一下,請大家指正。
接著,我投出改編後的那首詩:
假如經年相逢,我將何以賀你?
以眼淚,以微笑,以一個久別重逢的擁抱。
那天的太陽很大,宣布離校後,我拿著書本準備離開,一個孩子說,老師我能和你擁抱一下嗎?我說,可以啊。於是那天,在那個長長的走廊上,我擁抱了好多學生,沒有掉淚,無需言語,一切都是那麼地順其自然。
後來……那果然是我最後一次喊很多學生的名字了。
自12年畢業入職做老師的第一年,我就參加了高考監考工作。第一次接到這任務時,一種為國家效命的榮譽感油然而生,老教師笑我太幼稚,大概他們早已習以為常了,唯獨我初入社會,對這事感覺還挺新鮮。
再後來,我監考的次數越來越多,慢慢也沒有了最初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但是每當拿起屏蔽儀,我都會聯想到地鐵站安檢的小姐姐——對幕前服務者來說,盡職盡責不出差錯是最基本的吧。只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場高標準嚴要求的國家盛事,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分心與失誤。某年高考監考,我和另外兩個老師剛帶著工具包到達考場,只聽「呲溜」一聲,一個碩大的老鼠從眼前飛過。我和女老師嚇傻了,尖叫著要跑。男老師很淡定地看著我倆,說,等著,我去找主考。後來經過一番折騰,工作人員在掀起來的破舊講臺下,又發現了那隻老鼠,幾個人很快清理掉了。主考反覆交代我和搭檔女老師,考場上如果還有老鼠,記得不要尖叫,不要恐慌,不要影響學生的一絲情緒——這很重要!!我倆連連點頭。
索性後來一直相安無事。那時候真正明白了,當你踏上講臺的那一刻,不管你多麼年輕多麼脆弱,不管你面對的是多麼陌生的孩子,你都必須像個成熟的大人,因為你是他們的守護者,是他們可以依賴可以相信的服務者。
第一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階段: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回顧畢業的這八年來,每年六月,關於高考的感悟和觸動都在不經意間悄悄襲來,它讓我成長了太多太多。雖然於燈火闌珊處,高考的背影模糊了我的青春,但是那些時光的沉澱,那些歲月的印記,卻在回憶裡越來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