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孩子的自信,只需一句簡單的「錯了」,這樣說孩子自信更聰明

2020-09-20 CiCi媽媽說育兒

心理學有個「標籤效應」,是指一個個體或是他人,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無形的牢籠,孩子也會慢慢變成這個牢籠裡的人。比如,家長在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多次指責孩子這樣學是錯的,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慢慢地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學不了,討厭學習,甚至拒絕學習。

孩子的自信受影響的因素很多,在未步入社會之前孩子的自信主要受家庭因素影響;在步入社會之後孩子的自信受個人的成就和環境中各種綜合因素影響。本文將來談談0~6歲的孩子他們的自信是如何被家庭一句簡單的話所影響的。

一則真實案例分析:孩子不自信,可能家長常對孩子說這句話「錯了」

沒有天生不自信的孩子,同樣也沒有天生自信的孩子。孩子自信與否與家長平時的教育引導方式有關,如果你的孩子不自信,家長需反思是不是平時常對著孩子說這樣的話:「你這樣錯了」、「你這樣是錯的」等。

先來看一則案例:

萍萍(化名)的兒子剛剛兩歲,萍萍給兒子買了各種拼圖小玩具給孩子玩,以此達到開發大腦的目的。每次萍萍帶著兒子玩玩具時,都是在一旁看著孩子玩,不打擾。可最近婆婆來後,每次看到孩子拼圖拼錯了,就會在孫子耳邊說「拼錯了、拼錯了」。

這則案例的結果:

結果就是孩子開始了「自我否定」,具體表現為每次拼圖時總會喃喃自語「錯了」、「我不會拼了」。孩子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以及畏首畏尾不知道自己該怎麼玩了

甚至有時候還會對自己發脾氣,萍萍看著孩子的改變,內心焦慮感叢生,只能在一旁不停地鼓勵兒子「是對的」、「拼得很好」以此來改變現狀。

案例分析

案例中孩子自己在玩玩具,家長去打擾孩子,這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表現;在孩子玩玩具自己摸索的過程中,家長不但打擾了孩子,還去否定了孩子,這是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表現

家長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信仰」,這個信仰在孩子的認知裡「是正確的,是值得被信賴的」。所以家長的否定對於孩子來說更具備殺傷力,「錯了」雖然只是一個小錯誤的糾正語句,卻讓孩子陷入了自我懷疑中,很容易導致孩子不敢再去探索,沒有信心再去探索。

網友多則實例論證:家長一句否定的話,會成為孩子不自信的重要原因

與上述案例如出一轍,很多細心網友也分享了他們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均是因為家長無意間的一句話,導致孩子陷入了自我否定中,以下列出了幾個網友的實例分享。

網友A

@噔噔噔:無意間一句否定的話,會讓寶寶不自信,孩子奶奶說孩子不會畫圓,孩子好幾天畫圓的時候都會說我畫不好,我不會畫圓。

網友B

@黎落。:我深有感觸,前幾天輔導一年級侄女寫作業,讀拼音,前幾個都讀對了,後來有一個錯了,我說不對,應該是什麼什麼。從那個以後的拼音,她就一直沒敢讀,一直猶猶豫豫不出聲。我就意識到,我應該委婉一點糾正錯誤的

網友C

@桑延:我小的時候我爸讓我找東西, 我找不到, 然後被說了一頓, 直到現在26了, 還是一讓我找東西就緊張就怕找不到,有陰影了。

培養孩子自信很重要,在孩子「錯了」的時候,家長如何做更好?

孩子在獨立玩耍的時候,孩子犯了小錯誤,家長是看著任孩子錯,還是幫孩子糾正呢?第一,家長做好「非請勿入」很關鍵;第二,用「再試試」代替「錯了」,效果可能更好哦。

第一:孩子玩的時候,家長需做好「非請勿入」

孩子在玩的時候,如果孩子沒有發出主動的詢問,家長不要著急地去指出孩子過程中的問題錯誤。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去摸索鑽研,自己發現錯誤解決,他實在解決不了了求助你,你再去幫忙。

第二:孩子做錯了,比起一句「你這裡錯了、你那裡錯了」,「再試試」這句話更有效

孩子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因為一個小問題一路錯到底,最後想不到解決辦法求助家長時。家長不要用硬生生地語氣告訴孩子「你這裡不對」、「你那裡錯了」等之類的話。

可以選擇用「你這裡是不是有點問題,你想想別的辦法再試試」。雖然都是糾正錯誤,第二者不會傷害孩子自信心,還會引發孩子再次努力思考能力,一舉兩得。

CiCi媽寄語:

無論是孩子的專注力、學習能力或是自信心、勇敢等這些優秀的特質都是需要家長的教育引導慢慢建立起來的。孩子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家長不要著急地去指正孩子過程中的問題錯誤,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思考,運用恰當的語言幫助孩子,才能達到教育的最佳目的。

相關焦點

  • 孩子的自信是如何被摧毀的
    到底什麼是自信?就是你認同你自己,你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之後仍然想成為你自己,而沒有想成為別人。而有「我要是誰誰誰」就好了的這種想法就是不自信,每個家長應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做自己的快樂,那就要建立孩子的自信。經過多年的研究,有12個要點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 摧毀孩子自信的,可能正是我們的態度
    這下孩子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原來自己是可以的。 帶著這種不自信,孩子做事時自然也會被束住了手腳。 其實這會在不經意間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 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會變得不自信,不敢自己去嘗試做事了。 正如一句話所說:「作為父母,只需做好榜樣,當一面無比光亮美好的鏡子,孩子自然能從中找到自己該有的樣子。」
  • 你的催促正在摧毀孩子的自信
    Alan是個可愛的小男孩,Alan這個名字是專門為上英語課取的英文名,寓意「自信;英俊瀟灑」。疫情來了之後,一直沒有去幼兒園上課,媽媽便在家幫他報名了網絡英語線上課,一對一的外教授課,口碑十分好,課時費也不便宜。可是媽媽陪著上了幾節課後,Alan就再也不願意上課了。一到了上課時間,Alan就低著頭,耷拉著眼皮不說話。
  • 你的精心照料,正是摧毀孩子自信的罪魁禍首
    你之前是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信的?今天在商場看到這樣一幕,值得拿出來好好說一說:一個5歲左右的小女孩,在模仿一個10歲左右的大女孩搭積木。大姐姐怎麼做,小女孩她就怎麼做,但小女孩始終跟不上,不僅跟不上,前面搭好的還垮了。小女孩越來越焦躁不安,每一次積木倒掉重新開始遊戲時,她就會更生氣,最後哭了。
  • 這樣做能讓你的孩子更自信
    不要批評、嘲笑孩子「你怎麼連這點事都幹不好?」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會傷及孩子自尊,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漸漸的就失去了主動性。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失敗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再犯。不要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活在他人的陰影下。
  • 培養孩子自信 要給足孩子「面子」
    不少家長都羨慕那些自信的孩子。自信的孩子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陽光,落落大方,其實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想要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父母們一定要給孩子留面子,尊重和信任孩子,表揚孩子點滴進步。
  • 這樣做能讓你的孩子更自信!
    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會傷及孩子自尊,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漸漸的就失去了主動性。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失敗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再犯。不要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活在他人的陰影下。
  • 想要徹底摧毀一個孩子的自信,家長常用的是這三種,你中招了麼?
    對於自信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說成功需要你有好的演講能力,會識人,要有好的口才,但小編想說,一個成功的人,他的前提一定是一個自信的人,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但我們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父母只會採用補課的方式,孩子不敢去挑戰的時候,他們只會罵孩子不行,卻從不知道,根本問題卻出現在他的自信上。
  • 打壓式教育:摧毀的不是孩子的自信,而是和世界對抗的勇氣
    經常打壓孩子的自信心,總讓他們學習別人家的孩子,也許你摧毀的不是孩子的自信,而是他和這個世界對抗的勇氣。他有這樣的表現都要歸功於他苛求完美的媽媽。他因為成績不好,總被媽媽訓斥「如果你多像xxx學習就不會考不考了!」當他終於在考試中,靠自己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換來的是他媽媽的一句「xxx考的更好」。這導致A始終處在一個無助和負面的環境中,久而久之,失去了正確的自我認知。
  • 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自信,家長還這樣做嗎?
    導讀: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自信,家長還這樣做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自信,家長還這樣做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位母親自述:一味地鼓勵孩子的父母,反而是摧毀孩子自信的根源
    雖然孩子長大後,依然可以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但是很明顯,孩子總是什麼都比別人慢很多,其他孩子簡單就可以完成的問題,但是他卻需要花幾倍的時間去完成。為什麼鄰居會這樣說呢,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而且過猶不及,一味地鼓勵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最終還可能會害了孩子。 01為什麼會出現家長「亂鼓勵」孩子的現象?
  • 孩子不自信多半是家長的問題,孩子自信還是自卑,在你的一念之間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自信的人,因為自信的孩子願意學習新的技能,面對新的挑戰。現實情況是,有相當多的孩子缺乏自信。童年對於孩子的整個人生,對於他的心理發展,是無比重要的。於是,一些父母會在孩子的錯誤和問題面前,用非常激烈的言行指責、羞辱孩子,試圖通過「打擊式教育」的方式激發孩子做的更好。摧毀一個孩子的方式就是貼負向標籤,讓孩子成為一個以他人評價為主的人。
  • 鄰居炫耀她的孩子比你孩子成績好?為了孩子的自信,請這樣懟回去
    導讀:鄰居炫耀她的孩子比你孩子成績好?為了孩子的自信,請這樣懟回去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鄰居炫耀她的孩子比你孩子成績好?為了孩子的自信,請這樣懟回去!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自信的孩子有多幸福,父母這樣做,孩子越來越自信
    自信的孩子有多幸福,父母這樣做,孩子越來越自信一位哲人說的好:&34;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是促使孩子充滿去面對困難,努力完成自己的。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呢?尊重和信任孩子。尊重孩子,使他切實地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的人。信任孩子,調動孩子做事的,並給予積極關注和表揚、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這樣既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的品質,又培養了。
  • 從小缺乏自信的孩子是怎樣的?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自信的人, 自信的孩子願意學習新的技能,面對新的挑戰。 但現實是,有相當多孩子缺乏自信。 網絡上曾經有個熱帖, 叫做:「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
  • 誇獎孩子,誇出孩子的自信
    堂姐笑著說,「看你誇他幾句,他高興的連電視也不要看了。」「小孩子嘛!要適當地誇誇他,讓他感到被大人們肯定了,就會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做好了。這樣,他對待學習的態度就不一樣了。」我說道。「我媽剛才還說我笨呢!」可可不服氣地說。 「呵呵……」我和堂姐都笑了。 「不笨,不笨,你很聰明啊!」
  • 【虹孩兒分享】 父母摧毀孩子的自信有多簡單?
    一個母親說著孩子還順手推了一下孩子,讓原本走在她身邊的孩子向前一個踉蹌,差點沒站穩。說你天天作業晚交,做的最差,還和身邊的其他同學不能團隊合作。你說說你怎麼樣樣都不行,真不知道讓你上學是幹什麼的,你要是不願意,明天就別去了。」
  • 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自信,是一個孩子朝著未來前進的資本。而自信的孩子背後也一定是站著懂得欣賞孩子,懂得付出愛的父母。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問題:「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他還自信地表示「主持界少了我,就會失掉一些快樂」。 其實,楊迪的這份自信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他經常受打擊,自己上電視的時候老被人說不好看。
  • 培養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
    朋友是小學老師,前幾天她在微信裡和我說:「帶的學生怎麼一屆不如一屆?!」 「此話怎講?」 她說:「比如,上課回答個問題,嘴巴囁嚅著,聲音像蚊子;眼睛不知往哪看;雙手摩挲衣角;答案明明是正確的,他卻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不知所措。」 朋友的話讓我陷入深思......
  • 這樣誇孩子,讓孩子自信又上進
    大師們都喜歡說一些讓人費腦子的話,其實,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為你是誰。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發展有這樣三個階段:· 生理自我:出生八個月-3歲左右· 社會自我:3歲-13、14歲左右· 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大約10年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自我意識的,有的孩子喜歡啃自己的手或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