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自信?就是你認同你自己,你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之後仍然想成為你自己,而沒有想成為別人。而有「我要是誰誰誰」就好了的這種想法就是不自信,每個家長應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做自己的快樂,那就要建立孩子的自信。經過多年的研究,有12個要點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1、安全感:可以期盼未來的那種安全感。如果一個孩子過著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生活,那他的自信很難形成。
2、歸屬感:在家是一個成員,在學校是一個成員,我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班級」,這種被需要就是一個孩子的歸屬感。
3、目標感:這個目標不是:等你長大了……而是具象到可以自己穿鞋了,可以繫鞋帶了,我想再學習自己穿衣服。
4、對自己能力的自豪感:有了目標是自己穿鞋,當自己完成後就會生出自豪感。所以家長們不要代辦一些孩子這個年齡應該自己做的事,會減少孩子的自豪感。
5、信任感: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可以完成這件事,相信孩子說的是真的,如果世界上最親近的人都不相信你,孩子也沒法相信自己。
6、責任感: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決定和做出安排,他的玩具,他的地盤,可以讓他做主的事情都儘量讓他去做吧。
7、奉獻活動: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常說的「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當孩子覺得自己被需要,自己可以讓別人快樂,自我認同感會油然而生。
8、尊重孩子的選擇:在孩子可以決定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決定,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決定權,更接近一個獨立個體,不再是爸爸媽媽的附屬品。
9、自律:成年人是不是也在放縱之後討厭自己,懷疑自己。當一個人不自律又對美好有所追求的時候將會變得焦慮。所以從小就要幫孩子培養自律的性格。
10、被鼓勵和支持: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及時的鼓勵和讚揚,不要吝惜誇獎的話,它會像一束光,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11、接受失敗的意識:人生中並不是努力了就會勝利,很多事情可能是我們再努力也比不過別人,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當孩子失敗後,迎接他的不應該是指責,告訴他們失敗後不需要「愧疚」,這是和成功一樣的另一種結果。
12、和諧的家庭:整個家庭成員之間都相互鼓勵,相互包容,在孩子面對事情的時候會有十足的底氣。因為他知道他身後還有自己的家庭作為支持。
很多我們在童年受過的傷,即使現在想來算不得抱怨,但卻實實在在讓我們難受過。希望這樣因為不懂教育而造成的傷害,不要出現在我們下一代的身上。每個孩子都值得有更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