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家談 |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國內市場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作者: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黃恆學

  近年來國際市場持續動蕩,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為了適應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大變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再一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妥善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發展應注重培育國內資本和國內市場,並通過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手段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良性互動。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轉型方向

  隨著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必須奮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調整和實施新的發展戰略。新的發展戰略,就是基於世情和國情,根據中國未來中長期發展目標,制定並實施的關乎國家生存和發展的超前性、長遠性、綱領性、整體性、競爭性和創新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中國連續多年的中高速發展,不僅大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擴張了社會消費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預計二〇二〇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方面,當前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遇到了強大的外部阻力;另一方面,國內生產力與消費力之間存在著不均衡和不對稱的情況,高速發展的供給側並不能有效地滿足高質量的需求側。換句話說,高速度的經濟增長,尚無法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嚮往。因此,必須進行重大的發展戰略調整。

  具體來說,就是要從改革開放初期實行的外向主導型、追趕型發展戰略,轉變為新時代內向主導型的「雙循環互動」發展戰略。從國內市場到國外市場,從國內資本到外國資本,從市場一體化和全球化到生產一體化和全球化,是一個不斷演變和互動的發展進程。從長遠來看,全球化是大勢所趨,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只是全球化發展浪潮中的一股暗流和回流。因此,一方面,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市場一體化和全球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要將經濟發展重心轉向國內,全面培育和發展國內資本,全力推進自主創新,全面培育和發展國內市場,更好地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各種高層次、高水平和高質量的市場需求。

  充分培育、發展和保護國內資本和市場主體

  面對日趨複雜的外部環境,必須從原來依賴外國資本和外國市場的外向主導型發展模式,轉變為主要依靠國內資本和國內市場的內向主導型新發展格局,充分培育、發展和保護國內資本,進一步引導和促進國內民間投資,調動和激發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為了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必須大力發展和保護國內資本,培育和保護國內市場主體,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要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清除阻礙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化流動的一切障礙,從而進一步優化國內土地資源、金融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管理資源及其他各種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對此,可以開展全民投資教育,提高全民投資覺悟和市場覺悟,大力提倡、鼓勵、引導、促進和保護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國內資本,為實現新經濟發展戰略提供強大的國內資本實力和市場基礎,在更高層面和更大規模上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進一步發展國內市場,激發消費活力

  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就必須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國內市場。而要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新經濟發展戰略的基點,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強化國內市場需求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國內市場新需求。

  事實上,中國國內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市場。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中國城鄉居民購買力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消費模式不斷優化,消費方式、消費觀念不斷升級換代。當前,中國人民對於高質量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迫切。

  因此,為了大力培育和發展國內市場,必須進一步激發並擴大中國市場消費活力和消費潛力,提升中國人民的消費水平,大力開展國民消費教育,倡導形成科學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適度消費和文明消費的現代消費理念。換句話說,就是既要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消費政策,又要創造良好的現代消費文化;既要引導、刺激和擴大市場消費,又要避免和減少過度消費和浪費。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育、建立起強大的、健康的國內市場,構建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國內大循環新格局,同時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在更高起點和更高水平上實現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一體化。

相關焦點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到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成為世界超大規模經濟體。在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旨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經濟大家談|如何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這是適應我國比較優勢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適應國際環境複雜深刻變化的迫切要求,是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
  • 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思考
    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國內國際形勢發展變化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的戰略決策。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內涵的認識「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涵十分豐富,需準確把握其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這是新格局背景下探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知新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將有力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在科學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基礎上,遵循大國經濟發展規律作出的戰略選擇。改革開放伊始,我們根據國民收入水平低和國內需求規模不足的實際,選擇發展外向型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
  • 李鴻忠: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搶抓機遇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
    9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決心,全面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 劉鶴:構建新發展格局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文中指出,從深化改革和推動發展的關係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原標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國家發改委趙辰昕:企業要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活動現場,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表示,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健康持久的內生動能。趙辰昕認為,構建這種新發展格局,最關鍵的是把握好供給和需求的關係,把握好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係,以及把握好深化改革與推動發展的關係。
  • 構建新發展格局 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_學習時間_民主與法制網 國家...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立足我國當前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是應對外在衝擊的「權宜之計」,而是變革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我國經濟長效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之計。   構建新發展格局,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意義。
  • 有的放矢: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強調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 劉家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於實踐積極作為
    原標題: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於實踐積極作為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髮展規律、敏銳洞察歷史大勢、主動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新發展格局如何構建?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陳煒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其中,「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如何理解新發展格局?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統籌發展和安全
    來源:人民日報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需要認識到的是,「暢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著力點,同時要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新矛盾新挑戰。近幾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不僅明顯弱化了傳統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循環,而且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威脅。
  • 專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訪新加坡...
    新華社新加坡9月8日電專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訪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顧清揚新華社記者蔡蜀亞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楊姝琴: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楊姝琴-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意義 有效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戰略選擇。通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釋放內需潛能,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動能、注入確定性,引領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合作共贏作出重要貢獻。是主動塑造和延長戰略機遇期的必然選擇。
  • 何立峰在《黨建》雜誌刊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領會《建議》核心要義,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
  • ...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點題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看十大要點
    為什麼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權威解釋來了......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綱舉目張 權威縱論構建新發展格局
    劉鶴在致辭中指出,解讀和落實《建議》,要把握好邏輯主線,就是要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思想,在《建議》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要深刻領會,把握好科學內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好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 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建議》指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為首都新發展提供了最可靠的依託。構建新發展格局事關全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而作出的戰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