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魚眼觀察01
12月4日晚,上市公司沃森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淄博韻澤、永修觀由轉讓所持有的子公司上海澤潤32.60%的股權,股權轉讓價款合計為人民幣11.41億元。交易完成後,上海澤潤將不再是沃森生物控股子公司。
沃森生物此舉,被許多投資者打上「賤賣資產」的標籤,引發市場強烈反應。12月6日,沃森生物收到深交所問詢函。輿情發酵之後,沃森生物於12月7日早間再發公告,宣布轉讓上海澤潤股權議案暫不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沃森生物同時表示,公司仍將一如既往地推進上海澤潤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進程,在取得更加廣泛認同的基礎上,制定並推出契合公司戰略及上海澤潤長期發展的規劃方案。
一次股權轉讓交易,鬧出一場沸沸揚揚的風波,是各方始料未及的。應當說,這場風波並非偶然,在A股市場,管理層掏空上市公司的個案層出不窮,投資者中普遍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恐懼心理。
這樣的擔憂當然值得正視和理解。那麼,此次沃森生物的個案是否如一些投資者所指責的「賤賣資產」?這一交易的是否符合投資者利益,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呢?
要弄清其中的真相,需要拉直的問號顯然有兩個:其一,轉讓上海澤潤的股權,是否真的有必要;其二,這筆交易的價格,是否公允。
先說第一個問題。按照沃森公司的解釋,轉讓上海澤潤部分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是為了集中精力和資源,快速推進mRNA新冠疫苗和腺病毒新冠疫苗,所以,要對有限資源做出合理配置。
這一解釋,在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疫苗是一個快速變化,同時競爭激烈的行業。此次新冠疫情,mRNA技術脫穎而出,使得輝瑞和moderna的新冠疫苗以令人難以想像的速度推進。mRNA代表著一種低成本,快速、高效的技術路線,是整個疫苗產業未來演進的方向。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12月7日表示,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公司重新調整戰略,將對已布局的mRNA新冠疫苗等產品發力。
這種戰略方向的調整,必然使得企業沃森公司手中的資源捉襟見肘。沃森公司是一個成長中的疫苗企業,家底並不雄厚。疫苗的研發又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產業,從研發、臨床到推廣,都要耗費大量資金。上海澤潤HPV等疫苗產品,雖然前景看好,其中2價hpv已經報產,9價hpv已進入臨床,但是,後期資金投入的壓力極其巨大,回報周期也較長。
在此背景下,沃森生物出讓控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把精力和資源聚焦到戰略重點上,其實是可以理解的。這其實不僅是沃森生物一家的問題,許多成長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往往面臨這樣的兩難。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必須找準方向,做出取捨。
再說第二個問題。沃森轉讓上海澤潤32.60%的股權,11.41億元的估值是否公允,這也是爭議的最大焦點。對於這個問題,許多投資者選擇將上海澤潤與萬泰生物對標,認為同樣做hpv的萬泰生物,市值700多億,因此他們斷定,上海澤潤屬於」賤賣「。
對於這樣的觀點,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解釋說:「因為我們看到萬泰生物它的市值有700億,然後你即使去了去掉他其他的業務的話,估值應該也是在三四百個億。」「投資者用二級市場的故事來要求公司來完成一級項目,這個顯然是不太合理的。」李雲春還舉出另外兩個對標同行,北京的康樂衛和江蘇瑞克,兩家也未上市,估值都在30億左右。
不少投資者也公開也表達類似二級市場的估值不能和一級市場對標的觀點,對」賤賣「的論斷進行商榷。
此次上海澤潤引入戰略投資者是泰格醫藥,也尤引人注意。公開資料顯示,泰格醫藥是中國最大的臨床外包公司CRO,對於澤潤HPV等項目產品臨床試驗的加速推動,以及未來的專業化建設,顯然有一定的加分。
根據沃森官方回應透露的信息,在轉讓上海澤潤部分股權的同時,沃森也通過鎖定澤潤HPV產品上市後五年內的銷售權等方式,一定程度保障了上市公司的部分核心利益。通過本次交易,沃森能回收近12億元的現金,這進一步夯實了企業的家底。沃森轉讓澤潤部分股權後,依然是並列大股東,未來澤潤若能成功上市,沃森依然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顯而易見,沃森生物此次的股權轉讓,洶洶輿情之下,許多關鍵細節或許被忽視了。之所以此事會掀起那麼大的風波,暴露出公司與投資者溝通的不到位,但歸根到底,還是利益分歧。對此,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也表示,導致沃森生物與股東發生摩擦的根源在於,公司中長期的利益與投資者短期利益發生分歧與衝突。
企業長遠利益固然重要,當投資者短期利益同樣不能忽視,二者如何平衡才是問題關鍵所在。沃森生物宣布暫停交易,同時尋求兼顧公司利益與投資者利益的最佳解決方案。這樣的決定無疑是明智的。接下來,沃森生物對於深交所問詢函將如何回應,人們拭目以待。
上市公司應當對投資者負責,接受投資者監督,這是企業的義務。但在此過程中,作為投資者也需要有一種客觀冷靜的心態。沃森生物在全球第二個推出13價肺炎疫苗,打破輝瑞近20年壟斷的企業,其戰略眼光和研發實力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期待風波之後,上市公司和投資者能夠良性溝通和互動。無論如何,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和投資者之間不該是零和遊戲,而應當努力實現共贏。
作者: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