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金波:網絡文學免費閱讀潮流不可阻擋,新的商業模式已經形成

2020-12-11 36kr

文/劉逆,資深媒體人,原《21世紀環球報導明星周刊》、《1626》記者編輯。

路金波,文學行業著名出版人第一代網絡作家,圖書出版人,原榕樹下文學網站總經理,現任果麥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是易中天、韓寒、安妮寶貝、王朔多部圖書的創辦人,也是韓寒系列電影的投資人。

1997、1998年的時候,路金波以「李尋歡」這個網名開始文學創作,曾寫作《迷失在網絡中的愛情》、《邊緣遊戲》,活躍在網際網路各個文學論壇上。2000年前後,網絡文學的概念正式推出,「李尋歡」與安妮寶貝、寧財神等人成為第一代網絡文學寫手的代表人物。

2000年9月,路金波加入知名的網絡文學網站「榕樹下」,擔任內容總監,2002年,貝塔斯曼接手「榕樹下」,創始人朱威廉離開,而「李尋歡」擔任總經理,開始轉向文化產業運營,向文化經理人轉型。

2012年,路金波宣布成立果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投資電影與圖書出版,並擔任董事長。

路金波

不要「斷更」,協商、談判解決合同問題

作為曾經的網絡作家,原榕樹下的總經理,如今的電影和出版人,你怎麼看待閱文這次的作者新合同的風波?

路金波:閱文集團的已經聲明了,那是一個去年的作者合同,而且是原閱文管理層工作期間推出的,和現在的新管理層無關。

我直觀的感受,它就是一個自由市場環境中,甲方、乙方在合同談判過程中的一個事件。作為旁觀者,我情緒是穩定的。中國網絡文學20多年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產業,這個文化現象完全是通過市場經濟走出來的。所以面對合同溝通的問題,讓甲方、乙方自己去協商就好了。

怎麼看待作者們威脅「斷更」的舉措?

路金波:本質上來講,我特別強調它是一個市場經濟現象,甲方和乙方他們在那裡談合同,跟我沒啥關係,所以我對這個現象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因為它就是一個商業合同,然後甲方是一個大公司,出了一個格式合同,然後乙方作者有一些人不滿意,不滿意的就是以「斷更」這種方式去對抗。同時我們要注意到,因為騰訊、閱文有這麼多年的服務中國市場、在這個行業的經驗,我覺得他們的經驗是足夠豐富的,不存在欺負作者的利益,否則它也做不到盡頭這麼大的規模。

以我看到的合同條款來講,個別的字詞不是很準確,但我覺得它的邏輯我是認同的,所以我覺得通過市場經濟,大家能夠通過對抗,對抗本身也是一種交流,很快就能達成一個新合同。

有一些網絡文學作者的具體訴求,比如在著作權、收入上要求,你覺得他們的要求合理嗎?

路金波:我看到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智慧財產權法教研室主任杜穎的說法,《著作權法》自然涉及到市場利益分配,但更多只是規定了著作權人有什麼權利,在權利授權或者轉讓時採取什麼樣的條款處分著作權人的權利,沒有那麼多強行性規定。這個決定權交給了市場,通過市場博弈形成雙贏或者多贏的效果。

如果一定當一個群眾「法官」,我覺得閱文的新合同沒有什麼問題。第一,這是一個宏觀的判斷,判斷在今天的環境下,免費是大勢所趨;

第二,一個著作權最終獲得收益的過程中,流量、平臺給予的支持、權重越來越大。因此在最終利益分配上,參與利益分配的籌碼,就是跟雙方在利益創造過程中的貢獻應該成正比。

文學平臺在推廣小說當中,也涉及到編輯的人力和辦公成本,還有發布系統龐大技術團隊的投入,後臺伺服器和網絡帶寬等硬體投入。它在扣掉這些綜合運營成本後,獲得淨利潤和作者按照比例分,這是合理的。

閱文集團現在給作者提供的是一個全方位的服務體系,不像以前只是一個發表作品的內容平臺。從原創小說,到版權經濟代理銷售,從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的IP版權開放銷售,它提供的是全方位服務體系。

平臺方付出那麼多的服務,人力物力,其中的成本,作者是不知道的。平臺如此多的服務,參與了價值創造,要獲取更大的利益分配比例,邏輯上是通順的,這是我基本的看法。

但不管如何,雙方的合同與合作,是通過市場化的談判,雙方協商達成的結果。

有些作者覺得分配比例,自己拿少了。

路金波:就今天的網絡文學行業來說,我覺得在整個產業裡頭,整個價值創造的過程裡面,平臺方的貢獻要更大一些,它提供了那麼多服務,多拿一些,很正常。

我做過文學網站,也做過圖書,電影生產,坦率的說,我覺得,作者、演員對平臺、製片方的付出低估了,不知道它們的成本付出和勞動量。比方說,一本書定價20元,作者的版稅通常是10%,出版社的人力成本,編輯、印刷、紙張、發行的成本佔了30%,最後賣給電商和批發商,才50%,另外50%讓發行渠道和零售渠道拿走了。

電影也差不多,從製片公司的人力、辦公成本,從小說版權、劇本、音樂,包含了演員、導演等人的成本到拍攝環節和後期製作的費用,不過也就45%,另外55%被院線發行方和電影院拿走了。

在今天的網際網路市場環境裡面,我們不再稀缺石油,也不再稀缺電,最最稀缺的資源是流量,所以平臺投入資源給作者推薦作品,然後導入的用戶流量,被作者忽略了。平臺給予的根本,這個貢獻就是流量,我覺得大部分作者,低估了流量的價值。

作者作為一個自然人,寫作的成本是最低的,作為一個大平臺,提供一個服務系統,成本是很高的。作者的著作權是寫出來的,要平臺推出去,才構成了最終的商業結果。平臺裡面的流量參與了價值創造,甚至是平臺的服務系統,參與到價值創造,比如它去找影視公司、遊戲公司合作,拍成動漫、影視劇和遊戲,最後由它來獲得著作權收益權的大部分,比如說享有脫離原著的改編權,我認為是一個邏輯上通順的安排。

你也曾經是一個網絡作者,怎麼看待合同雙方權益的爭議?

路金波:這次爭議的核心問題,就是閱文有沒有權利去嘗試進行免費的試驗。我認為它是有這個權利的。只要它獲得了作者的授權和同意。有作者願意願意免費,拿廣告流量分成,讀者打賞的模式,有人願意收費閱讀,每個字賣20元,這都是作者和平臺的權利和服務模式。

我建議平臺與作者,雙方不要搞打仗搞「運動」,而是按商業規律進行博弈,第一是溝通,第二是談判。所有的合同都是談出來的。

雙方根本的分歧,其實爭論的原因就是渠道為王還是內容為王。作者的作用更大,還是渠道的作用大。其實要分析很簡單,現在寫作者那麼多,質量都差不多,而平臺渠道那麼少,作品的傳播是靠渠道和流量一起推出來的。

我的觀點是:誰離用戶近誰就是王者。如果你是一個最最頂尖的網絡作家,然後每天都有50萬人等著讀你的作品,等著你更新,那你就離用戶更近。所以那些頭部的寫作者,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因為他們離用戶更近,他們不會被平臺侵害。

現在的爭議是,底層的網絡作者,從我觀察的現象來講,如果你無法在內容上面徵服讀者和用戶,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平臺的流量投放的話,他的著作的收益權,應該是和平臺共享。

至於共享到什麼程度,要看內容和渠道起點作用大小,雙方在其中扮演的實際作用比。假設有10個內容,質量都差不多,本身沒有足夠強的競爭力,都是相同的題材,都是這個長度,它的藝術水準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平臺方要選中一個人,選出一個作品,然後要給他導入1000萬的用戶。

在最終的商業結果裡,平臺導入的千萬用戶是決定性的,署名權應該永遠屬於寫作的網絡作者,但是著作權的收益權,我認為平臺應該享有著作的絕大部分收益權的。所以,具體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還是要平臺和寫作者進行博弈,取得一個動態的平衡。

小說免費閱讀模式是大趨勢

一些網絡作家擔心,閱文集團的收費模式一旦切換到免費模式,點擊率、流量優先會讓網絡文學創作的寫作動機發生變化,作者可能更傾向吸引眼球或者迎合流量,怎麼看待這樣的擔憂?

路金波:第一, 1997年網絡文學剛剛開始。「起點中文網」是2003年建成,2005年才有了穩定的收費機制。1997年到2005年,有8年時間是全免費,收費模式是從2005年到2020年。從現在來看,免費絕對是大勢所趨。所以我覺得閱文也是被迫的跟這個時代同行,把它的商業模式進行調整。

所以,不要默認收費就是天然的,不要默認收費一定比免費好,要看用戶的選擇。從文學的角度,我特別希望優質的網絡文學,進入到這個免費市場。這是作為一個文學從業人員,文學愛好者的意見。

而且閱文的老闆已經說了,會保留付費閱讀模式,要繼續鞏固並且做大;而未來在考慮免費模式時,也會有明確的作家收益;建設匹配不同的產品渠道及對應的收益體系,無論哪種模式,都由作家自主選擇。

第二,大家看一下背景就知道,過去兩年免費的網絡文學發展非常迅猛,閱文自己的年報披露,部分用戶數量和比重都在下降。作為一個行業觀察者,我認為免費是網絡文學的未來。

至於免費是否是導致創作方向的傾斜,我反而觀察到的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正是因為你們這些好的作家不去免費,不迎接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環境,所以那些特別糟糕的免費內容發展很快。

所以,如果有好的網絡文學進到市場,就能在公平的市場決鬥中把真正的劣幣驅逐出去。流量是用戶的選擇,既然是用戶的選擇,你不去搶佔,就會被劣幣搶佔,所以只有擁抱網絡文學免費為主的時代。

免費閱讀靠廣告、流量分成的新模式,可能會讓平臺的資源進一步向那些頭部IP去傾斜。

路金波:這個趨勢不可避免,不管是文學還是電影、電視劇、藝術品、遊戲行業市場,全世界都一樣。這就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也是作家寫作質量競爭的結果,讀者用腳投票的結果。

其實,不光包括文學,文化創意產業的狀態,基本上都是這樣。不可避免的,版權的運營都會向頭部聚集。比如圖書,餘華、易中天、莫言、安妮寶貝,是讀者和市場選擇的結果;電影裡,漫威的系列英雄電影,史匹柏、李安、韓寒的電影受人歡迎,即是導演努力的結果,也是觀眾用電影票房選擇的結果。

文化產業的IP,向頭部聚集是規律,那麼多的搞漫畫產業,結果最後出來的是漫威公司,一個《復仇者聯盟》電影系列,在中國拿了40多億人民幣;一個被退稿多次的作品《哈利波特》,在全世界創造了幾百億美金的GDP。

文化行業向頭部聚集是規律。反而在以前的舊模式裡面,因為有各種各樣人為的幹預與扶持,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規律,製造了許多不平等。再比如,那麼多的作家,最終是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市場經濟或傳播規律,向頭部傾斜是沒辦法事情。我在這裡特別強調,要尊重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地位,資本向頭部傾斜是正常合理的。

你們寫作的那個時代,網絡文學的作者怎麼獲得收益?

路金波:我回憶一下,我們那個時候寫作,早期的網絡作家,安妮寶貝、慕容雪村、今何在、江南,所有的東西在網上都到處都是,就是說百分之百免費,那時候還沒有免費加廣告的模式。

後來免費看的人多了,讀者多了社會影響大了,就變成了IP,然後被出版社看中出版成為圖書,然後又賣電影和電視劇的改編權,所以免費模式是一個事實,也是正常的現象。

然後這麼多年發展過去,到了今天的市場環境裡面,中國的文化產業整體更發達了,市場經濟體制更強大文化產業更完善了,圍繞小說,有了圖書、電子書、有聲書,還有電影電視劇,後來又有了動漫和遊戲,甚至是戲劇和實景演出,好的作者的內容IP,賺錢的機會和可能比過去增多了。

所以作者不必恐懼免費,自己用心把小說寫好,故事寫得獨特好看,先通過免費閱讀,形成更大的閱讀市場,贏得更多讀者和粉絲,佔領用戶的興趣。今天免費加廣告的模式,已經跑通了。然後在小說的基礎上面疊加各種出版,可以在上面疊加IP產業化運營,全世界的文化產業,都是這樣,這個模式也是非常成熟的。

今天的免費閱讀模式,應該比原始階段網絡文學的免費更加有信心才行。我自己持兩點:第一個,從文學的角度,歡迎優質的內容進入到免費的時代,因為用戶已經做出了選擇;第二,免費時代有沒有擔憂,因為免費加廣告,以及免費變成IP,然後IP去賺大錢,這樣的商業理論和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你怎麼看今天的中國網絡文學成就?

路金波:就以目前的數量來講,我覺得我們的網絡文學作家和網絡作家作品,已經夠多了。要講好中國故事,建立我們的文化自信,提高視野,我們現在真正的精品工程能拿得出手、走出去的精品太少了。

所以如果整個的網絡文學的改革方向,是朝著更有效率的方式,提高出精品作品的方向去,我是持歡迎態度的。

反而說,要保障一些少數作者的什麼權利,在市場經濟的過程裡面,只要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合同法,任何人的權利都不需要保障。

中國的網絡文學,在過去的20多年間,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按照商業競爭的模式,發展建設起來的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本身,就是唯一合理的。所以我覺得已經是最佳結果。

如果沒有這些網絡文學平臺,現在的網絡文學會是什麼樣?

路金波:平臺就像農貿市場一樣。如果一個城市裡,只有那些想買菜的人,然後郊區有那些想賣菜的人,沒有農貿市場的話,買家和賣家都很痛苦。網絡文學系統的平臺,其實就是一個個農貿市場,他們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他們,沒有平臺的連結,整個網絡文學市場就不存在。所以平臺非常重要。

我們建立一個文學平臺,是發現用戶的需求,然後去撮合甲方乙方。讓網絡文學產業更有效率的發展,這是一個目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從文化意義上來講,文學回到了群眾之中,讓更多的人可以表達他們的生活、感受,從商業的結果來講,就是要賺錢,平臺本身是企業,它必須要賺錢。

我們無法區分這兩個動機,它在藝術上的動機,和商業上賺錢的動機,哪個是純粹的,哪個是不純粹的,哪個是高級的,哪個是不高級的,它本身是一體的,是不可分的。我覺得堅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去辦事,就沒有錯。

「新文創」IP產業鏈,全世界通行的門票

中國的網際網路文學,已經有千萬部小說版權庫存,與這樣的版權IP庫存比起來,網絡文學輸出或者開發成為影視、遊戲、動漫的IP比例是不是太低了? 

路金波:我覺得沒有這樣的預期。IP是市場決定的,中國電影市場本身是600億的規模,今年因為疫情可能會變成200億(有沒有不好說);遊戲產業,包括出版、動漫、視景娛樂等等有多大的規模,那是整體市場的需求決定的。

也就是說,需求方的市場規模,只能支撐200個IP,轉化率太低,不是分子小而是分母大了,你有一萬部IP的話,轉化率自然就高了。

我的觀點是,如果網絡文學不是精品,不是真的講好中國故事的精品,在商業文學上有價值,把它淘汰了是很好的。應該鼓勵在網絡文學競爭中,充分引入市場經濟,既然用戶選擇了免費模式,就在用戶的模式裡讓它「自殺」,最終流量和貨幣都引向頭部,引向頭部之後消滅分母,才能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我是比較激進的市場派,文化創意行當,如果沒有市場經濟和充分競爭,反而給用戶造成了豐富的選擇。回想一下,過去的歷史上,中國幾億人,一年多時間裡,大家就看5個電影,一年就讀幾本書,我想今天沒有人願意回到那個無法選擇的年代。

閱文集團新管理層說,以後會加強小說的IP轉換,把小說改編成影視、遊戲、動漫等娛樂產品,這是網絡文學的一個新方向嗎?

路金波:網絡文學一開始在我們那個時代,是完全業餘與商業無關的。自從它形成文化產業之後,這就是唯一的路(世界上並沒有其他的路好走)。作家要先賣字,在賣字的過程中讓它變成IP,然後去賺IP產業的錢。

尤其這些年,關於IP開發娛樂產業鏈,已經成為一個產業的共識,所以這不是什麼閱文新管理層的新模式,和老管理層都是一個模式,全世界都是這個模式。

閱文新老管理層在思路上有一點差別,就是老管理層的付費模式,是靠這個發家的;新管理層保留收費閱讀模式,同時嘗試免費閱讀走廣告流量模式,也值得鼓勵。

現在,各內容平臺免費大戰強烈。付費用戶下跌,流量不上來,讀者少,作者也拿不到錢。付費閱讀生存不下去了,模式再好、環境再好也沒用。收費和免費兩種模式,誰對誰錯?那種模式對作者和平臺都好?還要看嘗試和試驗的結果。

商業社會,就是不斷變化,競爭、調整的發展模式。網絡文學和文化產業,就是商業競爭和發展的結果。應該兼顧公平和正義,所有的前提,是這個商業體系和內容生態能夠活下去。

該免費的免費,該收錢的收錢,能收高價的毫不手軟,一直收到一個字20元,一個改編權賣它2個億,這個時候就對了。

和編劇一樣,作家們總覺得自己拿的錢太少了。

路金波:商業分配這一方面,作家永遠都會覺得自己佔的太少了。但這一次事件當中,似乎大家是跟以前做對比,平臺和作家分享收益,最終平臺只拿出了淨利潤那一部分,所以大家覺得錢少了。

從深一點角度來看,閱文這個平臺的作者數量最多的,包括它定出了一個被一部分人認為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之後,大家依然想籤約這個平臺,那說明這個分配方案是可以的。如果想加入的人多,甚至通過鬥爭的方式,還是為了想加入,那說明這個商業利益分配模式,是可以的。

十年前,你就提過網絡文學的價值觀,鼓勵高稿費,應該千字千元。現在,這個趨勢,有沒有改變?

路金波:畢竟10年過去了。我是建議,市場經濟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可以更誇張一點。當時網絡文學好像普遍1個字是2分錢,我覺得頂尖的好作品,就應該千字2萬元,一個字20元。價格高低,由市場決定。

打個比方,圖書出版行業,易中天、餘華、韓寒、莫言的版稅當然是最高的,因為他的作品質量高;反之,有一些業餘作者,他的作品一般,出版社不願意出版,甚至作者自費,出版社也不願意出書。

我覺得,改革的成果就是尊重市場選擇,作者和讀者,作者和平臺,相互選擇。網際網路上有好作品,就可以明碼標價收費閱讀不好,有些作品一般或者不好,免費讓不讀也沒人看。我反對有關機構,動不動就出臺標準,統一定價,這是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在行業裡也沒有人執行。

網絡文學行業,稿費統一定價有一個特別壞的事情,搞得作者們每天都要糾結:是更新4000字還是8000字。而且網絡文學都很長,動不動100萬字,幾百萬字,甚至上千萬字。如果我們有幸,看到幾十萬字的小說,就已經很幸運了。

很多網絡作家,年紀輕輕就寫了5000萬字,魯迅先生一生才寫了600萬字。這麼多作者,在三十幾歲的時候就寫了幾千萬字,真是給國家省了電。因為以往電視臺的結算方式問題,造成現在的電視劇越來越長,注水已經被大家深惡痛絕了。

同樣,網絡文學的質量是「一兩肉放一噸水」,這個現象早就應該打破。

相關焦點

  • 免費VS付費,站在岔路口的網絡文學如何抉擇?
    網絡文學網站的初期發展,全靠寫作者不計稿酬用愛發電的寫作和閱讀者慷慨解囊共渡難關的捐款維繫。直到2004年,起點中文網率先建立了VIP付費訂閱模式,讀者通過付費閱讀網文章節。此後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IP化系列運作,都建立在這套模式之上。 但在2019年,以「流量變現」為盈利機制的免費閱讀模式橫空出世。
  • 付費精品還是免費流量 網絡文學的未來何在?
    此後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IP化系列運作,都建立在這套模式之上。但在2019年,以「流量變現」為盈利機制的免費閱讀模式橫空出世。作者與平臺從讀者瀏覽、點擊廣告產生的盈利中分成。作者的收入,不再由訂閱讀者、忠實粉絲的數量決定,而由用戶的有效閱讀時長決定。免費閱讀模式會對原本已盡穩定的網絡文學市場造成怎樣的衝擊?
  • 網絡文學發家史
    然而在網際網路在中國遍地開花之後,出版文學的傳統模式被打破,網絡發行除了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成本,當然這個時候讀者也無需像購買紙質書那樣網絡閱讀基本免費,網絡作者本身這個時候大都也是出於興趣和表達欲來創造作品,用當下的話來說就是'用愛發電'。
  • 五大特點,三大問題,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現狀探析
    網絡文學基本沒有進入的門檻,這使很多初涉寫作的作者往往選擇以模仿跟風的方式進行寫作,於是一些文學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被不斷強化,最終形成若干類型。實際上,通俗文學、流行文學基本都是類型化的。特別是當它與商業結合的時候,走類型化的道路幾乎是必然選擇。中國網絡文學在發展中逐步顯示出商業價值,並找到了自己的商業模式。於是資本開始介入,使網絡文學走上商業化的道路,網絡類型小說空前繁榮。
  • 紅袖添香推免費小說 網絡文學前景可期
    5月17日消息 著名文學網站紅袖添香將於5月18日起,一次性推出「網絡言情小天后」涅槃灰的8部全本小說,進行免費閱讀嘗試。這是紅袖添香自2007年推出付費閱讀業務以來,首次將重量級作者的當紅小說進行免費。
  • 人民日報:商業動機下的網絡文學寫作
    核心閱讀   不同於誕生之初的理想情懷和革命抱負,網絡文學發展到今天,商業資本的訴求和運作更為凸顯。它所攜帶的變異因子,已難以再用傳統的文學尺度去評判。      一種文學樣態,僅僅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龐然大物。
  • 免費閱讀正在殺死騰訊閱文?
    免費閱讀的橫空出世2018年下半年之前,閱讀的市場仍以付費閱讀為主,免費閱讀類APP仍處在快速崛起的過程中,2017年7月連尚網絡推出連尚文學,首開網文免費閱讀模式,隨後吸引了今日頭條、趣頭條、百度、阿里甚至陌陌紛紛加入了免費網文市場的爭奪。
  • 愛奇藝的網絡文學之路——揭開甜劇潮流的面紗
    網絡文學隨之成為一代人的精神食糧,其利弊在當下我們不做評判,筆者姑且認為如今部分網絡文學就如當年的金庸古龍的著作一樣,過一段時期才能大浪淘沙選出優秀作品,網文和我們所經歷的一樣於無形中對三觀有著微妙的影響。
  • 【清風聚焦】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擋
    自由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和各國合作共贏的必然要求,以其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國共同利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有責任也有能力應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堅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 香港書展︱開幕講座談網絡文學和大數據:大IP靠「概率」
    他預見碎片化閱讀很難創造社會精英,卻認為這個世界的潮流不可阻擋,出版業也必須面對和適應這樣的潮流。他們基於自身專業領域,發表了對於閱讀市場和出版行業走向的看法。小說最可能出現大IP:因為寫作的成本最低從羅立在演講中給出的公開數據來看,網絡文學是IP產業的首要環節。
  • |網絡文學20年
    而閱文集團上市,也被多位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看作是這個行業的高光時刻。《鬼吹燈》改編同名電影的概念設計圖20 年間,網絡文學已經滲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但在當時,國內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充裕的資金來形成一個可以尋求融資的一級市場。儘管一些美元 VC 都對榕樹下表現出了興趣,但是榕樹下缺少盈利模式也讓他們心存顧慮。「這裡面是沒有賺錢模式的。很多人來跟我說,你當時應該去做個拍賣網站,像 EBay 一樣的。」
  • 《創始者說》:繪就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地圖
    到了後來,隨著商業上的成功,長篇連載的網絡小說迅速成為「網絡文學」的代名詞和主流體裁。「現在我們回過頭看,才能很自信地說:『我們(跟榕樹下)都是網絡文學』。」因此,weid給《創始者說》的讀者們提供了另一條閱讀的路徑:「在訪談裡,有的人強調(網絡)文學,有的人強調(網絡)小說,甚至小說之下還有細分的方向。你們可以對比著看,其實這些定義的背後是態度和底氣的差異。」
  • 上線一年Top3,瘋讀小說為免費閱讀市場內容買單
    2019 年是免費閱讀集中爆發的一年,以趣頭條、字節跳動為首的新玩家與以閱文集團和掌閱科技為首的老玩家,開展了一場長達一年的相互角力對峙。免費閱讀的興起對付費閱讀市場造成了實質性的衝擊,網絡文學閱讀市場的新增用戶幾乎都流向了免費閱讀。
  • 2018年網絡文學行業報告
    龐大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群體及付費意識的提升,旨在打擊盜版的劍網行動,迎合95後的各類交互式創新閱讀平臺的興起,聯合推動整個網絡文學行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國內網絡文學作品無論從題材還是數量上都可以與傳統文學匹敵。以內容為核心的IP全版權運營模式,特別是向遊戲、影視、動漫延伸的全產業鏈開發,將網絡文學推向新的發展時代。
  • 大眾閱讀市場:排行榜續集化 讀者「長尾化」?
    大眾閱讀市場:排行榜「續集」化,讀者「長尾化」?-讀者分布的「長尾化」趨勢已經顯現。-蟻族題材、商戰題材、官場題材,讀者關注真實的經歷和現實的題材。-線性的開發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出版業,圓圈形的開發才是未來。
  • ...閱讀、IP 打造、出海競爭下的連尚文學|2019 WISE 新經濟之王大會
    在網絡文學行業的下沉市場無疑就是免費閱讀市場,免費閱讀的市場模式有效的刺激了一批對價格敏感的用戶,使他們能夠欣賞到更多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免費閱讀的市場模式現在成了網絡文學行業的新潮流,免費閱讀以其低成本獲客的優勢彌補了付費閱讀的不足,極大的提高了整個行業的用戶滲透率。但免費閱讀並不一定代表著用戶體驗會下降,也不意味著免費會取代付費。
  • 中國網絡文學的創始人是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我們只知道,在網絡文學發展二十年之後,用戶已經超過4億。這個超級龐大的閱讀群體,也是網絡文學一路召喚聚集來的。如果沒有網際網路,他們只能忍著,胃口在飢餓中萎縮;有了網際網路,一切都不一樣了。「愛好者心態」是這個創始人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初心」。他們大都因為租書攤已經沒書可看而上網,網上的書也沒得可看而成為作者,後來乾脆自己建了網站。
  • 10日10時那多、路金波、張冠仁做客聊作家真寫運動
    從左到右依次為:那多、路金波、張冠仁>>>進入訪談直播間<<10日上午10時,作家那多、張冠仁,萬榕書業總經理、知名圖書策劃人路金波嘉賓簡介路金波:第一代知名網絡文學寫手、文化經理人,萬榕書業總經理那多:作家。出版作品《三國時間簿》《那多手記》《百年詛咒》《甲骨碎》等。其中《甲骨碎》被稱為「中國最好的懸疑作品」。張冠仁:80後作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出版作品:《你不說謊?!》《阿布》《鱒魚懷念北冰洋》等。
  • 於冬、路金波、杜揚、譚飛盤古論影:大前景,小時代?
    果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路金波。提到他的名字,我看臺下很多女性非常雀躍,表情綻放了。路總是真正的文化商人,他曾以筆名「李尋歡」與寧財神、刑育森並稱為「網絡文學三駕馬車」,先後參與或創辦榕樹下網站、萬榕書業等企業,如今他的果麥文化,籤約韓寒、易中天、馮唐、安妮寶貝等作家,多次推出暢銷書。今年韓寒導演的首部電影《後會無期》就是由勞雷影業、果麥文化、博納影業聯合出品。。
  • 百度入股七貓閱讀,免費閱讀硝煙再起
    隨著本次百度正式入局,免費閱讀小說領域已經呈現出B(七貓小說)、A(書旗小說)、T(飛讀小說)三大網際網路元老鼎立的陣勢。同時,後起之秀們包括今日頭條(番茄小說)、趣頭條(米讀小說)、連尚網絡(連尚小說)、愛奇藝(愛奇藝閱讀)亦是忽虎視眈眈……一場免費小說大戰即將到來。而與此同時政府的監管視線也逐漸逼近,留給免費小說規範起舞的空間還剩下多少呢?